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神州:榴莲,又见榴莲

with No Comments

文/杨天道(北京传道人)

北京的夏天落下帷幕后,满世界层层叠叠的绿色,渐次转为深深浅浅的金黄。虽然季节更迭,人们却可以借助快捷的物流运输,品尝到时令之外的菜蔬水果。北方的商店市场里常能见到来自南国的热带水果,令我心动不已又犹豫不决的,是近几年蔚为流行的榴莲。
多年前听留学新加坡的同工谈论起这神奇的水果,仿佛人间至味一样情深款款。不记得榴莲从何时开始输入北京,但蓦然发现身边许多朋友都对它如醉如痴。我则始终保持远观而不敢靠近,甚至包括榴莲口味的糖果小吃。
去年夏天访问东马旅居诗巫的期间,曾经由福源堂教会执事招待午餐。主人带我参观自家庭院里栽种的榴莲树,力劝我品尝这水果之王的美味。虽然明知盛情难却,我还是选择临阵脱逃。回到北京同朋友们说起,才知道最上乘的榴莲产自马来西亚,而我竟错过了近在眼前的良机。
我对榴莲如此抗拒,表面的原因大概是担心它的气味挥之不去,让周围的人皱眉侧目。但仔细想来,我真正不情愿的是承认自己口味狭窄和阅历肤浅,以至于迟迟没发现这貌不惊人的水果其实别有洞天。
记得在外国生活期间,我和妻女曾经与非洲学生比邻而居,熟识之后应邀到对方家中晚餐。面对佐以独特香料的鸡肉和沙拉,我却莫名地感觉反胃。硬着头皮囫囵吞下主人精心准备的食物后,我暗自庆幸不必在非洲生活。不久之前,同期蒙召服事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夫妻即将踏入非洲长期宣教。当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竟然就是那让我闻之色变的非洲食物。

体验人世滋味的耶稣
华人无论去到天涯海角,都念念不忘家乡的风味,饮食文化之强大可谓刻骨铭心。在圣经中,我们同样可以读到犹太人对食物的固执。福音书记载施洗约翰以蝗虫野蜜为食,而他所高举的基督却毫无讲究。读者都会发现,耶稣拥有犹太人的肠胃和体质,而不只是穿上以色列民族的服装。上帝的儿子披戴与我们同样的身体,也接受人给祂摆上的所有食物。耶稣的敌人指控祂贪食好酒,其实祂并非眷恋人间的筵席,而是看重与人相处的机会。耐人寻味的是,耶稣不但乐于与人同席吃饭,也在复活之后亲手为门徒预备早餐(约廿一9-13)。祂曾经一次又一次吃下递给祂的饼,也将饼分给门徒并告诉他们,“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太廿六26)
上帝的国进入我们的世界,是藉着舍弃自己生命的君王。耶稣基督这位天国的宣教士,不仅体验人世的滋味,而且汇入人类的历史。祂可以选择施洗约翰那样离群索居,却甘愿住在以色列人中间。耶稣欣然被各式各样的人请到家中,使祂也有机会邀请人品尝天国的美善。事实上,耶稣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体验者或消费者,也不是投资方或经销商,而是将新的生活方式介绍给世界,也将新的生命类型置换给世人。耶稣称门徒为朋友,不是因为曾与他们同吃同住,而是因为祂在接受爱的同时,也作好付出生命的准备。祂最伟大的门徒保罗,不但愿意将上帝的福音带给教会,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他们(帖前二8)。而接待保罗的教会,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他也都情愿(加四15)。人与人的真情达到性命相许的地步,宣教的工作至此方有真正的开始。
我认为宣教首先的挑战,在于认同另一种文化,并欣赏其中的美丽。宣教的人生不但透明,也允许渗透。藉着体验和接纳全新的经历,福音的使者不会失去人格的完整,反而愈加丰盈和健康,可以付出更多更久。我们能否将最宝贵的东西贡献给别人,在于我们的心灵是否如同双向开启的门扉。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也在寻找侵入我们生命的机会,基督徒的灵性需要小心的呵护。然而正如使徒保罗决定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林前九22),我们也应该选择突破而不是封闭,尝试而不是排斥。正如耶稣吩咐门徒别人给摆上什么,就吃什么(路十8),我们也应该选择让当地人口中的安全,成为我们心中的释然。因为爱,也只有爱,使上帝的仆人对怪异的食物甘之如饴,使艰苦的宣教成为人生乐事。
我终于明白,面对榴莲的挣扎不是由于性格的拘束谨慎,也不是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而是我难以开启爱与被爱的通道,无法坦然将自己敞开也将自身公开,不懂得欣赏不同的文化并为之感谢祝福。而克服差异的鸿沟和迈出舒适区的关键,是对另一个人的世界的委身,与准备付出自己生命的决心。我相信,拒绝榴莲并不至于伤害朋友的感情;但下次有机会访问马来西亚,我不会再错过榴莲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