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写:怎样死才算好?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倩明(诗巫卫斯理堂本处传道) 前不久一则新闻,报道有位中国女学者在美国交流学习期间被杀害,尸体被作案人分成几包丢弃在垃圾场,当地警方认为被寻回的机会渺茫。我在网路上看到受害人家属的新闻照片,他们伤心得憔悴落寞,仿佛身躯只剩空壳,也真的为他们深感难过。 每日报章都会看到一些如:交通意外、天灾人祸、谋财害命等新闻,有时甚至连受害人的照片也刊登出来,还加上什么死状恐怖等注解。不错,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善终,安详的离世,但这些事又岂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 怎么死不代表人的好坏 然而,文化影响我们对死的看法,使我们容易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好人必定好死,坏人就必定不得好死,甚至尸身不全。纵然如此,我们不难看到历史上有许多忠臣,为国为民,都被人謀害死了。不单如此,圣经的一些好人的结局,也不太好,反而看到圣经里记载的一些坏人,却死的“很不错”。 新约大部分的使徒都不得“好死”,教会历史传说保罗被斩首,彼得被倒钉十字架,雅各被石头打死,西门传说被锯成两半,巴多罗买被活生生剥皮然后斩首。看看施洗约翰,他是耶稣的先锋,人们听他的话,扎心悔改,公认是从上帝而来的先知,却被关在监狱里,最终被希律王吩咐人把他的头砍下来,放在一个盘子上。如果这些还不够,看看主耶稣,他没有犯错,教导当时的人天国的道理,医治赶鬼,服事人群,带给他们盼望和永生,却最终被人钉在十字架上,受尽痛苦和羞辱。 如此看来,怎样死并不能代表那个人生前是好还是坏。上帝要我们看重的, 是如何好好用这一生,为主而活;其实我们是为主而死,也是为主而活。 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如此就够了!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庞君华称找回卫理传统再谈发展 台卫理神学研究院出版教 科书 使教会社会产生连结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庞君华(牧师、台湾卫理公会会督) 整理:卢韵琴 “因为历史因素所致,台湾卫理公会与自身的传统逐渐疏离,于是导致了内部的核心价值的模糊,更失去了信仰群体间的连结性,空有组织却没有实质联系。是以,目前台湾卫理公会正致力于寻回卫理的传统核心价值,然后,才能进一步地谈教会的发展。”台湾卫理公会会督庞君华牧师坚持先找回卫理传统,再谈教会发展。 港台卫理教会分家 台湾卫理公会的全称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总会”,庞君华牧师是该总会2019年新上任的会督。目前,全台共有40间堂会,总会友人数达3000余人。其中,50人左右的堂会占一半,最早的卫理公会的堂会则普遍由当初的宣教士建立在台北、台中、台南与高雄4个城市,然后像“母鸡生小鸡”一样向外扩散,发展至今。 以他所在的城中教会为例,当年的一群人受差遣离开台北卫理堂成立会所,先是借用一间学校的礼堂聚会。一年多之后,他们就买了一栋日本式的房子当聚会所,后来因为台风吹倒房子,于是教会为了未来的发展,顺势买下了相邻的一栋房舍,建成了现在的城中教会。 他透露,台湾卫理公会的设教历史并不久远,主要是因为过去在大陆时与长老教会有合作的协议,卫理公会在台湾是不设立教会的。但在1949年之后,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卫理公会会友(前身为的美以美会及监理会)撤退到了台湾,另一批则到了香港。原本在台湾的会友也有了加入长老教会的打算,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还有语言不通的关系,便在1953年决定设立港台临时年议会。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台湾就自行成立了台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香港堂会则与循道公会合并,成了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 陷入传承的危机 1970年代是台湾卫理公会发展的转捩点,外国宣教士因为政治因素必须突然撤离,直至1972年,最后一位宣教士与差会也离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卫理公会的政治立场,支持美国政府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正常化,此举造成台政府采取了对应措施,导致宣教士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撤离,台湾的教会领袖也被迫必须表态与母会划清界限。” 