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的力量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三奖
文:陈其灵(美里杜当堂)

书名: 爱在微风里
作者:陈倩明
出版年份:2007

微风有什么力量?它既不能卷起人生的重担,也吹不走曾经的伤害。

我是职业妈妈,有四个孩子。我的生活和一般职业妇女一样忙碌。每天早上5点起床,灵修过后要为一年级的女儿预备便当和一家人的早餐。6点半打点好大女儿,大女儿就由丈夫送去学校。接着,我要叫醒其余三个孩子,分别是五岁、三岁和未满一岁的孩子,打点他们的早餐、陪伴他们用餐。未满一岁的小女儿,用餐后还要哺乳。

跟三个孩子搓磨完早餐时间(用餐犹如做战是日常状态),紧接着7点半我就要送两个五岁和三岁的儿子上幼稚园,然后前往办公室工作。下班后,我忙着预备晚餐,监督孩子做功课,陪伴孩子阅读。有时候晚上还有事奉,这些工作就只能交给保姆或老公了。

总而言之,我每天都晚睡早起。对于日日忙碌和应对生活的大小琐碎事,我就只能埋怨和行尸走肉般地应对之。我根本无暇去思考及感受“微风”这件事。

微风?它既不能卷起我人生的重担,也吹不走我曾经的伤害。它对我的人生毫无作用啊!但是当我第二次阅读了《爱在微风里》,我就尝试感受“微风”,除了大自然的微风,也细细地品尝生活中的“微风”。其实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婚前,但并未对这本书有多大的印象,因为那时的我并未结婚生子,对其中很多的人事物都未能产生共鸣。如今我又是人妻又是人母,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共鸣,帮助我在生活中前进。

微风的力量
《爱在微风里》记录很多生活中琐碎的美好,作者(陈倩明)将这些美好,形容成“微风”,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微风”,让人感觉上帝爱的围绕。对于我,觉得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有一种“窥探”他人生活的乐趣,但这种“窥探”是获得允许的。阅读这本书,或许不会有很大的情绪起伏,但会让人感觉被微风吹拂,心里时而发出会心一笑,时而默默地伤感起来。有一句话说“看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但我们看见别人的美好的时候,自己也会反思、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许这就是微风的力量。

书中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作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提到她两个女儿都很喜欢看书,但儿子却不然,所以,全家人以身作则阅读,以身教来影响不爱看书的儿子。他们也在家添购书籍、杂志,并且把这些读物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原本我正构思着怎么样把我的绘本“放高高”,以至不会被我儿子们拿来践踏!我的两个儿子和姐姐一样都很爱看书,但他们除了喜欢看书,也喜欢踩踏书本、撕咬书本、涂鸦书本……但是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决定把书放在他们可以拿到的地方,不“放高高”了。因为,书本来就是买来给他们看的。当然,我会不断教育两个儿子(特别是三岁的老三)看完书就要马上放回书架,不能撕咬、不能踩踏、不能涂鸦!
另外,在重看此书前,我也正为孩子每天要求我讲故事偶有厌烦,因为有时候三个孩子还要讲三个不同的故事,有时讲完三个故事他们还觉得不够,使我感觉疲惫伤神!但是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突然茅塞顿开,觉得孩子喜欢看书讲故事,是件美事啊。尤其在我陪读的时候,我自己会在图书中发现“新大陆”、发现书中一些隐藏的讯息!

陪读了好多年,后来他们会自己开始模仿我讲故事,甚至发挥自己的创意讲故事,有时候他们聚在一起看书,有时候为了一本书而吵嘴……种种的情形会让我回想起来,不知觉的会心一笑。我希望自己和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都可以持续,因为我们确实透过阅读累积了很多的美好回忆。这些种种有关孩子的美事,真的就好象一阵“微风”,它虽然偶尔吹乱我们的头发,但却也带给我们舒适和愉悦感。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微风”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就是“微风”帮助我们前进的力量。

阅读《爱在微风里》也给我生活带来了一点不一样。我开始效仿作者,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原本我每天都会埋怨自己的生活,无时无刻想着自己几时才能在生活中挣脱孩子,得到自由;但如今我尝试每天都记录一篇有关生活、有关孩子的美好,并放在脸书和朋友分享。一来,让一整天忙碌的自己有时间梳理自己的情绪,把美好的画面留住;二来,和朋友分享生活。或许他人窥探了我的生活后,也可以感受一些美好和共鸣,获得一些前进的动力。阅读,是我感受“微风”的方式;写作,是我散播“微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