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特稿:家庭跨代门训 教会支援 以家庭为中心

with No Comments

文/黄顺锦(年会会友领袖)
翻译/陈康胜

1.前言

上帝为了建立祂的国度和拓展祂的福音,就创立了两个“机构”,也就是:教会与家庭。上帝也明确制定了这两个“机构”在大使命中各自的权限责任。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2018年全国祷告会主题是“合神心意的教会”,而2019年总议会会友大会的主题为“合神心意的家庭”。这正是时候让我们整合上帝对我们教会与家庭的心意了。最要紧的是,我们必须在教会和家庭中活出祂的心意,以彰显祂的荣耀。

坦白说,我们今天的教会对会友生命的影响是越来越小。很多会友都已采纳世俗生活价值,并且认为圣经只有一部分跟生活有关。许多基督徒家庭也没察觉他们的能力和影响力。我们正在失去下一代。我们都在以节目为导向的密密麻麻教会行事历中提供一种反文化的生活方式,却无济于事。

总议会执行理事会于2019年八月的会议中,成立了家庭跨代门训特工队,目的是要更改教会基因,融合上下代,以及促进家庭门训。这样的文化改变是一项巨大任务,我们不能仓促行事。

本文的用意不是在提供一种方法或是教会项目,其目的是要调整我们的方向,去创建一个培育家庭门训文化的环境,促进家庭门训运动。我们必须愿意改变心意,使之合神心意。作为开始,我们必须从我们的教会与家庭背景去了解家庭门训。

2.定义

2.1家庭

家庭是上帝在婚姻里设立的,其成员关系乃源自婚姻、血统或领养。教会是上帝的家庭,包含所有的会友家庭。

按圣经背景,龙汉德称“上帝把家庭定义为代代的父母们影响他们的子子孙孙”。正如申命记6章(D6)所详述的,上帝要父母教导子女灵命长进,使他们以后也一样教导他们的子女。汉德在他的书 “The DNA of D6-Building Block of Generational Discipleship(D6的基因——代代门训的建筑模块)”中,倡议更广的家庭定义。他认为作教导工作的“父母”应该包括:父母亲、继父继母、单亲父亲、单亲母亲、养父养母及监护人。伯叔姆婶舅父舅母在跨代门训的宣教层面也是重要成员。

汉德也指出,上帝要教会帮助建立合祂心意的家庭,就算是本已破碎的家庭亦然。跨代是指不同代各年龄家人之间的互动。我们要强调见证儿童洗礼,这乃是在提醒作为信心社体的教会,在跨代门训中所应扮演的角色。从儿童洗礼到被接纳为会友的坚信礼这段旅程中,父母和教会都有很好的机会训练子女成为门徒。

2.2家庭门训

广泛来说,家庭事工是涵盖了家庭与教会各阶段的门训总称。

我们之中有很多已熟悉“家庭事工”这词汇,它目前的含义似乎只是专注知识转移的会议或工作坊。我们需更进一步,不但讲求学习真理,更要追求家中的生命转化。我们的焦点是门徒训练,就是学像基督的成长过程;家庭门训是在家中成长像基督。因此,门训是生活方式,是要行过的历程,有其最终的目标。耶稣吩咐我们去使万民作祂门徒时,祂要的是整个过程,从领人归主(布道),带他们在主里成长(门训),一直到差遣他们出去重复这个过程。太廿八19-20含有一个命令,就是“使他们作能使人作门徒的门徒”。这就是教会事工的总纲。

“家庭事工”是一道协调教会惯例作法的程序,为要使全部家人建起多元的门训关系,也使家长受敬重、得装备并负起责任充当儿女生活中的门训者。提摩太·保罗·钟斯作这定义乃是依据两个管道作为动力:即“以教会为家庭”(帮助教会像家庭一般,成员有互动)以及“以家庭为教会”(帮助每个家庭都像小教会)。他勾勒出原理如下:

教会协助装备家长,让他们依上帝的道训练子女,使他们学习在更大的社体中活出信仰,并借此差派信徒到全世界分享福音。

家长训练培养他们的子女成为门徒,引导他们相信福音,更为了基督国度的缘故影响他们的生命。

我们必须强调,教会必须负责会友家庭的整体幸福,因此,教会社体需负起责任,确保他们服事的家庭,能在各个健康家庭支柱上稳健成长。照样,每个家庭也要明白,他们必须为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向教会负责。家庭就不能再成为秘密居所,不让教会领袖或其他会友踏足。当然,教会和家庭仍需按圣经教导一起制订互动空间。

