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回应:从一个年轻牧者离世谈起

with No Comments

文/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

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接近中午时分,在离笔者牧养教会仅约三十分钟路程的一间大教会,她的主任牧师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遗憾的是,即或送至医院急救,却依旧在隔日(25日),不幸逝世。此一事件,在当地甚至全美,引发不少有关教会应当如何因应个人(会友及牧者)的精神健康照护之议论;当然关切遗属之诸多言行不在话下。
美国加州内陆山教会(Inland Hills Church,Chino,California),可谓是当地巨型教会之一;由大卫●法兰克●史塔克莱恩(David Frank Stoecklein)牧师和数位友人一起创立于1991年2月3日。大卫牧师在2015年10月9日因血癌病逝,回归天国。在此之前,他已于2014年5月将教会主任牧者一职交棒给其长子安德鲁●史塔克莱恩(Andrew Stoecklein)牧师,时年仅26岁,是一位极其有为的年轻牧者。
今年30岁的安德鲁牧师,是一位蒙受会友喜爱的牧者,可是,身体健康并不十分良好。再加上牧养大教会的繁重职责,导致其精神层面的压力相对地沉重,教会长执甚至曾强制要求他休假。今年三月份外出度假时,他经历了恐慌症和焦虑症的袭击;四月份,他遭受到精神崩溃的痛苦。在今年的“受难日”(Good Friday),他受到极度恐慌症的打击、崩溃,甚至无法行走。
终于,不幸的事在8月24日发生。那天早上,他在教会上班,却在被忧郁症以及焦虑症双重困扰下,尝试了结自己的生命。25日,年仅30岁的安德鲁牧师在医院不治逝世,遗留下29岁的太太凱拉(Kayla)和三个可爱的孩子,分别为5岁,4岁及2岁。9月8日早上十点,教会为安德鲁牧师在加州浸会大学活动中心(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 Events Center)举办追悼会。
这诚然是一件令人极其痛心的事件。一个年轻有为的牧者,就如此这般地走完人生及事奉的路。这起不幸事件的发生,不禁令人想问:“What had happened?”(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或问,“Why should this happen?”(为何这事会发生?)此外,也想问说:“What could we have done to help prevent this to happen?” (我们本当如何行才可以防止此事件发生?)

难有坦诚相对的真心朋友
别的不谈,就谈谈有关牧者所面对的精神压力,导致有些牧者必须承受忧郁症及焦虑症的困扰。在众多对安德鲁牧师事件的关切之回应中,笔者发现有二位牧者之言论,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牧师难为的现实:
“Pastoring is hard and very lonely at times. It’s hard to have genuine friends that you can be honest to without fear of being judged.” (牧养的事工是很困难的,而且不时是孤独的。很难以能够拥有可以坦诚相对的真心朋友而不担忧会被其品评。Scott Graham, Pastor at Real Life Church of Kankakee, Illinois)
“In this generation, pastors are expected to be business savvy, Instagram quotable, preaching celebrities, fully accessible, deeply spiritual, not too young, not too old, and if a pastor doesn’t quite measure up to someone’s expectation at any given moment, they are given a two out of five stars rating on Google.” (在这个世代,牧者是被期许为要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其言论可被在网路引用、是一个讲道的明星、随时可被联系到的、灵性要高深、年纪不要太年轻也不要太年长;并且,如果一个牧者未能在任何一个时刻达到任何一个人的要求,就会在网路上被评比,在五颗星中仅配得二颗星,Christ Church of Orlando Lead Pastor Paul Valo)
牧者难为,可见一斑啊!在此,容许笔者说几句真心话。

别作无谓的要求

致亲爱的会友们:
我经常会提醒所牧养的教会会友们一件事,那就是,你们去上班,顶多就只有一个上司、一位老闆;可是,在教会,一个牧师往往不止只有一个上司、一位老板,而是,有多少位会友,往往就会有多少位上司或老板。每一个会友对牧者都会有不同的期许和要求。谅想,就算是再多变的孙悟空,也会穷于应付,更何况是和每一个人有一样性情的牧者?
此外,每一位牧者从上帝那里所领受的是不尽相同的恩赐;因此,恳请会友们切勿把牧者们摆放在一起加以评比,那是对牧者的不公平及加给牧者不必要的压力。一位牧者所领受的恩赐,也许有人欣赏,有人却不以为然;但那绝对不是牧者的错,就请您们高抬贵手,别再作无谓的要求和批评了!
反之,请尽可能地补上牧者的缺环,那岂不就是使徒保罗所教诲的,“恩赐有别、相互弥补”吗?(参林前十二1-31)

满足上帝的心
致牧者同工们:
相信大家都是清楚上帝的呼召而全然献身走这条专职的事奉道路。此路之难行,相信皆有同感。仅此希望各位同路人切勿给自己无谓的压力,除了尽可能发挥所领受的恩赐之外;所没有的,可学习的,就按个人的能耐去学,而不勉强,但也别偷懒。退一步,当虚心受教或求助于有相关恩赐的同工或会友。
再者,不要不自量力地强装“全能者”;当晓得,“爱面子”的事奉,是令一个人产生忧郁症和焦虑症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如若遭受精神层面的困扰,除了祷告仰望上帝之外,务必及早寻求专业的帮助。
献身专职事奉,是要满足上帝的心,不是要满足人的心;也即是说,不要自以为可以满足每一个会友的要求,因为那是“Mission Impossible”。因此,做不到的,理当即时委婉地坦诚相告,胜于拖延应付式地虚假应对,给人不实的期待,也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

不要增加患者罪疚感
有人或以为“忧郁症”和“焦虑症”乃是现代才有的普遍身心病症。其实并不然,因为日光之下没有新鲜的事。旧约以利亚先知就曾经经历这等病症的袭击。他在战胜巴力先知之后,以利亚先知遭到皇后耶洗别的威吓,要取其性命。“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王上十九3a)从这段圣经的记载(列王记上十九章1-14节),我们不难看出,以利亚先知是如何在恐惧中产生了忧郁和焦虑,导致他萌生自我了结的念头。这是这类病症典型的征兆。
其实,圣经中不乏这类有关情绪和情感挣扎的事件,只是,很少人愿意“正视”这方面的信息。那是因为我们一般皆(过于)“高捧”基督教信仰,认为既然信上帝,就不应当会产生类似心理或精神的问题。如果有,就会被轻易认定是:信心不足,祷告不够,信仰不纯。这类反应美其名是提醒,实际是在指责,增加“患者”的罪疚感;结果,他们的病情反倒加重,而无助于改善他们的病况。
以利亚先知很坦然地面对自己当下的精神困扰和挣扎,也毫不隐讳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底话。同时,他少说也历经了至少41昼夜的内心争战。当然,他最后也很顺服地听从了上帝的指引,走出他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困境。这是值得作为面临相关困扰者的借镜。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像以利亚先知能如此这般地从心理和精神的困境中走出来;但是,我们至少知道此类病症并非难以治愈。
一个年轻牧者的离世,触动了笔者的心,有感而发地抒写了这篇文稿互勉。
一个年轻牧者的离世,诚然唤醒了不少当地至全美牧者和会友们的警觉心;也希望唤醒其他地域牧者和会友们的警觉心。
惟愿诸位亲爱的牧者同工们,皆能在主里从新得力,也从心得力事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