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补遗:失落的亚洲教会史之十 亚洲的宣教世纪(主后1800-1860年)

with No Comments

编写/ 叶永盛(台北真理堂全职同工) 主后1792年,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的名著《探索》(Enquiry)及其“向神求大事,为神行大事”(Aspect Great Thing from God,Expect Great Thing for God)的著名讲章催生了英国“特定浸信会未得之民传道会”(Particular Baptist Society for Propagating the Gospel among the Heathens),这个以13英镑6便士起家的差会带动了更正教的宣教浪潮。于是,正如主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后开展了天主教全球宣教行动,三百年后更正教也加入这个行列,掀起了亚洲宣教新世纪的一页。 宣教在南亚 威廉克理在印度的前七年遭受英殖民政府刁难,勉强在当地协助农务为生,这时他太太则开始精神失常。后来他来到丹麦殖民地赛兰坡与许多宣教士同住,一起写下了着名的《塞兰坡契约》(Serampore Covenent)这份宣教原则,成为往后基督教在亚洲“信心差会”的宣教模式。在他们殷勤事奉下,不同种姓的印度百姓归向主,且宣教团马上把培育当地传道人列为宣教策略;因此他们也尽速地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克理本人就完成了孟加拉文圣经的初稿,后来更出版了5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及18种语言的新约译本。此外,赛兰坡的宣教士们也对印度寡妇陪葬、堕胎、杀婴等社会陋习展开营救行动,开办女子学校;而英国议会则在主后1813年由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为首的循道会复兴运动努力下,争取到宣教士入境及居住印度的自由,广开了英属印度的宣教大门。 克里之后,亚历山大杜夫(Alexander Duff)继续将宣教事业发扬光大,透过教育直接与印度文化交锋。虽然许多印度思想家对他不以为然,但印度有名的人文主义学者罗姆摩罕罗易(Ram Mohun Roy)却很保护这位年轻宣教士。主后1853年,杜夫成功使英文成为印度公立高等学府的教学媒介语,消除了印度方言隔阂与种性制度的区隔,对印度文化造成极深影响——当然杜夫也支持在初等以下教育使用本土语言,以免本土语言被削弱。主后1860年,印度的更正教人数已达近14万人,虽然跟72万多的天主教徒相比仍不算多,但其成长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而与印度一海之隔的斯里兰卡,主后1796年,英国人驱逐荷兰人后,採取比荷兰更宽容的宗教政策,所有基督教宗派及异教都得到保护。但之前被打压的天主教却因神职人员不足、差会的对立而未能趁机复兴,而有名无实的荷兰更正教徒更是一哄而散;而斯里兰卡南部佛教势力却能把握先机,在民族主义大伞下赢得民心。虽然如此,圣公会及循理会仍积极在岛上工作:约翰卫斯理的好友库克(Thomas Coke)及其同工班杰明克劳夫(Benjamin Clough)培训出许多本地传道人;而圣公会主教詹姆士查普曼(James Chapman)不仅协助各宗派磨合,也成立神学院培养传道人。主后1860年岛上约有3千多真实的更教徒及18万多的天主教徒。 宣教在东南亚 缅甸于主后1812年,北美首批宣教士耶德逊(Adoniram Judson)及同伴被差派过来,七年后他们才带领第一位缅甸人孟纽(Maung Naw)归主。此后他们编写了至今仍被沿用的缅文文法书及缅文圣经,也赢得了一位有影响力的知识份子吴梭农(U Shwe Ngong)归主。主后1821年,普赖斯医师(Dr. Jonathan … Read More

