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来砂拉越宣教士系列(43):任教育与福音宣教士约40 年

with No Comments

文/ 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邱文光(Douglas P. Coole)牧师于1898 年 12 月21 日,于美国堪萨斯州兰卡斯特市出生,毕业于美国巴刻大学及波斯顿大学神学院。邱氏的父亲,邱永康医生(Dr. Thomas H. Coole)是一位被派往中国福州的医务宣教士,曾于1895 年出任古田县怀礼医院院长。1928 年起,邱医生任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院长。因此邱文光与另一位兄弟(Arthur Coole)在1906 至1913 年时期(8 至15 岁期间)在福州及古田长大。这让邱文光掌握了福州的古田话,也为他后来被派至马来半岛霹雳州实兆远与诗巫福州垦场时,没有语言沟通的问题。

邱牧师在1924 年与Mamie 结婚,Mamie 婚后的名字为Polly Coole。1925 年,夫妇俩被派来马来亚实兆远。他曾于1929 年,在富雅各教士的要求下,被委派充任诗巫区教士一年。当时,诗巫毓英女校由富师母玛丽女士指导,同时还有一所小规模英校由已故庄仁穆先生主持。1930 年至1941 年,他都在马来亚服事。

1936 年,邱氏以卫理公会霹雳实兆远教区长身份所写的一篇报告中,提及当时正在扩建宣道堂的学校,他本身负责英文部。他也为配合地理课而带领一批学生前往太平。一位男生从来没见过火车,也有的没见过铁轨。他们同时也登上了太平山(约海拔3400 呎),当时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爬山。

在那前一年(1935 年),宋尚节奋兴会造成的布道工作果效,仍然继续进行。邱牧师称,上帝的工作是不能停止的,很多人生命得到更新。布道团每周日下午都有聚集,唱诗祷告后前往大街小巷探访与布道。到了傍晚,他们又聚集一起祷告,彼此报告。邱牧师称,为教会工作的厨师与园丁也受宋氏的影响,尤其印裔园丁每周日下午要到淡米尔教会教主日学。

邱牧师指出,由于马来亚与中国离数千里,所以不受中国战乱所影响。他所指的战乱,可能是指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事。他说,即使马来亚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却有新加坡这个战略性位置的海军基地可以拦阻。他讲到在美国卫理公会配搭的日籍布道家Kagawa(贺川丰彦,曾毕业自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并参与平民劳工等运动工作),于1923 年因为东京大地震,前往东京参与救济的工作,此外也鼓吹和平等运动。因此,他希望这位贺川能协助提升“世界人民是一家人”的观念。

话虽如此,日本最终也南下侵略至马来半岛,邱牧师也参与了金宝(Kampar)的民事抗争的行列;但很快金宝也落入了日军手中,邱牧师就转向新加坡加入空军抗战工作。新加坡沦为日军侵略地区后,邱牧师夫妇在1941 - 1946 年,被派至印度卫理公会早在1922 年间于Jabalpur 市所设立的Leonard 神学院担任教授。在印度期间,邱牧师也出任英军驻印度的军牧。1944 年,美国总会本来要他重回福州,但因为沿海仍受日军控制,所以去不成。

卫理学校5 个部门  
1952 年11 月,邱牧师被派来诗巫,被委任为卫理学校校长。在砂拉越临时年议会第一届议会报告中提到,他是23 年后旧地重来。这一年,卫理小学为纪念富公雅各的一幢新校舍落成,得到美国尼布拉斯加及堪萨斯两州的卫理公会会友的慷慨捐款;并赞赏富雅各对于砂拉越,尤其第三省的教育有远见之明。

邱氏在报告中指出,卫理学校分成五个部门:中文部高、初中,英文部有中学、小学和夜校;学生总数逾一千。中英部各有主任,有一位老师周苏藤小姐,当时离开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还有几位教师年终也要离开。廉德耀师姑(详见卫理报2015 年3 月8 日第1015 期)因服务期满并准备退休。新到的教员有林恩卿博士(出任英文部主任)及邓玉岐先生(任英部小学主任)。

邱氏也称,卫理学校英汉兼办,是在实验时期,其教育水准在全国是很高的;但并不能因此自满,需努力再求进步。该校宗教教育目的便是指导青年归依基督教真理。每星期,英汉二部学生均有周会,参加学生甚是踊跃。学生还有各种课外活动,如:戏剧、体育、辩论会、演说会等。

第二年(1953 年)7 月,卫理中学新校舍(即夏慈路纪念楼)落成;因此,中小学正式分开。在一篇报告中,邱文光描述了开幕礼情况:

“1953 年6 月25 日下午3 点半,诗巫女皇道的卫理中学新校舍落成奉献礼。卫理公会亚策会督以外,还来了一些贵宾,特别邀请第三省英籍省长的夫人A.R.Snelus 主持剪彩,在场见证者包括教会与教育界领袖、政府官员与社区领袖及师生等。”

