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鼠有感:人生的悲喜剧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有人看戏,喜欢悲剧收场,因为觉得这才够符合现实人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人看戏,喜欢开方式结局,因为人生充满无限可能性,阴晴圆缺且待众人自行解读;有人看戏,只喜欢大团圆(喜剧)结尾,毕竟现实人生已经太苦,何必在闲暇娱乐时还要“苦上加苦”,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人希望能在影视作品中找到另一种填补现实不圆满的慰藉。
记得有一年上选修课,老师抛了个问题给我们:中国到底有没有(纯)悲剧?有人提出了几部悲剧,包括《窦娥冤》、《赵氏孤儿》。想想看,窦娥冤屈惨死,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完成她的三个心愿以证清白: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赵氏一门三百余口满门抄斩,救下遗孤的程婴“易子而替”,牺牲独子保下了赵氏孤儿,可歌可泣亦可悲……这些都足够悲惨,也称得上是悲剧了吧!
可老师最后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中国没有(纯)悲剧,应该属于悲喜剧。”言下之意,几乎所有的悲剧最终都还是会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圆满)的结局──窦娥虽死,却最终沉冤得雪,恶人更是自食其果;赵氏遗孤赵武最终报得血海深仇,在在反映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不屈与天理昭昭。
再比较中西方两大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及《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一对爱而不得的苦恋之人,最终皆以殉情终场;话虽如此,但前者在茱丽叶殉情后戛然而止,后者在祝英台跳入梁山伯墓中后,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梁祝化蝶),也算是不完美中的小小圆满。
说实话,比起悲剧或开放式结局,我更喜欢喜剧(最少得是悲喜剧),至少在悲风凄雨的人世中释放一丝温暖,带来一份盼望。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我们的人生绝对不可能是“纯悲剧”;纵使日子再苦,生活再艰难,我们都还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盼望,诚如诗人所说的:“主--耶和华啊,祢是我所盼望的;从我年幼,祢是我所倚靠的。”(诗七一5)
求主怜悯我们,坚固我们,提醒我们:“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歎息替我们祷告。”(罗八24-26)好让我们的结局是(与主)大团圆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