星心点灯:509大选后 写给宣教士的一封信

with No Comments

文/王宝星(牧师,年会宣教部干事) 亲爱的宣教士: 从家乡向你至诚问安。 自从去年12月写信给大家,一转眼又过了5个月。感觉农历新年刚过,接着过了复活节,后来是劳动节,昨天是卫塞节,后天是达雅节又来临。日子过得快,并且不平静。 当然,今年最大的事是“509我国第十四届大选”。我们有22位宣教士回家投票。我们空前的努力为国家很糟糕的处境祷告,我们渴望选举公正光明,让人民的心声被重视。相信大家已经知道结果,就是从国家独立以来执政61年的国阵,都被人民以和平宁静的方式——通过选票弃绝了,取而代之的是希盟政府。 新财政部长林冠英指出,前朝政府欠下的国债高达1兆1 千400万令吉,如果每天还一百万,需要2739年才能还清债务。前首相夫妇和牵涉贪污、腐败、杀害等案件也正陆续被调查着。 我们祈愿新政府能够重建国家廉洁、公正、公平、自由的文化和社会,并且不会重蹈覆辙,成为傲慢和自私的执政者,而是作“为国为民服务”的好官。 因旧政府的贪腐、朋党、不善管理,以致我国经济陷入空前绝后的危机。宗教方面不仅没有促进各宗教互相尊重,反倒越来越失去宗教自由;教会也曾遭到各种方式的打压,牧师绑架案至今未见进展,让无法无天之辈逍遥法外。我们基督徒甚至感到很多压迫。现在虽然改朝换代,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要继续为新政府祷告,求上帝帮助执政者有智慧处理国债,还原民主的宪法精神,给人们言论和宗教自由。 另一个好消息是,新交通部长陆兆福说为了减轻游子负担,佳节机票或设顶线价格。他特别提到东马人需要乘搭飞机才能出到州外;如果真能落实,对于在海外工作的你,真是好消息呀! 虽然家乡波涛汹涌,但我们没有忘记大家。除了例常通过各种管道纪念大家,宣教部办公室4位同事每周五早上有一段时间特别为大家祷告。我们为买了房子的宣教士感恩,为生病的祈求医治,为申请签证的求恩典,为工作有果效的欢喜,为你献上自己并且不忘初心感到安慰。欢迎告诉我们你的处境,好让我们知道你的感恩和需要。 宣教部差遣宣教士进入第二个20年,办公室有好些地方要更新。因此上一次会议已经成立两个小组来探讨不同范围的课题,希望迎合大家的需要,也促进大家有效的工作。请大家也纪念我们,因为我们都不是靠自己来工作,乃靠大能的天父来引导。每天都要重新依靠上帝,正如会祖卫斯理约翰说:“你不能依赖上帝昨天做的事来过生话。”(You cannot live on what God did yesterday) 不过,话说回来,信心不是把自己应尽的责任推卸给上帝(Faith is not giving up to God those things w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不管是在后方还是前线,我们还是要殷勤工作,做忠心良善的工人。 祝福你的生命因付出而更加丰富。 王宝星上 笔于2018年5月30日

