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陪伴他们学习自立就业 今急需更多人力 助特殊儿打开社会大门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黄其薇(诗巫关怀中心主任)
记录:卢韵琴

“人生有如一盒不同口味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吃进嘴巴里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这是美国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中,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流传至今。
《阿甘正传》是一部讲述一位名叫阿甘的特殊儿成长与经历的故事,当年上映时获得了极佳的票房与口碑,也让更多人注意到特殊儿的存在。
打开社会大门的钥匙
一个家庭若有新生儿,固然是最为高兴的事,但如果孩子被诊断是特殊儿呢?
“通常,父母亲都是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接受这个事实。尤其是华人,有些甚至还会是认为上一代做了坏事,才会有报应的想法;所以父母亲们都会把孩子关在家中,而我们平时在街上也不会看见太多的特殊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发展迟缓发生率为6-8%;而卫生部所负责的刘钦侯儿童护疗中心,自1998年至2014年,计有4千828位儿童在该护疗中心注册。这意味着特殊儿在诗巫社区的数目,比我们所知道、所看到的更多。”
其实,特殊孩子只是在智商或学习上有障碍,不是一种疾病,它不会传染。而障碍则意味着一个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中有困难,适应的责任不仅在这人身上,也在他/她所生活的社群之中。如果这个社群懂得宽容,欣赏差异,他/她就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机会适应这个世界,并发挥自己的潜能,活得更有价值。
然而,这些在智力上不足,身体机能上却没有障碍的特殊儿,是不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导与训练后进入社会,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他们可以如正常人般,为社会作出贡献呢?答案是肯定的。
成立于1998年的卫理关怀中心就是这么一个教导与训练中心,为特殊儿打造了一把可以打开社会大门的钥匙。
“其实我们做的还不够,因为还有很多人,甚至是教会都不清楚我们的工作。再加上公众对于特殊儿的帮助通常仅限于捐款,所以我们目前要灌输大众的就是:除了金钱、物资,也可以用实际行动和陪伴来帮助特殊儿,与他们交朋友、成为他们的朋友。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将会是培训志工。”
在卫理关怀中心服务超过10年的黄其薇,是关怀中心的主任,但她的身份更多的是特殊成人的朋友。“对于已经成人的特殊儿,我们已经不是以老师的身份教导他们,而是以朋友的身份陪伴与训练他们。所以在中心的特殊朋友都不称呼我们为老师,而是直呼我们的名字。”
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卫理关怀中心的事工分为两个部份,即儿童事工与成人事工。由于3岁前是特殊儿童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早在中心设立之初,便启动了“早期介入”课程,专为0至6岁的特殊儿童而设;除了提供特殊儿童丰富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扮演家庭所需的支持角色。
随着2008年,我国通过了“身心障碍者法令” (The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强调:“身心障碍者不应该因身心的障碍状况而被排挤于公立教育制度外;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及高等学府不该拒收有身心障碍的孩子。”
此法令不止为保障身心障碍者在教育上拥有平等权、参与权、不受歧视与排挤,它也鼓吹塑造一个能让所有的学童(有特殊需要和无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中一同学习、互相学习的融合社会。身心障碍者法令也意谓着我国迈向融合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中心于2009年初开始,陆续与4间教会幼稚园,即:新福源堂幼稚园、新安堂幼稚园、富玛莉幼稚园和天恩堂幼稚园合作,共同推动融合教育,期盼有更多的特殊儿童可以在此事工下受惠。
