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李泳龙:教导学生利他主义 打造多文化多语言环境 长荣大学是属上帝的学校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李泳龙(台湾长荣大学校长)
记录:卢韵琴

基督教背景的学校办学必须与他人不一样,而校长更是要以身作则,要让他人看见基督的样式。台湾长荣大学校长李泳龙要把长荣大学打造成一个国际大学。
台湾长荣大学是台湾长老教会在台湾南部创办的一所大学,是1885年创办的长荣中学与1887年创办的长荣女中的延伸,并在1993年正式设立。长荣中学亦是台湾的第一所西式中学。
同时,其他台湾长老教会的高等教育学府,则有真理大学、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马偕医学院及圣经学院。同时分别在南、北、东部设立台南神学院、台湾神学院、玉山神学院。
李泳龙校长一行人再次造访诗巫,并针对长荣大学的发展,与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来了一场面对面的谈话。

大学负起社会责任
李校长说,长荣大学的核心价值为“敬天、爱人、惜物与力行”;也因为长荣大学是一所属于上帝的学校,因此,长荣大学有更大的核心,就是用爱跟关怀来架构整个学校总体的一些发展方向。
同时,在这几年来,长荣大学把一般企业所提倡的企业社会责任,延伸至大学层面,让大学也负起社会责任。这也是长荣大学4年来的重要发展策略。时至2017年,台湾教育部正式将大学社会责任定为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早已进行多年的长荣大学就成了重点实践此策略的大学。
长荣大学目前拥有361位老师,学生人数则有10139人;但因为台湾目前已经进入少子化的时代,因此,该大学的成长追求已经从学生的数量转为学生在素质上的改变。
同时,该校也已经针对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跟泰国这五个国家招生,并成为主要外籍生的来源;更希望在未来能够“有一个外籍生,就有一个台湾学生”的比例以架构学校未来的发展。

建校见证上帝的奇迹
从一片甘蔗田变成一个拥有37个足球场大的校园,长荣大学建校25年来,见证了多个上帝给予的神迹。
“在建校初期,这只是一片甘蔗田,后来转换成文教用地,再转变为长荣大学校园,附近的交通其实是非常不方便。在我服务的21年中,就见证了学校的改变。”
李校长说,台湾高铁有一个火车站就建在距离学校约4公里的地方;而因着这个高速铁路,当局又建了一条通往台南市的支线铁路,第一个车站就设在校园内,站名就叫长荣大学站。高铁一条是连接南与北的铁路,另一条则是从长荣大学通往台南市的铁路,为长荣大学与外界建立了很好交通网络。
同时,长荣大学拥有很大面积的校园,占地30公顷;形象一点地说法,即接近3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整个校园环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非常重视跟学生有关的硬体建设,比方说,宿舍高达3200床,即是1万多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可以住校。如果是外籍学生(如马来西亚学生)就可以保障住宿,这意谓着他们可以从入学就能住到毕业为止,除非是自愿性地搬离。
目前,该校拥有420位外藉学生,大马留学生则有90位,这数字也是近3年来一路攀升而成的,成长的速度可谓是非常快速。

一个都不能少
李校长说,学生进入大学就是要开始成长、学习独立。独立就是要自我管理,而学生要学习自我管理时,就需要一个学校提供的良好环境,才能慢慢达到自我管理。在一万多人的学生中,也常常会看到一些行为不良、腐败的学生;但学校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心来服事这些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照顾。因为除了导师之外,长荣大学还有很多牧师。
他强调,除了老师担任导师外,牧师也是最好的导师,特别是在身心灵的全人教育上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整体上,该校确认有一些是“需要辅导”的学生,而不是将他们视为问题学生;这样一来,长荣的校园就变成具有人格受造的环境,真正地用环境来造人。
关于未来方向,长荣大学欲在10年内用国际化校园架构整个学校的发展,这是他这些年常到马来西亚招生而得到启发。“这些年来我常到马来西亚进行招生活动,我看到马来西亚是个多语文,而且是多文化存在。中午用餐时看到有三个语文(马来语、华语还有英语),看习惯了,我就觉得这种方式很容易让人得到相关资讯。而长荣目前是以华语为基础,很多外籍生来到长荣,在校园餐厅中看不懂菜单……”
然后,如果长荣大学要国际化,就必须把整个学校环境,导入所谓的“多文化,多语言”的一种存在;但不仅仅是改个标志这么简单,而是要发自于需要。再加上,现在有更多的外籍生入学,因着他们的需要会产生更大动力,我们所做的这些改变是有目的的改变,不是说为了要国际化而改变。
他强调,学生本身的适应力很好,尤其大马学生到台湾读书,他们的适应环境能力是很强。而且一般来说,他们对外语的学习能力也比台湾一般学生会来得直接,因为很容易“接近”不同语文;所以学习外语对他们来说,真是比较容易。
“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营造一个国际化的环境来改变台湾的学生。总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做国际运动。”

