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线上面对面:礼拜堂还有存在意义吗?

with No Comments

“世纪疫情颠覆全球”特辑
线上采访:黄孟礼(本报总编)
受访者:苏慈安(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
 
 
黄:对于这次的世纪疫情有什么看法?
苏:我认为这次新冠疫情是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它的可怕性比前两次世界大战还大,因为它是世界性的,是一场超越国家、民族、性别、社会阶级、年龄的大战役;不但影响世界的政治、宗教、教育、经济的格局,而且直接伤害人类的生命(life)。这是一场关乎人生死的灾难。换句话说,它是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的一场战役;没有人能够预测到自己遇到病毒时,是生是死。在新冠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要面对生死的问题。因此,每一个人优先的准备就是要保护自己,珍惜生命,顾及别人。
对教会来说,这是一个反思的机会。因为教会应对疫情,遵守行动管制令和关注会友的生命安危,把实体的建筑物(礼拜堂)关闭了,本地礼拜堂空空如也。原有的实体敬拜、教导、装备、布道和关怀的事工都不能进行了。这些所谓“线下活动”或“实体聚会”都停止,直到管制令结束。那么,牧者都在反思如何牧养会友;会友纠结如何继续信仰生活,甚至怀疑上帝让这疫情发生的原因等等。因此,就出现教会“线上敬拜”或“虚拟崇拜”的牧养方式。想不到,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友才开始反省自己:过去没有好好珍惜大家在一起敬拜、团契、学习和事奉的时光。盼望自己在这疫情期间,能够好好建立与上帝的关系,预备自己再出发。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另外,教会也应该反思:是不是到了疫情发生时,突然间想到要做些什么关怀事工,以免被人责怪没有怜悯行动。我所配属的堂会是天恩堂。从2014年就开始扶贫事工。至今,每月馈送食物给32个家庭、赞助1个洗肾病人、几位贫穷家庭开学费用及三位孩子读幼儿园的每月学费。除了扶贫、也参与治丧、捐血、社区清洁、物件回收等。物资和经济来源透过不同人和管道得到:会友个人特别捐助、教会社会关怀款奉献、推动全体会友参与“一人一星期捐献一块钱”运动、多加服务(成年团契协助经营)拨款,社会人士捐赠(去年有一个教外者,固定每月送米20包;有一个送新鲜鱼26包)等等。
由于推动这长期关怀事工,这次疫情一发生,教会就立即行动关怀有需要的人。主理叶绍斌牧师说:“现在这疫情非常时期,我们的服侍得到社会一些经济比较富裕人士的肯定,他们也购买食物送来教堂由我们分派,并且也把这事工推展到教区去。”据我所知,现在至少有六间教会参与,关怀超过100个家庭。因此,我深信社会关怀不是只在疫情时期才发动的事工,而是一种延续平常本来就进行的关怀事工。
 
黄:教会/堂全面停摆,礼拜堂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吗?大家都在家中敬拜,会不会全球只剩下“家庭教会”?
苏:首先,我要讲的是:圣经都看重集体和个人的敬拜。从旧约到新约,圣殿/会堂的设立,无非是一种集体和实体的途径,指引人们要认识和敬拜上帝。另一方面,上帝不住在圣殿中,祂是个灵,我们个人可以用心灵和真理来敬拜祂(约四24)。初期教会提倡基督徒要在殿中敬拜,也要在家中敬拜(徒二42-47)。因此,在圣殿或礼拜堂中敬拜,和在家中或个人敬拜,上帝都悦纳。
现在,我们面对的纠结是:疫情使到礼拜堂所有的活动和事工都全面停顿了,那么,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我觉得礼拜堂还是会存在的,只是现在因为抗疫而暂时没有开放运作。教会是一群信靠上帝的人聚集在一起的人。人除了有自己的独立性之外,也有社会性;更何况是基督徒呢?在这段管制令的期间,有会友对我说:“‘上线模拟崇拜’是好的,虽然有“圣徒相通”,但是,就是不太习惯,缺少实体的同在感和实际的人际团契。”我了解这些会友的感受,大家还是想念“下线或实体崇拜”和教会的生活。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严重疫情面前,礼拜堂崇拜停顿了;但是,基督徒敬拜没有停止!我们要强化家庭敬拜。
我们教会一直以来都看重家庭礼拜。不管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或父母儿女一起,都可以一家人聚集读经、祷告、分享、唱诗歌、关怀和牧养。我们可以善用年会出版的《家庭礼拜手册》、《每日灵粮》、《每日活水》等材料来辅助我们家庭礼拜。家庭礼拜的成功秘诀不在于人数多寡,乃在于家人的诚意、纪律与参与。
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只强调集体敬拜和家庭敬拜,而忽略了个人敬拜,那就是个人灵修。个人灵修是基石(firm foundation),是我们自己与上帝建立关系的基本功(basic step)。若没有这个基础,家庭礼拜是空谈,集体礼拜也达不到高峰。
所以,我相信教会不可能只剩下家庭聚会,而没有了实体聚会和个人灵修。我们应该三管齐下。
 