庞牧师说,原本其他地区教会的发展是由宣教士为主体,转型到本地教会的自立养,其过程中,宣教士的离开是循序渐进的,先是传递福音,建立教会,然后是栽培人才,待时机成熟才交由当地会友。但是,台湾卫理公会的宣教士是突然撤离的,另有一班不愿意与美国母会切割的教友或牧者也随之离开,让后来的卫理公会教会陷入传承上的危机。 “这些人离开之后,因为在神学教育、教制、礼仪上都没有足够的时间传承,当时的牧者为了能够继续牧养与发展,他们就从超宗派的机构或神学院找寻牧羊人。”因此,自立初期该会的牧者与神职人员都不能理解与欣赏自身的传统与神学的特色,久而久之,不但与美国卫理公会关系疏离,卫理宗传统的色彩也愈来愈淡。 一直到1985年“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的成立,1987年在台北举行第一届的宣教大会,才开始了与其他地区的华人年议会建立起联系网,也渐渐从其他年议会的实践中发现到卫理宗信仰与实践的特色。 于是,在1996年,台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年议会就提出要成立神学院,为的是想要让牧者们多认识自己的传统,然而,这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成效。当然,要找回传统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慢慢地进行,神学教育不但要注重卫理神学思想的培育,也要在教会的实践、组织教制、法规的介绍、崇拜礼仪的训练等多方面的着手。近年来这些成果已经引起牧者们注意,并也有心要找到卫理宗的传统。 在教会内推广门徒运动 庞牧师认为,传统身份的断裂是台湾卫理公会的危机,而失去传统就是失去价值的标准,也就衍生另一个问题。“如果衡量卫理宗在台湾的使命与角色?原本作为一个传统,也就是我们从过去循道运动发轫以来所形成看待信仰、看待救恩与看待世界的眼光若失去了,我们又如何进一步谈发展策略呢?” 因此,他和同工们计划就在台湾发起了找回循道卫理运动起初的精神,在教会内推广“门徒的运动”,也就是从上一届会督以来的“彻底门徒运动”,教区在连结各个有孕育门徒功能的堂会,让会友意识到要终生学习成为一个门徒(跟随者),因为成为门徒就会自然地积极与人分享信仰、传扬福音;就会渴慕参灵修亲近上帝,就会重视参与教会的礼拜。反之“如果你不是门徒,参加教会就会变成很形式化。” 庞牧师很感恩“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的成立,让台湾卫理公会可以不再有语言的隔阂;毕竟,与美国卫理公会沟通必须使用英语,拥有相近的文化与语言,让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容易许多。 他也特别提到了新加坡卫理公会所翻译的《门徒》课程,虽然尚未普及,但这个课程真的是有它的益处,它有着全方位的信仰操练;还有“以马忤斯之旅”,这些都是富有卫理宗传统意义的课程。他还提到了华卫丛书,如:《卫斯理约翰现今日信息》、《负责的恩典——卫斯理约翰的实践神学》、《卫斯理教你怎样蒙恩》、《卫斯理教你怎样成圣》等等好书,都是可以增进会友对于卫理宗的认识。 然而,他认为阅读上述的书籍还是不够,要找回卫理宗的传统就必须要有教科书,于是台卫理神学研究院就有计划出版一套相关教科书或本宗的神学经典,目前已出了两本。 改造组织的呼声 近年来,有会友指出台湾卫理公会的组织过于庞杂,所以一直有组织改造的呼声。台湾卫理公会一样有法规,也一样有总会、年议会与教区议会,但总感觉这些组织都缺乏联系性,导致事工的效果不能累积与集中。总会就好像是各个教会的联合会一样,各教会代表往往不是一起集思广益,思考如何推动本地及世界的宣教,却不自觉地会着眼在自己堂会的利益。 “问题就出在我们缺乏了本宗重要的连结观念(connectionalism),总会与教区、教区与堂会、团契与小组间,我们应该在基本的信仰观念与实践方式上要彼此连结。不然我们既又不像独立教会般,可以自由做决策,因为我们有总会;但各教会却又没有联系。两种最坏的情况都发生在我们的年议会中,使得我们的信仰实践、宣教植堂的特色不彰,多年来也效益不显。” 所以,目前台湾卫理公会在陆续解决与政府之间的官司同时,也要积极建构内部牧者与教会领袖的信仰共识,在这探讨中重新建立核心价值,作为宣教的基础。此外,在总会、教区、堂会的架构内,建立积极有效的连结,让年议会成为真正循道卫理运动的信仰群体。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九月份会长事奉表

