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学堂:回归宣教士的不同阶段——阿花回城了

with No Comments

文/刘宜棋(年会述职宣教士)

今年宣教部让我参加一个关顾宣教士研讨会,主要探讨宣教士回家述职或离开工场回乡(Re-entry)时面对的四个阶段:leaving stage (离开阶段)、transition stage (过渡阶段)、Entering stage (进入阶段)及Closure stage (结束阶段)。无论是何种原因离开工场,千头万绪难以言喻。宣教士离开工场的原因很多,包括签证问题、政治因素、孩子、学业、个人健康、家庭、差会因素、结束一期的事奉、退休、转换工场等等。
1.离开阶段
在离开工场的时候,宣教士除了带着自己的行李,其实还附带着一个“情绪包包”。“情绪包包”含着多年来在工场上的习惯、文化、喜怒哀乐的回忆和种种经历。若离开未处理好这些情绪,把这些情绪带回家乡,回乡后总觉得事情并没完整处理。这些情绪犹如海浪般一波波,不定时翻腾着。
2.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是从离开工场那刻开始。宣教士回到家乡最先面对时差和身体的不适应。他需慢下来,打开行李,先暂时安顿自己,正视高低起伏的情绪。当所预期的事件和现实有出入的时候,他会陷入失落、失望、不解和迷惘中。
离开家乡多年,他无法掌握家乡时事、政治议题、社会话题、家乡发展,甚至家人和朋友的近况也不具体了解,犹如“阿花入城”,各种事情都新鲜的。宣教士需接纳自己与他人话题格格不入的的现实。长期在外宣教,与家乡的人事物脱节是正常的。
在过渡阶段,请勿作重大的决定,如买屋、车、产业等。一时冲动所作的决定或所买的产业可能就用掉了多年来的积蓄。这时,家人朋友尽量帮助身边的宣教士“踩刹车”。教会、亲人朋友可以提供给他们社会时事、家乡发展、政治动态、教会里改变后的各种最新资讯,帮助宣教士更快了解并适应环境。
3.进入阶段
回到家乡一段时间,走过过渡阶段,宣教士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这段时间,他可理解家人、朋友和自己宣教工场的大环境不一样;因为自己也不一样了。这期间,他会重新定位,找出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角色。他需主动联系教会、家人、朋友,加深关系。当初是自己离开了,所以和家人朋友、教会的关系疏远了;回来就要重新建立关系。
4.结束阶段
宣教士找到自己的角色后意味着逐渐进入结束阶段。他也会有矛盾的情绪,矛盾情节包括开始思念工场上的点点滴滴。他无需否认自己的矛盾情绪。回归的宣教士是一个新文化的融合体,就选择享受和接纳自己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
此外,宣教士也要向在人生旅途中陪伴自己一起经历不同阶段的家人、教会和朋友表达感谢。宣教士在分享宣教经历时也见证上帝在他身上的作为。他会重新发现神在他回归后的计划和工作。
以爱包容回归后的宣教士
一段好的结束使人可以放下过去,继续前行。我们也在创世纪中看到亚伯拉罕生命中不同阶段发生的事迹与re-entry阶段雷同。亚伯拉罕深爱撒拉。创世纪廿一章提到,撒拉90岁时怀孕,上帝赐给他们一个儿子,名叫以撒。他们共同幸福生活多年。在创世纪廿三章就提到撒拉在127岁离世,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并把她葬在麥比拉洞。
这埋葬仪式象征着父子进入过渡阶段。他们接纳妻子和母亲已经离世的事实,需适应和进入新环境,就是那没有妻子,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生活。亚伯拉罕并没有忘记撒拉,撒拉一直都在他的回忆里。亚伯拉罕知道这个过渡阶段需告一段落,结束。因为上帝还要继续使用和带领他成为众人的祝福。
我恳请教会和家乡的家人、朋友以爱心,同理、包容宣教士回归后在身体、思想、情绪、心理上各方面的冲击,帮助宣教士更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宣教士放下、结束在工场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进入下一个领域,上帝还要持续使用他,成为更多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