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鼠有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近日,新加坡“讲华语运动 ”的活动现场内的标语出现错别字,成为网路热议。
原来,在推广会的标语上本应写着“华文华语,听说读写,多用就可以”;但其中“听说读写”却写成了“听说‘渎’写”(特别是简体字,因电脑字型的关系,两字部首着实有点相似,容易混淆),举国哗然。
这让我想到不久前,本地报章的结婚贺词广告风波(因出现不该出现的字),不仅得赔礼道歉,连带着报馆员工也遭殃。
其实对这类事,作为刊物编辑的我心有戚戚,深有感触,也略能同情。因为即使校对再校对,有时还是难免会出现错别字、误植、疏漏,甚或资讯严重错误等各样的状况;或更正,或道歉,自是不在话下,更多的是内疚与自责:为何会犯这样的错?!
所幸,卫理报读者(特别是事件当事人)大多是善良之辈,皆有颗寛大饶恕与包容的心;虽然我们出错了,倒还没真的遇到十分激烈的“抗议”与“讨公道”,多是温和地纠正。
精确掌握字句
作为编辑的我,除了编辑排版时尽可能兢兢业业,同样也深深体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字之差,一句之差,可能带出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就如同上述的“渎”字,带有“轻慢,对人不恭敬”之意。
可见,精确掌握字句的意思,是何等重要!
记得读神学院时,有一位相熟的同学是法律系背景;她对字义的严谨与执着,比我这念中文的还要可怕。我俩常会起争执,就是因为读“错”对方的意思--因为同一个字词,对她而言是这个意思,对我而言却是那个意思;甚至曾有一次,双方在街道上争个面红耳赤,害路过的人以为我们在吵架(孰不知我们只是为了“纠正”彼此的字意)。
可见,弄清字句意思对沟通而言,是何等重要!
事实上,我们在读圣经时也当稍事谨慎。毕竟教会历史上曾出现过因“误读”、“误解”圣经以致成为极端、异端的事件;甚至史景迁(Jonathan Dermot Spence)认为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是因为“误读”圣经并(将圣经) “据为己用”进而掀起了一场革命。
因此,读经时若能借助些工具书,在圣灵的引导下帮助我们以正确心态理解经文,或可减少将自己的想法与立场“读(代)入”经文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