with No Comments

1日(日) 民恩堂崇拜证道 希望中心搬迁暨十周年感恩 2日(一) 复兴犀鸟之乡营会讲道 4日 (三) 卫神授课 英语事工委员会 7日(六) 毕理学院毕业礼 8日(日) 美安堂证道 9日(一) 主持婚礼 资讯传播部电影开镜礼 9-10日(一~二) 亚洲卫理会督会长会议 14日(六) 施恩堂30周年庆典证道 15日(日) 木恩堂主日崇拜证道 木恩堂20周年崇拜证道 16日(一) 第二届全砂卫理历史研讨会 17日(二) 教会学校理事会会议 晋光堂牧区议会 18日(三) 古晋东西教区牧职执行会会议 古晋三一堂牧区议会 20日(五) 卫神授课 21日(六) 卫神授课 泗里街教区牧职执行会 怀仁堂牧区议会 22日(日) 道源鸿安堂/ 新福堂证道 … Read More

抓鼠有感:因阅读“惊艳”的瞬间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记得出外旅游时,有几次“惊艳”的瞬间都是与阅读有关。 有一次是在韩国街头某角落,当人潮来去步伐匆匆时,赫然见到一个外国大男生捧着一本书,在秋风暖日下悠然阅读,四周的喧闹仿佛与他全然隔离,独留他一人在书香的世界。这美好的画面让我情不自禁地偷拍存影下来! 还有一次是在国外机场,恰巧遇上飞机延误,所以一堆乘客滞留,有些人玩手机,有些人闲聊,当然也有些人拿出书来读。其中有一名有点不修边幅像个流浪汉的背包客,从他包里挖出了一本小书;带着点好奇,我偷偷地瞄了一眼书名,“啊,竟然是《圣本笃会规》(Rule of St. Benedict)!”我想像着他会看各类的书,独独没有想到竟然是一本《圣本笃会规》(真是“真人不露相”,也提醒我不要以貌取人)。不过,就在他静心凝神地专注阅读时,突然觉得周身的气氛都产生了变化! 又有一次,是去婆罗的海旅游时,有天搭火车到另一小镇时,恰巧坐在我对面的是位金发碧眼年轻女性。我因惯性,一坐下来就会掏出手机“滑滑滑”,对面那位女士也同样拿出手机一起“滑滑滑”。可不同的是,她“滑”了几分钟后就收起手机,将一本书拿了出来气定神閒地阅读,而我还在继续“滑”。只是,我自己“滑”了几下后,有点意兴阑珊,也有些不好意思;再看看四周,要不是与家人朋友交谊闲谈联络感情,就是捧着书阅读,突然觉得这样不停滑手机的自己是个格格不入的异类! 被阅读“惊艳”到的瞬间,当然不止这些,还包括曾经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无意中邂逅的“二手小书阁”,不仅为这城市添了些书香气,更莫名地令人安心──我猜,爱阅读的城市,应该不会太坏! 其实,要提升阅读风气,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营造阅读氛围与建构阅读环境。我始终相信,好的“氛围与环境”其实是能影响人,也能改变人的习惯。假使在家里,父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随时能阅读,可以快乐享受阅读的环境,多少能帮助孩子喜欢阅读,进而让书籍成为他们一生的良伴!

