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庞君华称找回卫理传统再谈发展 台卫理神学研究院出版教 科书 使教会社会产生连结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庞君华(牧师、台湾卫理公会会督) 整理:卢韵琴 “因为历史因素所致,台湾卫理公会与自身的传统逐渐疏离,于是导致了内部的核心价值的模糊,更失去了信仰群体间的连结性,空有组织却没有实质联系。是以,目前台湾卫理公会正致力于寻回卫理的传统核心价值,然后,才能进一步地谈教会的发展。”台湾卫理公会会督庞君华牧师坚持先找回卫理传统,再谈教会发展。 港台卫理教会分家 台湾卫理公会的全称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总会”,庞君华牧师是该总会2019年新上任的会督。目前,全台共有40间堂会,总会友人数达3000余人。其中,50人左右的堂会占一半,最早的卫理公会的堂会则普遍由当初的宣教士建立在台北、台中、台南与高雄4个城市,然后像“母鸡生小鸡”一样向外扩散,发展至今。 以他所在的城中教会为例,当年的一群人受差遣离开台北卫理堂成立会所,先是借用一间学校的礼堂聚会。一年多之后,他们就买了一栋日本式的房子当聚会所,后来因为台风吹倒房子,于是教会为了未来的发展,顺势买下了相邻的一栋房舍,建成了现在的城中教会。 他透露,台湾卫理公会的设教历史并不久远,主要是因为过去在大陆时与长老教会有合作的协议,卫理公会在台湾是不设立教会的。但在1949年之后,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卫理公会会友(前身为的美以美会及监理会)撤退到了台湾,另一批则到了香港。原本在台湾的会友也有了加入长老教会的打算,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还有语言不通的关系,便在1953年决定设立港台临时年议会。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台湾就自行成立了台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香港堂会则与循道公会合并,成了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 陷入传承的危机 1970年代是台湾卫理公会发展的转捩点,外国宣教士因为政治因素必须突然撤离,直至1972年,最后一位宣教士与差会也离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卫理公会的政治立场,支持美国政府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正常化,此举造成台政府采取了对应措施,导致宣教士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撤离,台湾的教会领袖也被迫必须表态与母会划清界限。” 庞牧师说,原本其他地区教会的发展是由宣教士为主体,转型到本地教会的自立养,其过程中,宣教士的离开是循序渐进的,先是传递福音,建立教会,然后是栽培人才,待时机成熟才交由当地会友。但是,台湾卫理公会的宣教士是突然撤离的,另有一班不愿意与美国母会切割的教友或牧者也随之离开,让后来的卫理公会教会陷入传承上的危机。 “这些人离开之后,因为在神学教育、教制、礼仪上都没有足够的时间传承,当时的牧者为了能够继续牧养与发展,他们就从超宗派的机构或神学院找寻牧羊人。”因此,自立初期该会的牧者与神职人员都不能理解与欣赏自身的传统与神学的特色,久而久之,不但与美国卫理公会关系疏离,卫理宗传统的色彩也愈来愈淡。 一直到1985年“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的成立,1987年在台北举行第一届的宣教大会,才开始了与其他地区的华人年议会建立起联系网,也渐渐从其他年议会的实践中发现到卫理宗信仰与实践的特色。 于是,在1996年,台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年议会就提出要成立神学院,为的是想要让牧者们多认识自己的传统,然而,这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成效。当然,要找回传统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慢慢地进行,神学教育不但要注重卫理神学思想的培育,也要在教会的实践、组织教制、法规的介绍、崇拜礼仪的训练等多方面的着手。近年来这些成果已经引起牧者们注意,并也有心要找到卫理宗的传统。 在教会内推广门徒运动 庞牧师认为,传统身份的断裂是台湾卫理公会的危机,而失去传统就是失去价值的标准,也就衍生另一个问题。“如果衡量卫理宗在台湾的使命与角色?原本作为一个传统,也就是我们从过去循道运动发轫以来所形成看待信仰、看待救恩与看待世界的眼光若失去了,我们又如何进一步谈发展策略呢?” 因此,他和同工们计划就在台湾发起了找回循道卫理运动起初的精神,在教会内推广“门徒的运动”,也就是从上一届会督以来的“彻底门徒运动”,教区在连结各个有孕育门徒功能的堂会,让会友意识到要终生学习成为一个门徒(跟随者),因为成为门徒就会自然地积极与人分享信仰、传扬福音;就会渴慕参灵修亲近上帝,就会重视参与教会的礼拜。反之“如果你不是门徒,参加教会就会变成很形式化。” 庞牧师很感恩“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的成立,让台湾卫理公会可以不再有语言的隔阂;毕竟,与美国卫理公会沟通必须使用英语,拥有相近的文化与语言,让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容易许多。 他也特别提到了新加坡卫理公会所翻译的《门徒》课程,虽然尚未普及,但这个课程真的是有它的益处,它有着全方位的信仰操练;还有“以马忤斯之旅”,这些都是富有卫理宗传统意义的课程。他还提到了华卫丛书,如:《卫斯理约翰现今日信息》、《负责的恩典——卫斯理约翰的实践神学》、《卫斯理教你怎样蒙恩》、《卫斯理教你怎样成圣》等等好书,都是可以增进会友对于卫理宗的认识。 然而,他认为阅读上述的书籍还是不够,要找回卫理宗的传统就必须要有教科书,于是台卫理神学研究院就有计划出版一套相关教科书或本宗的神学经典,目前已出了两本。 改造组织的呼声 近年来,有会友指出台湾卫理公会的组织过于庞杂,所以一直有组织改造的呼声。台湾卫理公会一样有法规,也一样有总会、年议会与教区议会,但总感觉这些组织都缺乏联系性,导致事工的效果不能累积与集中。总会就好像是各个教会的联合会一样,各教会代表往往不是一起集思广益,思考如何推动本地及世界的宣教,却不自觉地会着眼在自己堂会的利益。 “问题就出在我们缺乏了本宗重要的连结观念(connectionalism),总会与教区、教区与堂会、团契与小组间,我们应该在基本的信仰观念与实践方式上要彼此连结。不然我们既又不像独立教会般,可以自由做决策,因为我们有总会;但各教会却又没有联系。两种最坏的情况都发生在我们的年议会中,使得我们的信仰实践、宣教植堂的特色不彰,多年来也效益不显。” 所以,目前台湾卫理公会在陆续解决与政府之间的官司同时,也要积极建构内部牧者与教会领袖的信仰共识,在这探讨中重新建立核心价值,作为宣教的基础。此外,在总会、教区、堂会的架构内,建立积极有效的连结,让年议会成为真正循道卫理运动的信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