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何头头是道: 加强个人高度、深度及寛度

with No Comments

“你认为要文字说服一个人,需要有哪些条件?为什么下笔头头是道是如此重要?"莫非老师在第一堂课中先抛出这两道问题,让学员们思考。

她表示,语言是一种生活能力,语言是一种润滑剂,语言是一种爱的能力,语言也是一种影响力。语言能够决定我们是否能“行走天下”,能否安慰受伤的人心,能否传递一个观念,推动一个时代的运动,影响他人……语言的本质其实就是带有说服的特性,但我们表达,就期待着沟通分享,希望对方有回应,甚或能被影响。既然语言表达如此重要,那我们就不能不说个“头头是道“!

莫非老师表示“头头是道”就是所说所写理当有次序,有条理,有内容;从头到尾讲清楚,每句话皆是有分量又有力道,让人听了之后只有心悦诚服!

但,我们又要如何立意取材,言之有物呢?莫非老师以高度、深度及寛度三方面来帮助学员思考:从高度而言,我们是否有属灵的洞察、认识与超越,会不会常将信仰扁平化;就深度而言,我们是否常内省反思;以寛度来说,我们对于世界与生命的视野是否够寛广?是否除了属灵知识外,对于社会潮流、时事新闻、新知旧闻都有所涉猎?

她强调,这些生命的底蕴与内涵不是一步登天,需要常年累积,多年开垦。她特别提到,大量又持续地阅读,能丰富我们的学养与内涵,增加我们的高度、深度与寛度。尤其是基督徒不要单看圣经及阅读属灵书籍,也要读优质的小说、故事、新闻、诗或传记等。她引用着名牧者尤金·毕德生(Eugene H.Peterson)的名言:“属灵阅读不是读属灵书籍,而是用属灵眼光来阅读”。

“另外,观察也是扩充我们经验的主要门路,不要只看表相,要进入内情。”莫非老师提醒我们,观察人事不要只看外貌,也要深入内情,了解内在真相。要对人性有所掌握与了解,但同样要了解语言的威力,这样我们或说或写,才能拿捏分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告诉我们需要常深刻咀嚼地反思和前瞻,然后以我们内在的主观意思来回应外在的世界。尤其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对于世界本该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对所见所闻的事物需要经常反思,追根究底:“这有什么意义?"她指出,思考训练并不止步于对过去的反思,也包括凡事要学习前瞻。

因此,如若我们要立“意”(表达我们的中心思想),帮助信徒解决问题,就要先清楚,自己对这事物有没有藉着阅读、观察与反思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思考。

除此之外,莫非老师也提供了一些写作的小撇步,比如培养语感(多加形容词、引成语名句)、善用动词、培养自己出口成章、捕捉他人语言中的精华、培养自身的学养、在生活中多观察操练等,帮助学员们或说或写,都能更精准地表达思想,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