基督女少年军中小学操步比赛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区基督女少年军于2019年7月22日下午两点于诗巫卫理中学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校基督女少年军校际操步比赛”。中兴中学A队及拉让花园小学A队分别夺得中、小学组冠军宝座。 今年共有210名来自诗巫不同学校及不同分团的团员组织成8支小学组队伍及7支中学组队伍参赛。小学队有市政第四小(2队)、拉让花园小学(2队)、光安小学、卫理小学、敦化小学及东山小学。中学队则有中兴中学(2队)、敦化中学、德圣中学、卫理中学、南兰中学与诗巫市政中学。 基督女少年军训练课程的核心是根据路加福音二章52节: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操步是其中一个培育团员“体”的重要管道;因为操步不但能够操练身体,也能够激发团员有更良好的纪律和团队精神。 拉让花园小学今年是第三年连续夺得冠军,成功获得小学组挑战杯。诗巫区操步军官黄翠玲中尉鼓励中兴中学继续努力,若再两年夺冠,即可赢得中学组挑战杯。小学组最佳指挥由谢佳娜(拉让花园小学)获得,中学组的最佳指挥则是张秀芳(中兴中学)。 (世彬)

开元堂新圣堂动土兴建 耗资350万 望会友协助完成

with No Comments

民丹莪卫理开元堂新圣堂兴建工程7月11日进行动土礼,筹建计划预算耗资350万令吉,楼高两层,建成后可容纳700人。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受邀为当天筹建工程主持动土礼,民丹教区长詹泰珉牧师、各堂会牧者与教友,基督徒社区领袖均出席观礼。 该堂是因教友日渐增多,旧圣堂空间不敷使用,而提出筹建新圣堂的计划。 民丹教区长兼开元堂主理詹泰珉牧师希望,弟兄姐妹可以多多支持该堂的新圣堂工程,齐心协力完成主工。(韵琴)

怀仁堂新圣堂安置十字架 成交通要道标志性建筑物

with No Comments

“……十字架,是我的荣耀,我向黑暗世界来宣告。十字架,是我的荣耀,我蒙救赎恩典的记号。”(摘自诗歌《十字架是我的荣耀》) 2019年7月27日,泗里街卫理公会怀仁堂在上帝的恩典、祝福与引领下,举行了新圣堂十字架安置礼拜,既迈入了全新的里程碑,也为建堂 99 年的历史书写下新的篇章。 怀仁堂新圣堂的筹建异象产生于2001年,并于2017年11月4日举行动土礼,正式如火如荼地展开建堂工程。 靠着天父的眷顾、建堂委员会在工程上的群策群力、主内弟兄姐妹在祷告中纪念并积极奉献建堂基金下,历时两年(怀仁堂将在2019年11月25日举行新圣堂落成奉献礼暨百周年庆典),耗资马币五百七十万的新圣堂终于屹立在市中心,成为泗里街三大交通要道的标志性建筑物。从此,往来泗里街、民丹莪、诗巫与古晋等地的人们都将看见这象征主耶稣伟大救恩的记号——十字架! 带给世人永生盼望的记号 基于新圣堂工程与十字架的安置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泗里街教区长,同时也是怀仁堂主理江锦顺牧师在主持十字架安置礼拜的训勉环节上,特给主内弟兄姐妹以下这番话作为共勉: “十字架是主耶稣得胜的象征。其实质意义并不在圣堂上是否有这记号,或这记号能不能被高高掛在圣堂的顶端,而乃在主耶穌本身与神所为我们准备的救恩上。” 江牧师表示,十字架是一個标志,它肯定有实质意义,因为它是教会的印记,是主耶稣降生为人、受苦受难受死,最终胜过死亡,复活升天,带给世人永生盼望的记号。然而,倘若我们对主耶稣沒有认识,生命活不出主所喜悦的样式,再华丽壮观、安置得再高再显眼的十字架无疑都是虚空与无意义的。回顾历史与放眼世界,不少地方诸如欧美国家,往昔便都在圣堂上安置着华美壮观的十字架;遗憾的是,现今好些都沦为了摆设,圣堂与十字架不仅成了旅游景点供人买票参观,有者更沦为快餐店。有鉴于此,当今天我们有幸见证怀家新圣堂安置十字架之时,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我们是否都了解十字架的意义?我们是否都愿意效法主耶穌,勇敢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緊緊跟隨主耶穌? 江牧师说,世上有很多教會被逼迫,以致十字架被拆除。他邀请会众反思:今天我们有高举十字架嗎?我们在生活各领域有为主耶稣基督高举十字架吗?十字架是古代残酷的刑具,主耶穌因为我们的罪而承受此酷刑。我们这些信靠祂,由祂花重价从罪中赎回的人,是否有天天高举主的十字架呢?我们是否有让人们觉得我们与众不同?愿意在人群中学像主耶稣,愿意牺牲自己、吃苦與付出爱呢? 他盼望弟兄姐妹除了见证怀仁堂新圣堂安置十字架,也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与经历灵命更新,在生活中让自己分別为圣,使周遭的人都能看見我们在生命中时刻高举着主的十字架。 怀仁堂新圣堂的建立与十字架的安置,无论对教会、泗里街,甚至马来西亚,无疑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感恩,生活在砂拉越,我们仍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由敬拜上帝与高举主耶稣基督的救恩记号。愿上帝继续大大祝福教会,让更多人因着新圣堂的建立而得见主荣光,从而更新转换生命回归向上帝。(王理顺)

