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款口罩发明人――伍连德

with No Comments
疫介书声
文:孟礼(本报总编辑)

《伍连德在哈尔滨》

作者:孟久成

出版:[中]哈尔滨出版社

日期:2018年10月

页数:346

价格:人民币58元

  今天,由于全球瘟疫――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的爆发,新闻媒体把百年前在中国哈尔滨抗疫英雄伍连德的事迹重新搬出来。伍氏是马来半岛槟城人,他带着“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中国医学博士”的身份荣誉归国。

1905年,伍连德经过新加坡时,在林文庆(第一位获得英女皇奖学金的华人,后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生,是黄乃裳女婿)的介绍下,与林氏妻姨黄淑琼(即黄乃裳第二女儿)结婚。

1907年,受时任中国清末的军机大臣袁世凯礼聘,他前往中国出任设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开始了在中国医学界前后约30年的服务时光。3年后(即1911年)被任命为哈尔滨的东北防疫总医。

发明中国第一款口罩

伍氏贡献极大,不仅开创中国第一宗人体解剖,更确认了肺鼠疫、发明中国第一款口罩——“伍氏口罩”。所谓“伍氏口罩”,是伍连德为防止疫情的扩散而要求医护人员和民众务必戴口罩。“伍氏口罩”制作方法很简单,用成卷的90厘米外科手术用的洁白纱布制作。两边各剪两刀,分成各长30厘米的3条缚带,保留中间部分不再剪切,折迭面积为150平方厘米大小,裏住消毒药棉。戴用时,上边的两条分别绕过耳朵上面,系于脑后;中间的两条分别绕过耳朵下面,系于颈后;最下面的两条向上绕,系于头顶。后来口罩的样式只有两对缚带,都是系于脑后,这种简易口罩是软的,可以调整,戴在脸上,与面部和脖子紧贴。(页68-69)。

  除了口罩,他也要求施行灭鼠及隔离方法。对于死人,他果敢采取焚烧尸体的作法,烧了堆集的三、四千具尸首。时值中国农历新年之初,在伍氏的号召下,在室内(非室外)燃放鞭炮,一是中国习俗炮声带来好运,二是驱除暗藏于阴暗角落的鬼魅;但更重要的是燃放鞭炮相当于燃烧硫黄消毒,既消灭了隐藏在角落的病菌的瘴气。当然,炮声又可以鼓励民心士气,因此政府拨款,向百姓免费提供鞭炮。(页99)

伍氏还提出旋转餐盘以倡导分餐制,并推动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他也采取“封关封交通”的策施,在非常时期,只能行非常之事。

最早推广隔离创举

  在防疫病源时,伍氏发现城里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没有配合防疫措施,晚上偷偷掩埋尸体。在检查时,神父说主会拯救,并表示只听从教廷的指挥,别人无权发号施令。最终伍氏决定为了人民的安全,不顾反对,接管教堂,否则后果难测。当时,300人中,已有243人死于鼠疫,包括两位神父。(页110)

  伍氏曾主持第一次的国际医学会议,创办 “中华医学会”,还写出第一部英文的中国医学史,并亲手创办一家医院。除了1911年,后来处理霍乱及其他瘟疫时,他强调开诚布公,最早推广隔离及把尸体焚化的创举。这种作法一直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都仍然在沿用。

这位当年年仅31岁的年轻医生,因为信任而被委以重任,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伍连德在医学上的成就极大。

1937年,因为日本入侵中国发生战争,他萌起回老家——槟城的念头。后来文化大革命时,他的书曾被要求翻译中文,并加以清算,所幸后来不了了之。伍氏于1960年病逝,享年81岁。他也是中国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医学奖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