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要共享
抓鼠有感
文/翁震凌
行管令期间,读了香港建道神学院老师陈韦安博士的着作——《关于基督徒,我们其实说的是……》,收获颇丰。
全书总271 页共41 篇,谈的多是基督徒在教会里耳熟能详,甚至常挂在嘴边的一些“信仰言”,诸如:灵修、灵命、恩典、盼望、信心、洗礼、决志、圣餐等等。这些“信仰语言”对基督徒来说,或许“熟悉”到一种程度是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但它们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背后所蕴藏的神学,我们是否真的思考得清楚,说得明白?!
所以,当陈博士对这些“信仰语言”进行诠释,并抛出一些能令我们反思的问题时,才发现过去以为自己懂的,其实不但懂得很少,而且懂得很肤浅。
打个比方说,他提到灵修的意义时,他说“灵修就像减肥食谱一样,坊间流传的款式很多,但真正成功减肥的却很少”。他认为关于灵修,有两点很重要:一,灵命不是灵修的积累总和( 就好像练内功一样,越练内功越深厚);二,灵修是对上帝早已建立之关系的回应。
首先,陈博士并不反对灵修要多(因为多灵修代表人对上帝的听从,愿意常读经祷告),也认为追求灵命越高是没错的;但若把灵命与灵修这两者紧拉在一起,甚至等化,就有点“险”了。于是,他丢出了这个问题:灵修一百次的人是否比灵修九十次的人灵命好吗?
或许就有人会问,那我们还灵修来干嘛?
他说,我们需要灵修,因为灵修是上帝为我们建立之关係的具体回应。我们与上帝的关係是早已建立的,如今灵修是种回应关系,而不是透过灵修去建立关系。他认为,灵修是个祈求,是恳求,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能独力维持与上帝的关係,所以来到天父上帝的面前,求祂帮助。因此,灵修就是一份礼物!
碍于篇幅,我只能浓缩地将其部分观点提出,没法一一说明他整个诠释的过程(若有兴趣,可自行购书阅读)。
不过,这书虽然谈的是信仰课题,但并不严肃枯燥,也不是充满难以吞咽的理论教义;更多时候,我反而觉得作者就像是在我们身边的朋友,于攀谈閒聊中轻鬆自在地激发我们做多重思考。弟兄姐妹,行管令期间,您是否也读了一些好书呢?欢迎您投稿“我的MCO 悦读时光”(详情请参页2 目录旁),分享读好书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