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心声:

with No Comments

坚固基督徒学生信仰

此次全砂国语事工研讨会的主题是“多元化和均衡性的跨文化事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此类大会,一开始并不明白此大会的主要目的。随着所领受的信息,我开始明白这大会的展望是“唤醒华族会友对原住民的看重”。与此同时,根据大使命——马太福音廿八19-20——我也知道身为牧者的我要透过关系的建立、合作和沟通去得着其他的族群(包括华人)。
其中一个所要面对的挑战或许是语言。这是华族会友主要的挑战,特别是在卫理教会中,心系原住民群体之主的仆人,他们要学习并敢于使用国语来沟通。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认识他们的文化及看到他们生理、心理与灵里的需要。华族会友在许多方面都非常蒙福:教育、经济、社会和灵命。此时此刻,华族会友成为砂华人年议会国语事工祝福的管道。我相信因着他们的爱心服事,原住民群体的生活各层面将被改变,并归荣耀于我们的神。
我参加的第一个工作坊是刘会先牧师的“国语本处传道与服事装备”。在此工作坊中,我看见充足人力资源的需要,特别是全职牧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卫理教会的国语事工每年都在迅速增长;因此,我必须鼓励更多的会友,特别是青年人到神学院去接受完善的装备,以便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预备成为一位牧者与传道人。期望教会、家长和全体会众可以支持、祈祷,并一起来建立这时代的青年人应对国语事工未来的发展。
我参加的第二个工作坊是黄勤贵老师的“校园国语事工”。我有负担于拓展青少年事工,特别是在学校,学生团契是一个我与他们联系的桥梁。我们必须视学校为禾场并准备收割,这些学生是我们的羊。基督徒教师必须勇敢在学校做见证,且大胆、创意及尽力与教会/神的仆人合作。
在学校,基督徒学生经常会面对各种信仰问题的挑战,及回答非基督徒所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他宗教的学生也会邀请他们改变信仰。透过校园事工,我们要尽力帮助基督徒学生在信仰上站立稳固、不动摇,及随时积极服侍主。校园事工不仅在求学生涯时期对他们有益,更是装备并预备他们在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里得胜。
(Pastor Tann Kedal,诗巫天恩堂)

不是被强迫去帮助人

愿一切赞美与感谢都归给上帝,因为祂的恩典与带领,让我能够来到美里美安堂参加第六届全砂国语事工研讨会。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砂国语事工研讨会。感恩在大会中,我可以遇见来自其他教会的同工及会友,如古晋、美里、民都鲁及诗巫。在大会中,透过敬拜赞美、祷告、主的真理与工作坊让我获益良多。
此大会预备了许多的工作坊,所有的参与者都被鼓励选择及参与两个不同的工作坊。我选择了基督教崇拜在原住民中的处境。在当中,我们学习了崇拜的意义、态度与真正的崇拜方式。如圣经所记,我们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
在基督徒社会关怀工作坊里,我们被教导如何以真诚的心而不是被强迫去帮助人。我们需要不分民族、种族、国籍和宗教地帮助人。耶稣在马太福音六

3教导我们:“你们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身为上帝的孩子在帮助人时,不是只在金钱或物质上,而是适时的探望他们,与他们分享主的话,为他们所面对的需要与困难祷告,让他们知道在试炼与遭遇中,主与他们同在。因为,我们敬拜的主是耶和华以勒;换句话说,主是一切的源头!(Andi Pasulu,诗巫新福源堂)

在巴士上大声祷告

对我来说,最让我深受感触的经历有两个,分别是:
一.在我们从诗巫前往美里参加全砂国语事工研讨会时,我们原住民青年的勇气。虽然在巴士上还有其他人(包括不是基督徒)与我们一起,但我们的青年人却大胆地开声做启程祷告,将整个旅途交在上帝的手中,接受祂的祝福与保护。这个见证让我很感动,因为他们不觉得公开在众人面前祷告是一件羞耻的事!
二.当我们拜访MEC(Malaysia Evangelical College)时,我看到他们为幼稚级的孩子预备了非常完善与充满爱心的课室。那是一个很温馨的环境,让孩子们(还不会读书写字)每个星期都喜爱来到主日学。房间里堆满了可爱的玩偶、小玩具和彩色的儿童书籍。
马太福音廿五章40:“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赞美主,我们的老师有此看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堂会里预备如此的课室。(林贵麒,诗巫新福源堂)

挺身而出,负起重担

这次在美里美安堂举办的第六届全砂国语事工研讨会让我获得意想不到的得着。大会邀请了多名在布道上非常有经验及有负担的讲员们。我深深感受到此研讨会对我的事奉有极大的帮助。
每一位遵循基督所重托的布道使命的基督徒都需随时准备并装备自己。国语事工研讨会让我有了迈出第一步的机会,使我更接近上帝,和为跨文化传福音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感谢上帝的恩典,让我们能够一起爱更多的人,分享基督的爱与牺牲,告诉全砂不同的民族:耶稣是救赎主!
在大会的工作坊中,我觉得身为华人基督徒的我们在这时代要敢于挺身而出,负起重担,因为我们仍有机会将福音带给原住民们。特别是70年代以后,人们都能够使用流利的国语来交流沟通。透过同一种语言(国语),理念、思想、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上的差异、地位与背景的差异和不同种族肤色的鸿沟都能够被填补。诚如约翰壹书三18所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透过认识伊班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工作坊里,我更加认识今时今日的伊班同胞。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文化、禁忌和其他的民间信仰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在长屋文化里。
“原住民的布道:内陆与城市的布道与使命工作坊”则提醒我们这群有能力的,应该去帮助许多还居住在内陆或已经迁移到城市的贫穷原住民。
等待不单是没有果效,它更是浪费光阴及摧毁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关怀有需要的社群。因箴言三27-28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黄芬妮,斯里阿曼新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