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祷告与建造 神圣不满足感生出异象

with No Comments

“到底哪里有完美的教会?有人曾经问司布真,哪里有完美教会,因为没有一间教会能令他满意。司布真坦承说他也不曾看过,还嘱咐对方,如果找到要回来告诉他。不过,司布真也劝对方不要去那教会,因为他若去了,那教会就会变得不完美了。”大会主题讲员之一的台湾卫理公会会督陈建中牧师的幽默,让与会者都会心一笑。
陈会督提到教会不能合神心意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数点:
1.个性的问题。无论是牧者、执事、会友领袖的个性可能不尽相同;比如急惊风遇见慢郎中,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2.真理或教义的问题,各人对所持的教义有不同立场,也会引起纷争。
3.事奉理念的问题。如:到底教会唱诗是採敬拜赞美方式还是以传统圣诗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历史给我们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无法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陈会督指出,以色列人也是如此。当士师时代,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上帝指出他们此举是因为拒绝上帝。接下来的扫罗王治理以色列40年,从谦卑的王变成交鬼的王,离开上帝。大卫王同样治理以色列40年,但他忘记了与上帝的关系,在拔示巴的事上犯了大罪。就连最有智慧的所罗门王也因为有太多嫔妃,最终远离上帝,国度分裂为二。在北国19王中,没有一个好王。最终,北国以色列为亚述所灭(主前721/722年),南国被巴比伦所灭(主前586/587年)。同此理,合神心意的教会一旦没让上帝掌权,就会偏行己路!

随时祷告、多方祷告的人
在以色列人被掳后百多年,尼希米登场了。尼希米是在巴比伦出生的犹太人后裔,也是个负责管君王膳食的酒政。虽然是在被掳后出生的尼希米,却在家族中继续领受宗教教育;因此,即使他在外邦君王面前服事,也没有忘记信仰(尼希米向上帝祷告时,求祂记念他,也不要忘记他)。我们也藉此看到犹太人家庭教育的重要。
陈会督表示,人不能祷告的原因不外乎是自以为是、自以为义以及自满。但尼希米却是个随时祷告、多方祷告的人,《尼希米记》中曾记载他12次工作前/中/后向上帝祷告(尼一4-11、尼二4、尼四4、尼四9、尼五19、尼六9、尼六14、尼九4-38、尼十三14、尼十三22、尼十三29、尼十三31),特别是他在上帝面前禁食祷告(一4-11),更是带给他莫大的动力;在面对难处时,他也会向上帝祷告,以致不被难处打倒。
从尼一4-11,我们来学习尼希米是如何祷告与建造。当尼希米向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太人有关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听到的是:被掳回归的人遭大难,受凌辱,城牆被毁,城门失火后。在一问一听之间,他产生了神圣不满足感:坐下哭泣,悲哀度日,禁食祷告。(3节)
从尼希米听到恶耗时,是基斯流月,再到他于亚达薛西王面前心中忧虑时已是尼散月。经过约四个月时间的蕴酿,尼希米从“神圣不满足感”中看到异象:我好重新建造(尼二5b),并且藉着祷告,等候找出路。陈会督就此指出,合神心意的教会也必须以祷告来建造。

救赎是动态的
谈及祷告与建造,陈建中提出三方面的思考:
1.神圣的不满足感(4-5节)
这样的不满足感是源自于我们爱主的缘故,以致我们看到今日所面对的某些光景时,心中会有“岂能如此”的感慨与激动!而异象也来自于神圣的不满足感,换句话说,有异象前,必先有神圣不满足感,而人也会因着神圣的不满足感看见异象──就是上帝的灵感动我们,使我们知道上帝的心意。
陈会督表示,约翰卫斯理强调基督徒为了回应上帝的恩典,就有责任要活出圣洁的生活,这是一种负责的恩典(Responsibility=Ability responsible)。
2.承认自己的软弱(6-9节)
陈会督指出,尼希米(主前445年)的祷告与但以理(主前605年)的祷告有着相似之处:
1.抓住上帝的应许和旨意(但九4;尼一5)
2.把自己也列在罪人之中(但九8;尼一6b)
3.知道求主赦免是靠主的怜悯(但九19;尼一6 a)
4.明白是为上帝自己的名而祷告(但九19;尼一10)
5.深知上帝是有恩典,有怜悯(但九18;尼一11)
所以,我们需要回转归向上帝。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但我们愿意谦卑在主面前,承认我们的软弱,愿意回转到上帝面前时,这就是我们蒙恩典的开始。
约翰卫斯理强调救赎是动态的,我们需要时时回到上帝面前,被更新,被调整,直到见主面。约翰卫斯理也认为,救赎不但是因信得赦免(法庭宣告),更是因信得医治(灵命建造)。
故此,所有信徒都需要灵性的建造,不只“因信称义”就可以了。约翰卫斯理说,若信仰不是真实经历的就不真实,唯有我们真实经历上帝才能实践出来。我们需要透过生活见证我们信仰。
约翰卫斯理晚期时也强强调人类是受造的存有,只有透过与上帝恢复恩典动态性的关系,才能发展出灵性的整全。我们需要彼此激励扶持,就像爬山一样,下山之人都会告诉上山之人:“快到了”,属灵生命也是如此!
3.求恩典重新被建造(10-11节)
约翰卫斯理表示,我们需要不断改变,需要重新被建造,并且先求属天的荣耀,属地荣耀自然就临到我们,正如马太所说:“先求祂的国与祂的义……。”
所以,我们首先要与上帝恢复关系。我们清楚知道自己得救是:本乎恩,因着信,是上帝所赐,不是出于行为(弗二8—9);若不是主耶稣的恩典,我们什么都不能做。约翰卫斯理也说,我们从上主得了白白的恩典,我们就有责任以这恩典过圣洁的生活来回应祂。

改变旧习惯生活模式
根据约翰卫斯理的救赎三向度:赦免(称义)是救赎的开始;圣洁(成圣)是救赎的延续;天堂(完全)是救赎的完成。所以,信仰只有心里带来安慰满足是不够的,还要能进一步,改变旧习惯生活模式,才能重生,成就新生命(林后五17)。而主内肢体也需彼此相顾,以激发爱心。
约翰卫斯理确信,当重新创造的圣灵在作工时,真正的改变就会发生。上帝开启了一个新的创造,恢复我们原来被呼召来参与的关系,以便在世界中反映上帝,见证上帝的荣耀(弗二10)。
在末了,陈建中会督呼吁弟兄姐妹做出如下的回应:
1.教会极需要被建造,求主感动尼希米的灵,加倍感动在我们的身上,使我们同工们起来一起建造。
2.当举起圣洁的手,天天为教会的复兴祷告,让我们经历到教会兴旺,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有责任。
3.承认我们的软弱,亏欠上帝的荣耀,求主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赐下恩典,我们立志作一个讨神喜悦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