因为融合教育绝不只是单单让特殊学童进入课堂,而是需要经过慎密的计划,包括调整教学法和课程内容,并使用个别教育计划(IEP)以及配合足够的支援系统,并统合各项资源来帮助班上学童跟上学习进度。而且,融合教育所带来的效应非只停留在特殊学童身上,而是可以影响甚远,包括学童同侪们智体灵群的增长、体现幼稚园完全的包容和接纳等形象。
“6岁课程结束后,他们就可以进入政府小学的正规班或特殊班学习。目前在诗巫市区有3间华小设有特殊班,分别是大群小学、中兴小学、育德小学,以及市政2小、3小、4小、德圣小学(国语教学)。中学方面则有宋溪美拉中学、南兰中学、武吉立麻中学与罗斯里多比中学。乡区方面则有中正小学、诗巫再也小学与诗巫再也中学都备有特殊班。”
她说,如果是正常情况,就是18岁中学课程结束后,即可以进入社会工作;但因工作能力有限及愿意接纳他们的商家并不多,所以为特殊儿找工作是一个大难题。
工作坊提供就职训练
有鉴于此,关怀中心在2003年就开始了职业培训课程,为新加入的学员提供就职训练;然后再设工作坊(Workplace),以合约工友制聘请他们在中心工作。除非这位学员已经在中心的协助下出外工作,或其家人已帮他/她找到适合的工作,或是他/她因其它因素而离开中心;不然,中心将每年自动更新其合约。
一般上,中心在与每位学员签约之前,都会向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讲解工作坊的工作内容外,也会说明薪金的计算方式,即是将包装工作的全部收入按照学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时间来分配。
“在工作坊工作的特殊朋友,虽然收入不多,但中心都会帮他们缴交公积金与社会保险,并协助他们向福利部申请工作援助金。”
目前在工作坊中工作的特殊朋友有60位左右,最年长的是41岁,而工作最久的已有10年。
“如果他们自己可以找到正式的工作,当然可以离开。可惜的是,会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真的很少,同时也面对市场不景气和竞争问题。因此,大多数的他们只能留在中心的工作坊里。”
“我们一直在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除了是让他们可以拥有工作,提升生活素质之外,也希望让他们可以学习独立、自立更生。所以,在训练他们的技能当儿,也要让他们的工作和所提供的服务有高品质的保证,期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能力。”
因此,除了工作坊的包装工作之外,中心也在两年前让老师们前往台湾考察并学习,回来后就开始成立了多个工作队,期盼可以为学员创造更多的收入。这些工作队包括:烹饪队——训练学员烹饪技能,如:煮饭、洗菜、炒煮等等,中心的老师和部分学员的午餐就是由她们来负责;洗车队——训练学员们洗车技巧,并对外向公众提供洗车服务,但目前由于中心老师人手不足的问题,洗车队已暂停服务了,实为可惜。
急需要招募新同工
19年来,诗巫卫理关怀中心的事工已趋向成熟,目前在中心接受服务的特殊儿约有200人左右,中心的全职老师共有17位,半职老师则有2位,还有7位固定在不同时间来到中心帮忙的义工,然而这还远远不够的。
若人手不足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心就无法接收更多的特殊孩子,导致了等待进入关怀中心的特殊儿名单只有愈来愈长。目前则已有20位儿童和8位成人在等待进入中心。
“儿童事工的老师与学生比例平均是1位老师带2位学生(4岁以下),或是1人带4位学生(5-6岁);成人事工方面, 1位老师虽然可以带多位学生。可是中心目前的情况是1位老师平均需带10位学生,属于严重超负荷状态。”
因此,关怀中心紧急需要招募新同工,儿童事工需要1位老师,成人事工方面则需要3位。任何年龄介于20-35岁的单身基督徒姐妹、并拥有基本的电脑知识都可以申请,当然,申请者若有幼教或相关文凭将优先考虑,不然,中心也会提供在职训练。同时,关怀中心也鼓励中学毕业生,尤其是对幼儿或特殊儿有负担的申请,因为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中心将保送同工到毕理学院就读幼教系。
2018年是卫理关怀中心设立20周年,黄其薇认为,这也是她们该走出去的时刻。因此,明年的事工重点将倾向于对外宣导,最起码要让公众分清楚,关怀中心与爱之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同时,也鼓励各教会和各团契在计划明年的主日或聚会时,可以安排中心的同工前往分享特殊儿的工作。
同时,她也希望在明年推动志工培训计划时,教会各肢体也可以按各个年龄层的时间来到关怀中心当一当义工,办活动并体验一下陪伴特殊朋友工作的感觉。
另一方面,由于特殊儿身体机能的退化比常人快;因此,关怀中心也将要开始着手探讨老年事工的必需性、规划和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