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印尼卫理宗:印尼卫理教会历史溯源 华人会友约占总数五分一

with No Comments

整理/熊小莹(古晋马当堂传道)

印尼国家和基督教简介:
印尼是继中国、印度、美国,人口排第四多的国家,有2.20 亿人(该书出版时间为2004年)。该国有多达1万7千座岛屿,并有300个少数民族。印尼有五大宗教:伊斯兰(信徒人口占80%)、基督教(15%)、印度教(2%)、佛教(2%)和“孔夫子教”及华人民间信仰(1%)。她也是拥有世界最多穆斯林的国家(不是伊斯兰国),全国至少有180,000,000名信徒。
印尼曾经是荷兰的殖民地长达350年(1600年-1942年),另外被日本占领达3年半(1942年-1945年);而印尼本土也经历了3年的民族抗战,争取国家独立(1945年-1949年)。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独立。这么一个多元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有几点原因:
首先是他们的立国五大原则(Pancasila): 1.信奉上苍 ;2.人权;3.国家;4.民主;5.社会公正。其次,由于印尼成为荷兰殖民地长达350年,因此当时印尼本土各族人民都有共同的敌人(殖民政府),并因此将大家团结起来。第三,在印尼国土的独立战争,许多参与抗战的年轻人不分种族宗教,一起合作推翻殖民政府;因苦难,人民团结了!
印尼与基督教的第一次接触,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那是由基督教涅斯多留派(Nestorian)的信徒,将福音从波斯传到印尼。但是今天,这派别的教会已经不复存在。今天印尼教会是近代宣教运动所结的果子。虽然印尼于1600年开始被荷兰殖民,当到1800年前,印尼的基督教信徒人数还未达5万。1930年时,信徒人数方才达到180万人(占人口3%);而今天,印尼信徒人数达到3、4千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

印尼的卫理公会:
卫理宗在印尼属于较小的宗派,有约10万名信徒。人数少的原因大致上有几点:1.卫理公会的宣教士初抵达印尼的时间是1905年,比其他更正派和路德宗的宣教士晚了许多;2.卫理宗的亚美尼派神学思想,与圣奥古斯丁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有冲突;在荷兰的基督教较倾向加尔文派的神学思想,因此较为抗拒卫理公会;3.卫理公会是以英语为媒介语的教会,而当时印尼被荷兰殖民,通用荷兰语;因此语言的障碍,使得卫理宗的思想精髓无法有效地迅速传递和被吸收接纳。由于以上三点原因,卫理公会在印尼设立的早期并没有蓬勃发展。
1980年,印尼的卫理宗开始蓬勃发展。截止2000年,无论在传道人的数量或会友的人数,都有明显的增长。

一.勘察期
(Pioneer Period ,1813年-1905年)
第一个想把卫理宗带到印尼爪哇的信徒,是Thomas Coke;他是卫斯理约翰的得力助手之一。
1813年,一群卫理公会的宣教士由英国伦敦出发,目的地是前往印度和印尼。Thomas Coke 并没有成功抵达亚洲,1814年5月13日,他在前往爪哇的途中,病逝于船舱,并“埋葬”(海葬)在印度洋。他的同工仅把他的宣教异象带到印度,并没有成功抵达印尼。
将卫理宗引进印尼的是美国卫理公会。1885年,美国卫理宗的宣教工作已经开始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并希望把卫理宗延伸到印尼(当时被称为“Netherlands East Indies”的地方)。
1888年,W.F. Oldham (后来成为会督)拜访了爪哇岛,勘察卫理公会在该处开发新根据点的可能性。因为缺乏资金和工人,因此卫理宗在爪哇岛的福音工作到1905年才开始。
在槟城服事的宣教士Dr. Benjamin West曾于1890年到访婆罗洲岛,也拜访了苏门答腊岛,并十分受到当地华人和“马来人”(实际上是Batak族)的欢迎。正如上述所言,资金工人俱短缺,卫理宗在苏门答腊岛的福音工作实是从1905年才正式开始。
另一方面,1894年时,有3位来自新加坡的卫理宗女宣教士Miss Sophia Blackmore、Miss Ferrisa、Mrs W.G. Shellabear 拜访了巨港(Palembang)和南苏门答腊,勘察开发卫理公会教会的可能性。同样因为资金和工人不足,卫理宗在巨港的福音工作延至1907年才开始。

