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书写营特辑:第五堂课:伤痛疗愈的故事 卸下生命中缠累的包袱

with No Comments

“每人背后都拖着一个袋子叫‘过去’”,莫非老师在第四堂课“伤痛疗愈故事”时如是提到。
布莱曾说过:“我们每个人身后都拖着一个阴影,像一个袋子。这袋子会随我们的年岁愈变愈大,内中装着所有对自我和生命的否定和压抑。”
“我们是否都能清楚知道,拖在自己身后的阴影是什么呢?是过去关系里的伤害吗?是一些挫折、背叛或羞辱的痛苦经验吗?还是自己年轻时犯下让自己无限懊悔的罪?”
莫非老师指出,如果我们一直紧抓过去不放,那很可能一辈子都会活得像个受害者,充满苦涩和怨恨。而这样的情况下,上帝也只能在我们的灵魂里很小的一块地方作工,因为其他部分都被许多伤疤和血脓给布满了。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卸下这些生命中缠累的包袱,学习藉着语言来除魅,并用说故事的方式来找出其中的脉络和意义。莫非老师表示,“在神的医治中,一旦能指认得出伤口,并靠着神宣告斥退,就可以解除那伤口义我们生命的控制力,这就叫‘除魅’ 。”另外,藉由说故事的方式,让我们“重新经验”自己曾活过的经验,并且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理解”它。这样不但给自己的生命有个完整的交代,更能帮助我们找到自我,选择自我,作一个不再一样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在说故事的当儿,重新整理并诠释伤痛呢?老师引用Marjorie Thompson在《灵魂飨宴》中的建议,我们要指认过去曾有的特别伤痛,并把它们写下来;不只写什么样的痛,同时也写下痛的原因与后果,然后再检视自己是否是促使问题形成的一部份,尽量厘清自己牵涉进去的责任,才有可能从中有所成长。
寛恕得让我们得释放
在回忆的医治过程中,我们其实要做一个决定:是否要让过去的伤害持续控制我?还是我们要让圣灵的平安与爱来掌管我们的未来!故此,如何透过寛恕让自己从过去的伤害中解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甚至可以说,宽恕就是我们灵魂的大手术,要切掉伤害的肿瘤。
伦理学家史密德(Lewis Smedes)曾提及当人面对不公平待遇时,通常有三种选择:1.否定,假装从来没发生过,以遗忘来面对伤害;2.报复,但这不能令我们解脱、解恨;3.寛恕,是最难的一种选择,但却也是最健康的。
寛恕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我们不在沉溺于受害者情结中,无法自拔,以致埋了受害人的生活心态。当然,在学习寛恕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先厘清,寛恕的真正义意:1.寛恕并不代表和伤害我们的人谈和;2.寛恕不代表姑息或认同对方的错误和伤害,也没有免除加害者的责任;3.寛恕并不代表和伤害我们的人日后打交道时就可以掉以轻心。
在这样的理解下,寛恕其实就是我们免了对方的债,如同上帝免了我们的债。我们也能因此得释放──释放我们想要收回却永远收不回的债;释放我们一心一意想要讨回那根本不可能讨回的公道。
老师一再强调,我们书写伤痛的目的,并不在于宣泄委屈或控诉,而是为了揭露我们生命中曾经拒绝相信神的角落。因而,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的人,其实可以从所经历的伤痛中发掘属灵的洞察,也更容易跨过伤痛,来完成祂的心意。况且,Rumi有句话说“哪里有废墟,哪裡就有宝贝”,或许,我们就在受伤之处变得更坚强,也发现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