与会心得:关键在于我和您

with No Comments

感谢上帝透过参加这次的大会让我再次得到肯定和被上帝的话语激励,看到教会复兴的方向——“以福音和家庭为优先”的呼吁。 主的灵带领我想起小时候当母亲跟我谈起耶稣和教会,总感觉那是一个只有圣人才能去的地方;我们这些穷人、普通老百姓不能随便进教堂。后来认识了耶稣也听见了福音,便对福音产生兴趣。主要原因是因为一群可爱的基督徒朋友和他们的家庭生活带给我喜乐和力量!那是40多年前的乡村教会情况——教会多是由牧者一家加上几个会友家庭组成的。父母、夫妻、孩子都聚在一起事奉、一起敬拜、成长,还能影响周围的人认识耶稣。那时我的领受是:信靠耶稣是件人生的美事,也因此帮助我没有停止聚会。 4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普世教会所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虽然上帝的话永远不改变,但为什么真理不能吸引世人?为什么许多基督徒不能活出丰盛和满足的生命?…..难道世界科技越发达、越进步,福音真理就该萎缩了吗?我看见许多曾经是虔诚基督化的家庭都保不住下一代信仰的悲剧。 感谢主耶稣提醒我,在祂里面一切问题都是可以“挽救”的;基督徒依然可以赎回每个世代,关键在于我和您。 我和丈夫都深深感受到,原来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建立神的国度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这好比福音的棒和责任已托付给我们了。我们第一要做的是在我们个人的生命中重新反思十字架的本质——十字架就是福音。 福音原来就是能力,福音与我们人生是息息相关的 。自从母腹中,出生为婴儿,从孩童长大到成熟时期,谈恋爱到婚嫁,生儿育女,建立家庭……整个生命循环过程都离不了福音!我看到如果我愿意悔改、真心遵守上帝给我们最大的诫命——听!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必然会经历祂无与伦比的爱和恩典临到我和我家及后代! 大会也提醒我,家庭教育是本着上帝的话(真理)为首。虽然世人总喜欢把“人理”当真理,但基督徒应当时时保持警醒之心,活出真理,一生享受上帝创造的生命。也因此,儿童灵性培育是每个基督徒家庭和父母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因为它将是丰盛生命成长的基础。 最后我领悟到,教会需要更多门训来兴起上帝原本要建立“在地如同在天”的国度。倘若每位信徒都深思、悔改,明白并看见福音的本质,我们必然得着“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之恩福。(小毛妹)

