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义:梦的语法听懂生命的故事 基督教教育部办大专事工培训会

with No Comments

整理/陈晶晶(诗巫恩道堂副理牧师)

本次大专事工培训会是由卫理公会基督教教育部校园组(大专)举办,邀请台湾长老教会总会大专事工主任王荣义牧师来训练。参与者则来自毕理学院、莱拉学院学生团契、砂拉越科技大学学院校园团契、古晋大专团契、三马拉汉福音中心、中学老师、神学生及团契顾问,共有94位参与者。本次大专事工培训会是由卫理公会基督教教育部校园组(大专)举办,邀请台湾长老教会总会大专事工主任王荣义牧师来训练。参与者则来自毕理学院、莱拉学院学生团契、砂拉越科技大学学院校园团契、古晋大专团契、三马拉汉福音中心、中学老师、神学生及团契顾问,共有94位参与者。讲员王牧师刚开始牧会就接触大专事工,后来到了马偕纪念医院担任了15年的院牧。多年来陪伴许多心灵受创伤的人,倾听、了解、给予支持和辅导。这样的工作须要首先获得极度信任,并贴近对方的心灵才能成事。王牧师也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专注协谈助人,不断学习各种有关潜意识的学问。自从 25 年前接触解梦后,又到英美攻读更多教育与心理学理论,也不断在马偕医院协谈中心的工作中练习、归纳与修正解梦技巧,从而陪伴人们认识、接纳自己,走出情绪的困境。他认为梦如同一种“语言”,像英文、法文、中文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和文法结构,表达出每个人潜意识里私密的情绪。一旦学会了“梦的语法”,就能随着做梦者的梦境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的心情,是春风得意,还是担心失落。理解了作梦者的语言逻辑,心理协商者也才能够真正深入陪伴作梦者心灵底层的渴求。他以教育与心理学专业,分析大量本土梦境实例,整理出适合国人的实用解梦通则。本次主题“听懂生命的故事”培训会中五个分享的内容是“自我探索与认识”、“发掘及探索生命中未竟事宜和背后的失落”、“学习情绪照顾”、“透过梦境遇见内在真实的自我”、“爱,医治和解”。

(一)自我探索与认识认识自己从家庭开始。家庭跟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都有它的基本需求: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对于挑战和刺激的需求以及精神上的寄托。万一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其中成员会以不同的角色扮演以维护家庭关系。从“我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与“有谁真正爱我?”去理解,不要把自己的慾念和怒气当作不受欢迎的客人赶走;体认自己焦躁、不自主的心绪需要医治。我们的不安情结正是要寻求内心安息的呼声,将慾念与怒气转化为对自己更细腻的关爱之情。没有人能祝福别人,除非他先祝福自己的根源。必须勇于向自己的源头表达拒绝或接受,因为打开尘封的秘密,才能通向救赎之门。自我形象低落的问题:长期被比较、排斥、指责;没自信、讨厌自己、羡慕别人。缺乏安全感:被遗弃的感觉或害怕被遗弃,控制慾强、购买慾、暴饮暴食。生活原则缺乏弹性:总是看不惯别人的行为,对自己也不满意,这种人无法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家规太严格、家庭变故、太早肩负家庭责任的人常有此一问题。失去自我:被父母过度保护,长期不被允许做决定(通常照顾者本身没有安全感)。不敢与人群接触:恐慌、焦虑、强迫、自闭。

(二)发掘及探索生命中未竟事宜和背后的失落认识失落与悲伤,是人生一门重要的功课。生命中,是否曾经失去过自己在乎的人?亲近的亲属、你的父母、你的配偶或孩子,也可能是你的好朋友、学生、同事或邻居。其他极痛苦的伤心事,如:搬家、休学、受伤、失业、离婚、身体上的病痛、因年老而造成的不便(如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破产或经营事业失败等。每个人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哀悼是必须的。面对生活情境改变,小至丢失了某件物品,大至亲人离世,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失落,也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由此情绪经验带来的失落有些是可预期的、有些则无法预料;失落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想像的。面对以下的失落,也会带来的伤害:生命失落:指因死亡因素使个人失去与自己有关系的生命体,且该生命体无法恢复,如亲人、家族成员、朋友同学的去世、宠物死亡及堕胎流产等实质与象征的失落:指个人及家人的身体功能受损、失去重要的所有物、课业成绩不及格、落榜、名誉或自尊心受损等。关系失落:指个人面临重要人际关系的疏远或分离所造成的失落,如与朋友、家人的关系愈来愈糟、男女朋友分手、父母离婚或分居等。