我思故我写:“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的回响 教会走在社会的前头

with No Comments

文/陈俊杰(美里杜当堂主理牧师) 筹获款数:马币18万 送出机票:超过600张 4月10日,大马选举委员会宣布,投票日落在5月9日(星期三)。当时,虽然还在度假期间,但我不假思索,马上在脸书上发帖子,呼吁所有游子务必回乡投票,履行公民义务。在帖子发出后的短短几分钟内,我马上收到一则网民的留言,说:“我在沙巴,打算回去投票,请问有哪个单位赞助机票(让我)回乡投票的吗?” 当下,突然想起在上一届大选时,我在古晋与一群弟兄姐妹发起“免费巴士,回乡投票”的运动,当时就已感叹行动迟了一步,来不及发动免费机票的运动,给身在外州的游子。有鉴于此,我决定完成上届大选的“遗愿”,马上回应那位网民说:“我有意发动”。几秒钟内,便获得一位牧者同工的“赞”,加强了我的信念。 于是,我便修改我的帖文,正式以个人身份,发动“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希望可以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让有意参与捐献的公众人士与我接洽,也同时让有需要帮助的选民向我咨询。我当时完全没有任何资源,也没有任何人做我的后台,只是纯粹看到广大游子的需要,在他们的需要上,看见了自己应当有的责任而已! 我当下完全没有想过可以在教会体制内发动这项运动,因为就我的经历而言,要在卫理公会这个大家庭,获得大家的共识,让教会整体一起参与一项社会运动,不敢说是不可能;但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教会整体的认同,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然而,感谢上帝的奇妙工作,在数小时之内,我的帖文在牧者群聊中获得热烈讨论,好多牧者对此运动表达了支持。最后,更有一位牧者建议,如此甚好的运动,怎么不是由年会社会关怀部来推动呢?这位牧长这么一问,我感动极了。因此,大伙儿便催促年会社会关怀部主席黄敬胜牧师进一步与部员们讨论,看看能不能由该部来发动这关怀运动。 第二天下午,收到了敬胜牧师的来电。一接通电话,只闻对方捎来的喜讯:“俊杰,ON”!原来,该部通过发动此运动的建议,并交由美里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推行。感谢主,就是这么恰巧,当晚美里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原本就有一项会议。因此,在会议中,执行会议决委任小弟组织一个团队,来推行此项运动。 感谢上帝成就了一项在我看来“不可能的任务”!从原先的个人行动,发展到整个教会的集体行动,我心中无限感动,更看到上帝给我的印证,确认这项关怀行动合乎上帝的心意。 上帝真爱我们 在筹款的过程中,民众捐献的热忱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位捐款人,是我中学同学的哥哥,自中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当他汇款后告诉我,他也已要求远在澳洲的弟弟(我同学)务必要参与捐献,最终我收到这位老同学的越洋汇款单据。我的另一位非信徒同学,也发了一张捐款单据给我,顿时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不是因为捐款数目的多寡,而是因为看见大家不分宗教地参与捐献,再次肯定了此项运动的价值。 另一位捐款者,在4月22日晚上得知筹获的款项只有马币13万令吉左右,导致数百份申请被拒时,发信息告诉我:她哭了! 在后期,还有一位捐款者,为了要捐款,多次拨打我的电话,我却因正在开会而没有接听。她心里焦急,最终联络上年会总干事刘邦耀弟兄,请他帮忙联系我,要求我务必马上回电给她。不但如此,就在投票日前的最后几天,还是有好些人,包括移居国外的大马人坚持汇款参与此项运动,导致我们在5月7日当天,因为仍有3万令吉余款,而不得不开放给非学生的选民申请,希望可以把握最后一分钟的机会,让所有款项完全被善用,让更多人可以回乡投票。 一开始,我个人对此项运动的目标只是区区的五万令吉。孰料,在运动开始的一星期内,筹获的款项已经远远超过这个目标。于是,我便祷告上帝供应我们,让我们可以筹获10万令吉。这目标在4月21日当天成功达到了。 “贪心”的我,再恳求上帝让我们达到20万令吉大关。截至22日午夜11:59pm为止,我们收到的是马币13万令吉。原本伤心无奈地拒绝了数百位申请者,但上帝却在投票日前夕,透过教区财政告诉我,我们收到的款项共19万令吉。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上帝真爱我们! 爱在传承 另一方面,在遴选申请者方面,我们秉持一视同仁的信念,不分种族或宗教背景,一律以“先到先得”的优先秩序处理。我们一概给票不给钱,让真正买不起机票的学生获得帮助。好多获得机票的学生都纷纷透过电话、电邮或whatsapp向我们表达欢欣与感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吉兰丹哥打巴鲁深造的穆斯林学生。我透过电话,用马来语与他沟通,安排他航班衔接的事项。在谈了数分钟之后,正要结束通话之际,他突然以中文来问我:“请问你是哪里的?”我说:“砂拉越卫理公会”。他又问说:“卫理公会哪一间堂会呢?”我说:“这是全砂拉越卫理公会的。”他回答说:“哇,你们卫理公会真好哦!这么愿意帮助我们!太谢谢你们了!” 不但如此,每当学生们收到机票时,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该做些什么来回报你们呢?我们都统一回答:希望你下一届大选可以赞助机票给其他有需要的学生。想不到,大家的回应都是近乎一致的,他们说:“一定!一定!我肯定会赞助,至少赞助一人!因为学生们真的很需要帮助!” 当下,我好感动,看到爱不仅正在走动,而且还在不断传承下去。想到未来几届大选,将会有更多人会参与赞助机票的运动,我真的感受到此次运动充满了意义! 投票日当天,我和团队的手机不断响起,好多获得机票的游子纷纷兴高采烈地将涂上墨汁的手指照发送给我们,下面加了一句留言:谢谢您们的爱心,否则我肯定做不到! 面对众多感恩的回复,我和团队心中感到无限的安慰。纵然外头有些反对或负面的声浪,但来自这一群迫切等待和渴望帮助的学生们之心声,正是我们勇往直前,继续善工的动力。我们确定,我们正在做对的事;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再累,也累得值得! 投票日过后,政权更替,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我接受两位科廷大学学生因文章的需要而进行的访问。其中一道尖锐的问题是:“你觉得卫理公会这次所推动的‘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是不是影响了整个投票的结果,包括促成了政权的更替呢?“ 我不敢说这运动对选举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毕竟全国各地受惠人数的总和,也只不过是区区600人而已。再者,这项运动的目的也绝对不是为了支持某个政党或阵线,我也肯定600位受惠者的投票倾向绝对不一致。然而,我却真实地看到了抛砖引玉、一呼百应的效用。 在选委会公布投票日期当天,我们就宣布发动“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可以说是本届大选,全国第一个发动类似运动的组织。在我们之后,就陆陆续续看到更多民间组织与个人,也纷纷站出来发动类似的运动,其中包括八大华青、前电台主持人张吉安、全砂6间巴士公司等。电视台主播甚至宣称:此次的选前民间运动是空前的积极。 我们发现,纵然不是每个人都成功获得援助,但却成功激起了一阵“回乡投票”的浪潮。许多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游子,最终毅然决定回乡履行公民义务;更有许多人积极拨电游说身在外地的家人和朋友回来投票。大家都想着要为国家的未来尽一份力! 这项运动的成功,不在于多少人得到了机票,而是在于它成功兴起国民的政治醒觉意识。更感恩的事,教会走在了整个社会运动的前端,发挥了教会原本的功能与角色:进入社会、带领社会、影响社会、改变社会! 难怪博特拉大学政治系的研究报告显示,教会就是大马第三股政治力量!