与会心得:在婚姻家庭活出福音本质

with No Comments

感谢主,在安排参加D6大会过程中,上帝让我经历祂丰盛的恩典,是我过去不曾经历的。这次特会在年初就报名了,订了机票,以为一切都安排好,就等时间去学习就好了。然而,当我忙于每天服侍时,于大会前几天才知道要自己订房(预备住的地方)。当时,我也积极致电找人同房却太迟了,自己住一间又觉得太贵;我与师母只能同心凭信心求上帝为我预备住的地方。 最后于大会前三天,上网找D6大会举行之教会,向有关负责人寻求帮助,看有机会与其他弟兄共房吗?第二天,特会同工却为我安排了一间免费房——教会访客接待的房间。这是我服侍旅程中一个恩典的记号。 教会事工就是家庭事工,家庭事工就是教会事工。当我们信主后,我需要把信仰的真理体现在生活:我如何敬畏上帝、爱主?可以从我如何对待、爱护太太,或者孩子体现出来。在我们信主后,谁最清楚体会你生命的改变与更新?就是你的伴侣以及孩子、家人。故此,上帝的心意是要我们在自己的婚姻及家庭中活出福音的本质,彰显祂的荣耀。 大会激发我在上帝面前认知自己有许多软弱、不足及亏欠,我需要让上帝的荣耀彰显在我的婚姻家庭——我与伴侣的关系,我与孩子的关系中。 我们愿意为伴侣及下一代牺牲多少,正如主耶稣为我而死?!我的牧养事工就是家庭事工,会友家庭夫妻恩爱,亲子关系融洽,就是活出福音的本质,敬畏上帝。(包久新)

与会心得:节目与生命

with No Comments

不晓得贵教会的活动多不多? 从礼拜一到礼拜天,您教会热心的信徒需要参与多少的教会活动? 若一个家庭成员经常要到教会事奉,会不会影响他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呢? 再想一想,若贵教会一周有好多活动,请问教会聚会人数是否蒸蒸日上,且个个信心满满热心爱主呢? 既然教会有那么多节目,为什么有些信徒的孩子们都不愿上教会,年青人对教会兴趣缺缺呢? 相信我们若认真正视自己教会的情况,不难发现教会一般的属灵状况有待加强;不仅如此,有些信徒们甚至感觉事奉的担子好像越挑越重,力不从心。到底教会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在这一次的D6家庭研讨会中,讲员提到“教会的聚会活动无法产生生命。我们教会有那么多活动,教会理当蓬勃发展,座无虚设,信徒们则都应委身爱主才对;但事实却不然……”原因何在? 关键在于:节目无法产生生命,唯有与主耶稣建立关系才能爱主事奉主。每一次的聚会或活动若无法将人带到上帝的面前,与主建立生命的连结,那不是在建立生命,只是知识的传递,当然也无法以生命影响生命。所以,我们当重视信徒们与主耶稣的生命关系,真正地为主而活。 提到与主建立生命关系,上帝把这重大责任赋予父母,要他们担起这神圣的使命。在家庭中培育虔诚的下一代,关注孩子们与上主的关系,在家中用尽一切方法来帮助孩子认识上帝,以此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首要”(申六4-9),而不是把孩子全然交给教会来负责。 这是为什么教会与家庭需要连合起来,一起关注信仰的问题,一起关注我们的下一代。婚姻家庭是上帝所设立的,而家庭是上帝国度建立的中心;孩子从小在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下,必能与上主建立起美好的关系。因为唯有爱主、委身于主的父母,才能以生命影响孩子爱神爱人爱教会。(吴莲珠)

1 35 36 37 38 39 40 41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