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瘟疫可懒散度日――论《瘟疫有蓝天》读后感

with No Comments

一介书声
文:陈祖恩(诗巫锡安堂)

当初我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我原来坚信,打从7月14日开始,行动管制令的生活“已死”,返校的生活“已醒”,就算我不再过着无口罩的生活,就算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无虑地四处奔走,就算……生活已不再是从前的快乐日子,但我相信一切都在慢慢重回正轨。

但是现在呢?我本该为着初中三年最后一次的模拟考战战兢兢地应考,我发觉上次考试的成绩意外的进步,决定大展拳脚;可现在,我却正郁闷地敲着平板,写下这篇文章!

星期日下午消息来得很突然——停课通知,和疫情来得一样突然。突然间,我就“失业”了!都说学生的本质是学习,没了返校学习的机会,试问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还年轻,年仅十五岁,正准备应战统考,梦想进文商科,希望以后可以找到一间不错的设计学院,然后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今年已经够“烂”了,这几个月我好不容易补回了先前浪费的时间,凭什么要再次浪费时间,任自己再一次糜烂?

郁闷之下我能做的事不多,除了文字音乐和图画可以治癒自己的心灵,我想自己也找不到别的。

拾荒者捡拾的物品
“一六六五年八月,英国瘟疫大流行,剑桥大学关闭,学生都需要离去,一六六七年才复学。有位学生,利用在家时间,发现运动三定律、光学定律、微积分、数值分析,奠定四大领域。为此,科学史将一六六六年定为人类科学进步最大的一年。这个学生,名叫‘牛顿’。因此,谁说瘟疫之时,可以懒散度日?」

我随手翻开一本书漫无目的地读,就像拾荒者寻找可捡拾的物品,而这段话正好正中下怀。那一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找到了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点慰籍。

我还不“读爆”!!
《瘟疫有蓝天》⋯⋯好,一本关于瘟疫的书,由张文亮老师所写。其实,这是他在疫情时在脸书上发表的三十六篇贴文,而后整理出来的一本小书。这确实是一本小书,尺寸其实刚好随身带着,如果你想,随时可以抽出来一看(这不是业配)。内容精鍊,文字浅白,可这朴实的文笔其实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失落的“恶臭”中学生,真的是良药。

“如果,把诺亚预备食物,比喻为读书,愿你知道:第一,读书不是为自己,也不是读了之后,对自己有多有用。而是日后,对于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多有用;第二,读书是把书本的知识,带到主耶稣那里,如同诺亚把食物带进方舟里;第三,读书的效用如同方舟的食物,不仅让动物吃饱,生命得供应,更使日子不无聊,不想东想西,不忧虑,不易愤怒。”

那时候我就明白,读书不是个人的事,是为别人,为社会,将来成为社会上关键的一颗小螺丝。一座桥之所以可承载重量,靠的是栓紧它的螺丝,而每一颗螺丝,都上得很紧。

读书,是为了成为别人的好撒马利亚人,在我们这么做的时候,何尝不是让自己的手上留有余香?

谢谢文亮老师,让我明白了自己本该明白的事!其实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于此,但我秉持“不剧透”的优良品德,恕不一一透露。

如果好奇,就买一本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