卫理报丛书:回首五十年(中英版)

with No Comments

书名:回首五十年(中英版) 作者:林开臻 三版:2018年3月 优惠价:RM25(原价RM30) 简介:本书乃林开臻牧师于1965年出版的回忆录,记录了其离开中国南迁后在诗巫、新加坡及古晋等地生活五十年(1914-1963年)的点滴足迹,同时反映当年的社会与教会的景况。 此版除了增添英文译文,还附上林牧的生平大事记,是颇具历史意且值得珍藏的本土好书。

会长室通告:福音书局员工盗款 事件进展(4)及总结

with No Comments

自2017年2月14日报案之后,诗巫警方商业罪案组就多次召见董事部主席、财政及书局经理,录取详情,并取走相关文件,以备提控涉嫌员工。警方根据现有的资料包括有关冒签的支票等文件,经过14个月调查与验证,已于2018年5月15日将涉嫌失信的张姓前女职员控上诗巫地庭。她对其20项控状认罪不讳,地庭法官卡罗莱判处逐一控状入狱4年;唯刑期同时执行,因此判她即日起入狱,为期4年。 因案件耽延日久并无进展,福音书局董事部于2018年3月1日会议中议决对失信的当事人提出民事诉讼及对银行有否疏忽进行调查,并来函寻求执行部的指示。 执行部经于2018年5月22日开会中慎重考虑,包括当事人在庭上认罪求情时称,其丈夫于2017年3月离家,她需独立抚养四名分别17岁、15岁、11岁及8岁的儿女,平日需服用药物以降血压来抗忧郁症,并声称自己是网骗受害者。副检察司陈词时则表明被告失信的款项数额很大,曾要求法庭严判,刑期应分开执行,意即要入狱80年。经过考虑,最终法官宣判刑期同时执行。 同时,执行部亦考虑警方既已执行其任务,当事人已受判入狱,公义已获得伸张,故议决对当事人不再提出民事诉讼,也不再追究银行,视此案就此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教会怜悯事工已在进行,本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诗巫西教区牧者及会友从开始并且继续施以怜悯,给予关心,包括安排赴监狱探访当事人,并对其家庭给予适当的援助。 我们感激执法和司法单位采取行动使公义得以伸张,也感谢教会牧者及会友们一直对此事件的关心,并表达宝贵的意见,表现了众人都关心教会对公义的实践,同时也不忘怜悯事工的施行。 祈盼教会牧者与会友继续支持重新振作的福音书局,更盼望教会牧者与领袖及财务管理者,愿意持守财务的标准运作,更加忠心把关,谦卑和勇敢地彼此问责,好向上帝及人有所交代,常作光明的子女,荣神益人。 箴言廿八13:“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但以理书四27:“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 池金代会长 30/5/2018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启用 王怀德:基督徒当入世界作光盐