3.神学根基

圣经不单告诉我们,上帝要藉家庭门训成就什么,更说明该如何去行,以及谁要去做。罗勃·联诺在他的著作《教会有限,国度无限》里,于“圣经是充足的”段落中强调了这点。

我们也要清楚明白,上帝对教会与家庭的呼召,有独特的权限与目的。联诺指出,教会若是越权,家庭就会失去资源、时间和动力,无法执行上帝创造家庭时要他们所做的事。

联诺归纳堂会使命为四方面:敬拜上帝、传讲圣经、关怀信徒以及装备信徒做各样事工。门训的装备乃是从个人与上帝之间爱的连系开始,接着是服事我们的家庭。于是,健康的家庭就可以成为堂会的额外祝福,继而影响社体及其以外。

至于国度对家庭的目的,联诺指出了家庭事工的三道根基:

  1. 上帝创造家庭作门训中心(创一28、九1;出廿12;书廿四14-15;箴一8、七1;弗六2-3)。
  2. 圣经对父母及祖父母教导后代的目的,是要引导子女爱上帝(申六5-7、十一1-12、卅19-20;诗七八1-8;箴廿二6;弗六4)。
  3. 上帝创造家庭,借代代忠诚信心的能力,作全球广传福音的基要机制。(创十七7、十八18;太廿八18-20;徒二36-39、十六30-34)。

一直以来,我们都沉陷在以节目为中心的文化和同代相聚的结构之中,却在培育门徒方面未能达标。我们需要回归圣经模式,以家庭门训运动寻回各代。我们的教会需要思维的翻新。

4.教会支援并以家庭为中心的门训

我们不是想介绍新的课程,让已经负荷重担的教会百上加斤。不过为了要实践家庭门训,我们必须把“家庭支援,教会为中心”的事工改成“教会支援,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我们不能否认,目前以节目为导向的门训方法无法有效的装备家长去培育子女成为门徒。

三一年议会会长贾古玛牧师在他的著作《对家庭友善的教会》中为我们根据本地背景清楚比较了“家庭支援,教会为中心”和较可取的“教会支援,家庭为中心”两者的特性。

对家庭友善的教会之特性

对家庭友善的教会情况 目前的三一年议会教会情况
教会支援,家庭为中心的事工 家庭支援,教会为中心的事工
信仰塑造是家中首要任务 信仰塑造是教会的首要任务
双亲是家中首要门徒培训员 牧者、青年工作者、主日学老师是首要门徒培训员
教会装备家长,给他们能力从事家中的信仰塑造 一般上没刻意装备家长在家中从事信仰塑造
教会让家长和子女有更多时间在家中共处 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花很多时间在教会参加节目与活动
教会消减节目、会议和开会时间 教会的会议与节目频密。教会在不同时间取走不同家庭成员
家长被吸引加入儿童与青少年事工,尤其是当他们的子女也已从事该事工时 鲜少邀请家长参与儿童与青少年事工;教会没有正式刻意的营造这方面的醒觉
全职工作者的角色只是提供资源,他们没有盖过家长的角色。 信仰塑造多是交托教会的全职工作者和义工
刻意执行跨代事工,为要同时向各代有接触 刻意安排的分割式节目性的事工把会友按性别、年龄分隔为小组

在致力强调透过亲子教育去进行家庭门训的当儿,我们不能忽略婚姻中的门训。我们若要在家庭中立定稳固基石,以门训下一代,就一定要先做好婚姻中的门训。根据三一年议会在2014年所作一项有关家庭需要的调查,发现虽然75%会友各自都有读经,但是只有30%是跟配偶一起读的。70%会友有各自的专注祷告时光,却只有37%跟配偶在三餐以外一起祷告。婚姻中的灵性纪律基础如果不强,我们便欠缺强而有力的处境来进行家庭门训。同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5%举行家庭祭坛,48%有跟子女谈论灵性价值,以及44%跟子女一起祷告。我们也需要强调婚姻。唯有婚姻强稳的家长才能在家庭中成为胜任的门训者。

