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苑缅怀:郑宗梅夫妇三天前后安息 天国路上有人陪

with No Comments

文/郑佩香(卫斯理堂)

2017年10月4日,星期三早上10时10分,高龄95岁的母亲蔡碧治离开人世,安息主怀。同年10月7日,星期六凌晨3时20分,高龄97岁的父亲郑宗梅也跟随母亲的步伐,安祥离开人世。
天国路上有人陪,特别是结发77年的老伴;相信对父母亲来说,是一件美得无比的事,亲朋戚友也是以此为佳话。我们做儿女的,安心了!
母亲生前凡事都为儿女着想,总是怕麻烦儿女太多。当她年老衰弱时,多次表态希望可以息了地上的劳苦和病痛,去耶稣那里。相信老人家也为此事向主祷告、祈求,上帝也真是垂听祷告的神,应允了她的祷告,成全了她的心愿,以致以母亲从病发到离世,只有短短不到两个星期。父亲在母亲去世当天,也在池牧师面前表明意愿——可以安然见主面。上帝也再次应允了牧师带领父亲所做的祷告!
父、母亲可以同一天在主日出殡,对儿女和众人来说都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就如父母亲所喜爱的诗歌“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是的,在整个殡葬过程中,我们想念父母的训诲与教导,一心一意想要活出传承自父母的信仰,有好的见证,荣耀主的圣名。

日光之下与之上
回顾父母一生的旅程,可分为‘日光之下“和”日光之上“两大部分:
日光之下——他们从中国来到南洋垦荒,历尽了流离、困苦、劳碌的一生。一代去了,一代又来,生养了十一个子女;虽然有祝福,却都是所罗门王眼中的虚空,捕风和声声的劳苦叹息。父亲虽是书生,但为了养家,需要身兼多职;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有养猪鸭鸡羊,也种咖啡、可可、胡椒、果树、橡胶等。母亲则是贤内助。
日光之上——然而日光之上发出智慧的言语——神爱世人,让世上一切的劳苦变得有意义。感谢慈悲的上帝,让父母有生之年有机会认识主耶稣。母亲在赴南洋的船上听到福音,以单纯的信心接受耶稣成为她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父亲也是在少时信主,而后成为宋博士奋兴布道团的一分子。
父亲教书兼做地方领袖,行程忙碌;印象中却常看见他在教会中证道,在团契中作分享。父亲遗物中,最多的还是属灵书籍和讲道集。母亲在妇女会也殷勤学习灵修手册,虽只上学不到一年,却可以教导儿女读经祷告。母亲教的《谢饭祷文》和《睡前祷文》,至到今天仍然被儿孙们广泛采用,津津乐道。母亲大半辈子跪着祷告,膝盖留下了降服于主的记号,也把最好的礼物——信仰传承给了我们。我们做儿女的,对父母的付出,心中无限感激。
夜深人静,怀念父母,回忆童年:
母亲的辛劳。母亲每天要用扁担把井水从老远的山脚下挑回家,倒在楼上的石缸里。有一次,我因为贪玩,手上抱着小猫,把头伸到石缸上,想藉清水照一照镜子,一个不小心,把小猫给弄跌到水里,辛辛苦苦挑回来的水弄脏了。母亲气到哭了。我很内疚,偷偷躲在角落忏悔……
父亲的温柔。父亲是训导主任,外号“炸弹”。小时候家人都疼我,有一次煮了鸡汤,我何德何能,分到了一个鸡腿;可是一不留意,被家猫偷走了。我一把抓住猫儿,将猫嘴往地上敲了几下;鸡腿是肯定不能吃了,我含着泪水,默默回到桌位,父亲却已将他自己的小鸡腿(翅膀)放在我的碗里。
童年记趣,做打油诗一首:
爸爸的老爷车,后坡港仅一辆。
载了大的又载小,载了老的又载幼。
平地一路向前进,到了半山却后退。
车里呱呱在惊叫,车外呼喊快点闪。
有惊无险感谢主,平安到达赞美主。
不怪车老来无力,只怪圣堂建太高(早年的天锡堂真的好高,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