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林忠诲、周茂青(吾会退休牧师、师母)
记录:卢韵琴
2017年8月杪,美国德州遭遇了50年以来最大“怪兽级”飓风哈维(Harvey),数十万民众被迫避难,前任会长兼退休牧师林忠诲与师母在灾难中经历上帝的恩典。
移民美国約28年的林忠诲牧师与师母周茂青,目前居住在美国石油心臟--德克萨斯州的休士敦(Houston),也就是此次飓风重创的州属;拥有超过250万人口的休士敦则有5个县都发生了水灾,数十万人受影响,机场也关闭了一个星期,整个休士敦都已经陷入瘫痪。
“水灾期间,好多学校都开放用以收留灾民,而且有中国人热心救好几百人,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古道热肠,并献出了伟大的爱心,希望从此可以让当地的美国人对中国人改观。”
如此严重的天灾,着实让牧师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上帝真的在掌权,也为了大马这个没有天灾的国家向上帝感恩,“美国不是人间天堂,世界上到处都是天灾人祸,末世已经到来……”
同时,此次的灾难更是让林牧师夫妇亲身经历了上帝的恩典。原本在天气预报中,哥帕斯基斯蒂(Corpus Christi)市是此次飓风登陆之处,这是德州的第八大城市,人口约有30万。一旦飓风在此处登陆,将会造成极大的社会损失,而且这里也是牧师儿子经营的餐馆所在地。当时他们一家人就很担心,然而牧师与师母嘱咐家人们为此事迫切祷告,最终飓风转移了方向,在另一个较小的城市(Rockport)登陆,当地的居民早已疏散,所造成的损失亦较小。
“这个见证我必须要作,因为这是我们的亲身经历,上帝如此恩待我们,我们也要为主作见证。”林师母强调说。
双双毕业于神学院
双双都毕业于诗巫卫理神学院的林忠诲夫妇,师母周茂青是1959年毕业,是第二届的神学毕业生,而林牧师则是在1960年毕业。两人于1961年8月结婚。婚后师母就跟随牧师游行牧会,7年后再随牧师到台湾受训。
“当年原本我在初中毕业时,是想当一名护士;但我的英文不好,读了一年就读不下去。后来因为从小就在教会长大,想要为主传福音,再加上听说周苏藤博士开办神学院,于是就决定进入神学院。那时我的父亲大力反对,但我的母亲支持我,还买了一台单车让我骑着上学。”林师母如是说。
林牧师则是在卫理中学高中毕业后,觉得教会牧师少而想要献身;再加上身为牧师的父亲鼓励,就和原本在胡椒园工作的郑仰高一同进入神学院。毕业后,他就被派往民丹莪牧会,分别在开元堂2年及明元堂5年。1967年,他只身前往台湾进入台南神学院进修道硕学位,而师母则在1968年才到台湾接受幼儿教育训练。
1969年6月,林牧师学成毕业回国,并被派往林梦牧会,而师母就成了当时林梦卫理幼稚园的第二任园长。
1977年,林牧师离开林梦,被派至民都鲁民恩堂牧会并担任教区长;刚好民恩堂要开办幼稚园,师母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民恩堂卫理幼稚园第一任园长。
写下新的篇章
1980年杪的年议会中,林忠诲牧师获选为砂华人年议会会长,并在担任会长期间,为卫理公会的发展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
其中,最值得一提且纪念的是,1988年5月24日的砂州州立法议会正式通过接纳教会修正法案。随着砂州宣教社团法令(Missionary Society Act),本会亦在此法令之下合法注册。本州卫理教会的地位不再被视是属于“外国团体”或是“外国传教团体”。从此,砂州卫理教会是一个正确和合法的本地自治宗教组织。此项修正法案当时是由时任西端区立委的拿督丁永勉提呈。
针对此事,林牧师透露,当他接任会长一职时,邓玉歧牧师提醒他千万不可以碰触此事;但他有另一番的看见,再加上姚炳华与拿督丁永勉的支持,就放手一搏。
“当时,我们就主办了一场在诗巫市议会图书馆进行的团拜活动,邀请了时任首席部长的泰益玛目参加,并在团拜活动上向他介绍了卫理公会在砂州的情况与贡献,再提出要转成本地宗教组织的要求。如此这般,在1988年的州立法议会中,正式通过了教会修正法案,卫理公会在砂州正式成为本地宗教组织。”
另外就是,在担任会长期间,他制定了薪金制度,并且4年审核一次。还有就是制定了牧者服事每十年都可获得“进修年”,后称为“安息年”的福利。在他任会长期间,年会已有超过100位的传道人。
同时,他也是复办卫理神学院学士学会课程的重要推手之一。在此之前,卫理神学院因为师资不足而停办神学学士课程,后在他与其他牧者的努力下,与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开启了双联课程,即在诗巫卫理神学院修读两年,再到新加坡三一神学院修读两年,即可考获神学学士学位。
