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家乡趴趴走(二) :匿藏10个月翻译圣经 艾森纳(Eisenach)与瓦特堡(Wartburg)

with No Comments

文/黄孟礼(总编辑)

马丁路德(1483-1546)出生于艾斯雷本,不久父母举家迁往邻近的曼斯菲德(Mansfeld),路德童年在那儿度过,7岁就进曼斯菲德小学就读,受到严师督导学习初阶拉丁文,经常一个上午被打十几次。路德曾形容这段求学经历是“学校如监牢,课堂如囚房,老师像残暴的狱卒,学生像马厩的驴子。”
14岁时,父亲送路德到现今马德堡(Magdeburg)的“共同生活弟兄会”(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接受教育一年。“共同生活弟兄会”是一个平信徒的修道社群,其中最知名的人物是写下《效法基督》的金碧士(Thomas á Kempis)。在马德堡时,令路德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路上看到一位成为修士的贵族,长年苦行,骨瘦如柴,还叫人沿途鞭笞其背,借此治死肉体与今生的骄傲。这幅景象,令路德心生佩服,并对“苦行修道”有了初次的体认。

第二位母亲
一年后(1498年),父亲送15岁的路德到埃森那的方济会所创办的圣乔治学校求学,学习进阶拉丁文。拉丁文是当时学术用语,也是上流社会及知识分子的沟通语言。路德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圣方济的修道士,对修院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路德在埃森那修习,也参加其旁的圣乔治教堂(St George Church)聚会,并参与诗班服事。路德还与其他少年人共组诗班,到别人家或其他场合演出,以所赚地小费来贴补学费与生活费。
在路德过世一百多年后,著名的大音乐家巴哈(或译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也在此地出生,并在圣乔治教堂接受婴儿洗礼;同样参与教会诗班,并就读同一所拉丁文学校。巴哈在音乐史上和莫札特丶贝多芬齐名,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杰出丶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据说,路德的音乐天分和真诚有礼的态度,受到一位妇人乌苏拉(Rusula Cotta)的注意,并说服丈夫让路德住到家里,一方面提供路德免费吃住,二来路德在异乡有家庭般的温暖。在艾森纳旧城门不远处有一座路德雕像,在雕像的底座刻划着路德生平,其中有一幅即描绘乌苏拉教导路德的浮雕图像。因此,有人曾说,乌苏拉有如是路德的第二位母亲。
埃森纳市建于12世纪,在圣乔治教堂附近有一座“路德屋”,现已成为博物馆;但事实上,该址不是路德自己住家,而是当年乌苏拉夫妇提供他寄宿的地点,路德在此渡过他充满温情的两年少年时光。“路德屋”再往上走一小段路就是巴哈的故居。

遭到“绑架”
路德在艾森纳念书两年后,于1501年离开前往艾尔弗特大学就读。不过,约20年后,1521年路德又被逼回到艾森纳待了十个月,并匿藏在该市的地标——就是瓦特堡(Wartburg)。原来,马丁路德后来在改革运动中曾被传召到沃木斯(Worms)面对罗马帝国会议进行申辩,并坚定重复:“如果无法用圣经改変我的判断,那么,我不能够丶也不愿意收回我说过的任何一句话,因为基督徒是不能说出违心之论的。”他说出这是“我的立场”,亳不动摇。
在沃木斯的审讯后,皇帝随即下令拘捕路德,他的好友智者腓力暗中安排一场假绑架案。1521年5月4日,当路德一群人坐双轮马车准备返回萨克森,途经艾森纳的树林时,突然有一群武士冲出来将路德掳走,然后送到艾森纳市郊山上的瓦特堡。
路德被换穿上一套骑士服作掩饰,起名为骑士约克(Junker Jorg),并在瓦特堡上过了十个月日子。在隐藏日期,路德也不空闲,他起码完成大约12部著作,同时还把整本希腊文新约圣经翻译成德文——一种白话的日耳曼新语体;他希望普罗大众都能亲自阅读圣经。这部圣经在隔年九月发行,被称为《九月圣经》,一本的售价相当于一名仆役一年的工资,一年内就印了六千本。
据悉,路德在翻译圣经的过程并不容易,经常陷入情绪张力之中,其至有传言与魔鬼交战,曾拿起墨水丢向魔鬼要它闭嘴。那块墙上的印渍如今成了参观瓦堡的必看景点。
我们从山脚下坐巴士到山腰,然后走了一段树林及山路到瓦特堡。登上瓦特堡可以俯瞰艾森纳镇,风景优美;随后,再回到艾森纳,在巴哈屋的民宿住上一晚。

打下良好根基
笔者深觉,路德在年少时,进入拉丁文学校就读,在严师督导下,苦修思考论辩、语言文学;后来转往马德堡,跟随受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影响、追求灵性复兴的共同生活弟兄会的教士学习;青年时,父母又送到艾森纳继续深造……路德经过严苛的语法、修辞和逻辑(Trivium)的基础学习,实为其拉丁文打下坚实良好的根基。
只是,路德形容早年求学历程如同炼狱,幼年时又因父母及师长严苛的管教方式一直让他心怀恐惧怨怼;而这种权威者的严苛经验,使路德投射在天父形象上,自己也成为一个非常敏感、情绪性的少年,更在后来造成他的孤独、刚强、敏锐、自律及火暴脾气的性格。但是,却也正因此,马丁路德学习根基打得极好,以至后来在翻译圣经时可以如此得心应手,为德意志现代文明注入深远影响,开启了德语白话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