公义是重点
长荣大学是一所上帝的学校,因此,李校长认为,长荣大学的另一个核心重点,就是公义;因为箴言告诉我们:“公义使邦国高举”。所以大学也应该有个公义的目标,而在大学中体现的,就是社会责任,这也是长荣大学发展的一个目标。
“社会责任衍生出来的议题非常多,如学校旁边的二仁溪复育课题就已长达16年。最近我们重新整理时发现,原来很早就对这个社区、这个环境,有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且已在落实。也因为这样的社会责任落实,我们要办一个新的学院,叫做‘环境教育国际实验学院’。”
因着开办这学院,李校长又邀请到英国的珍•古德博士(Dame Jane Goodall,联合国和平大使、著名动物保育人士)担任该学院荣誉院长;这个学院也因为她的介绍,入学了25个学生,分别来自非洲8个国家。
“那我看到这些学生来了之后,加速我们学校的转变。我每年都提供30个名额,按照他们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的奖学金。我希望,每一年级30个名额,就有120个学生,相信他们所发挥的能量是强大的。”
除了珍•古德博士外,李校长还设立了以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ad Yunus,孟加拉经济学家)为名的“尤努斯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希望透过企业来解决社会问题,而这个企业是一个不分红的企业。
为了要真正去体验什么叫不分红企业,所以学校投资一个所谓的社会企业,名字叫做方舟美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只有一个工作,首先是利用学校的大学城域加上外面筹款的资金来营运,以便提供学生的实习、奖助学金与学校发展的一些手续。股东都是只认股提供资金但不分红。
“这也就是尤努斯博士所讲的,我们每年都有捐款,我把一块钱捐出去,这一块钱就不见了,因为捐出去了。可是,若这一块钱在一个企业里,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它是滚动的。所以想象一下,每年捐款给这家企业时,该企业所产生的投资报酬,可以做的工作会比一块钱的捐助还来得大。我就是这样被感动,所以去做。但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可行?如果真的可行,我觉得这是未来的大方向;因为创造企业不是为了自己口袋增加而已,而是在增加社会的一个福利。”
这家公司目前尚在开始阶段,李校长笑称,明年将会来向黄孟礼总编辑报告该公司的营运成果。
他强调,人类需要商业活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是原本的定义是赚取利益;但长荣大学的社会企业教导的是“利他”主义,这就符合了基督教的教义。这样一来,在长荣大学求学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跟他未来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不同的,才不会一直追求功利。倘若功利主义一直发展下去,人类以后只会越来越不和平,因为大家都在争夺利益;若通过“利他”主义,或说所赚的钱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问题越来越少,世界就越和平。
“与其他大学相比,长荣大学比别的大学又多了一些更深的哲学意义,而且又能落实学校创校时的原先宗旨。所以这学校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人,是属于上帝的,没有人可以拿走任何东西,只能给这个学校更多的贡献。”

以身作则来办学
在长荣大学任教21年,但原来李校长信主才3年多。在他看来,担任校长的他需以身作则,如果说本身是基督徒,又在办学,就要把这个基督教的好让他人知道。
目前,长荣大学是一所零债务的学校,接下来的都是属于投资。而主要投资首先是基础建设,维护已经兴建了25年的校内基建;但维护比兴建难,因为兴建是有目的的,维护则是随机的。所以该校每年在维护基建方面就花了不少的钱,目的就要是让人看到不同的校园。
另一个投资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因为从教育的观点,学生最重要,那教导学生的老师就是学校的重要支撑,另外支持整个学校动员就是教职员。于是长荣大学导入了一个在职训练计划,而且是个持续性的在职训练计划,包括语言训练,让同仁们提升自身素质,从中获得擢升机会,并通过英语的检测。
“因为我说长荣大学在未来要国际化,所以每一位同仁都要能够以英语沟通。因此,这个在职训练也包括找外藉老师来上课,帮助同仁做检定。老师也一样要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最近更把一些同仁送到菲律宾学习,让他们更快地适应英语环境。”
在信主前,他也曾排斥过传教人士,因为那些传教方式让他与家人有压力。于是,当他信主之后,他就以不一样的方式传教。他没有直说要学生来信教,而是要让他们看到基督徒办学的样子,通过一言一行让非信徒看到基督的样式,让他们看到基督徒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所以他一定要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