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之乐

with No Comments

我思故我写
@熊小莹(实兰沟布道处代理传道)

2021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尚未好转,华人农历新年瞬至,许多游子只能选择 “就地过年”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就地过年”,过去曾因为求学和就业的缘故,我在好几个地方体会了不同的农历新年的乐趣。
第一次“就地过年”是在西马读书的时候。当时才入学不久,为了节省交通费,父母决定让我到亲戚家过年。那年我在吉隆坡大舅舅家吃团圆饭。舅舅一家是搞餐饮业的,因此只有农历新年才能放长假,好好休息。在除夕,街上人少,炮竹烟花也没多少。大年初一,舅母的姐妹们来访,才发现文化上的差别——在东马是主人家发红包给客人,西马则是客人家发红包给主人家,主人家回赠一堆红柑。
第二次“就地过年”是在东亚的短宣工场。新年前,当地的朋友最喜欢赠送我们的新年食物——粽子。这是当地特有的圆糯米,加以肥猪肉和绿豆馅,用荷叶裹着。我在镇子认识的一个姐妹,邀我去她的乡下过年。他们在外打工的,一年就回一次家。每次过年回家都需要给家人准备礼物,从电器到给红包都有。年三十早上,我们启程,不久就抵达她的家乡小镇。小镇上可以看到许多小贩在路边摆摊,做最后的赚钱冲刺。朋友买了一幅对联,还有新的门神图纸贴在家门。还看到有位老人家在街上摆了张桌子和许多红彤彤的纸,给人当场写对联。朋友父母都很和蔼可亲。他们家虽然摆设简谱,却整齐有条理。当时是冬天,晚上我们就围在一起吃火锅。饭后朋友还跟家人亲戚一块儿打麻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半夜想上厕所,发现厕所就在猪圈旁。大年初一,朋友起了个大早,带着祭品带去村头祭拜。他们依然遵循传统,大年初一不动刀,就把隔夜菜加热了吃。

暂时的牺牲是值得的
在印尼宣教4年,有3年没回家过年。宣教士在宣教工场第一年因要适应新环境,所以必须“就地过年”。当时才踏入新宣教工场未足1个月。在忙着适应新生活的同时,还要准备在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在教会证道。教会安排我用中文证道,然后再请一名华人执事做翻译。我也乘着机会征求执事许可,让我可以到他家去与他们共度除夕。我带了一些手信,到执事家做客。那是我第一次席地而坐吃团圆饭。感恩的是,我还带上自己的小小相机,给他们一家人拍了张全家福。大年初一,我又自己一个人骑着摩多上教会讲道。崇拜结束后,再尾随牧师的车子,与一群执事们一起去拜年。骑着摩多拜年是我多年的夙愿,因为以前总是听父母亲聊起他们年轻时骑摩多的拉风经历,自己也想体验一下。结果不曾想,我竟是在异乡体会到了。
后来有2次,因为正好出境到古晋办事的时间是年关前的2个星期,所以提前先跟家人吃了“团圆饭”,然后就选择留在印尼“就地过年”。新年前,收到很多学生家长赠送我们的年糕和一对柚子(“柚”谐音是“有”)。印尼的华裔传道同工们也会在新年时回家,与家人团圆。
第一年,我跟我的好姐妹丽娜传道提前先吃“团圆饭”。那年,我教她包饺子。大年初一,我在家休息阅读。大年初二就开始到主日学孩子家拜年。新年是最好的家访时刻,即使是最讨厌基督徒的人也不会拒绝主日学老师的来访。印尼开放庆祝华人农历新年的时间并不久,但依然处处可见当地华人辛勤地保护文化的举动。我到访的华人家庭,几乎在大年初一及初二,都会穿着红彤彤的衬衫或T-shirt 过新年。而且一些家庭喜欢把蒜头(“蒜”谐音是“算”)包裹得漂漂亮亮做摆设。同时每户人家都必备一对贴着红纸的柚子。
农历新年是华人的大日子,一个阖家团圆的时刻。今年因着疫情,有不少人需要 “就地过年”。无法与家人团聚虽有一点小遗憾,但这也算是为了家人健康与安全着想,所以这种暂时的牺牲还是值得的。
感谢上帝,今天我们能使用一日千里的高科技,好让我们能够在线上与家人见面,至少弥补了无法见面的遗憾。大家好好保重,照顾自己,我想这就是给家人最大的帮助和最大的安慰。相信暴风雨后仍有彩虹,待疫情过去,大家必会更加珍惜团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