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理学院线上ACCA日大马尚缺3万名会计师

with No Comments

年会报道 文/韵琴 卫理毕理学院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马来西亚分部(ACCA Malaysia)于9月12日上午联办“全砂线上校际会计常识比赛”暨线上教师讲座会,以鼓励学生选择成为会计师,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项活动是获得教育部批准而主办的,并邀请砂州教育厅学术组语文部处长刘宥强为活动主持开幕礼;而拥有31年教导会计原则科(Prinsip Akaun)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王爱群,则受邀为该线上讲座的讲员。 共有超过50位的来自砂拉越多间中学的老师参加这项线上讲座会,其中还有来自沙巴的老师。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马来西亚分部资深经理陈志荣在开幕礼中致词时表示,根据统计,大马在2030年至少需要6万名的合格会计师,倘若以这个数字来看,目前大马尚缺乏超过3万名的合格会计师。 他笑称,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工程师,但是每个领域都需要会计师。 6个会计相关课程 砂州教育厅学术组语文部处长刘宥强则透露,纵然在2019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SPM)报考会计原则科的砂州学生人数不少,有1837人,及格率达91.6%;但无法否认的是,报考人数持续在下降中。 卫理毕理学院许钧凯在致词中则指出,全马在2020年只有大约3万名的合格会计师;但在砂拉越则仅有2千余名,并希望通过这个线上讲座,可以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技巧,从而影响学生在日后选读会计科。 同时,为了填补市场上对合格会计师的需求,卫理学院正竭力提供更有素质的会计科系教育,目前该学院已经为社区人民提供了6个与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既有文凭课程,也有学士学位课程,任君选择。

诗巫南教区妇女会退修会杨函英:彼此服侍说良言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南教区退修会已于9月12日假新福源堂举行,属下九个牧区共有116名姐妹出席。 杨函英本处传道受邀主讲主题“合神心意的门徒”。传道谓,在今日疫情中,合神心意的门徒要在四方面遵行上帝的旨意:每日灵修、信靠上帝、彼此相爱和盼望主再来。 基督徒凡事若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就得从每日灵修做起。在诗篇134篇中,诗人依靠仰望上帝,祈求上帝使他在每早晨得听祂慈爱之言,好让他知道当行之路。传道提出“灵阅之法”要调息调心。同时,我们也要立志刚强倚靠上帝、喝“B群补汤”及做“微运动”。另外,门徒要彼此相爱,就得彼此服侍、说良言;因为德兰修女说:“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疾病乃感到孤独、不被爱。” 杨传道强调,信徒处在苦难和疫情中,总要忍耐盼望主耶稣再来。信徒当心中靠主喜乐、随时随地祷告祈求感谢,因为上帝的恩典够用。帖前四17-18也提醒我们:“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黄爱兰姐妹则分享见证,她说苦难背后是上帝的祝福,因为唯有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所以,生命不在乎长短,乃在于内容。上帝藉着她所遭遇的,引导她的家人信主。为此,她引用林前十13来激励出席者:“你们所受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南教区妇女会主席陈容珍感谢上帝的带领,在疫情期间,还能在新常态下进行实体退修会。由于灵修手册统考已于前一天进行,所以姐妹们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当天早上的退修会;或许也可考虑明年的退修会和灵修手册统考分开进行。 第五届南教区妇女会职员选举亦于当天顺利进行。会后,进行第三次职员会议及职员复选。

诗巫南教区妇女会退修会
杨函英:彼此服侍说良言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南教区退修会已于9月12日假新福源堂举行,属下九个牧区共有116名姐妹出席。 杨函英本处传道受邀主讲主题“合神心意的门徒”。传道谓,在今日疫情中,合神心意的门徒要在四方面遵行上帝的旨意:每日灵修、信靠上帝、彼此相爱和盼望主再来。 基督徒凡事若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就得从每日灵修做起。在诗篇134篇中,诗人依靠仰望上帝,祈求上帝使他在每早晨得听祂慈爱之言,好让他知道当行之路。传道提出“灵阅之法”要调息调心。同时,我们也要立志刚强倚靠上帝、喝“B群补汤”及做“微运动”。另外,门徒要彼此相爱,就得彼此服侍、说良言;因为德兰修女说:“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疾病乃感到孤独、不被爱。” 杨传道强调,信徒处在苦难和疫情中,总要忍耐盼望主耶稣再来。信徒当心中靠主喜乐、随时随地祷告祈求感谢,因为上帝的恩典够用。帖前四17-18也提醒我们:“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黄爱兰姐妹则分享见证,她说苦难背后是上帝的祝福,因为唯有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所以,生命不在乎长短,乃在于内容。上帝藉着她所遭遇的,引导她的家人信主。为此,她引用林前十13来激励出席者:“你们所受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南教区妇女会主席陈容珍感谢上帝的带领,在疫情期间,还能在新常态下进行实体退修会。由于灵修手册统考已于前一天进行,所以姐妹们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当天早上的退修会;或许也可考虑明年的退修会和灵修手册统考分开进行。 第五届南教区妇女会职员选举亦于当天顺利进行。会后,进行第三次职员会议及职员复选。