二.起始阶段
(The Beginning Period,1905年-1919年)
1.爪哇拓荒宣教士——John Russel Denyes牧师
John Russel Denyes牧师(1869年—1936年),美国卫理公会宣教士,自1898年被差往新加坡英华(Anglo-Chinese)学校当老师。当时学校有来自爪哇的学生要求Denyes在印尼爪岛开办卫理学校。
在1903年回国述职前,J. R. Denyes对爪哇岛的穆斯林有负担;因为当时爪哇约有2万8千名从穆斯林皈依基督教的新信徒。当他被告知,若能筹得经费就可以被送到爪哇开始拓荒宣教,他在回到美国时立马与Pittsburg Conference的年轻人及团体领袖Miss Bessie Brooks、Miss Elizabeth Hunter、Rev. W.W. Youngson和其他人联系。他们也答应为他筹得一年4000美金的费用。
1905年2月20日,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年议会在新加坡进行闭幕时,时任会督W. F. Oldham宣读派司名单,J. R. Denyes牧师差往爪哇开发新教会。3月12日,他连同当时教区长B. F. West 牧师从新加坡港口出发,前往爪哇岛的巴达维亚(Batavia,即今天的雅加达城Jakarta)。两位牧师勘察宣教地点,同时并向当时荷兰殖民政府取得(工作)同意。
三个星期内,两人拜访了泗水(Surabaya)、三宝瓏(Semarang)、日惹(Yogyakarta) 和其他地点,最后决定在雅加达华人群中开始福音工作。这样的决定主要原因有:1.华人对福音并不抗拒,因为当时有许多华人娶了当地的爪哇族(Javanese)和顺达族(Sundanese)的女子,而这些妇女既离开她们原先所信的伊斯兰,但华人传统宗教却并未能引起她们的兴趣;2.雅加达的地理位置,较易于让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卫理公会教会为当地提供联系和支援;3.雅加达是荷兰殖民政府的政治中心,方便让政府监督教会活动;4.卫理公会即将开拓更多的据点,如苏门答腊(Sumatra),而雅加达可以成为新的根据点,把福音拓展到苏门答腊(Sumatra)和邦加(Banka);5.Denyes牧师已会讲当地华人使用的马来语,所以可以立即在华人中开始宣教工作。
因此,1905年11月5日, 他们就在茂物(Bogor)进行第一次聚会。1906年7月1日,也在茂物(Bogor)设立第一间卫理学校;之后,渐渐延伸到巴达维亚和其他地方。
2.苏门答腊的福音先驱——Solomon Pakianathan传道
1905年5月,Solomon Pakianathan(一名印度裔的会友传道)抵达棉兰。他是由当时教区长G. F. Pykett从槟城差遣到苏门答腊棉兰,当一间私立学校的顾问。这间学校是由Hong Teen(一位华人和印尼原住民的后裔,Baba Chinese)所开办的,而Hong Teen也曾在槟城卫理学校就学。
因此,Solomon传道就在当地开始英语崇拜与英语主日学,好吸引当地讲华语的华人。
3.加里曼丹的先驱——C.M. Worthington
1906年2月2日,当时的会督Oldham牧师差派C. M. Worthington到坤甸展开宣教工作。同时,一为平坤甸信徒领袖U Chim Seng医生,也常向那些来他诊所看诊的病人传福音;由于他的工作很有果效,所以1909年时已有80名会友,192名储备会友。
4.印尼教区(Netherlands Indies District)
卫理公会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棉兰、坤甸宣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已在当定居地的华人。1907年,成立了印尼教区,并隶属于马来西亚卫理公会。
1908年,Solomon Pakianathan从棉兰被调往巨港(Palembang),开始另一个卫理公会的据点。1908年5月1日,一间卫理学校成立,同样成为宣教工作的桥梁。1909年,卫理宗宣教工作继续在泗水展开。

三.合并期
(Consolidation Period,1919年-1928年)
1919年,卫理公会这些零散事工,被当时的荷兰印度差传会(Netherlands Indies Mission Conference)组合起来。当时,卫理公会已有会友2000人,30个聚会点,14名牧师(9名宣教士及5位本地传道人)。
1921年,为了巴达族(Batak),苏门答腊岛的Asahan地区内陆宣教工作展开。这事的起因是源于1909年一个“马其顿的呼声”。当时有位巴达族(Batak)族酋长Nagori Manurung写信给在新加坡的会督Oldham牧师,希望会督能派宣教士到他们的村子。当时,Oldham会督正巧指定Lamsana Lumbantobing 牧师成为新加坡Jean Hamilton训练学院(今天的新加坡三一神学院)马来文部讲师。会督答应了酋长的要求,并派Lamsana 牧师去勘察Asahan地区。可惜的是由于工人不足,会督无法立刻回应酋长的要求。
11年后,教会差遣Lamsana Lumbantobing牧师到Asahan 开始卫理公会宣教工作。Lamsana 开始向在Pardembanan 森林的Toba Batak族宣教,也同时召集已是基督徒的巴达族(Batak)组织成教会。这些基督徒是德国宣教差会Rhenish Mission自1860年宣教的成果。他们是从Tapanuli迁移到东苏门答腊岛,多是作文员和园丘工人的巴达族(Batak)基督徒。1925年,当地成立北苏门答腊宣教年议会,与Netherlands Indies Mission Conference分开。

