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写到:为招待员的付出感恩

with No Comments

文/许世韬(退休校长)

不久前认识一个新朋友,听他回忆第一次上礼拜堂的经验。他说由于对基督教教义和礼仪都一窍不通,所以虽然有个朋友随行作伴,但还是觉得一切都很不习惯。当时还好有个招待员热情引导,随时给予指示,让他不至于当场出丑。后来这个招待员还不时来电问候,事事关心,让他感到不好意思,就这样他被带进入了教会。
第一次参加在澳洲浸信会礼拜堂的崇拜,惊讶受到招待员的热情澳洲式的拥抱迎接,崇拜后还受邀去参加简单的茶会,很不习惯。心中总觉得这些洋人有些“太做作”。没想到第二天在一家超市购物时,猛然被人拍了一下肩膀,回头一看,是个不熟的洋人面孔。正纳闷时,对方竟然大方地说,“哦,你忘了,我们昨天一起在礼拜堂喝茶呀!”接着又热情地说些当地人的生活情况,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关爱之情。
笔者无意推崇“外国月亮比较圆”的思想,其实,我们非常欣赏堂会招待员们热心事奉的精神;更感恩全体招待员的付出,让我们能够安静地享受崇拜所带来的福气。只是觉得,在这方面的事工,众教会还存在许多改进的空间。
特别的关照
凭良心说,我们的牧区毕竟不算很大,平常前来参加崇拜的,多是熟悉的“自己人”;也因为如此,若有一个新来的人,就会显得非常特出。像这样的“初来者”就更需要我们特别的关照。
日前有个非信徒投诉说,她第一次接受一个朋友的邀请,来到教堂参加主日崇拜。来到礼拜堂时,并没有招待员“招待”。随后她就迳自坐在一班会友的中间。可是由于她对礼拜礼仪不熟悉,诗歌不会唱,圣经也不会翻阅;看看坐在旁边的人,却没有一个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后来牧师邀请新来者站立,以便介绍时,旁边也没有一个招待员注意到她,让她感到非常窘。所以崇拜结束后,她就孤零零地一个人从边门溜出了礼拜堂。
也许招待员应该更具有“警觉性”, 对新来者给予特别照顾。其实,除了自己堂会的会友和“过路的自己人”之外,平常参加崇拜的人中,非信徒少之又少。所以对这种“稀有之客”很容易辨认出来。这时招待员不仅要在崇拜之时,给予适当的协助(例如:带领座位,帮助查阅圣经和翻阅诗歌本等),在介绍新朋友时,还要鼓励他起立,接受会众鼓掌欢迎,并送上纪念品。更要在崇拜之后给予关怀或陪谈,希望他下次能够再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在生活中彰显基督的真爱,活出基督的样式,让人们感染到基督的馨香,让新来者愿意继续追求长进,最终做个真正的基督徒。
圣经上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马太福音廿五40)。事奉的人员应该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