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300年的孤儿院 创办人怀特菲尔德掀大觉醒运动
by admin
on July 24, 2020
美以美的故事(12)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当车辆驶进拱门,路上两排留着白白长须般的橡树飘摇着迎客来,让人禁不住地下车摆个甫士拍照呢!这是美国东南方乔治亚州(Gerogia)一所卫理公会所建立的“怜悯之家”(House of mercy,原称“毕士大孤儿院” Bethesda Orphanage)的入口道路。这是当地最早的孤儿院,在该州最古老的城市萨尔凡纳市(Savannah,建于1733年)南边12里处。目前该院已转型为日间兼住宿的毕士大学院(Bethesda Academy)。
橡树迎客来!
大觉醒运动复兴家
原先的孤儿院是由英籍的佐治怀特菲尔德所创。怀特菲尔德是一位颇神奇的人物,在英国成长,后来在英国及美国大觉醒(Great Awakening)运动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他与卫斯理兄弟皆为“循道卫理运动”的重要奠基人(虽然后来他们因为教义分歧而分开)。
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1714年12月27日-1770年9月30日),于24岁时在牛津大学唸书时参与约翰卫斯理兄弟所组织的“圣洁会”活动,后来受到约翰卫斯理的邀请前往美洲宣教。他与卫斯理兄弟被视为循道宗的共同创始人。
1738年2月2日,当怀特菲尔德第一次从英国Deal港口启程时,刚好是约翰卫斯理在美洲宣教一年后败兴而返所坐的船进入港口时。经过四个月海上航行(曾在直布罗陀靠岸停留7个礼拜),怀特菲尔德终于在1738年5月17日抵达佐治亚州这个英国新殖民地,当时当地人口仅1千人。
由于当年美国的新开设垦殖区,移民的死亡率很高,怀特菲尔德在期间发现许多无助的孤儿,便萌起设立关怀孩童事工的念头。他是受到座落在离开萨瓦纳河5里的一个地区,由欧洲(现奥地利)移民设立的“以便以谢”(Ebenezer)社区影响。这批萨尔茨堡的移民(Salzburgers)因为宗教逼害而于1734年前来佐治亚州。但这地不适合耕种,常有水患,又有西班牙人争夺佛罗里达州引起的战事等,对于新移民而言是灾难之地。第一年就有许多人生病去世,故而成立了孤儿关怀事工。
英资金美洲办孤院
怀特菲尔德第一回到美洲仅3个多月后,就为了按立长牧而回到英国,同时申请办理孤儿院的官方许可证并筹措资金。他于8月底返回英国,又经历了约三个月,于11月底到达英国的帕克盖特港(Parkgate)。
1739年,他接受了长牧的按立,同时因为一些堂会对他“关闭”,在受到哈里斯(Howell Harris)的影响后,他开始户外布道,在布里斯托不远的一个叫金斯伍德(Kingwood)煤矿地区,同时也到不同地方讲道也募款,尤其是亨廷顿伯爵夫人(Lady Huntingdon)捐助了很大笔款项。
第二回(1740-1741年)到美洲时,怀特菲尔德建立了这所孤儿院。此外,他也自佐治亚北上至新英格兰(目前美国东北部的六个州: 缅因州(Maine)、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佛蒙特州(Vermont)、麻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罗德岛州(Rhode Island)、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等)宣教,并掀起了美国大觉醒运动。
毕士大孤儿院(现为学校)入口处
这座孤儿院建于1740年3月25日,有宿舍、小诊所及小工作室;纪律、宗教及教育是该院的生活原则。1900年,孤儿院该称为“毕士大男生之家”,建立至今前后长达300年。
毕士大行政中心——Burroughs Hall及博物院
目前该院有一座The WILLIAM FORD MUSEUM(博物院)向公众人士开放,内存该孤儿院及学校的相关历史。该博物院成立于2013年,设在Burrough厅(建于1860年代),并以一位早期院生William Ford, Sr的名字为博物馆命名。该院一部分展出Ford的生平(他曾任学校的行政执行者及牧者);但绝大部分还是以毕士大孤儿院历史及发展过程为展出重点。