四.重组期
(Reorganization Period,1928年-1949年)
1928年,卫理公会宣教工作从爪哇岛和婆罗洲西部撤离,工作全集中在苏门答腊岛。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1920年代面临经济大萧条,宣教工作缺乏资金。1930年代,卫理公会在苏门答腊岛的宣教工作也不稳定;一些宣教士离开工场之后再没有返回,同时教会的宣教经费也减少了。
虽然如此,还是有2位宣教士加入苏门答腊的宣教工作,他们分别是Ragnar Alm 和Egon Ostrom(两人都来自瑞典)。二人于1930年抵达苏门答腊。Ostrom在苏门答腊北部的华人群中工作;Alm则在巴达族(Batak)中做福音工作。Ostrom被送到中国学习福建话,Ragnar Alm则被送到巴达族(Batak)中学习Batak语,为期一年。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美国宣教士撤离宣教工场。虽然战争异常凶险,但由于Ostrom 和Alm的国家(瑞典)在战争中是中立国,因此被允许继续留在工场。非常遗憾的是,Ostrom宣教士因为被一名激进分子怀疑是敌国间谍,因此在1945年时于Tebing Tinggi遭杀害。Alm 宣教士则被逼逃往安全地区。这期间,卫理公会在苏门答腊的宣教工作,由其他宣教差会一起分担,如Luther Hutabarat(Batak)、Yap Un Han(华人)和其他等。许多教会同工也因教会没有足够资金支付薪水而离开,工人一时短缺。

五.复原期
(Rehabilitation Period,1949年—1964年)
战争结束后,教会和学校回复正常运作;Alm宣教士也在撤离三年后返回。1950年,有新的宣教士加入,如:Per Eric Lager牧师、J. Wesley Day牧师、Gusta Robined 牧师、Geoffrey Senior 牧师、E. E. Dixon 牧师。这些牧师多是因为中国宣教工场关闭后而转移来此。1950年代,由于贫困问题,大批的巴达族(Batak)从塔帕努里(Tapanuli)迁移到东苏门答腊。当时,荷兰殖民政府在战争时遗留下园丘种植地,这也吸引了那些外来移民。虽然当中有许多基督徒徒,但却缺少牧养他们的牧师。
1953年,Alm 宣教士开始办学校,在Kisaran训练巴达族(Batak)的牧师。1956年,Alm也在同一个地点开始圣经学院,有20名毕业生,成为巴达(Batak)教会的牧师。1954年,棉兰华人教会开始圣经学校,培训华人牧师。

六.自主期
(Autonomous Period,1964年—1981年)
1964年,印尼卫理公会进入自主期。由于政治和地理因素,驻扎在新加坡的美国裔会督被印尼政府视为敌人。在此环境下,Wismar Panggabean成为印尼卫理公会第一任的教会主席。当时已有22,000会友,21位牧师,5名宣教士。同时,在经历25年停顿后,1964年,印尼卫理公会的宣教工作再次在爪哇岛展开。
1969年,第一届印尼卫理公会年议会在棉兰展开。年议会决定印尼卫理公会需要一名会督,而不是一名主席;因此,J.Gultom牧师被选为第一任会督。1973年,他继续连任 4年。1973年,印尼卫理公会第一次出版《法规》。1977年,H.Sitorus牧师被选为第二任会督,有33000会友,50名牧师,101名储备传道。

七.成长期
(Growing Period,1981- 现今)
1981年,H.Sitorus牧师再次被选为会督。同时,印尼卫理公会发表要在Karo Batak拓展宣教福音工作。当时会友已增长到6万人。1985年,J. Gultom第三次被选为会督,可惜任职2年后去世。
1988年1月,召开特别年议会并选出Hamonangan Panggabean牧师为新任会督。1989年,Hamonangan牧师再次当选为会督。同时,印尼卫理公会与韩国卫理公会联系增多,因而不少印尼教堂建筑经费是由韩国教会支持的。
1993年10月13-17日,在茂物(Bogor)举行年议会,Sitorus牧师第三次当选为会督,但在1995年任期结束前去世。教会只得再次举行特别年议会,于1995年4月选出 H. Doloksaribu牧师为新任会督。任期结束后,Doloksaribu 牧师在选举中再次中选,二任会督,任期为1997年 到2001年。
2001年年议会中,印尼卫理公会决定选出两位会督,一位在北苏门答腊,另一位在爪哇。两为会督分别是R.P.M.Tambunan牧师和Backtiar Kwee牧师,任期从2001年到2005年。
那时,印尼有8万名卫理公会会友,180名牧师,115储备牧师(supply pastor),300间教会,155个布道站。另外,印尼卫理公会有2个年议会,各有1名会长和1名会督;属下有10个教区,70% 的会友是巴达族(Batak),20% 是华人,其他则是少数的原住民。
卫理公会自上世纪初在印尼展开宣教工作,至今有90余年(该书于2004年出版),期盼印尼卫理公会未来有更加蓬勃发展。

编按:此文乃熊小莹传道摘录翻译并整理自Pendeta Dr. Richard M. Daulay 所著的Mengenal Gereja Methodist Indonesia(由BPK Gunung Mulia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