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时时要有读者,微写作是沟通交流,因此对读者需要稍微有掌握,也要有些想像力。”
莫非老师在上“你在为谁而写?”这堂课时,要学员们首先要确认自己心中的读者群,因为作者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要满足大众就容易失焦,缺少主要诉求与真诚的态度。所以,反过来说,清楚读者是谁,文字就会聚焦,让读者读了后,就感觉文字是在对他说话。那是一种文字上的贴心,可以让你的文字引起共鸣和认同。
因此,她鼓励学员一定要用对方懂得的语言方式,让读者能抓到你的重点,同时破对方的防御线──让他从没兴趣,不清楚,不想读,到想了解,会好奇,愿意读。在下笔时,尽量着重在几个重点交流,要让内容简洁明白,不要塞入过度的资讯。
她认为,在我们想象读者会是谁的时候,可以有下面几方面来预备: 1. 我们的读者是和我们相似的人(因为物以类聚);2.跨文化的宣教装备(了解读者群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向他们说话);3. 为你的读者祷告(只有在乎并爱你的读者,对方才会回应你文字中的爱)。因此,下笔者需要常常省思自己的文章有没有“温度”!
其次,是我们对人心懂得多少?我们是否了解读者的挣扎与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争取到对方的认同感,这样我们才有往下说的机会。而信息和欲望作强烈联结,这也正是微写作的起点。
莫非老师认为切入点其实就在人心“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所储存的张力,因为这两者落差愈大,愈能转换成趋使人采取行动的强大能量。我们也可以找出不同年龄读者的关心处,指认那个生命阶段的烦恼,提出信仰的出路,就可以带领他们到十字架那里。
有田宪史在《怎样把文案写好》中也提出人类普遍的欲望包括:健康(更健康、更美丽、抗老化等)、金钱(创造资产、开销、省钱等)、安心(质量、生活、老年生活、纠纷、日常风险、灾害等)、成功(工作、地位等)、注目(与众不同、人气、恋爱等)、轻松(心理、劳力、时间等)、喜悦(娱乐、舒适、沟通、成长等)。而当我们能掌握人心,就能更好地传递信息。
另外,莫非认为作者也必须对语态中的关系层面敏感,因为不同的关系层面适合不同的语句或语态,例如:家人、朋友、友善的陌生人、传道人对会众、平辈、晚辈等等。
最后,就是个人化沟通的艺术。莫非提供了几项方式,以达个人化的沟通,如:1.用你和我对话方式;2.用问号拉近距离;3.署名也很重要,也是个人化的表现。
第二堂课:你在为谁而写? 心中时时要有读者
on June 29, 2018
with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