黄:网络线上教会为未来趋势吗?
苏:事实上,我们在面对疫情或其他艰难的时刻,我们也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和教会生活的方式: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拥有彼此培育的情怀,来牧养、关怀和建立彼此。我的意思是说:教会的牧养不是单方面的,由牧者来承担一切的牧养,而是成立一个团队来一起牧养。比如:这次疫情使我们不能聚集时,福源堂的牧者与会友的团队,就出来各尽其职,负责网上崇拜节目,服务全砂卫理教会 (当然也使普世教会得益)。
其实,网上崇拜,或透过其他上线方式(如ZOOM、VOOV)来查经、装备、栽培和关怀弟兄姐妹,向未信者传福音,已经是一个流行的牧养和布道的途径了。我相信它会继续发挥它的功能,特别在年轻的一代当中。途径可以不一样,但是,福音还是一样:耶稣基督是人类的救主!这线上教会是需要强而有力,同愿景同使命的团队来承担的。
 
黄:“没有礼拜堂”的牧者身份反思?
苏:牧者与礼拜堂放不开关系。基本上,礼拜堂就是牧者办公之基地,领导领袖和会友一起负责礼拜堂的运作和事工。但是,我深信牧者的身份不是由礼拜堂的存在来决定的;牧者是上帝所呼召的(God’s calling)。
我作牧者至今进入38年了。不管在怎样的岗位、情况或艰难之下,有一段经文一直给我肯定:上帝呼召我,并把我放在牧者的岗位上。以弗所书一1-14告诉我,我们要从永恒的角度来肯定基督徒的身份(identity,其实,牧者也是基督徒)。这样,我们就是在短暂艰难的世界中,仍然可以活得有意义有方向。
首先,我们确信“信耶稣得永生”(eternal life),这是我们信仰的开端。从此之后,我们也应该要从三位一体上帝的永恒计划(eternal plan)看我们的身份和事奉了!在弗一1-14中,保罗就是以这个永恒的观点,从四方面确定我们的身份与事奉:
1.我们是被拣选的人:这是基于圣父的拣选(一3-6)。弗一4a说,我们是上帝所拣选的人。在创世之前,上帝在基督里已经拣选了我们。出于上帝的爱,祂拣选我们成为圣洁,作圣徒,成为上帝的儿女(弗一4b,1,5),并且赐给我们各样属灵福气和恩典(弗一3,6)。
2.我们是有价值的人:这是基于圣子的救赎(一7-12)。我们有价值因为耶稣宝血的救赎,我们罪得赦免,并得到丰盛恩的典(弗一7,8)。我们不但得救,而且与耶稣基督联合(in union with Christ):基督在我们里面,我们在基督里面;保罗称之为在基督里(in Christ;单单在第一章,保罗就9次提到“在基督里”,弗一1,3,4,6,9,10,11,12,13)。
3.我们是有安全的人:这是基于圣灵的印记(一13-14)。我们成为基督徒,是有圣灵的印记,确定我们是上帝之民(弗一13),并且圣灵成为我们将来得基业的凭据(一14)。
上帝拣选我们,并赐给我们价值与安全,为了就是让我们能够事奉祂。换句话说,上帝让我们成为事奉祂的人。因此,无论在何境况下,就是没有礼拜堂,我们仍然可以在个人生活、家庭和社会中,继续事奉上帝,服务人群,培育弟兄姐妹,荣耀上帝。
所以,如果你问我:没有礼拜堂,我的身份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我是上帝所拣选的牧者,是有价值和安全的牧者,一生一世事荣神益人。
对会友来说,你们是上帝所拣选的儿女,是有价值和安全的儿女,一生一世事荣神益人。
 