美里教区妇女会退修会詹泰珉:相信上帝必保守

with No Comments

教区报道 文/郑敦丽、刘翠芳 在严守sop的情况下,第42届美里教区妇女会退修会于9月12日成功在美里生命堂举行。 当天,詹泰珉牧师透过主题“末世浩劫”提醒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要对现在所发生的事警醒,不要一直活在安逸中,因为我们不知主耶稣什么时侯再来。另外,面对任何事情的发生,甚至不平的事,不要老是问“为什么”,而是要相信上帝必保守。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多思考上帝的话,多听上帝的话,不是花时间批评或研究人的话。 美里教区长陈祖义牧师特别以箴言中“才德的妇人”勉励姐妹,要敬虔、殷勤、与人和睦、谦卑、周济穷人。 当天下午也举行新届职员就职礼及赞美操导师立约礼。 2021-2022美里教区妇女会新届职员 主席:林丽 副主席:郑小琴 文书:黄稳真 财政:彭彩蓉 查账:黄碧兰 灵修组:黄美萍 副灵修组:陈凤莺 基督徒教育组:郑敦丽 副基督徒教育组:李碧迷 文字事业组:刘翠芳 副文字事业组:吴彩珍 社会关怀及推广组:郭石莲 副社会关怀及推广组:刘燕清 活动组:刘美蕙 副活动组:陈少梅 赞美操负责人:谢敏芬

美里教区妇女会退修会
詹泰珉:相信上帝必保守

with No Comments

教区报道 文/郑敦丽、刘翠芳 在严守sop的情况下,第42届美里教区妇女会退修会于9月12日成功在美里生命堂举行。 当天,詹泰珉牧师透过主题“末世浩劫”提醒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要对现在所发生的事警醒,不要一直活在安逸中,因为我们不知主耶稣什么时侯再来。另外,面对任何事情的发生,甚至不平的事,不要老是问“为什么”,而是要相信上帝必保守。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多思考上帝的话,多听上帝的话,不是花时间批评或研究人的话。 美里教区长陈祖义牧师特别以箴言中“才德的妇人”勉励姐妹,要敬虔、殷勤、与人和睦、谦卑、周济穷人。 当天下午也举行新届职员就职礼及赞美操导师立约礼。 2021-2022美里教区妇女会新届职员 主席:林丽 副主席:郑小琴 文书:黄稳真 财政:彭彩蓉 查账:黄碧兰 灵修组:黄美萍 副灵修组:陈凤莺 基督徒教育组:郑敦丽 副基督徒教育组:李碧迷 文字事业组:刘翠芳 副文字事业组:吴彩珍 社会关怀及推广组:郭石莲 副社会关怀及推广组:刘燕清 活动组:刘美蕙 副活动组:陈少梅 赞美操负责人:谢敏芬

清洁我心,面见我主 (太五8)

