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洪中夫:查经重理性感性 牧养须重门训与关怀 与青少年有生命连结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洪中夫(牧师,台湾中华发光使命协会副秘书长、 亚洲体验教育学会理事) 记录:卢韵琴 “青少年的门徒培育并不是一项课程,而是让成年人与青少年有一个生命的连接,以生命影响生命。” 大学时原是法律系学生的洪中夫,因响往服务社会,就加入了当时的救国团。通过服务他有机会与青少年接触,也认识到了青少年的需要,从此让他的人生道路不再一样。“青少年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我们能够从小灌输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或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接触他们,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在他看来,青少年的问题都是根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所以青少年工作最根本是从家庭、学校开始预防,等到出了社会再来解决问题就来不及了。于是,青少年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未来是很关键的,当然教会的工作就更进一步地从青少年的成长、家庭、学校等各个面向关注,特别是对他们有灵魂的负担。 台湾《玩出好品格——青少年体验式学习的品格教育》、《让查经动起来--动态式小组查经的引导技巧》等书的作者——洪中夫牧师,因工作到访诗巫,特别抽时间接受《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的访问。 “我是大学二年级时信主,当我信了主之后,开始察觉上帝呼召我服事青少年,成为全时间的传道人;尤其是在我法律系毕业,进行法官与执业律师的考试前,上帝的呼召却更加明确了。” 然而,他出身于一个传统家庭,家人对他在日后成为法官或律师有十分大的期望。于是,当时的他就此事向上帝祷告,而上帝告诉他,如果当一名法官,就算是服务到退休的那一天,依然只能够告诉犯人“你所犯的罪”,而不能免于犯罪的发生。就这样,他决定就算考上了,也要献身青少年事工。幽默的是,上帝让他的成绩差了一分(所以没能考上)。因为少了这“一分”,让他成功在1993年加入了台湾校园福音团契,担任全时间的同工;直至2012年,他进到东亚地区作青少年关怀事工。 “大学毕业后,我服了两年的兵役,之后接受了两年的神学装备,才进入校园福音团契担任传道人。而后在2010年,上帝再次呼召我进入其他地区服事,于是我进入台湾中华神学院,把道学硕士的课程修完,并于2012年进入新区域全时间服事。” 通过户外活动接触青少年 洪牧师透露,因为如今集中服事的地区的青少年与台湾青少年比起来,较为个人主义,比较缺乏团队概念,而且竞争也较大;就算是教会中的孩子也不是那么愿意主动关心或服事别人,升学压力也比台湾的孩子大,65%以上都是住校生,因而缺乏家庭功能。 “当地目前有1亿2千名青少年,是全世界拥有最多青少年的国家,将来整个世界的宣教、教会事工,这些青少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帝让我在这样的一个地区做青少年事工,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以前在校园团契时,他是通过户外的活动来接触未信的青少年,让青少年们透过外展活动、历奇游戏、戏剧营等活动认识福音。同时,通过主办活动的需要,他与他的团队也训练大学生为外展活动的志工,在营会中担任辅导。 另外,为了整合资源,他们也连接各地教会,把学生送来受训,或是训练其他教会的同工,以负担青少年牧养的工作。所以,他也会培训教会的弟兄姐妹,尤其是福音外展活动与营会方面的技能。 “我如果能够遇到你们就好了……”这是让他深感悸动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在少年感化院接受再教育的少女。那时,他与团队在台湾某少年感化院带领营会,在营会快要结束时,一位少女向他说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当时她告诉我,如果她能够早点认识这一班爱她的哥哥姐姐们,那她就不会流连在风月场所、贩毒,最终进入了感化院。”听到这些话的他,深感那些破碎家庭的孩子,其实只要在青少年时期有一位爱他/她的哥哥或姐姐(可以是营会中的两三天,也可以是平时的关爱),给他们肯定与支持;更重要是让他们知道上帝是盼望、是爱。因此,他很渴望训练更多的弟兄姐妹成为青少年的辅导、生活的指引。 理性感性兼具的查经 在牧养的过程中,洪牧师就发觉青少年的建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于是他也着重在青少年门徒的培育工作上,并研发适用的教材。另外,他与团队也负责福音教师团契事工,定期两个月与老师们聚会一次,跟他们分享一些如何让学校成为他们福音禾场的技巧,或是透过培灵点燃老师们的热情。 谈到青少年的门训事工,他认为圣经的教育是很重要;可是怎么带领青少年查经或小组查经也很重要,以致在过程中不会过于枯燥、烦闷,使他们兴趣全无。 “过去在华人教会中比较常用就是归纳法查经或相关的查经法;这套在华人教会流传了六、七十年的查经方式,其实是三百多年前理性主义时代思维的产物;更远来说,也是十五世纪时期的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所提出的归纳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培根先是提出归纳法值得研究的工具,再加上理性主义的增长对理性的一个思维,所以理性主义是说一切的知识和宗教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维上面;而他们有一个论述是‘感官、感觉是不可靠的’。