with No Comments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开幕启用,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会督王怀德牧师提醒基督徒不但要成为一名门徒,更要成为一个入世的门徒。 “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做门徒应该是超越世界的,这样才能远离世界的纷争与诱惑;但这一理论显然是有差异的,因为门徒不应该是出世的,而是应该入世的,只因门徒本来就是身处在世界之中。” 他表示,透过在5月份举行的第十四届大马国会选举,可以看出基督教价值观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进而体现出基督教价值观,更应该在世界上得到宣扬,而不是远离世界。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75.3%的大马国土已经城市化,这就代表着在大马3千240万的人民中,当中的75%已经是城市居民。“城市化固然不是什么坏事,但对于一些在经济能力尚未能跟得上的种族来说,城市化只会让他们更加迷失,甚至造成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教会的入世,为他们提供技能与生活上的帮助,协助减少问题的发生。” 王会督透露,总议会在西马已经开办了一间“希望技职学校”,专门教导西马原住民与印度籍学生修理冰箱与冷气机,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也可以让这门行业拥有更好的技工,从而减少产生废弃电器。这间学校就是教会尝试入世的一个例子,并希望可以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不可模糊行事 对于“509”的政权轮替,王会督认为,上帝虽然已经开了一扇门,但我们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当要继续为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中要成为光和盐的同时,断不可模糊行事。“各教会仍然要继续合一,不可分散;要做调味的盐,也要是有效率的盐。” 他也劝请基督徒们不要轻言放弃,纵然是面对朽坏不堪的事实,更应该要坚持,因为耶稣来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回想“509”带给他的感受,王会督说,他看见了祷告的奇妙、上帝的国的大能力、彼此间的同心协力、宽恕(安华夫妇与敦马的冰释前嫌)、人民的醒觉、国人的坚持不懈,以及有希望的未来。 由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委托开设的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开幕启用礼于5月19日进行,为配合中心的启用,卫理神学院亦在18日及19日假卫斯理堂主办了一项为期一天半的宗教研讨会。(韵琴)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黄敬盛:走出神学院四面墙 中心成与他宗交流出口 栽培牧者与宗教文化学者 拟专业研究砂州原住民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黄敬盛(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整理:卢韵琴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宗教研究为出发点而设立,同时也是诗巫卫理神学院与其他宗教交流接触的大门。中心主任黄敬盛牧师希望透过该中心,能够让该神学院的神学生走出四面墙,多多了解其他宗教,也可以让其他宗教的信徒有机会了解上帝爱世人的心。 此中心的设立是因为卫理神学院受到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的委托,主要是砂拉越乃一个特殊的州属,尤其是基督徒比例比较高。再加上,砂州拥有很好的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环境,各宗教之间都能彼此尊重。 “而且基督教在砂州已经设教超过百年,在过去却少有机会与其他宗教有互动和交流;现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就是一个机会。” 诗巫卫理神学院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9日正式进行开幕礼,也意味着神学院已经迈出的“走出神学院”的第一步。 黄敬盛牧师在接受《卫理报》总编黄孟礼的询问时坦承,按照中心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来打稳根基,之后再“走出去”。因此,目前该中心正努力搜集各种宗教与文化研究的书籍与资料。 “在刚刚过去的卫塞节(5月29日),我受邀参加了诗巫佛教会所主办的卫塞之夜,这才知道他们的组织也是十分健全,有各肢体也有主日学,真是让我眼界大开。” 他透露,过去卫理神学院虽然都会去不同的宗教组织拜访,但也仅仅是拜访,并没有什么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为此,他计划先从文化活动入手,邀请佛教会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藉着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卫理神学院可以做一些适时的时事课题回应,如清真食品课题等。 专业研究原住民的学科 另外,通过该中心的设立,可以帮助培育牧者,更可以预备主要宗教与文化方面的学者,尤其是原住民宗教与文化方面的研究。“我之前有机会到台湾东华大学拜访,得知他们大学有原住民系,即是专业研究原住民的学科,真是让我好生羡慕,并很期望年会也可以派出牧者前往进修,但这个计划目前仍然在探讨中。” 他认为,我国的原住民文化其实是很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我们对砂州比较熟悉,因此,焦点将会聚集在砂州原住民文化上。 还有,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亦将着重在发表学术性文章与出版书籍,以及定时主办讲座和研讨会。“我们正计划在10月出版第一本的学术专论,希望以后每一年都可以出版一本。” 至于藏书方面,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所拥有的藏书虽中英文皆有,但多为英文书籍。书籍类型有文化探讨的,也有各宗教的,并将会继续增加藏书。“我们很感恩的是,新加坡三一神学院的刘华德牧师已经答应将他所收藏的3千余本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书籍奉献给我们,成为我们的第一批大量藏书。” 最后,黄牧师也希望,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将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学者,在未来的研究可以成为团队,互相交流彼此所拥有的资源。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卫理神学院的一个中心,属于图书馆的一部分,开放时间与图书馆一样,欢迎有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士前来查找资料。