毕士大注重身心灵培育
“毕士大“一名来自圣经里,耶稣所行最著名的神迹之一——在毕士大池治愈瘫子(约翰福音五2-9)。有很多人到毕士大池,就是希望得到它的治愈能力。据说当水被搅动时,第一个下池的人,他或她的疾病可得医治。但那瘫子告诉耶稣,他无法快速地进入水中。所以耶稣马上治好了他,使他能起来走路。该院希望孤儿们来到这里,身心灵都能得医治及健康成长。
除了博物院,还有一座以纪念创办人怀特菲尔德的纪念教堂。这个小教堂于1916年兴建,并于1925年完成;不过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受损。
佐治怀特菲尔德纪念教堂
在650依甲土地中建有毕士大学院的校园,包括由学生负责的有机耕地菜园,养有牛羊鸡等。
当然,怀特菲尔德的工作不只是创办孤儿院,他在美国大觉醒运动上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大觉醒运动(Great Awakening)被视为美国的宗教复兴,延续新教的宗教改革精神。该运动普遍认为曾对美国的思想、观念以至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亦奠定了美国的宗教文化。乔纳森•爱德华兹是发起大觉醒运动的领导者,怀特菲尔德则是发扬光大者。
1739年8月间,他第二回自英前往美洲,在纽约、费城等宣教。1740年,他在佐治亚建立了毕士大孤儿院。1741年3月间返回英国,并处理与约翰卫斯理之间的矛盾,主要针对加尔文循道宗的课题。这期间,他也前往苏格兰及威尔斯等地宣教。这一年,他与一名寡妇伊丽莎白结婚。1743年,他以总主席(Moderator)身份主持会议,并组成了一个加尔文主义循道联盟(The Calvinistic Methodist Association) 。
1744年8月间,第三回美洲之旅,怀特菲尔德与太太一同前往;10月时,他病得不轻,不过很快地,他又投入讲道行程中,众教会经历了复兴。为了养病,1748年时,他曾到百慕达休息了一两个月。
第四回的美洲之旅是于1751-1752年期间成行。不过,由于孤儿院经费短缺,怀特菲尔德取消了原订的宣教旅程,短期内就返回英国筹款。1752-1754年,他前往前往威尔斯及爱丁堡,前后七次,并在英国兴建一座会幕教堂。
第五回美洲之旅是在1754-1755年期间,他自波士顿至佐治亚一路讲道。返回英国后也在不同城镇讲道,并为了治病,他前往荷兰休养。
第六回美洲之旅是1763-1765年期间,他虽已身体虚弱,但仍坚持到纽约、波士顿等地宣教。1765-1769年返回英伦,仍然到爱丁堡等地讲道,并在威尔斯协助亨延顿女士学院。
第七回,也是最后一次(第13次横渡大西洋),怀特菲尔德于1769-1770年期间,带着疲惫身体,先抵步查理镇(Charleston)连续讲道10天,吸引众多会众。5月,他前往费城途中仍不断讲道。9月30日,到麻萨诸塞的纽伯里波特(Newburyport)讲完最后一篇道,第二天凌晨就安息主怀,并埋葬在该镇旧南长老教堂内。
怀特菲尔德传道34年,享年56岁。
协助三所大学成立
卫斯理着重英国的事工,而怀特腓德则在北美服事;当时北美殖民地至少有80%的人曾听过他讲道。据说,他声音宏亮,表情生动,来听的动辄数千人;甚至曾有一次,他讲道吸引两万人聆听,在当时是多惊人的场面。
怀特腓德的讲道被广泛赞誉,也激发听众的热情。他一生中许多的讲道篇、信件和期刊都曾被出版。他也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声音铿锵有力且擅长即兴演说。
怀特菲尔德的事奉除了英国、威尔斯之外,他七次横越大西洋至北美洲,十五次去苏格兰,二次去爱尔兰佈道。他的神学思想受加尔文主义影响,谨守“预选说”教义,遂无法与卫斯理兄弟合作,于是组成“加尔文循道宗”(Calvinistic Methodism);但他们虽然分道扬镳仍然彼此敬重。他的神学以英国清教徒对原罪、因信称义及重生等议题为中心。怀特腓德除了有传福音的热忱,也强调教育的重要,在美国协助三所大学的成立:普林斯敦大学、宾州大学及达特茅斯学院。目前在宾大有一个纪念他的雕像。
毕士大学院地址:9520 Ferguson Ave., Savannah, GA 31406(欲知更多详情可以参阅Arnold Dallimore著,陈凤译,《怀特菲尔德传》,[中]华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