长久以来,整个归纳法查经就是用理性思考,很少处理感情、感官的东西。” “可是后现代的学生,出生在电脑普及、网络系统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重视视觉感官的刺激,对图画、音乐的刺激比我们那个时代更加地深刻。所以后现代是较为注重右脑感官的时代(右脑就是图像、音乐、情感,还有戏剧、想象力、图画等等,但是左脑就是文字、语言、逻辑、次序)。而过去的研经,都是用左脑在理解圣经;可是如今,右脑的思维才是现代孩子的生活处境。难怪我们用归纳法来跟青少年对话,他们会感到无聊,因为频率并未相通。所以我的一些课程是教导另一种提问的技术,比如:以人物为焦点的提问技术。当我们以人物为焦点,而不是以查经为焦点时(如这个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与想法,他还有什么可能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就会比较感同身受。” 他强调的是,归纳法依然是一个很棒的工具,比如在研经时就要使用归纳法;但是当你带领一群右脑思维的青少年时,就要改变工具,这就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吾会的青少年事工,他认为,青少年事工的同工们拥有着丰富的活动经验,但他们却缺乏了引导提问的技术。如何问好问题,进而引导别人思考(活动本身如果没有加上引导的话,就很难达到目标),这才是关键。就像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经验加上反省,等于学习。”所以,青少年同工们目前有很多的活动,可以创造青少年的户外活动的游戏经验。不过,目前他们缺乏引导和提问的技术的经验,就很难引导去学习的品格和神学相关的议题。 着重门徒培育与小组关怀 洪牧师认为,基本上华人教会都是以聚会为导向的青少年牧养,而不是门徒培育为导向的青少年牧养;所以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个聚会是不是能够吸引人来参加,他们来的时候是不是满意,最终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聚会活动。然而,来的学生和会友不一定成为门徒。当信徒每个礼拜都参加聚会却没有成为门徒,那表示我们的聚会显然达不到使人做门徒的功能。 “所以我很深刻的反思:台湾和其他地方的教会用80%到90%的资源都投入在例行的聚会,但产出的生命成长价值却不到20%,究其原因我觉得需要有所调整。比如一个正确的青少年的牧养,包括三部分:一是全体牧养,就是团契聚会、主日学和主日崇拜。” 另外一个功能就是门徒培育。他说,门徒培育是让成年人跟学生建立生命连接的一个过程,但这必须是在群体的牧养以外,就是对少部分的人做门徒培育(如耶稣的门训是一对少部分的人)才能改变人的生命。 “所以有一句话说,耶稣其实可向万人传道,但却选择花大量时间造就少数门徒;因为就耶稣的传道事工来说,如果没有门徒,就没有办法把福音传到地极。” 于是,在洪牧师的青少年牧养中,门徒培育是以一对二(最多是一对四)的方式进行,以同性别为原则,因为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同辈发展的阶段。当他们有伴的话,压力就会分担减少,而且人数不多,在时间上也比较容易配合。同时,我们不要把门训当作是课程,很多教会都是上完门训课程,结束了就结束了;门训是要以生命来影响生命的,所以一旦人多就变成了课程。 为了能够解决一对二门训的需要,他研发了一套4D门训教材:D就是门徒(Disciple),从慕道、相信、委身和门徒设计了四个阶段的不同教材。在教材中,他把慕道、相信、委身和门徒做属灵的定义:“慕道”是对信仰好感不排斥;“相信”就是决定接受福音,并且得过教会生活;那“委身”是指受洗,有稳定的聚会、稳定的灵修,并且将信仰视为优先的次序;那“门徒”是有美好的生命品格与领袖特质,委身宣教及服事而有影响力。因此,这一套材料可以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给予合适的门训材料。 他提议,教会可以改变聚会设计,针对对象做调整,不要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要评估教会的学生团契多数是属“慕道”还是“相信”的阶段(哪一个群组多?),就预备合适的聚会内容,然后把多数人带到下一个阶段去。但在聚会以外的时间,还要再发展门徒培育,比如可以利用聚会前或其它时间(40分钟为宜,最多不要超过一个小时),用洪牧师所提供的4D门训的架构和材料,陪伴学生成为有影响力的门徒和再使人作门徒的门徒。 第三个就是小组的关怀。培育一对二是成年人辅导跟学生建立生命连接,并影响生命的过程。再来,青少年们聚会,若是在群体中没有小组的关怀,没有同辈友谊的话,会降低他们参加的意愿。所以,小组关怀工作也是目前教会较缺乏的。 因此,洪牧师建议在聚会以外的时间,能有半个小时或20分钟的小组,有小组长和核心同工负责,并在周间可以彼此关怀,和青少年有庆生、出任务,服事或当志愿者关心其他需要关心的人的活动。通过小组关怀,可以建立同辈的友谊,让他们有归宿感。如果团契要避免青少年流失的话,就要从门徒培育跟小组关怀两方面着手,让他们跟我们建立生命的连系。当一个人生命改变后,他回来聚会就不会流失,因为小组有一群好朋友在。 简单来说,青少年牧养需要具备:群体牧养、门徒培育与小组关怀三部份。目前教会最大的挑战是:华人教会基本上都在做群体牧养,而缺乏门徒培育跟小组关怀的功能;特别是没有好的教材跟策略,帮助他们进行门训与关怀。于是洪牧师希望通过个人的门训教导跟资源的提供,可以改善许多教会目前的牧养情况,并帮助众华人教会能以“门徒培育“为导向,改变整个的群体聚会、门训跟小组关怀的功能。 编按:洪中夫牧师著作包括:《玩出品格力--青少年体验式学习的品格教材》、《玩出好关系--提升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体验式教学》、《玩出反思力--101个活化教学的动态反思技巧》、《让信息YOUNG起来--应用实物诠释圣经信息的技巧》、《问出好问题--让青少年爱上查经的提问法》、《腓立比书动起来!--腓立比书动态式小组查经》、《马可福音书动起来!--马可福音动态式小组查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