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写:现代清明节

with No Comments

文/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牧师)

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总离不了烧“金纸”、烧各样高仿真的纸扎祭品,拜拜、放火烧山等,以表对先人的“孝敬”。这些举措,除了不环保之外,尚有因烧冥镪(烧给死人用的纸钱)而造成火灾之危害。此外,烧掉逾千吨的纸张,不只是浪费钱财,更是浪费大量资源。
再者,试问,在年年通货膨胀的“今世”,未知阴间是否也同样有通膨?若有,又有谁人知晓在阴间每年是以多少巴仙升涨?在阴间也需要报税否?有没有限定从“今世”“转账”到那里的每年最高额度?汇率呢?

对他们的怀思
大多数的人在谈起清明节时,都会立刻想到唐朝杜牧先生的这首诗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实,尚有另一首出自于晋国●介子推的血诗,其后二句(如下所述),似乎更能以表达先人对清明节原有的心意:“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整首血诗,原为作者对晋文公的表白和期许;不过,这二句却也无疑地成为清明节最佳的“注解”,即,真正关爱后辈的长辈们所在乎的不是后人有无去祭拜他们,更不在乎清明节的繁文缛节。先人们所期许的,乃是后辈们心中常存有对他们的怀思,同时对他们生前的谆谆教诲,能铭记在心,并且能以光宗耀祖。先人若是基督徒,所期许的,想当然,除了上述之外,更是希望自己的后辈也能信靠上帝,热心爱主。即是如此,何需以各种祭品祭坟?!
更何况,随着时代的演进,生活习性的转变,现代人早已把当下的生活价值融入了传统习俗,注入新异、新奇的概念,令清明节的文化在经不起潮流的冲击下,起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失去了清明节的原始意涵。
在科技精进的今日,民间兴起了一门针对清明节的新兴行业,即“代客扫墓”服务。接单者提供3G/4G视讯通话服务,让身在异地,因工作或其它因素而未能亲自到先人坟前祭拜的“孝子孝女们”(委託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故人坟前致哀,畅抒祭奠和思念的话语。当然,接单者也同时藉此向委託者保证“扫墓”的确实性,证明其“代客扫墓”服务的品质和诚信。在没有违反任何法条的情况下,各取所需。
另有更先进的构思,如建置祭祀网站,在网站上为先人的坟墓或灵骨塔设立“牌位”,让后辈得以不受时空限制,免费或付费上网捻香、烧纸钱,可免去舟车劳顿之苦,是谓无障碍、无污染、省时、省力又省钱的文明祭祀,即“网路扫墓”。
清明演变至此,与其传承给后辈扫墓的各种繁文缛节,不如:“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提前5: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