常见不当面对失落的方式:1.埋葬你的感情;2.找个替代品;3.独自悲伤;4.只要给他时间; 5.后悔过去(不同、好些或更好); 6.不再相信他人

较佳的面对方式:1.接受自我的悲伤反应;2.营造滋养性的环境:避免触及只会伤你的某人  与某地;3.寻求亲密的亲友协助:表达自我情绪;4.不做重大的决定;5.度过特殊的日子:安排与亲友相处、特殊的纪  念方式;6.有效的因应技巧:与逝者的象征物说话、写信、 绘画、写日记、回忆录、肌肉放松法、静坐、  宗教仪式;7.重回正常工作岗位;8.适时地的休假;9.参与有兴趣的社团或宗教活动;10.辨识病态性悲伤,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

(三)学习情绪照顾  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情绪息息相关,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所著的《情绪智商》一书中,将情绪定为“感觉、特定的想法、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相关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情绪所涵盖的范围包含个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等三部份,也唯有这三部分都处于平衡状态才称得上是身心健康。情绪分成四种,即原始情绪、次级情绪、工作性情绪及习得的不适应情绪。

1.原始情绪:是指在某件事当下出现的情绪

2.次级情绪:是原始情绪,或想法经过思考之后 作出的反应

3.工具性情绪:为了控制别人而产生的情绪,如 利用哭泣博得同情,以生气来限制别人的行为。

4.习得的不适应情绪:因应环境需要而产生的适 应情绪,在环境改变后,原有的情绪反应已经不 适用,但个人仍持续使用。通常愤怒不是“原始情绪”,都是经历过其他情绪而产生的。情绪,会因为另一种情绪产生开始转变,这就是“次级情绪”,人通常照顾及处理的都是“次级情绪”,而不是“原始情绪”。“我们不要趁身边的人抱怨的时候,试图想要帮助解决他们的情绪,因为情绪需要被照顾、被了解而不是被解决。”工具性情绪是为了控制别人而产生的情绪,不是只有强势的人会控制人,软弱的人也会。然而,这一类情绪“永久”了,久而久之将成为一个人的个性。习得的不适应情绪则因为环境需要而产生的适应情绪,环境改变后,原有的情绪模式已经不适用,但个人却仍持续使用。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因暂时无法适应新环境,加上过去的习得的不适应情绪不能使用,情绪得不到安抚,若有得到关心,还被嘲笑,就一定会受伤。情绪可以激发个人的生理反应,如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个人充满活力,用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如果出现的是负面情绪,则分泌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疾病。

