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琴渊重踩童年的脚迹 从石屎林回到童年林

with No Comments

面对一条新高速路,把记忆中童年乡区老家的那条白花河后山分隔成一半;再看到一甲子前的老厝,只剩一堆水泥石墩;在工人砍除杂草后,露出两道残余的学校灰墙……郑琴渊感概万千,更让她激动非常。不过,她依然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她终于找到了出生的根源。
虽然郑琴渊长年居住在香港,不过她的根却在婆罗洲岛上一个连地图都没有标记的白花河后山。她在这里出生,又在这里受教育,再从这里离乡背井,从天然森林进入“石屎林”(香港人称水泥或三合土为石屎)。
找到了老厝及学校位置,她依稀记得当年的邻居是谁,家住在何方。居家旁边的小学叫华民小学,是她父亲郑家田捐出一块土地而创办的,时为1950年。后来,这所学校与其他坡中的两所学校:华扬小学(创于1916年,后称“大同一校”)、化育小学(1936年,后称“大同二校”)合并成为“大同小学”,华名小学则称为三校。由于目前的大同小学以化育为前身,所以至今在教育部的注册里是仍是SJK(C)Tai Tung No.2(大同小学二校)。
郑琴渊表示,当年从家里到小学念书都以脚踏车代步,得踩上半个多钟头才会抵达。若从家里沿着超群路前往诗巫市区,到渡轮处则要花一个小时以上的行程。回首往事,郑姐妹表示,除了感恩,仍是感恩。(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