with No Comments

登山宝训系列 文/林忠诚(诗巫新安堂副理牧师) 小时候,我看过一本故事书。有个小孩,父母给他买了一件衣服,哇,很美!他很喜欢,就穿着这件衣服出门去。朋友看见了都说:“哇,好漂亮的衣服啊!”这小孩听了很高兴,就更喜欢这件衣服了。问题来了!这小孩因为太喜欢这件衣服,不舍得洗,每天穿,穿一天、两天、三天……穿了好多天,直到那件衣服开始越来越脏、越来越臭。结果怎样?人人都避开他,不喜欢他。 弟兄姐妹,你的衣服脏吗?臭吗?嗅一下!哈……衣服脏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要“嗅”一下我们的心,有没有肮脏?如果我们的心肮脏,别人一样会不喜欢,而上帝肯定是更加不喜悦。 而且,如果内心肮脏,也会使我们看不见上帝;就像清水,被脏水玷污了一样,会拦阻我们看见上帝,使我们变得不想、不敢来亲近主。 所以,弟兄姐妹,保持一颗清洁的心,很重要。这也是太五8教导的: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从这里我们学习,要:1)清洁我心,以致能;2)面见我主。 (一)清洁我心(太五7上) 除去真信仰的阻碍 “清心的人”是怎样的? “清心的人”是那些心被上帝洁净的人。卫斯理约翰解释这节经文说:“清心的人是指那些他们的心被上帝洁净,如同祂一样洁净的人。那些已藉相信耶稣的宝血,除去一切邪情……”(参图表)也就是他们一开始“虚心”接受耶稣作救主,然后靠着耶稣,除去这些“真信仰的阻碍”。他们“虚心”,除去骄傲,除去那认为“我不需要上帝”、“我靠自己就能得救”的心;另外,他们“哀恸”,不再对罪感到轻率,他们会为罪伤心;他们“温柔”,除去那容易生气、不耐心、不知足的心,一直能温柔地去对待别人;他们也“饥渴慕义”,他们会渴慕那“义”,就是耶稣自己,而除去他们心里那不好的欲望;接着,他们还“怜恤”,他们不再爱心冷淡,他们会爱人,特别是爱人的灵魂,会为着那些没有救恩的人而担心。 所以,弟兄姐妹,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清心”的人,要除去这些会拦阻我们亲近上帝的“肮脏东西”! 你有重视这“清心”吗?有除去这些阻碍吗?还是常常让这些阻碍来搅扰你呢? 不作假师傅 基督徒本来就应该要“清心”。不然,耶稣说,我们就会变成“假师傅”,变成“神棍”——嘴巴讲、表现得很好,但心里很坏,是要骗你的。而耶稣在接下来的太五21-48教导我们,外在很好还不够,我们还要“清心”,不要做“口是心非”、“里外不一”的“神棍”。耶稣在这里教导: 不只“不可杀人”,而是心里不要“向弟兄动怒”。(太五21-26) 不只“不可奸淫”,而是心里不要“动淫念”。(太五27-32) 不只向主起誓才“不可背誓”,而是心里不要以起誓来欺骗、欺压人。(太五33-37) 不只“爱你的邻舍”,而是心里要“爱你们的仇敌”。(太五38-48) 所以,单单有外表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内心清洁!内心肮脏,外表再漂亮也没用。就比如,一个非常光鲜的柑,但是里面却是烂的、坏的,你要吃吗?肯定不要。 我们应当思考:我有哪些方面要学习清心?有哪一些是我外表做得好,但内心还不够好的地方?(好像神棍一样!)哪些是我需要悔改的? 我想起,我有时会这样……比如,在与朋友聚餐的时候,表面上很客气,跟别人说:“吃吧!吃吧!”但是,当别人多拿一两块我爱吃的肉时,我心里就会想:“哇,你把我爱吃的吃掉,你不知道我也要吃吗?”心里就会很生气。但是,外表还是很客气……当我思考的时候,何必为这么小的事,生气别人呢?不过是几块肉而已耶!我真是认为自己很不应该,很幼稚,不够清心,表里不一,很假! 靠主清心 弟兄姐妹,要“清心”,就一定是要靠耶稣。一方面,耶稣是最“清心”的,祂没有罪,所以只有祂能清洁你的心。另外,因为只有耶稣的爱,才能让我们有那个动力去改变自己。 其实,我察觉自己在事奉中,也有做得“很错”的地方——发现有时会说不该说的话。但当我想到耶稣的爱,我就感受到主的爱。我向主认罪,立志要悔改,就能重拾信心,靠着主的爱,继续服事。我知道自己靠主,能罪得洁净,能有“清心”。 所以,弟兄姐妹,只有靠着耶稣能够让你“清心”。你愿意相信这位主耶稣吗?你愿意让祂来清洁你的心吗? “清心”能让我们“面见我主”。 (二)面见上主(太五7下) 弟兄姐妹,我很喜欢这一节经文所说的祝福:“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真的,能“得见神”,每天能经历上帝,真的是我所渴慕的。 这个“得见神”,是很大的祝福。卫斯理约翰对于清心的人,他说: “上帝要向他们显现,并不像祂显现给世人那样(参约十四22),却像祂不常向祂儿女显现的样子。上帝要赐福他们,就是从圣灵领受最清晰的讯息,并且能享‘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最亲密的相交’(约壹一3)。……他们现在凭信看见祂(血肉所造成的遮障,已变得明澈通透),甚至在祂创造中最卑微的造物,在一切围绕他们的事物中也能看见祂。他们在高处看见祂,在深处看见祂,他们看见祂充满整个宇宙。清心的人看见上帝就在一切事物中。” 这真的是个很美的祝福!如果我们让上帝清洁自己的心,就可以在任何事情,任何事物上,都能看见上帝。这样能“面见我主”是多美的祝福! 这就像有位中东人的经历。他本来对一切事物都感到绝望,但是信主后,他说:“每件事,每个人都好美。所有事物对我来说都很美好:我的父母、我们的旧屋子,甚至是庭院里的那个老旧的小水池,还有在里面的那红色的金鱼。每件事物都改变了,变得很美好。” (可参看YouTube:MORE THAN DREAMS——The Story of Khosrow,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7giQ72frlw)是的,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信主了,看见主了,所以在任何事物中,都能看见上帝。 … Read More