征稿

with No Comments

《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灵修日程 2018年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期一句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18:1-5)

抓鼠有感:回转像小孩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雨势越来越大,前方交通灯转红,但左右两边一辆车也没有。 我毫不犹豫地踏步向前,正想过马路,身旁的睿睿立刻把我拉住。 “妈妈,红灯。”她说。 “可是两边没有车啊,而且下雨。” “妈妈,不能因为下雨就犯法。”她一本正经地说。 这是我在好友面子书上看到的一段对话。睿睿是她的女儿,今年10岁。从一个10岁的孩子口中说出这些话,说实在,令我有些意外。因为,即便是个孩子,却也有自己的思想判断与主见;而且勇于表达,敢“义正辞严”地纠正父母(当然,作父母的也要有一定的雅量,才不会恼羞成怒。) 更让我心隐隐一动的是:有时候孩子在面对一些是非黑白,立场与原则反而比大人来得更鲜明且坚定;因为他们心思单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太多因事制宜的理由或藉口。 足够单纯的心思 想起一位姐妹,我认识她的年日甚久,知道她过去一直都反对违规停车,当然也身体力行--不随意泊车。几个月前与她同车,由我驾驶,绕了许久还未找到停车位,因为要办的事相当急迫,所以都有些心焦。 突然她指着某处角落兴奋地说:“那里可以停车!” 我一听大喜:“哪里?”眼睛随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一看地上没有停车格,瞬时像浇了盆冷水,有气无力地说:“那里不能停,不是停车位!” 她想也不想就回说:“没关系,现在这个时间应该不会有警察!” 我诧异地问了她一句:“妳以前不是从来不违规停车吗?” 她仿佛从梦中惊醒,知晓自己是急过头,一时忘了原则;而我则继续绕着,所幸很快就找到一个停车位了。 不是只有那位姐妹,我自己何尝不是偶尔会因各样原因,违背原有的“原则”与“立场”,又找许多藉口(事出有因/情非得已/处境不同……)推诿,减轻罪恶感,让自己心里好过些。 想来,我们有时对圣经的教导、训诫或命令是否也如此--带着自己的“判断”决定:哪些好像是可行的,哪些好像是不可行的(或某些情况下不可行)…… 难怪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或许,孩子的心思没有大人这般多百转千回;所以足够谦卑,足够单纯,也足够坚定。 你我的心思,在上帝面前,是否也回转像小孩了?

1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