邱文光牧师提及美国Nebraska 州的卫理朋友捐助了10 万美元,砂拉越政府透过教育部表示会补助科学的实验室设施。林开臻董事长也得到省长的应允会筹款3 万马来亚币,当时已筹获1 万9 千元。这个学校的建立是为纪念夏慈路宣教士(他来自Nebraska 州,死在新加坡日本集中营)。当天,夏师母以斯帖还特地打电报来祝贺新校舍的落成。

邱牧师也感激范礼敦工程顾问的监督工程的进展。中文部学生会会长李敦峤也捐了一架电子钟给新校舍使用。

1953 年12 月年会时,邱牧师代表卫理学校在常年报告中指出,随着新校舍落成,科学实验室启用,剑桥考试委员会通知,自1954 年起该校九号班可准予开始讲授科学,这是一件好消息。教育厅也补助建筑场所和添置仪器。学校董事部曾收到林子明捐的一笔钜款作为充实图书馆设备之用。同时,承古晋英国文化协会特利先生协助购到价千元之英国图书,伦敦文化协会代为购运;并邀请学校八名教师参加教职员讲习会,往返费用均由该会负责。

学校新礼堂可坐八百余男女,内部购有新式钢质靠背椅、新演讲桌及钢琴均安放于新礼堂讲台上。宿舍方面,女生住在木屋二楼,男生则住于暂建之亚答屋。

在报告中,邱牧师指出1954 年教育制度有些改变,停止初级剑桥考试,在七号级由砂拉政府自行考试,高剑桥考试将改二年。当时英文部主任为林恩卿博士,中文部主任则由郑忠信先生出任。卫理学校为当时砂拉越第一所设立高中的学校,且已有两班毕业。

邱氏表示,卫理小学英文部是在上午上课,邓玉岐为主任,中文部在下午上课,主任为陆颂圣。邱氏称,卫理学校是基督教学校,有宗教课程,有周会,寄宿生每日有十五分钟之晚祷会。

当时砂拉越唯一的高中
1954 年,卫理中学约有一千二百名学生,学校设了食物贩卖部,举行第一次全校运动会,开始男女童子军的活动,成立男女童子军协会。第二次举行圣诞音乐会,所得款献充作慈善用途,捐给福儿院及慈善社等机关。同时,校内的女生缝纫班已经开始,校舍设备充分时,正式设立家政科。英文小学开始有体育活动,同时得到一位美国人捐助,购罝一套电影机,作为放映教育影片之用。

中文部主任郑忠信先生申请留英奖学金得到批准,前往柏斯多大学进修。英汉两部由林恩卿博士担任。华文高中部几年来是砂拉越唯一的高中,第一届英文七号会考这年开始,由砂拉越教育部主办。

1955 年,在邱文光的报告中提及郑忠信先生续得英国文化协会资助,在英续学一年。在科伦坡计划资助下,陈鹞飞于1956 年赴英国进修二年,英文小学部教师刘天声亦往澳洲。这一年,邱文光牧师在福源堂三堂聚会中负责一堂英语聚会,也就是后来的卫斯理堂的前身。同样在这一年,邱氏因得到肝病休养三个月。

1954 年7 月,中小学部分开,邱文光正式出任为诗巫卫理中学(英文名为“夏慈路纪念学校”)的校长至1957 年6 月。1956 年,郑忠信第二年在英国进修。林恩卿博士在卫理学校服务了四年后,他应南洋大学之聘前往新加坡执教。邓玉岐为汉文部主任,黄淑娥女士任英文部主任。

1956 年,邱文光回美国述职休假,并未有详细资料记载他几时重回诗巫。不过有资料提及1958 年,他获得巴刻神学院颁发的神学博士学位。在1964 年之前的砂拉越年会录仅提到他任差会财政、年查账员等职位,没有其他详情。

由于邱牧师的福州话很好,所以他与师母在诗巫的生活如鱼得水。他们除了教会外,也活跃于社团的活动。邱牧师于1964 年在诗巫成立了扶轮社,并被选为第一任的会长。此外,他也在卫理学校开始与成立童子军的活动。

邱牧师也是砂拉越卫理公会信托委员会的秘书,同时担任海外宣教士田野财政15 年。他还主持全国妇女服务会的会议。其师母邱莎玲,精于油画,常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图,分赠给各堂会。目前,诗巫亚山港的道安堂仍然收藏其画一幅。

邱夫妇于1966 年退休前回到美国述职一年。1967 至1970 年,邱氏被委任为堪萨斯州巴刻大学的古堡博物院院长,他也是美国Lenexa 联合卫理公会的荣誉牧师。与此同时,他也是Baldwin 市共济会的会员及Baldwin 扶轮社的会长/会员。

邱牧师曾在亚洲地区出任教育与福音的宣教士约40 年,他于1979 年7 月15 日安息主怀,葬在Baldwin 的Oakwood 坟场。他有3 个儿子保罗、多马士、安德鲁及6 位孙子。

参考资料:
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临时年会各届议会录,1952-1964 年。
James R. Hipkins, Douglas Coole (1926) Methodist Missionary, Sarawak,The Alumni Magazine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Theology, Vol. 10, No. 1, November 1966), pp.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