第五讲:圣公会在砂拉越的历史与其发展关心全人的身心灵方位

with No Comments

作为砂拉越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会――圣公会――由该会许统民牧师主讲最后一讲“圣公会在砂拉越的历史与其发展”,介绍圣公会在砂拉越172年的故事。 许统民牧师从三个段落阐述圣公会的故事:(一)布洛克的邀请;(二)先贤们的异象;(三)今天的圣公会。 (一)布洛克的邀请 十九世纪中叶,受到当时布洛克王朝拉惹詹姆士的邀请,一名年仅卅岁的专业医生牧师多玛法兰西麦陀尔(Thomas Francis McDougall)和他的太太海丽特(Harriette),毅然狠下心留下他们仅仅两岁大的长子Charles,只携带着第二名幼儿及另外一名传教士,经过六个月的航程,从英国经过新加坡风尘仆仆地抵达婆罗洲岛西北端的一个小镇——古晋。靠岸的这一天是1848年6月29日,正是教会年历的一个圣日——圣彼得日。 尽管呈献在眼前的景象是一片的混乱和陌生、难以适应的天气、文化和语言,再加上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等等精神折磨,麦陀尔夫妇片刻不浪费就走入人群当中。“以人为本”是他们宣教和服事的目标和动力。很快的,麦陀尔夫妇就在砂拉越河畔的一间小屋(现在的前大法院地址)开始了他们的宣教、医疗和教育服务的工作——身、心、灵全人的眷顾。婆罗洲的圣公会就在这卑微处境下慢慢地成长了。 麦陀尔采取传福音的方式被称为“教育性宣教”(Educational Mission)。当年拉惹詹姆士希望通过宣教能够开化本地的群体,带来社会的安宁和平稳。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麦陀尔夫妇却拥有更高层次的使命,希望福音能够带来的不单是灵魂的得救,亦是关怀社会及提供教育的管道。他们在还没适应本土生活作息之际,就立刻就投入他们的工作。 当时的古晋市镇只是以马来民族居多的小渔村。麦陀尔迅速以他的专业设立了医护所并提供药物造福本地的居民;他的太太则开办了学校提供教育机会给孩子们。他们谦卑友善及诚信的态度很快就跟本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是与当时颇为年轻的马来市长,更是交情匪浅。这名马来市长甚至一度空出他住宅的一部份,充作学校用途,直到圣公会宣教所(Mission House)的建立。这就是砂拉越的第一所学校,圣多玛男子及后来圣玛丽女子学校的前身。 麦陀尔夫妇在砂拉越服事了超过20之久,他们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用在砂拉越的这片土地上,任劳任怨地服事,以“呕心沥血”来描述并不为过。他们在砂拉越所生育的五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在幼年及未成年就染疾而终。他们曾经经历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失去三个孩子。他们留着英国的长子,也在九岁的时候,在没有父母亲的陪伴下,离开人间。麦陀尔医生一生医治好也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更是陌生人,却无法照顾好自己亲身骨肉。其太太在写给他们的长子的来往信件中,深深流露出他们内心的那份无法疗愈的伤痛和挣扎。海丽特在信中如此提到:“所有的花朵都在我们的旅途中谢去了”(the flowers all died along our way)。最后,因着麦陀尔健康的问题日渐严重,两人才带着极不愿意的心情返回阔别许久的故乡。当时他们的人生已经过了半百。 麦陀尔牧师亦在1856年被祝圣为砂拉越的第一位会督;而在古晋市中心,圣公会有一块被政府征用作道路使用的地段,该道路就以麦陀尔来命名。 当时的布洛克王朝对刚开始的圣公会以及麦陀尔的事工给予多方面便利和帮助。首先,拉惹詹姆士就慷慨拨出古晋市镇中心的一座山丘,立为圣公会的第一所教堂。教堂所处的这座山丘正是跟砂拉越河的另一边的山丘,拉惹的皇宫是遥遥相对的。这正是拉惹詹姆士刻意的安排,古晋市的两个重要的显著地点,皆由政治及宗教所拥有。这所教堂被命名圣多玛,缘由当时的婆罗洲及星马的这一区域乃是由环球圣公会的印度教省所管辖,而使徒多玛亦是教会历史传统中,第一个到印度并且在那里殉道的使徒。