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鼠有感:不该只是“心灵鸡汤”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人生苦短,不如意事又十之八九,这就是为何许多人都喜欢“心灵鸡汤文”--可以振奋人心,激励人心,好像能让人在绝望的黑暗看见一线曙光的字句与文章。
我曾经也格外喜欢这类励志性或启发性作品,甚至一度“迷恋”某位专写“鸡汤文”的作家,当时他每出一本著作,我都将它们恭恭敬敬地捧回家去。后来,连读好几本著作后,突然发现内容来来去去都脱离不了某些思想窠臼。
其实,我不否认这类励志性或启发性作品具有其正面积极的意义与影响;但我发现这类“鸡汤文”(特别是那些“心灵语录”)有时过于简化复杂诡谲变幻莫测的现实与人生!
鸡汤金句?!
这提醒我反思,自己在读经时是否也落入类似的光景:在圣经中寻找“鸡汤金句”?!
我绝非反对基督徒在读经时寻求上帝的安慰与指引,也绝对相信上帝的话语可以安慰激励人心,赐给我们力量……我所要强调的是:上帝的话语绝对不啻是“心灵鸡汤”,也不该只是“心灵鸡汤”。换言之,我们不能把上帝的话语单单视为受伤、忧郁、痛苦、病痛、艰难困境……中的“心灵安慰剂”。因为,上帝的道是超越性的真理,是绝对的权威!
这让我不期然地想到有些教会的神学表达与教导,似乎也曾将某些经文转为类似“鸡汤金句”。举例来说,为了“鼓励”信徒多奉献,故引用玛拉基书三10:“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藉此认定:“多奉献,就多蒙福,甚至无处可容”!
然而,正如我们《献礼文》常唱的“万物都是从主而来的,我们把从主而来的献给主”,这才是奉献的真意呀;而并非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无处可容”!
迈向完全行善事
说再说回来,圣经是如何自我定义呢?
提摩太后书三16-17说得很清楚:“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祂的话语或许能给我们类似“心灵鸡汤”的功效,但这并不是上帝赐下祂宝贵话语的最终目的。
盼望我们彼此共勉,也常彼此提醒:圣经不该只是“心灵鸡汤”,圣经是要叫我们归正,学义,迈向完全,行各样的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