本·弗劳登伯说,“家长是教会中主要的教育家,而家庭是上帝设立的机构,为要使儿童和青少年在其中建立信仰,更让信仰代代相传。”是上帝的呼召,叫父母和祖父母作子女的主要门训员。上帝也委托教会训练装备家长作门徒培训。

家庭门训

教会是家长的首要装备者
家长是家中首要的门训者

在以家庭为中心发展信仰的模式中,家庭就是培育和门徒训练的中心。教会的角色是为家长作师资培训,“发电”供应上帝的能力与爱,装备家庭作邻里中的“灯塔”。这种文化—回归,预料不但可以在家中建立国度,更能够藉着带使命的家庭在社群中也建立起国度来。这样的转化需要文化的改变。

5.改变文化

文化主宰我们如何行事。文化是教会最重要的成分,它能击败最佳的策略。要改变文化就要改变我们多年来用的价值、信念和行为。

我们能否成功和持续的实行家庭门训,就要看教会文化改变的成果如何。

要逆转沉溺已久的思维来实行家庭门训可说是艰巨的任务。要作出改变不但是难事,更需要时间在开始进行文化改变之前,我们要先发动教会成员(他们是指教会领袖、会众和家庭)参与。

约翰·柯德的改变模式可以应用
在我们改变教会文化的过程

(见下图)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已在营造让教会改变的环境,至少在领袖层面。下一步就是要发动整个教会实践家庭门训,同时也装备他们。

6.实用指南

首先,我们需要为有联系性的不同年议会设立一个事工框架,我们为堂会列举的具体行动计划只是供参考的建议。它们也许在一些堂会能实行,在另一些则不能,这要看能得着的资源而定。

6.1总议会

家庭跨代特工队中有各年议会的代表。它们负责:

a.确保维持动力强调家庭门训这个重点

b.评估/调查/检讨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在这个重点上的进展

c.接着作出有关/可行的举荐/建议

d.与各年议会以及D6运动联系(注:D6取名自申命记六)

6.2年议会

a.联系各部成立家庭门训特工队。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已成立了他们的特工队,成员有会友事工部、基督教教育部、幸福家庭与辅导部及崇拜与音乐部的代表。

b.与总议会的家庭门训特工队联系,尤其是有关共享资源方面。

c.筹办座谈会/讲坛,向教会领袖/会友加强这项重点。

d.监督家庭门训的思维转变,确保能在堂会持续推行家庭门训。

6.3堂会

了解钟斯的“教会作为家庭与家庭作为教会”的动力,可以帮助我们重组整个教会的门训。

整全门训结构

以教会为基本的门训      +        家庭门训

上帝的道
祷告
崇拜
塑造基督徒品格
社群生活等
与上帝的关系
婚姻
父母的教导
单身生活
性别
使命
照顾长者等

在回归符合圣经的教会文化之后,各领域都顾及了。正如钟斯在其著作“实用家庭事工”所说,教会将要藉着下列成为一个大家庭:

  • 装备家长;
  • 迎合即将成年之人;
  • 迎合各年代混合的家庭;
  • 给祖父母为后代看见异象;
  • 迎合乐龄人士

家庭作为教会,所指的方面是敬拜、布道、门训,并且作为一个灵性塑造的地方和一个宣教的家庭。

指南建议:

要有效的实行计划,一定要事先作好充足的准备。有些堂会能立即实行,也有些可能要等候,按计划时间才进行。

a.成立家庭门训特工队

  • 乐意去调查、评估和经常开会。
  • 特工队员必须负责他们自己的家庭。

b.让全体教会成员看见异象,因而有负担

  • 系列讲道、专题讲说、提供有关的书籍、小组材料和其他资源。

c.促进跨代联系与整合

  • 全家一起参加教会崇拜。
  • 鼓励教会设家庭营和个别家庭退修会/假期,这是为着教导他们如何在家中一起成长。
  • 鼓励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有相同年龄阶段子女的家庭,可以把他们联成一组,一起娱乐、灵修和进行家庭活动。
  • 把退修会转为家庭退修会,也把青年宣教行程转为家庭宣教行程。
  • 把家中的小组转为家中的家庭小组。
  • 有父母未信主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把他们联系在一个教会家庭文化之中。
  • 年长夫妇可以新婚夫妇和单身一组。
  • 乐龄会友可以认领家庭,支援和训练家长。

