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回响:开阔视野刺激思维

with No Comments

文/刘裔恩(诗巫圣道堂)

感恩,今年有机会于6月27日至7月1日在香港参与“第九届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青年领袖大会”。此次大会主题是“EKKLESIA”(教会的意思,即一群跟随基督的群体),有来自不同地区的牧者证道,包括:主题分享、培灵会、闭幕信息等;另外还有大会特别安排的活动,都有不同领受与学习。
最为欢乐的时光莫过于第二天晚上的“文化之夜”。不同年会的青年人呈现不同地区的文化,有搞笑、有跳舞、有温馨、有感动;特别佩服香港青年人在带动全场三百多人一起唱歌做动作,增加彼此互动、彼此联谊的机会,其团队的默契配搭,共同带领,实在令我刮目相看。
最令我难忘的活动是“社区游踪”。我们依照组别被安排到不同社区,在香港朋友带领下享受道地美食,体验当地风情;当然也有一些任务,如:与老人家或街友聊天,或买东西送给他们。令我讶异的是,全程不提信仰,只是很单纯地接近、了解与关怀,连自我介绍时也不说我们来自什么教会,就说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朋友,想要跟你们聊聊天。这是真真正正地走入社会。这不仅令我思考,有时候我们在尝试“融入社会”时,是不是过于心急地想要带入信仰,反而惹人反感。听香港朋友说,香港基督教关怀机构已非常成熟,有不同层面针对不同对象的关心工作。我想,从接近、了解、关怀开始,不急着把信仰硬生生塞给对方,是关键因素;难怪当我们接近陌生人说要聊天时,他们都不怎么排斥。

进入社会,建立教会
最让我享受的是不同年会青年带领的敬拜赞美时光。当诗歌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一群不相熟的基督青年聚在一起举手高歌颂主时,那是个极美的画面,触碰心灵,感动无比,真真正正体现何为“在基督里”!
最令我反思的是闭幕时讲员的一句话,他说:“我们当‘进入社会,建立教会’”!这令我对教会和其社会功能的认知翻了一翻。我一直认为“成为教会,进入社会”——教会需要复兴,需要有人参与,需要有钱,需要有共同的异象,需要合一……才能进入社会,影响社区。讲员却表示 “进入社会,建立教会”,不禁让我反思:我们的事工计划模式、方向、原则等是否还适用于现今的社会。
这两者看来似乎仅仅志是词句的先后秩序,但总觉得有些差别:是目标方向吗?是执行方式吗?走出四面墙,建立无墙的教会,实际做法到底是怎么样?或其实没差别?即便我已回到马来西亚依然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给我新的思考方向,相信在未来某一天,在圣灵引导下,我会慢慢参透并领悟。
问了香港朋友,香港年轻人不去教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说,很多是带着失望离开,因为教会在一些议题(如政治)表现得很保守,他们觉得失望。反观家乡,我常听见人说不去团契崇拜是因为懒惰、没有朋友、不习惯等等。我想,这就是环境与文化的差异;不同环境文化对事工策划的方向与执行都会有所不同。
此次参加大会,真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刺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