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声音pg.4-pg.6

with No Comments

看见声音

伤健融合系列

@ 黄方涵( 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ahann1203@gmail.com,欢迎交流】

我第一次接触聋人是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我的堂姐就是聋哑人士。当时,她看到我就兴高采烈地比手划脚跟我沟通,后来才知道那些就是手语。但很遗憾,我无法理解她所要表达的东西,即便能猜到一点,也无法有效地回应她,有时只能尴尬地点点头。我们之所以无法沟通,是因为她听不见我的声音,而我看不懂她的声音(不会手语)。

上了少团,有一位契友是聋哑人士,我很想跟他交流,但每次的交流都只停留在握手、招手和微笑,无法深入建立关系,这让我感到无奈。在团契中,我们有唱诗的环节,唱诗的时候他可以跟着PPT的文字用手语向上帝献上敬拜,但读经和证道的环节,以及互动的环节,完全没有参与感,他都只能看着讲员,不知道整个聚会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讲员传讲的内容。我当时心里有个期盼,那就是能为他翻译手语,让他明白我们在做什么,可是我不会,也不懂要跟谁学,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一次接触聋人的经历是进了神学院以后,有一年我去到脊椎损伤协会成员所组成的团契(希罗亚小组)实习,在一次聚会中来了到一位聋哑人士。这位聋哑朋友很友善,看到我就主动跟我打招呼,聚会的时候也全程在场,但很遗憾他完全不知道我们在谈什么。我在跟当时的负责人交流时,他们说有些聋哑人士会去到异端的教会,因为那里有手语翻译。当下我就有一股冲动,想学习手语,希望可以无障碍地与这些聋人朋友沟通,好让他们也可以明白上帝的话。这两次的经历也让我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处在文化和语言都完全不同的社体中,他就会感到“边缘化”。

“边缘化”(Marginalization)指的是某一群人被孤立的过程,他们被推到大环境的边缘。这个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显示出少数或弱势群体被排除在外,其需求被忽视。边缘化也是两个世界的公民所通用的。两个世界的“公民”也可以指健全者和身心障碍者。边缘化这个词也适用于教会现象。我们的教会基本上是以健全为中心的教会(健全主义的教会),有堵跨不过去的墙,将健全者和身心障碍者隔开,仿佛两个不同世界的公民。墙的这一边是一群身心健全的信徒(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按着传统礼仪进行礼拜;墙的另一边,是身心障碍者,包括聋人,由于教会的礼拜设计和建筑设计以及信徒的语言都忽略了他们,以致他们无法融入进教会,即便来教会也无法得到喂养。试想想,大部分的教会为什么没有聋哑人士出没?又或者大部分的基督徒为什么很难接触到这个聋哑群体?不是聋哑人士不存在或不多,而是因为教会没有建立能与他们沟通的桥梁。

一.神爱世人,包括聋人

圣经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这里指的世人除了健听人士也包括听障人士。上帝怎么向世人表明祂的爱呢?祂差遣耶稣来到世上,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并且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凡信耶稣的不至灭亡,必得着永远及丰盛的生命。圣经约翰福音十章10节也说,耶稣来是要呼召人得着更丰盛的生命,包括今天提到的聋人群体也要得着丰盛的生命。

曾经有位牧师在执教一个牧养关顾的课程时,他说有一个学生是聋人(失聪),需要透过传译员替他翻译。在一次上课时,大家都分享他们不同的属灵经验,这位聋人学生就讲述曾梦到自己在天堂遇见耶稣。他与耶稣交流一段时间,说自己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和平及喜乐。他还说:“耶稣与我所期望的完全一样,而且他的手语实在了不起。”这个故事很震撼我,让我对“神爱世人”有更深的体会,不论是健全的人或者聋人,都能与耶稣相遇,也能与耶稣交通。

我们一般是以说和听来认识福音,但事实上,耶稣能以任何形式向不同身心状况的人启示祂自己,包括能用手语向聋人对话。这让我想到约翰福音以章9节所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一位聋人宣教士爱德华.罗兰曾表示,“聋人在神国之中与听得见的人是平等的,他们不是被福音拒之门外的人,而是就像听得见的人一样认识上帝、天堂与地狱和救赎之爱。”