1856年,随着麦陀尔被祝圣为砂拉越的会督,这所教堂被升格为“圣多玛座堂”。 (二)先贤们的撒种 前言提到,当时的拉惹詹姆士认为宣教是一种开化本地文明落后的土著的管道;土著宣教就成为他的治理砂拉越的重要议题。纵使麦陀尔这方面与拉惹持有稍微不同的诠释及重点,他仍然乘搭这辆政治列车到无数的地方去接触这群还在猎人头的民族。每当拉者平息任何地方发生的种族民事或社会纠纷,抑或打败当时出现的许多河流海盗并占领他们的基地时,麦陀尔也跟着把福音和他的影响力带到该地。其中一个重要的据点就是在现在木中省Skrang的那一带。 随着开发更多的宣教工场,麦陀尔亦向英国母会要求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宣教士方面的协助。当然在回顾教会历史时,难免我们会把重点放在一些会督及牧者的事工上,因为他们既是教会的领袖,也是受过正规训练的牧者。然而,真正能够站在同一层面与当地的人沟通和传达信息的则是一些本地栽培的教理老师(catechists)及忠心的平信徒。这些被称为“tuans”受人崇敬的外人,到底有几个能够真正有效的传递福音,不免令人感到质疑。许多时候,是那些为“tuans”扛送行李及打点他们衣食住行的仆人,他们把所听到并接受的福音跟同侪们传讲。 有的则是因为接受了“tuans”的信仰所赋予的新身份和地位感到无比兴奋,而把福音带回到自己的“甘榜”和“长屋”。是这一群人既拥有福音也把福音带到人群当中;就像使徒行传所记载的,福音在砂拉越的广传乃是靠着教会的宣教及信徒的宣讲,双管齐下始得果效。圣公会的宣教就是如此发展下去。 早期的圣公会宣教扩展据点有5处: 1.从Banting开始接触砂拉越第二省份的伊班(Iban)原住民 早期的宣教士认为Skrang是不安全的地方,开始把焦点转移Banting。1858建立了Banting教会后,也开始在这里积极训练伊班教理教师(Catechists),并差派他们到伊班原住民的长屋去服事。当地也教会开始了一所学校和一间医药分配所。曾经一度(有廿年之久),在没有牧师及宣教士的情况下,这里的宣教和牧养事工只靠着教理教师来维持。如前言所提,本土的领袖在圣公会教会的发展史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到伦乐县范围 麦陀尔于1851年第一次抵达伦乐并在4年后建立了教堂。被差派到当地的宣教士随即开始把基督教的教义及礼文翻译为马来文。因着当地掺杂着许多原住民方言,马来文成为了教会崇拜及教导的媒介语言。 3.从Merdang开始古晋郊区地带 教会以这里为基地并开始向诗巫瑶、砂督及三马拉汉一带传福音,1862年第一次举行洗礼。靠着畜牧及农业,Merdang的教会以自顾自给的方式开始了一所学校,吸引远自砂拉卓的孩子来就读。随着宣教事工的扩展,许多教堂及学校也陆陆续续被建立。 4.从Kuap开始接触毕达友(Bidayuh)原住民 1856年,当麦陀尔第一次陪伴拉惹詹姆士到Kuap的时候,就发现当地的人对福音及基督教信仰有着非常积极的反应。次年,就有超过40个家庭接受教理的课程。这里主要是毕达友的原住民,宣教士很快就着手编写毕达友的字典。三年后,学校也开始了。这里的信徒喜爱唱歌,并拥有唱分部的天赋;因此,来到今天,该地的诗班仍然保持非常高的水准,是砂拉越圣公会最优良的诗班之一。 5.到诗巫、民都鲁、美里、林梦和汶莱 1869年,圣公会随着当时拉惹的游艇,第一次进入拉让江地带并在诗巫为信徒家庭成员洗礼。1901年,宣教士到诗巫探望一批刚抵达福州籍信徒;他们是在中国透过英国差传会信主之后来砂拉越谋生。原本借此机会继续在诗巫扩张福音事工,圣公会却无数次接到拉惹的严厉指示,只能把事工局限在砂拉越第一及第二省份。拉让江一带的宣教则由卫理公会及天主教来负责。 1928年开始,到诗巫工作的圣公会信徒逐渐加增,教会借用该地的法庭为崇拜地点。过后更因为场所的原因,得到卫理公会惠借教堂和神学院作为圣公会的崇拜用途,至到1962年才建立自己的教堂。 1910年,美里发现油井,吸引许多国内外人士到该地寻找生活契机。一间源自欧洲石油公司也派了60名外籍人士前往工作。1914年,圣公会开始在美里的法庭举行崇拜。1922年,首间教堂圣哥伦巴被建立,随即也成立了学校。 从美里开始,福音开始传入民都鲁及林梦,最后进入汶莱。 (三)今天的圣公会 这172年来,圣公会教会见证了来自上帝没有间断的恩典与眷顾。一代接一代,人来又人往,祂的教会建立在祂所立的磐石上,永不动摇。 … Read More

