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with No Comments

2017年3-4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要活出上帝的样式,每日就由灵修开始,让一日之计在于神!鼓励主内弟兄姐妹订购《灵修日程》以滋润心灵,靠主得力。 藉订送《灵修日程》 传送主耶稣的福音 除作个人订阅外,更可订送给亲人朋友,或在身边未必那么容易接触到福音的邻舍,祝福他人,共同履行主的大使命,期盼他们透过《灵修日程》得闻主的福音。 每期一句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書2:8-10)

抓鼠有感:变装的“赎罪券”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今年(2017年),是纪念马丁路德改教500周年(诗巫卫理神学院也于7月22日举办“路德改教运动五百周年研讨会,详见封底)。1517年10月的某一天,路德在德国威登堡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的问题,就此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帷幕。 什么是“赎罪券”?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是给人补赎的机会与方式之一,可以减免自己或亲人的罪罚或在“炼狱”的时间。 为何会有这样的理论依据呢? 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相信教会持有“功德库”,这“功德库”储存着耶稣基督无限的善功及历世历代圣徒们的多余善功;而这些“功德”被委托给基督在地上的代表--教皇。这些“功德”可以从“功德库”支取出来,“转让”给信徒,让他们抵减因犯罪所应得的刑罚。换句话说,买了“赎罪券”等于是领取别人的功德! 这“赎罪券”原用于十字军东征时征筹军饷,只是后来渐渐成了“有心人士”的敛财工具。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theology/95theses.html)中就提及当时教廷为推销“赎罪券”,竟如此说:“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不是出于自己 其实“赎罪券”衍生各种问题,包括:穷人可能为减免自己的罪罚或让死去的亲友能早点 “出炼狱”,而耗尽家产购买赎罪券,生活越发艰困;至于有经济能力的,就会以购买“赎罪券”来“抵消”自己的罪罚(这样会不会产生:只要我有钱,就可以不停地犯罪,然后再用“赎罪券”来减免?!),甚至以此取代“真心的悔改”与“善行”。 虽然如今基督教会不再售卖“赎罪券”;然而我也在反思:会不会有变装的“赎罪券”,或是我们偶尔也有这种“赎罪”心理: 因为我做了不讨神喜悦的事,所以我要多多事奉,补赎一下! 因为我犯了罪,所以我要多多奉献,补赎一下! 因为我得罪人得罪神,所以我要多多行善,补赎一下…… 事奉、奉献、行善原是好的,也是上帝所喜悦的,但这些却不能“补赎”,减免罪罚;要蒙赦罪,只能以忧伤的灵与真诚悔改的心,来到上帝面前祈求赦免与洁淨。 但愿“赎罪券”这历史事件能提醒我们谨记: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的事奉、奉献、行善……),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事奉、奉献、行善……),免得有人自夸。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