二.建立伤健融合的教会

神爱世人,除了藉着耶稣使健全人和障碍者都能得着永生和丰盛的生命,也藉着耶稣的身体拆毁健全者和障碍者之间隔断的墙,建立伤建融合的基督身体。

如果教会要成为合乎圣经或合神心意的教会,边缘化的墙就必须拆毁,让健全者和障碍者有一起敬拜的机会。圣经对于教会已有清楚的描述: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十二12-13)经文中的“不拘”指的是没有分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消灭了。可见,在上帝眼中,人人平等,不论是什么种族、阶级地位、身心状况都能连接于基督,成为一个身体。

要怎么连接呢?需要圣灵的工作。藉着圣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能合而为一,另一个说法就是和而不同,意思是虽然彼此不同但却可以和睦共处,同时尊重彼此的独特性,也不强迫他人附和我;例如,保罗不强迫外邦人要守犹太人的律法。

圣灵的工作为什么能使人合而为一呢?因为当人们顺服圣灵的引导,就会活出爱神爱人的生命。教会若要成为一个爱神爱人的教会,我们需要认清教会存在的本质,是要将主耶稣的爱带进人群中。有时候我们不小心会有错误的教会观,认为自己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怎么说呢?

当一个教会或群体将自身的成功和生存视为最重要的考量,就会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和安全感上时,这个教会可能就会迈向自我中心、不结果子、最终变得非常不快乐,也会迈向灵性的死亡。一个让耶稣为首的教会,会从耶稣身上找到生命和力量,也会以耶稣为教会的榜样。耶稣的一生都在聚焦一件事,那就是“爱”。

祂怎么向门徒教导爱?

约翰福音十五章13节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耶稣不只教导爱,祂自己也将爱活出来。祂为了世人的益处,牺牲自己的生命。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我们要效法基督,不是看自己的需要最重要,而是看见别人的需要,包括聋人的需要,并愿意为他人的益处,付上关怀的行动。我很喜欢《让群体发光》的作者司傑恩在书说的一段话:“教会的价值不在于可以存在多久,而在于所拥有的爱;教会的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对人们和群体的服侍。”

当然,聋人的声音本来就不是用听的,而是用看的。他们的世界必须要透过看到与被看到来开启沟通的桥梁。记得在我来古晋牧养之前,我向一位朋友索取手语资料,在家自学手语。后来我就用不像样的手语跟之前我那位团契认识的聋人朋友交流。记得当我用手语向他打招呼时,他很兴奋,可惜懂得不多,无法深度的交流。后来我就上网查哪里有开班学手语,当时只查到古晋的聋哑协会有开班。过不久(也就是两年前),我来到古晋,刚好有一位青年打算学手语,我请他帮我报名,而聋哑协会也离晋福堂很近,于是就去上课了。但因为教会牧养的比较忙,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去上课,所以学手语进度比较慢。

有一次去到马当一间KFC,那里有聋人的员工,当我用手语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很开心,因为有一种被了解的感觉。新加坡卫理公会卫斯理堂有聋人事工,当中一位负责人在《手语之爱——聋人事工指南》里提到,对于聋人事工,他心中一直有个图像,这个图像就是长跑竞赛结束时,三个人拉着彼此的手一同通过终点。这三个人包括一位聋人(听障者)、一位健听人士及主耶稣。这就是经文所说: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十二12-13)

晋福堂于2020 年3 月21 日的社会关怀主日中第一次尝试融合手语翻译。即便未来我们不一定会有聋人事工,但盼望能藉着这个机会做到醒觉,也希望聋人群体能藉着这个机会“参与”礼拜,也有机会透过这个礼拜认识福音。

在这里不是要求所有教会都要在礼拜中加入手语翻译或发展聋人事工,而是要呼吁各位,不要忘了身边还有一大群听不见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也需要福音。如果您愿意,可以抽空时间参与聋哑协会所开办的手语课程,就算不常用到,也能了解聋人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