以下几种的负面的情绪作为我们的参考:1. 伤害的源头及种类:当害怕、不喜欢别人的情绪, 却又逃不开时,伤害就渐渐造成了。2. 无用感、自卑:(条件式的爱、竞争、比较)我 不好;我算不得什么;我常做错事……上帝不会 爱我这种人。3. 完美主义:我总是做得不够好,无论如何做,父 母、老师不会欣赏。这种人永远在摸索、奋斗、 常常被一大堆的“应该和必须”所驱使。例:考 试得第一,父曰“有何了不起,只是全班……”4. 过度敏感:这种人受过深度伤害,向人伸手渴望 爱、肯定和感情,但往往得到相反的回应。有时 他们会用冷漠来掩盖敏感受伤的心,有时报复的 心驱使他们伤害别人。5. 惧怕(害怕失败):害怕选择错误,怕下决定。就基督徒生命的成长来看,自我超越的人是尊重人位格的奥秘——他们认定个体丰富,难以揣摩,永不可能于现在任何一刻全然了解,更无一自我形象足以代表个体的实存,其中所蕴藏的潜质,能够变得比今天更好。最后,我们需要到上帝的面前求医治。当情绪受伤了,就要诚实地跟耶稣说。相信恩典充盈于每一角落,而且不论晨昏,上帝要介入就介入,要接纳独特的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且唯一的。虽说每个人都是独特且唯一的,然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伤害,受伤的人会藉由掌控比他们更弱的人来得到内在的力量,受苦中的人常会期待好日子来到——苦媳妇熬成婆。我们会欺骗自己与别人相信,我们是强壮无敌而不是软弱、易受伤的。这种无止境的伤害循环是非常令人沮丧的,那要如何中止这种恶性循环?要与自己为友——我们与自己为友吗?我们接纳自己的原貌吗?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除非我们先能与自己为友,否则我们无法将自己受伤之处带到上帝面前得医治,同时也要聆听内在的声音,好将慾念与怒气转化为对自己更细腻的关爱之情。

(四)与梦对话──心灵的成长与再生     梦是内在自我的延伸,演出真实的你,那个需要被关照呵护的部分。它说出你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愿面对的层面。期待透过对梦的诠释,了解自我内心的景况,开始走往爱与和解的方向。人心原本的需求并不多,只要得到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关注、了解与接纳就够了。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基本需求,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种奢求。人纵使能拥有再多的物质享受,也无法取代内心情绪感受被了解、被接纳的需求。人在睡觉的时候是最真实的,因为梦是不会欺骗人的。当人醒着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伪装、不真实地面对自己,会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不要难过,但实际上自己内心情绪是有许多的感觉。“人为什么会做梦?”人如果不做梦,一旦虚伪久了,慢慢连自己是谁都不晓得了。晚上睡觉做梦时,害怕就会大叫,难过就会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梦是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让人在醒着时说不出的感觉,可以在梦里尽情的表达。一些关于梦的科学观察。睡眠的每个90分钟周期从阿尔法(alpha)开始,然后进入较深层睡眠期(theta期),和最后熟睡期(delta期)。在每晚第一个90分钟周期结束,各人回归到阿尔法期睡觉(也叫“快速动眼期”(REM)),他会有短短五分钟做梦期间。当下次他循环到阿尔法期,他有十分钟做梦期间。第三次在阿尔法期,做梦期间大约15分钟。睡觉八个小时的一般人,每夜将作大约一个到二个小时的梦。梦是帮助提供我们情感平衡,并且维护我们头脑清楚的一个内在机制。梦可以被喻为我们的精神和情感福利的监护人。梦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皆有表达自己情感、慾望与问题的需要,但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别人(不信任、隐私、潜意识),故梦提供机会让我们表达自己。它指引我们;反映我们的害怕、生气、焦虑;陈述我们内在的改变获得或失去某一特质。如果冲突的情境一直没有改善,我们会一直重复同样的梦。换句话说,人的内在自我透过梦与自己沟通。梦的语言象征有个人的与通俗的;要了解梦,我们要先了解象征。例如,“警察”或“军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象征意表;想像力愈丰富的人,他的象征语言愈丰富。绝对不要用自己对某一象征语言的了解去解释别人的梦。成人的梦大部分是在说内心的交战,小孩的梦多数讲述对外界的担心。梦是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的“戏剧”,作梦者就是梦的导演、编剧、场景及人物的设定。当看不懂自己的梦时,就会被自己吓醒,若梦被听懂了,每个梦都是好梦。

(五)爱、医治和解  爱自己是得医治的开始:勇于承认自己的伤是得医治的第一步:1.每一个人都是唯一且独特,无法比较的:虽然周遭的人会拿你来做比较,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勇于接受自己与他人之不同。2.勇于看见自我形象的真面目:我们的自我形象是长久由许多外在评价、期待(说出与未说出)与困境中的内在对话形成的。愿主赐福参与者能学习疼惜自己,也听懂别人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