第五讲:圣公会在砂拉越的历史与其发展
关心全人的身心灵方位

with No Comments

作为砂拉越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会――圣公会――由该会许统民牧师主讲最后一讲“圣公会在砂拉越的历史与其发展”,介绍圣公会在砂拉越172年的故事。 许统民牧师从三个段落阐述圣公会的故事:(一)布洛克的邀请;(二)先贤们的异象;(三)今天的圣公会。 (一)布洛克的邀请 十九世纪中叶,受到当时布洛克王朝拉惹詹姆士的邀请,一名年仅卅岁的专业医生牧师多玛法兰西麦陀尔(Thomas Francis McDougall)和他的太太海丽特(Harriette),毅然狠下心留下他们仅仅两岁大的长子Charles,只携带着第二名幼儿及另外一名传教士,经过六个月的航程,从英国经过新加坡风尘仆仆地抵达婆罗洲岛西北端的一个小镇——古晋。靠岸的这一天是1848年6月29日,正是教会年历的一个圣日——圣彼得日。 尽管呈献在眼前的景象是一片的混乱和陌生、难以适应的天气、文化和语言,再加上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等等精神折磨,麦陀尔夫妇片刻不浪费就走入人群当中。“以人为本”是他们宣教和服事的目标和动力。很快的,麦陀尔夫妇就在砂拉越河畔的一间小屋(现在的前大法院地址)开始了他们的宣教、医疗和教育服务的工作——身、心、灵全人的眷顾。婆罗洲的圣公会就在这卑微处境下慢慢地成长了。 麦陀尔采取传福音的方式被称为“教育性宣教”(Educational Mission)。当年拉惹詹姆士希望通过宣教能够开化本地的群体,带来社会的安宁和平稳。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麦陀尔夫妇却拥有更高层次的使命,希望福音能够带来的不单是灵魂的得救,亦是关怀社会及提供教育的管道。他们在还没适应本土生活作息之际,就立刻就投入他们的工作。 当时的古晋市镇只是以马来民族居多的小渔村。麦陀尔迅速以他的专业设立了医护所并提供药物造福本地的居民;他的太太则开办了学校提供教育机会给孩子们。他们谦卑友善及诚信的态度很快就跟本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是与当时颇为年轻的马来市长,更是交情匪浅。这名马来市长甚至一度空出他住宅的一部份,充作学校用途,直到圣公会宣教所(Mission House)的建立。这就是砂拉越的第一所学校,圣多玛男子及后来圣玛丽女子学校的前身。 麦陀尔夫妇在砂拉越服事了超过20之久,他们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用在砂拉越的这片土地上,任劳任怨地服事,以“呕心沥血”来描述并不为过。他们在砂拉越所生育的五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在幼年及未成年就染疾而终。他们曾经经历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失去三个孩子。他们留着英国的长子,也在九岁的时候,在没有父母亲的陪伴下,离开人间。麦陀尔医生一生医治好也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更是陌生人,却无法照顾好自己亲身骨肉。其太太在写给他们的长子的来往信件中,深深流露出他们内心的那份无法疗愈的伤痛和挣扎。海丽特在信中如此提到:“所有的花朵都在我们的旅途中谢去了”(the flowers all died along our way)。最后,因着麦陀尔健康的问题日渐严重,两人才带着极不愿意的心情返回阔别许久的故乡。当时他们的人生已经过了半百。 麦陀尔牧师亦在1856年被祝圣为砂拉越的第一位会督;而在古晋市中心,圣公会有一块被政府征用作道路使用的地段,该道路就以麦陀尔来命名。 当时的布洛克王朝对刚开始的圣公会以及麦陀尔的事工给予多方面便利和帮助。首先,拉惹詹姆士就慷慨拨出古晋市镇中心的一座山丘,立为圣公会的第一所教堂。教堂所处的这座山丘正是跟砂拉越河的另一边的山丘,拉惹的皇宫是遥遥相对的。这正是拉惹詹姆士刻意的安排,古晋市的两个重要的显著地点,皆由政治及宗教所拥有。这所教堂被命名圣多玛,缘由当时的婆罗洲及星马的这一区域乃是由环球圣公会的印度教省所管辖,而使徒多玛亦是教会历史传统中,第一个到印度并且在那里殉道的使徒。