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哪放在约柜前 pg.4-6

with No Comments

吗哪放在约柜前

家庭月特稿: 信仰传承

@林顺开牧师夫妇

1776 年初,在英国北部约克郡(Yorkshire) 的邦士立镇(Barnsley),卫斯理约翰的 巡回布道团中有个青年人专心听卫斯理约翰讲 道,他的名字叫做泰勒雅各(James Taylor, 1749-1795)。他未信主之前因为反对福音而 向卫斯理布道团扔臭鸡蛋和西红柿;但是在当 天的布道会上,圣灵透过一节经文约书亚记廿 四章 15 节:“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 耶和华”,软化了这个青年人的心,以致他反 复思想这句经文的意思。布道会几天后在一个 麦田里,他降服在圣灵的感动之下,跪下来悔 改信主。婚后,他的妻子因为不是基督徒,所 以泰勒雅各常常为妻子迫切祷告,最后连妻子 也信主了。   

接下来的日子,泰勒雅各常常开放自己的 家接待卫斯理约翰的布道团,而泰勒雅各自己 也成为当地第一位卫理公会的传道人。“至于 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这激励人 的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这位基督徒美好的传 承了基督教信仰,历经第四代之后,他曾孙中 有一位成为伟大且有影响力的宣教士,也就是 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 – 1905),(注:泰勒家族改为 中国姓氏“戴”始于戴德生)。   

戴德生的父母在戴德生还未出生的时候, 就已经祷告将他献上成为宣教士,并希望他 可以去中国宣教。从 1865 年他成立的中国内 地会至到 1905 年他去世时,内地会已有 825 名宣教士,1152 名中国同工,受洗基督徒达 18625 人,建立了 418 个教会,1424 个福音 站和布道所,150 所学校。敬虔的后代为上 帝献上并未到此结束,戴德生的儿子戴存仁 (Herbert Hudson Taylor,1861-1950), 他的孙子戴永冕(James Hudson TaylorII, 1894-1978),曾孙戴绍曾(James Hudson TaylorIII,1929-2009)及玄孙戴继宗(James Hudson TaylorIV,1959-)皆为宣教士。若从 戴雅各(泰勒雅各)1776 年在麦地与上帝立 约算起,戴氏家族已经事奉上帝 245 年。无论 是卫斯理约翰的布道团,还是戴氏家族,许多 人都直接或间接从他们身上得到了美好的属灵 益处。   

华人注重家族传承的观念,也有传承家族 事业的观念。但我们是否愿意像戴氏家族一样, 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敬虔的后裔?《吗哪放在约 柜前》是出自出圣经埃及记十六 32-34:“摩 西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要将一满 俄梅珥吗哪留到世世代代,使后人可以看见我当日将你们领出埃及地,在旷野所给你们吃的 食物。”’‘摩西对亚伦说:“你拿一个罐子, 盛一满俄梅珥吗哪,存在耶和华面前,要留到 世世代代。”’‘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亚伦 就怎么行,把吗哪放在法柜前存留。’”   

耶和华上帝透过天降吗哪供应以色列人在 旷野的粮食,同时教导以色列人信心依靠上帝 的供应及当守安息日(参考出十六 14-31), 接着耶和华上帝要以色列人把一满俄梅珥吗哪 留到世世代代,使后人看见也纪念耶和华的供 应和同在。虽然约柜、吗哪还有亚伦的杖及法 版承载着以色列人对耶和华上帝许多的教导和 历史,但约柜本身并不能保证以色列人的敬虔 信仰可以很好地被传承下去。历史的发展,进 入士师时代,以色列人就多次离开上帝,撒母 耳记上四章 1-11 节更记载着以色列人迷信到 相信只要抬着约柜去打战,就能战胜敌人;结 果战败死了三万人,祭司以利两个不敬畏上帝 的儿子也阵亡,甚至连约柜也被非利士人掳走。   

其实这何尝不是今天许多基督徒家庭的写 照,第一代是敬虔的基督徒,甚至还是教会领 袖、会友传道、牧者或是热心服事者,可是到 了第二代或第三代就完全离开上帝。有一些虽 然没有像祭司以利的儿子那样不认识上帝,但 基本信仰内涵已经大不如前——有者迷信十字 架可以赶鬼;有者甚至认为领圣餐可以病得医 治或家庭顺利,生意亨通(所以教会圣餐崇拜 基本上是每个月最多人出席的一周)。今天, 我们敬虔的信仰不一定能保证我们的后代就跟 我们一样的认识上帝,一样的敬畏上帝。那我 们要如何更好的传承现在敬虔的信仰呢?

