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在礼拜堂时……

with No Comments

MCO下的教会礼拜
文:苏慧洁(年会崇拜与音乐部干事)

 

自从疫情蔓延,直到政府宣布行动管制令,“教会礼拜”的课题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这时谈礼拜礼仪还有用吗?”、“唱歌应该也是奢侈的吧?!”

 

教堂敬拜转成线上礼拜

礼拜,从实体转变为虚拟(virtual)的,但又不完全虚拟;我们仍然可以听或看到真实或认识的讲员讲道;聆听司琴弹奏美妙音乐;跟着司会、助唱的带领唱诗、诵读圣经;其实,这时候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要听或跟着唱和读。

 

以前的实体礼拜,我们都教导会众要主动、积极参与礼拜,意思就是:或坐或站、或举手或拍手,都应该是个人发自内心、甘心乐意的动作或回应。但我们往往都处于被动、心不甘情不愿、心不在焉的状态。

 

如今,在家参与线上敬拜,没有人看到我们是站着、坐着或躺着;也没有人看见我们是穿着长裤、短裤、长袖、短袖,甚或无袖、一字肩或裙子有没有过膝。我们,仍然穿着端庄,刻意地营造礼拜的氛围,让自己专注地敬拜上帝吗?当线上礼拜久了,我们是否仍然犹如第一次参与时,保持热忱、谨慎吗?

 

礼仪还重要吗?

礼仪其实就是生活方式,跟敬拜是密不可分的。实体礼拜中,尤其是教会节期主日或特别主日(如将临期礼拜、圣诞节、最后晚餐、受难节、复活节等等),我们都会刻意地安排不一样的礼仪,帮助会友有不一样的体验,或避免一成不变,以致麻木不仁。

 

如今,很多礼仪在线上是不容易进行的,就如线上圣餐。年会崇拜与音乐部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状况,把线上圣餐的指南写得清楚、明白,让大家可以明确知道如何安排居家圣餐。因此,礼仪是生活化的,也是刻意营造的。

 

我们的生活也常常有所谓的“仪式感”,其实也是礼仪的一种。比如:生日,我们会买蛋糕作为象征;结婚典礼时,我们会交换戒指,象征自己是已婚人士;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也会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象征,表示自己的成长及改变。

 

因此,进入新常态的现况,我们也要思考和更新敬拜的方式。虽然不能再像以往自由地、多人聚集在礼拜堂敬拜,我们仍要以心灵和诚实敬拜;这包括外在环境的刻意设定,和个人心灵的预备。当没有人提醒我们或是弟兄姐妹无法彼此守望时,我们要时时谨记:我们敬拜的对象是上帝,上帝喜悦我所献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