1856年,随着麦陀尔被祝圣为砂拉越的会督,这所教堂被升格为“圣多玛座堂”。 (二)先贤们的撒种 前言提到,当时的拉惹詹姆士认为宣教是一种开化本地文明落后的土著的管道;土著宣教就成为他的治理砂拉越的重要议题。纵使麦陀尔这方面与拉惹持有稍微不同的诠释及重点,他仍然乘搭这辆政治列车到无数的地方去接触这群还在猎人头的民族。每当拉者平息任何地方发生的种族民事或社会纠纷,抑或打败当时出现的许多河流海盗并占领他们的基地时,麦陀尔也跟着把福音和他的影响力带到该地。其中一个重要的据点就是在现在木中省Skrang的那一带。 随着开发更多的宣教工场,麦陀尔亦向英国母会要求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宣教士方面的协助。当然在回顾教会历史时,难免我们会把重点放在一些会督及牧者的事工上,因为他们既是教会的领袖,也是受过正规训练的牧者。然而,真正能够站在同一层面与当地的人沟通和传达信息的则是一些本地栽培的教理老师(catechists)及忠心的平信徒。这些被称为“tuans”受人崇敬的外人,到底有几个能够真正有效的传递福音,不免令人感到质疑。许多时候,是那些为“tuans”扛送行李及打点他们衣食住行的仆人,他们把所听到并接受的福音跟同侪们传讲。 有的则是因为接受了“tuans”的信仰所赋予的新身份和地位感到无比兴奋,而把福音带回到自己的“甘榜”和“长屋”。是这一群人既拥有福音也把福音带到人群当中;就像使徒行传所记载的,福音在砂拉越的广传乃是靠着教会的宣教及信徒的宣讲,双管齐下始得果效。圣公会的宣教就是如此发展下去。 早期的圣公会宣教扩展据点有5处: 1.从Banting开始接触砂拉越第二省份的伊班(Iban)原住民 早期的宣教士认为Skrang是不安全的地方,开始把焦点转移Banting。1858建立了Banting教会后,也开始在这里积极训练伊班教理教师(Catechists),并差派他们到伊班原住民的长屋去服事。当地也教会开始了一所学校和一间医药分配所。曾经一度(有廿年之久),在没有牧师及宣教士的情况下,这里的宣教和牧养事工只靠着教理教师来维持。如前言所提,本土的领袖在圣公会教会的发展史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到伦乐县范围 麦陀尔于1851年第一次抵达伦乐并在4年后建立了教堂。被差派到当地的宣教士随即开始把基督教的教义及礼文翻译为马来文。因着当地掺杂着许多原住民方言,马来文成为了教会崇拜及教导的媒介语言。 3.从Merdang开始古晋郊区地带 教会以这里为基地并开始向诗巫瑶、砂督及三马拉汉一带传福音,1862年第一次举行洗礼。靠着畜牧及农业,Merdang的教会以自顾自给的方式开始了一所学校,吸引远自砂拉卓的孩子来就读。随着宣教事工的扩展,许多教堂及学校也陆陆续续被建立。 4.从Kuap开始接触毕达友(Bidayuh)原住民 1856年,当麦陀尔第一次陪伴拉惹詹姆士到Kuap的时候,就发现当地的人对福音及基督教信仰有着非常积极的反应。次年,就有超过40个家庭接受教理的课程。这里主要是毕达友的原住民,宣教士很快就着手编写毕达友的字典。三年后,学校也开始了。这里的信徒喜爱唱歌,并拥有唱分部的天赋;因此,来到今天,该地的诗班仍然保持非常高的水准,是砂拉越圣公会最优良的诗班之一。 5.到诗巫、民都鲁、美里、林梦和汶莱 1869年,圣公会随着当时拉惹的游艇,第一次进入拉让江地带并在诗巫为信徒家庭成员洗礼。1901年,宣教士到诗巫探望一批刚抵达福州籍信徒;他们是在中国透过英国差传会信主之后来砂拉越谋生。原本借此机会继续在诗巫扩张福音事工,圣公会却无数次接到拉惹的严厉指示,只能把事工局限在砂拉越第一及第二省份。拉让江一带的宣教则由卫理公会及天主教来负责。 1928年开始,到诗巫工作的圣公会信徒逐渐加增,教会借用该地的法庭为崇拜地点。过后更因为场所的原因,得到卫理公会惠借教堂和神学院作为圣公会的崇拜用途,至到1962年才建立自己的教堂。 1910年,美里发现油井,吸引许多国内外人士到该地寻找生活契机。一间源自欧洲石油公司也派了60名外籍人士前往工作。1914年,圣公会开始在美里的法庭举行崇拜。1922年,首间教堂圣哥伦巴被建立,随即也成立了学校。 从美里开始,福音开始传入民都鲁及林梦,最后进入汶莱。 (三)今天的圣公会 这172年来,圣公会教会见证了来自上帝没有间断的恩典与眷顾。一代接一代,人来又人往,祂的教会建立在祂所立的磐石上,永不动摇。 … Read More

