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alk 总编面对面:黄家源欲以卫斯理地球仪转动教会

with No Comments
精心拌出一盘面刻意训练主门徒  力促会友崇拜人数成正比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黄家源(卫理公会砂拉越年议会会友事工部干事)

“主耶稣的大使命就是要作门徒,其核心内容是门徒训练;那是主耶稣的牧养策略,也应该是我们牧会的策略。”
黄家源牧师于十年前(2006年)出任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会会友事工部干事,策划设立“门徒训练中心”(SCAC Disciple Academy);这是根据耶稣塑造门徒的模式,包括了六个步骤的四个阶段:主要是推出灵性塑造及才能培训的课程与营会,其中包括一套本色化的《顶峰门徒》课程,为信徒培训事工的核心教材,计划出版5册(现在已出版4册)。2009年推出之後,颇受欢迎,除了本地,外地的同宗和他宗教会也都采用。
大使命就是作门徒
这套《顶峰门徒》系列为门训核心教材,辅以相关的教材丶营会和督导系统,更有效地进行门徒训练的工作。课程是配合整个门训策略编排的,那就是:(一)展示恩典,献出基督(Showing);(二)摆设恩典,敬拜基督(Spreading);(三)活现恩典,同侍基督(Shining)及(四)全应恩典,荣耀基督(Saturating)。这个模式的主体是三一真神,这个策略是“360度门训模式”,是一个繁衍门徒的事工,也是要表达卫斯理的普世宣教胸怀:我看世界为我牧区。正因如此,这个模式是周而复始,持续不断,黄牧师把之称为“卫斯理地球仪门训模式”(Wesleyan Disciple Making Globe)。
黄牧师也指出这套卫斯理地球仪门训模式的目标是要培育出四类人才:耶稣的门徒(Jesus disciple)丶巩固的门徒(Established disciple)丶受训的门训者(Trained discipler)和耶稣的门训者(Jesus discipler)。对照地球仪的策略就是相应的门徒生活(Discipleship)――(一)回应恩典,认识基督(Knowing);(二)饱享恩典,长于基督(Growing);(三)分享恩典,侍奉基督(Serving)及(四)彰显恩典,效法基督(Discipling);而如此门徒成长的终极目标则是长像耶稣。
黄牧师表示,按该部的统计,2009年至2016年间,这四册《顶峰门徒》已印了四万多本,就是说约有一万名的会友参加了这套的课程。除了砂拉越,也包括西马丶新加坡丶中国丶英国丶欧洲等地区的一些教会采用。此外,即将出版的修订版亦会出版繁体版及翻译成其他语文。
顶峰课程进行修订
黄牧师表示,推出《顶峰门徒》课程之后,这些年来的试用反应令人鼓舞,因此决定进行修订工夫。修订本将整合目前门训及立约门徒的要素,以新风格呈现,期待可以成为门训更有效的工具,更能普及化的使用。
“这套修订版的课程,按着门训原则严格规定以小组方式学习;同时有更多应用的方案,以便会友们能有更多心得分享及彼此监督,更具体地落实信仰在生活各个领域中。”黄牧师称,如何把所学的活出来是信徒生活的艺术,也是极大挑战;而所谓“门训”其实就是教导并陪伴信徒如何在世俗化的世界中活出基督。
“目睹本会的事工与资源丰富,主日崇拜出席率相比生命册上的会友记录却日益下跌,令人痛心莫名。”黄牧认为教会在履行大使命上不尽满意,主要是因为欠缺整全的门徒训练认识。他表示,透过门训中心的种种努力,希望可以把门训神学与众人分享,希望有一天门训事工得以更好的落实到各堂会,堂会本该是进行门训的基地。
干面摊上受召培训
黄家源牧师是诗巫下游开汊港人,祖父黄承惠为本处传道,有十三位兄弟姐妹。今与师母吴瑞嫦育有两男一女。小学在同光小学及中正小学受教,就读南村中正中学时则喜爱阅读,但也因为信仰疑难折磨得睡不安眠,以致对信仰有挣扎及怀疑。
七号毕业后,他就跟随父母迁往斯里阿曼(前称“成邦江”)。一边念高中,一边课余协助父亲在干面摊帮忙,与兄妹们都是拌乾面的头手呢!由于忙碌的生活,当时并不常去教会。有一天,新恩堂黄绍安牧师来到面摊,说教会要派他去诗巫参加儿童主日学老师训练会。当时正在忙着拌乾面的他也没回答,在旁的父亲却代答说“牧师这么说就去吧”,那是1973年底的事。
于是,黄家源就到诗巫参加训练会,晚上还参加由香港来的苏佐扬牧师主持的培灵会。最後晚上,苏牧师呼吁若谁有生活困苦的需要,可以上到台前接受按手祷告。最初他挣扎要不要上台,最後一次呼召时才上台接受按手祷告;当时就感受到一股暖流从头到脚,经历了卫斯理约翰的“奇异的温暖”的体验。这是黄氏第一次肯定了自己的重生。
看海的日子
高中时,黄氏的数理科不太好,但却被挑选到美里端武让学院念理科班;他认为上帝应允了祷告,让他有机会去美里丹章罗邦看海及深造。在以后的两年,灵命受到校园团契极大的栽培与造就。毕业后,他就进入启德行集团斗湖分行工作(1977年至1980年),分担贫困家庭的经费。虽然工作还挺顺利,但每次想到人生丶工作是仅为糊口和还债,似乎失去意义,心中忧闷烦燥。
有一天,黄氏在阅读一本叫做《四次元世界的人类》的书时,顿感人生很“灰”。一个人坐在斗湖的海滨遥望苏拉威西海(Celebes Sea),想起在香港念神学的老友苏慈安,就向上帝祷告说,“若祢要我献身作传道人的话,就请祢给我平安喜乐,帮助我脱离精神的苦海。”祷告后,就真的尝到心中的平静。因此,他就决定去香港长洲岛的建道神学院念神学。
1980年至1984年,在神学院的家源又学习操练到信心的功课,就是总有人供应他生活费。比如年底有人塞钱在信箱,或去香港岛实习回程,有同学多买一张船票给他。他看到上帝一步一步带领,从不懂广东话到第二年就能用粤语讲道,都看到上帝奇妙的作为。
脑瘤为另种祝福
自1984年回到诗巫至今30年,黄家源牧师曾在美里丶尼亚丶诗巫等地牧会,其中发生了“脑生瘤”事件,让他对上帝的爱与作为更加发出赞美。他说,从最初不晓得什么情况,到1994年时去古晋及新加坡动脑部手术,一次又一次经历了上帝的带领。当时,医生诊断其脑瘤有4.7cm大,必须先动一个疏通积水的小管到胃部的手术(B.V.Shunt),而有关切除脑瘤的手术要另安排日期进行。后来,因为发觉脑瘤处在大动脉中央,医生为了安全起见,在最後一分钟取消了手术。虽然没有进行切除脑瘤的手术,但至今已经22年,都蒙上帝保守。
“这一场病,使我亲眼看到了上帝。我经历了另一种祝福和爱。脑瘤去留、质变与否都在乎上帝,我惟当更坚定地奉献余生,为福音大业奋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