黄:疫情中,教会应该有什么行动吗?如何在危机中牧养?
苏:在“Leaders Make the Future: Ten New Leadership Skills for an Uncertain World”一书中,Bob Johanse提到:这场新冠疫情反映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ity)与模糊(Ambiguity)的时代,叫牧者、领袖和会友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和牧养。
在我们卫理公会的系统中,牧者领导,会友配搭,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切都由牧者领先,乃是牧者必须设立团队(team),一起探讨、决策和行动。
在这方面,Bob就提出牧者与领袖们应该有四方面的应对:确认异象(Vision)、现实辨识(Understanding)、思辨清晰(Clarity)及行动敏捷(Agility)。这可作为我们教会应对疫潮的领导和牧养的方向与行动。
确认异象:在动荡时刻,人心惶惶,领袖们必须认定教会存在的优先使命是什么——敬拜?关怀?培育?布道?
现实辨识:在不确定时,祷告及了解实况,虽然有困难和限制,但是可以使用最简单,最容易接触,最快的方式达成使命。
思辨清晰:在复杂的情况下,寻找同一的作法:如线上崇拜多不胜数,需要给会友清楚直接的指示,如何辨别信息真伪,提供正确网址,统一参与总部线上崇拜等等。
行动敏捷:在模糊的环境下,要当机立断,行动快速,转型,提供不同媒介,进行网上崇拜;甚至把握时机把祈祷会、主日学、栽培、门徒训练、查经“家庭化”或“个人化”,达到牧养的果效。
 
黄:如何面对死亡的阴影?
苏:如我前面所说,这场疫情是关乎人人生命的安危。有些人采取无所谓,无情无义的态度面对疫情;但是多数的人持有关心自己和家人安危的情怀。那么,比较严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阴影呢?
不同的宗教或哲学对死亡有不同的看法。对基督徒来说,我们要先从圣经角度探讨,对生命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阴影了。
生命的问题无非是探讨生命的来源、意义和归宿这三大课题。圣经给予我们清楚明了的真理。罗马书十一36是其中一节经文,告诉我们:人是上帝所创造的,生命本予上帝。人死后归回上帝,生命归于上帝。那么,在生死之间,人是靠上帝活着的,生命有上帝才有意义。所以,对基督徒来说,死亡是回归上帝那里去的一道门。人死是回家:从上帝那里来,就回到上帝那里去。但是,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需要承认我们是罪人,靠自己不能回到上帝那里去,乃是要全心全意的信靠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祂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用祂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使我们能够与上帝和好,成为祂的儿女,今生能够荣神益人,将来能够到祂那里去享受永远的福乐。因此,当知道我们生命的来源、意义和归宿时,就是在疫情的威胁下,我们也可以以平常心、喜乐、勇敢、有把握、有信心地面对死亡了。
 
黄:疫情是世界末日要到了吗?
哎呀,一讲到世界末日,一般上,不要说疫情,就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大件事发生时,都说世界末日到了;但是,到今天,世界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非常谨慎的说世界末日这件事。通常,我们会引用马太福音廿四3-14来解说世界末日。马太记载耶稣所说的祂再来的七个预兆中,只有最后一个成就了,祂才会再来了,那就是福音传遍天下。其他六个都是预兆(signs),表示祂将要再来。路加论到耶稣再来的预兆时,记载其中一个预兆是瘟疫(plague)(路廿一11)。这是一种破坏环境和人类生命的传染病菌。它可能是在一段时期里在一个地区传染给人的流行病(epidemic)。圣经并没有提到新冠病菌(coronavirus),但它都被列为是一种传染到全国或全世界的流行疾病(pandemic)。这是一种严重破坏世界和人类的灾难。现在所发生的这种新冠疫情被算是一种末世的预兆,也不过分。这正严肃的提醒我们主再来的日子近了。我非常感叹:人对新冠疫情感到无比的害怕;但,对上帝却漠不关心。求主怜悯,让我们重拾敬畏上帝的心,儆醒等候再来的主。
那么,我们要如何儆醒的预备主再来呢?儆醒不是遇到疫情或艰难时,特别留心、谨慎、加倍努力去做,而是一如既往,每一天照常行动的态度与操练。
我自己本身朝着以下8方面进行门徒操练:
在灵性方面:读经祷告,强化灵修,分享主话。
在生活方面:善管时间,自我成长,自律生活。
在健康方面:定时运动,均衡饮食,情绪稳定。
在理财方面:开源节流,按时奉献,关怀社会。
在家庭方面:夫妻相爱,亲子沟通,家庭礼拜。
在教会方面:敬虔崇拜,团契生活,装备事奉。
在职场方面:敬业乐业,活出诚信,言行一致。
在社交方面:人际操练,服务人群,领人信主。
在疫情中或疫情后,我们一样的忠心,作主门徒,将来交账,献上果实,得享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