刻意的教导   

首先,我们必须刻意的教导。 我们必须刻意花时间跟家人传福音,跟家 人谈信仰。但不是只有对着非信徒家人,而是 夫妻之间更要彼此守望,使婚姻生活因着有神 居首位,而建立美好家庭生活。夫妻俩携手带 着一家人设立家庭祭坛,一起查经研读上帝的 话。父亲带领孩子讲一则圣经故事,母亲则在 一旁监督孩子并给予解释。除外,父母要常常 为儿女们的救恩祷告,或为他们祝福。值得一 提的是,戴德生是因为父母迫切祷告,在他 16 岁的时候才真正重生成为基督徒,所以不 是出生在基督化家庭的孩子就会自然成为重生 的基督徒。   

另外有些人觉得只要将孩子送去教会的儿 童主日学、少年团契就可以安心。但是事实告 诉我们,从儿童主日学及团契中所流失的基督 徒孩子,长大后从此不参加教会聚会的比例也 是相当的高。若送来教会就是传承信仰,无疑 就像一位农夫将蔬菜种子撒在泥土里,却弃之 不顾一般,任凭种子自己成长,那是非常危险 的事情。基督徒属灵的吗哪就是上帝的话,这 属灵吗哪(圣经)不是摆在那儿做纪念,而是 拿起来“吃”(读)。因此父母在家里必须是 属灵引导的角色(特别是父亲),必须刻意花 时间陪孩子读圣经,教导孩子祷告。

信仰生活化   

“吗哪放在约柜前”供以色列人纪念耶和 华的供应,但是信仰的内容不是单单靠纪念来 传承,就如许多基督徒的家里的客厅墙上可能 挂着很基督化的字眼:“基督是我家之主”、 “耶和华赐福满满”等的牌匾;又或者在家门 口挂上十字架等,这些东西固然可以成为一个 纪念和信仰的表达,但它不是信仰传承的工具。 信徒本身若没有刻意的教导下一代认识上帝的 话,很快他们的思想将会被世界给取代,因为 这是资讯泛滥的时代,扭曲真理的文化及异端 的信仰很容易就侵蚀他们的思想。为人父母的, 口头上的教导若没有生命的实践,孩子是很难 将圣经所学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除了听, 更多时候他们也在看,看看父母如何活出信仰。 所以,除了刻意的教导之外,我们也必须将信 仰生活化。

以利虽然是以色列的祭司,熟悉摩西律法, 但是可能因为没有刻意的教导自己的孩子认识 上帝,没有将信仰生活化,导致两个儿子不只 不敬畏上帝,还行耶和华看为恶的事(撒上二 12-17),甚至迷信地认为抬着约柜去打战就 可以得胜,结果双双阵亡。   

信仰生活化必须是以身作则,条件就是父 母本身要常常把上帝的话活在家庭里,让孩子 可以看得见,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上帝是家里 的主人。比如,父母可以先教导年幼的孩子一 起吃饭时谢饭祷告,学唱《谢饭歌》,或者睡 觉前一起祷告。除了固定时间进行家庭祭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儿女给 予圣经的应用。   

我们夫妻俩对孩子甚至进行有关死亡的教 导,其中包括了让孩子跟我们一起参加葬礼、 清明节扫墓礼拜等等。在女儿三、四岁左右时, 她在一场会友葬礼后问我们,为什么会伯躺在 棺材里?当下,我们把握这机会解释并引导, 回应:“会伯在地上的生命已经结束,但他信 靠耶稣,所以回到天堂跟上帝在一起了。”之 后,我们也详细解释天堂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也从这个课题切入福音,告诉她:“你要接受 主耶稣做你的上帝哦!因为主耶稣已经为我们 预备了天堂。”很奇妙的是,女儿到今天对“死 亡”、“棺材”、“丧礼”、“墓园”等,华 人看较为不吉利的事情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让 我们惊讶的是她很正面看待这一切,天堂更是 她最向往的地方。   另外,我们夫妻俩也训练儿女开口祷告。 有时候我们在爆满的停车场内寻找车位,我们 会邀请女儿开声祷告,求天父帮助找到车位, 女儿就开口向上帝祷告。很奇妙,通常她祷告 后不久,就有车离开,我们就找到车位了。   

这种信仰生活化的操练机会在我们生活中 比比皆是,就如耶稣会应用身边的事物来给予 门徒教导,对渔夫就教导“得人如得鱼”,对 农夫就教导撒种的比喻,或有人要耶稣主持家 产的纠纷时,耶稣提醒门徒,人的生命不在乎 家道丰富等等。信仰生活化让家人、孩子可以 更容易感受到上帝跟家人同在,经历上帝是一 位又真又活的上帝,也能够让孩子晓得如何活 用上帝的话,让他们明白信仰跟生活是分不开 的。所以信仰若要生活化,必须要以符合圣经 的成熟生命来表达出来的,而不只是单单带他 们来教会做礼拜,建立肤浅的“礼拜徒”信仰 而已。   

“吗哪放在约柜前”,不是叫我们只用眼 睛看着吗哪和约柜,而是提醒我们要读上帝的 话,领受属灵的吗哪,也要活出上帝的话,彷 如约柜(上帝)就在我们家庭和婚姻里一般。 同时要教导下一代敬畏上帝,免得有“不认识 约瑟的下一代起来……(参考出一 8)”,成 为不敬畏上帝的后代,甚至有可能还抵挡基督 教。我相信基督教信仰可以有效的传承,不是 顺其自然的事情,而是父母本身要刻意地去教 导下一代,并在生活中每一个的层面,把上帝 的话活出来,把真理融入家庭的生活中,融入 在孩子的心坎里。 愿属上帝的夫妻、父母们,靠主赐下的智慧与 能力,携手在婚姻和家庭中,代代传承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