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书写营:文字之旅:拉近我与文字的心

with No Comments

文/余养希(吉隆坡宣恩堂)

小时侯非常羡慕学校里品行兼优的同学,他们都是父母和老师心中的宠儿,备受关注和栽培。那些能文又能武的同学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处处赢得师长和学生的喝彩,因为他们都能为学校和父母带来荣誉。我羡慕的眼光里有一份难以掩饰的自卑感,我是如此的平凡,这一生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吗?
有一天华文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位女作家冰心,她传奇的一生和她后来文学成就都与小时候阅读有关。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阅读可以成就一个人。不久后,华文老师在课堂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作者三毛。三毛和她先生荷西爱情的故事深深吸引我去读完三毛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沙哈拉的故事》。有了第一本,就有第二本的《三毛流浪记》,再来《哭泣的骆驼》等等著作。除了三毛的作品,我也开始阅读不同读物,各类文学作品和神学作品。我发现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成功的。他们下笔如有神,能将无法虚化的背景,难忘的往事,化为灵感在小说故事中延续;故事的成功感动,则在阅读以后持续生命间相互的影响。
好多年后,文字的初始形象就慢慢在我心中萌发了。我也想要以真诚、直白的笔触,写出感动人心的篇章。有一年的某一天,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向报章投稿去,期待自己的作品即使没有被选中,退稿也期待有编辑的回应。过了一段时日,就收到报章寄来的三块钱作为投稿鼓勵费。那天以后,我就没有再投稿了。我只单纯作个读者,走过我的青少年时光。
生命的翻转
说来有点妙,我本以为这一生就这样做个爱读书者,哪知生命的翻转就因为我是主日学老师这个身份。身为老师,我面临最直接冲击的挑战就是如何传递和教导圣经真理。圣经里有上帝的信息——上帝有话说,我却不知怎么说。
在教导过程中,我的信息欠缺主线,到了中段已经东拼西凑,尾段更是草草收场。我意识到单有阅读是不够的,更需要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除此之外还要能写。那么,究竟该如何加强学习力,写作能力和培养思考力呢?我可以在哪里受装备呢?
2015年的“点燃写作火种”文字营让我看到盼望,上帝要传讲祂话语的人,也要做个文字工作者。我在此文字营透过老师的眼光认识什么是文学、文化、文字事奉的呼召,加深我对神学反省与服事实践的结合。它也拉近了我与文字的心,以致我愿意为文字多出一分力,哪怕只是微小的个体力量。
隔年(2016年) ,我又报读阅读营――“点燃创意火种的悦读之旅”。这一届结束后,就在我怀疑自已能力的时候,被老师点名了。老师只有那么一句话:“养希,你可以写”,仿佛在告诉我,老师在那边点名的时候,你亦必在其中。受到老师肯定的鼓励,感动之心至今依然存在。
修建好习惯堡垒
那一年我响应老师的呼吁,为自己许一个阅读的一生。为着这个许愿,我开始孜孜不倦地培养阅读习惯。对我来说,对阅读的坚持是一场持续的战斗,我们只有意志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习惯的堡垒”,而我仍然在努力修建“好习惯的堡垒”。
阅读留给我一个观感,就是如何让上帝的心意烙印在我生命中,化为我的主观经历,用文字积极地回应祂。然而,写作谈何容易。我最大的阻力乃在于我让许多事情占据了时间,因而没有时间去写。
常听人们这么说:写作需要灵感和天赋。这两样我先天不足,后天又在写作的技巧失调,让我在写作起步就寸步难行。再来就是对人性的掌握和对世界的解读显得力不从心。我要放弃吗?
我想起老师的话,文字在乎不再是文字而是事奉——事奉背后的动机。才华非第一重要,是我们的忠心度和稳定度。我们要相信上帝主权的拣选,不停操练本分,祂会赐下恩赐使我们尽忠。
所以我今天来了,试图在文字这块土地选择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