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孟礼(总编辑)
书名:薛承恩传:一部东方的史诗
(Nathan Sites, An Epic of the East)
作者:Sarah M. Sites 译者:辛福音译作组
出版:辛福音译作组 日期:2018年5月
页数:256页
这本《薛承恩传》号称是第一本美国早期基督教宣教士在中国福建宣教的历史传记,对于诗巫人而言,更具意义的是:这位宣教士——薛承恩,是为港主黄乃裳施洗的牧师。
薛承恩(Nathan Sites, 1830-1895)是美国俄亥俄人,毕业于该州卫斯理大学,并响应成为首批前往中国的宣教士。1861年6月10日,他与新婚妻子挥别万般不舍的母亲,经过101天的海上航行,于同年9月19日抵达福州。他们先住在福州郊区的牛坑村,学习华语与福州话。
薛氏在福州为第一位施洗者为谢锡恩。1869年,谢氏与其他六人在天安堂被按立为“七金灯台”,他们成为福州最早的美以美会牧职人员,为在地的布道先锋。谢锡恩经常与薛教士一起长途跋涉,布道探访,成为其得力助手,也协助翻译《韦斯利传》(即《卫斯理传》)等著作。谢氏也曾受邀前往美国参加卫理公会年会,还在华盛顿得到了美国克利富兰克总统的接见,同时获得一所美国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
眼睛曾受重伤
1866年,薛承恩为闽清六都黄乃裳施洗,黄乃裳亦加入成为传道与美以美会文书等之行列,并协助薛牧翻译《圣经图说》丶《天文图说》等书。光绪年间,黄氏进京考试,中甲科举,参与维新运动的公车上书活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率领福州移民到婆罗洲砂拉越诗巫垦荒,建立“新福州”。三年后,黄氏回到福州参与“辛亥革命”,成功后被委为福州省交通部长一年。
除此之外,薛承恩也到南平丶尤溪丶永春丶古田丶平潭丶兴化等地区布道,创办了福建省第一个孤儿院丶女子学校丶华南女子学院丶神学院和医疗事业等。
一次,他在南平因为教会会所改建,和当地居民引起纠纷而被围攻,在拳打脚踢之下,尖叉子又朝他眼部猛刺,受了重伤。后经拯救,眼睛虽恢复了视力,但脸颊上却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薛氏墓碑未好好保管
1895年2月3日,薛承恩在闽清六都教堂讲道,当晚病发。在回去福州的船上,他向天父作了最后的祷告,并于2月10日病逝,享年65岁。当时,美丶英丶法丶德丶俄丶意丶日等各国领事馆均下半旗致哀,福建省各界代表及在华的外国人等五百多人,在福州举行追悼会。薛氏埋葬在福州的外国人公墓,不过,到了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该墓遭到破坏,薛氏墓碑更是被丢落在目前的蔡襄宗祠的管理人住家门前。在下年前在当地看到时,很是感慨,心忖教会可能对这些历史文物要好好地加以保存与保护了。
薛承恩的夫人回美国后,用了18年时间完成这本传记写作;1912年12月18日,薛夫人安息主怀,并未看到正值印刷中的传记面世。
这本书于2017年被翻译为中文,并于2018年首印中文版,真是可喜可贺;更让中文读者了解当时福建社会及初期教会的情况,还有一个外国人在当地生活的种种问题与挑战。
书中还附上42张当时福州各地的珍贵相片,这实在是一本研究福建教会史不可少的读物;更是卫理宗宣教士及信徒们不能忽略的宣教书籍,阅读其中情节,真会让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