d.按年龄阶层和优先次序订一个家庭门训行事历。

  • 为所有家庭和所有年龄阶层设计每周教会行事历,例如使用D6的格式。
  • 整个教会采用同一个灵修材料给所有年龄阶层,例如使用D6课程。

e.训练装备家长在家中做主要门训员

  • 推广家庭生活教育/课程,特别在健康的婚姻和如何当家长这些方面,如:启发系列。
  • 鼓励家长举行家庭祭坛。
  • 装备家长使用所提供的灵修资源作家庭崇拜。
  • 推展家庭祷告运动。
  • 主日学中分发来周的“你来带领”材料给家长。 家长可以读过,并且整家先讨论相关经文,预备下周功课。

f.表扬、鼓励和赞许家庭门训

  • 以见证分享赞许在家中和教会中所发生的事。
  • 评估家庭门训的进展,解决遇到的挑战。

g.栽培优良领袖、从事以下:年龄阶层和特别的事工

  • 发掘并装备作下列事工:少年、青年、婚前、婚姻、父母、单身、空巢者和祖父母。
  • 主办“单身营”和婚前课程(由属灵夫妇作将来的督导)。
  • 处理特别事工的需求,如:单身生活。

h.鼓励家庭向邻里宣教

  • 借共同关心的事先搭关系。
  • 庆祝生日、圣诞节等之时邀请邻里。
  • 一起帮助孤儿、寡妇和穷人。
  • 藉家中的邻里圣经俱乐部作礼遇布道。

有了更多的家庭门训经历之后,这份清单还可再行添加。

7.前面的路

有人可能觉得“教会支援,以家庭为中心”的门训太过理想,无法在我们的背景之下推行。还有一些显然看到异代之间的鸿沟,感觉挑战实在很大。难道我们没看到圣经中上帝怎样谈及这课题吗?我们不要抗拒改变思维,放开过去那种“以节目为主的方式,只看重人数的增长而非看重圣经与神学”。

看到教会与家庭的灵性衰落令人伤心。我们的前路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需要悔改——悔改我们过去弄糟了大使命,我们使用人的智慧和方法,却错失了上帝为我们教会与家庭的设计。我们也要开始检讨教会过多的活动,特别是那些不合乎上帝旨意的。接下来我们需以书面详述我们的信念、价值、家庭门训的动力全态,以及如何在我们的教会网络中把家庭门训文化培养成教会文化。

除了我们初步疑虑之外,我们还要克服一些其他拦阻。有些人没有迫切感,有些人不明白圣经中的命令,宁可保持传统教会文化,又有一些害怕失去他们在教会中所享有的影响力,以为这种转变会威胁到他们的官僚式权威。最大的拦阻还是我们对改革的恐惧。有些人甚至认为引进家庭门训不但激起摇动,更会分裂堂会。肯定的,我们要致力堂会团结,而不是分歧。

更何况,这项运动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当的新,而我们只是开始启动而已,没有多少D6模式的教会可供我们参考。下列的参考书是帮助我们的资源。别错过在新/马举行的D6大会,以及将来的家庭门训研讨会。此外,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考虑扩大“伙伴团队”,以便进行改变教会基因的任务。

愿主帮助我们修补教会与家庭的隔阂,更带领我们回归祂的家庭门训方式,荣耀归主。

参考:

GCLC 2019 “The Church After God’s Own Heart” – talks and responses.

D6 Conference Malaysia 2019 “Redeeming the Generations” – talks and responses.

Ben Freudenburg, The Family Friendly Church (Loveland, Co: Group Publishing, Inc., 1998).

Jeyakumar T. A Family- Friendly Church (Kuala Lumpur: Faith Books, 2015).

Rob Rienow, Limited Church Unlimited Kingdom (Nashville: Randall House, 2013).

Ron Hunter, The DNA of D6 (Nashville: Randall House Publication, 2015).

Timothy Paul Jones & John David Trentham, Practical Family Ministry (Nashville: Randall House,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