学士学位课程在1988年7月开始上课。马来西亚神学院亦在随后与诗巫卫神签定双联课程,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予本地神学生,经济能力较佳者可以选择新加坡,反之则可选择西马。至于诗巫卫理神学院全面复办神学学士学位课程,则是在朱新进会长时期。
“虽然卫理神学院没有办4年制神学学士学位课程,但依然办有3年制的圣经班与神学预备班;因此,对我们复办神学学士学位课程提供了基础。而且复办此课程,主要是让本地神学生对本地教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在宣教工作方面,夏长华牧师是他在任期间(1988年)派遣的宣教士,也是砂拉越卫理公会派遣的第一位宣教士;但为了要给予夏牧师最大的自由度,因此,夏牧师在记录中并不属于砂华人年议会,而是与他在澳洲布里斯本开始的教会结成姐妹教会,有合作的性质。
此外,萧招和牧师亦是他派遣至沙巴开拓福音事工的宣教士。1983年,在美里牧会的萧招和牧师看见了沙巴亚庇的福音需要,于是在当地开始了聚会,并在后来邀请林牧师前往巡视情况。1985年的年议会中,萧招和牧师正式被派遣前往沙巴亚庇全时间事奉。
“那些年我与萧招和牧师的配搭良好,年会的同工们也很合作,建成神恩堂的那块地,就是经济部在未开会的情况下,先拨款给萧招和购买该块地皮之用。”
移居美国牧养教会
林牧师在1989年卸下会长之职,并被委派至古晋晋福堂牧会两年(1989-1990),1991年他享用了安息年,并在1992年提早退休,正式移居美国。那一年,他53岁。“原本我是不可以退休,因为年龄还未到退休年龄;但我的美国居留权已经被批了多年,再不到美国报到,就会被取消。感恩的是年会同工们的谅解,让我可以提早退休。”
移居美国之后,他在美国华人圣经教会帮忙,负责带领主日学和查经,还有长青团契(乐龄团契)。那是一个约80人聚会的教会,多年后的现在,应该超过100人了。
“其实我是很想在当地组织一个华人卫理教会,也在家里办了聚会,参加人数也有一些;更曾经邀请了当时美国卫理公会的教区长与布道部到我们家里来看情况,与他们商借聚会所,并表明不计薪金。然而,他们没有看见当地华人福音的需要,就连聚会所都不肯借给我们。”
纵然得不到支持,但林牧师还是忠心于卫理公会,拒绝了众多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其他教会。终于在一年之后,一间有意拓展华人福音事工的白人卫理公会向林牧师发出邀请,林牧师这才首肯。只是一年后,这间教会的白人牧者更换了,不再支持华人事工,他们就被迫更换聚会地点;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们更换了3个教会。
感恩的是,他们的工作有收获,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们带领了68位中国人受洗归入主的名下。“还记得那是要为第一个愿意受洗的中国人施洗的那一天,聚会是晚上的,我们下午3时就出发了,却不料在路上遇车祸,交通大堵塞,晚上8时许才抵达现场,而他们就等我们到了才开始聚会。”
谈到中国人的信主,林牧师说,要中国人信主,真的很难;一些人参加了6年的聚会才愿意信主,但也有一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受洗信主。
目前林牧师与师母负责的教会,聚会人数最多可达60余人。由于休士敦是美国的工业与医疗之城,因此,从中国来到休士敦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因为工作或是从事研究的专业人士;而牧师的福音对象就是这些随着儿女来到休士敦的父母亲们。
他们大多数是短期居留,一旦子女离开美国,他们也就随之离开,所以流动性还是蛮大的。林牧师把福音传给他们,就是希望他们可以福音传给家人,带领更多的人信主。“在他们回国之前,我都会告诉他们要堂堂正正地走进教堂崇拜。”
除了带领聚会之外,他们还为弟兄姐妹准备爱宴,近20年来如一日;虽然辛苦,但他们甘之若饴。
“为主而做是永不落空的,只要我能够做的,就要继续做,上帝给我的祝福很大,让我的一子三女无论是生活、工作或家庭都很顺利,并且都是热衷于服事教会的爱主之人。”
“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希望能够在休士敦组织一个华人卫理公会,但因能力有限;再加上美国的卫理公会并不注重布道工作,我组织不了教会,只能组织团契,现在年纪大了,只能把希望留给下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