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书写营:文字之旅:编辑,是这样炼成的:既得天赋,后期培育

with No Comments

文/甘慧仪(《南钟》执行编辑)

从小到大,我的华文成绩特别好;从小学鉴定考试(UPSR)、初中考试(PMR)到高中考试(SPM)的华文理解和华文作文科目,都属优等。
小学时,我喜欢阅读名句精华、成语和谚语的典故与其出处。约十二三岁,已读中国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和《红楼梦》;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我翻了翻,没兴趣,不看。十六岁那年,我成了父母两个家族第一个信主的基督徒,吃尽不少苦头。
在毫无悬念下,我到新纪元学院修读中文系、学写繁体字,为日后远赴台湾深造之梦铺路。没想到,意外横生,我被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到。完成两年的大学课程后,我回国待业。母亲期盼我更上一层楼,到马大读硕,还带我去拜访一位国会议员,请他当我的入学推荐者;同一时期,我获得吉隆玻一家福音机构的录取通知,职称是行政干事。
就学,或就业,这下成了我眼前的难题;只是,我来不及作出决定。当我得知父亲患癌时,据母亲所述,那笔本来是我的教育费,成了父亲的医药费。父亲每天进出医院化疗,母亲全程陪伴;家裡的三餐和家务,全由我料理。家里需要我,我成不了那间福音机构的同工。
父亲接受化疗期间,我忙里抽空,一连四十天自修,完成《标杆人生》的功课。三个月后,父亲完成化疗程序,我开始筹算自己的出路,欲到新加坡赚新币,可面试过程出奇曲折。我清楚知道,上帝已关了新加坡的大门,惟有默祷:“若祢不要我到新加坡工作,就让我去吉隆玻发展吧。”这时,我看到《文桥》双月刊裡的聘请启事,便发出自己的履历表。
经营文字事工
初入文桥办公室,有股声音直击我心坎,说:“就是这里了。”文桥总干事——黄子、文字部主任——晨砚和丛书主编——邓雅荣,向我发出不少问题,最后录取我为编辑。根据黄子的安排,文桥三十周年纪念丛书的二十本书中,十七本由我助编。从联系作者、编辑到排版,是很耗费精神和时间的工作,我积极与作者们沟通,再三斟酌字句、构思内容主题,不知不觉过了三年六个月。接着,黄子推荐我到华人年议会卫理公会服事。2010年8月,我就任《南钟》助编,三年后升为执行编辑。
年少时,我担心自己未来无法谋生;大学毕业后,仍饱受求职压力,我跪下来,啜泣着:“父啊,祢看!像我这么软弱、不聪明的人,各种语言不精,又不是商学系的高材生,我又无力做粗重的工作,要怎么养活自己呢?我老家是个小地方,而我只有文学文凭,必须到大城市,才能找到可能适合我的工作。讲到工作的能力,我只会写写文章而已,这个社会能容纳我这个人吗?天大地大,有我容身之处吗……”当时,我没想过要成为编辑,也不知道文桥的存在。
面对现实,我期盼的人生,与我实际的人生,二者距离大得惊人。而人生,是在一连串打击、打岔的考验中,塑造出来的。经过教会、社会近十年的塑造,已成今我。随着工作资历增加,我薪水年年调整,虽谈不上经济宽裕,但至少衣食有余,偶尔还能周济他人。
事奉点滴
在马来西亚当福音杂志的中文编辑,是很特殊的体验。马来西亚中文编辑本来就不多,尤其是福音杂志的编辑,买少见少。工作初期,我从零开始,师从前辈,摸索着进路。迄今,我主要的工作,是编辑文章和採访他人。确保《南钟》如期出版,是我首要职责。编辑福音文章,不同于属世作风。以传福音为本,基督徒撰文,若能兼顾技术与美感,自然为佳。
基于职责,我征稿时,须考量三个因素,即作者的思路、文笔和内容。整理访稿和为自己的专栏供稿时,我常祷告,求上帝赐下智慧。很奇妙地,我总能灵机一动,找到适合的词汇来撰文。这些年来,我能深刻体会,人的记忆会随时间流逝而模煳,惟有以文字记录,较为准确、富有细节;无论苦乐,都值得我们回忆。付诸文字,有助于我们整理日常片段的思维,从而装备自己;面对实际问题时,我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写下见证文章,可助作者灵性成长,亦可广传福音。也许文章的影响力和效果,不如福音佈道会上的呼召,令人振奋;但文字的魅力,能在无声无息中,输入人心,使迷途羔羊回到正确的信仰之路;或助人辨析信仰真伪,纠正神学偏差,强固信仰根基。
福音得以广传,是藉云彩般的见证文章,拓展神圣的国度疆界。福音杂志要保持一定的质量,我必须审视来稿主题是否合适,条理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等等,但我也乐意给予新人机会。一言以蔽之,每一期的《南钟》,是编者与作者合作的成果,更是主引领的神迹。《南钟》主编——简永裕牧师,希望读者能在轻松的环境下翻阅《南钟》,愉快地享受上帝给予的阅读能力,再一次从文中见证主的怜悯与慈爱,惜拥主爱的甜美与自由。
文字的作用,何等重要。
进修之阶
就《南钟》职务而言,我上司——简牧师鼓励我业余上神学课。他说,只要我愿意,办公室会赞助我部分学费。可我一开始没那么上进,直到2011年末,我申请部分时间制课程的津贴,获准。
我读神学,原因有三:一、向上帝表明感恩之心,愿意认识祂更深(同时深信人不一定要透过神学课程才更爱神、更属灵);二、神学即“学习像神”,学习范围可说极广,上帝的子民当以圣经为基础和生活原则,迈向不可预知的未来(包括家庭、婚姻和事奉等领域);三、《南钟》属基督教刊物,不拘是对作者,或读者,编者若能略懂神学,有益无穷。
身为华人年议会同工,这里有很好的条件供我安心工作兼进修,我何其有福。“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四14)我半工半读了整整四年五个月,上帝的恩典的确够用。2016年10月,我开心地出席马来西亚神学院的毕业典礼,领取基督教研究硕士的文凭。
回顾来时路,我惊觉父神的恩手,无所不包。信实的父神,已开启我信心之眼,允我所求。感恩,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