第四讲:砂拉越浸信会历史与发展竭力坚固原住民信仰

with No Comments

“砂拉越浸信会的历史并不悠久,是从一对来自美国南部浸信会宣教夫妇——Bob(文宝)和Dorothy Evans开始。师母Dorothy Evans来自宣教士世家,而她是第4代宣教士。她在中国桂林出生,生活了8年。由于当时是二战时期,师母也经历了日本人轰炸桂林的时刻。之后,师母一家去了台湾,后回美国读神学,期间,遇到了文宝牧师,自己也成为宣教士。”负责第四讲的方宝宪长老谈及砂拉越浸信会历史时,如是指出。 文宝牧师夫妇在1970年6月28日来到砂拉越古晋。当时浸信会在沙巴已有一些事工。一开始,文宝牧师从美国被差派到东南亚,他以为自己是要向华人传福音,故需要学习中文和马来文。经过两队沙巴宣教士的鼓励,加上自己的祷告,上帝就差派他来古晋,而当时开拓的事工都以英语为主。后来,美南浸信会陆续差派不同宣教士到砂不同地方,其中有哈洛牧师夫妇(Harold & Ann Clark)、卡尔牧师夫妇(Carl & Mary Yarnell)、莫礼士牧师夫妇(Charles & Erica Morris)、尔彬牧师夫妇 (Earl & Sherry Bengs)还有特门牧师夫妇(Thurman & Katie Braughton)等。 文宝牧师在1971年开始建立古晋堂,初始时在青草路聚会所开始家庭聚会、传福音给周边的人,待达到一定人数的时候,就成立一个分堂。后来,古晋堂分出中文堂。中文堂独立之后,即恩典堂,也是砂拉越唯一一间以中文崇拜的浸信教会。然而,最原始的古晋堂如今已改名为第一浸信堂,因为这间是浸信会在砂拉越的第一间教会,搬迁至古晋七哩,原址目前已成为爱加倍堂。在美里则有美里堂,后来改名为碧珊园堂。1987年,浸信会成立了成邦江堂,也在民都鲁成立了加略山堂。 浸信会不用地理命名教堂,主要是因为认为若以地名来命名教堂,假以时日,地名反倒会使事工拓展受到局限。 牧师堂会本土化 以马内利堂一开始只是在一间排屋里聚会。之后,会所是在辉圣花园一间店屋楼上;而以马内利堂也在去年(2019年),成功分堂。 以马内利堂于1975年正式成立,第一任牧师是哈洛牧师(1976年蒙主恩召,葬于卫理公会六哩的墓园,因当时以马内利堂没有自己的墓园,唯有安葬在卫理公会墓园—)。师母在牧师归主后就回到美国。后来她被差派到菲律宾的乡区宣教,最后也安息主怀。师母回天家10年后,她的女儿将她的骨灰带回古晋,让献身于古晋的牧师夫妇长眠在古晋。 后来,以马内利堂跟婆罗洲福音教会(BEM)的Kuching Evangelical Church合买一块地,并申请将土地改为墓园。今天,以马内利堂方有自己的墓园。 第二任牧师是郭越典牧师,忠心服侍至今,也是以马内利堂现任主任牧师。由于受到国家移民政策的影响,所有的宣教士不能留马超过10年;因此80年代后,牧师和堂会都本土化了。 1985年,以马内利堂开始了马来文崇拜,中文崇拜则是在1995年才开始。2011年开始伊班语崇拜。去年在10哩的巴达旺地区(Kota Badawan)购买2间店屋作为伊班长屋事工。同时,计划找一块土地建立以马内利堂的新会所。 70年代,以马内利堂在社团注册法令下注册(第一个注册的就是古晋浸信教会)。同时,美里浸信教会、以马内利浸信会也向这社团注册局申请。每个教会有一个独立的注册,就是在社团注册法令之下,每一个教会成立一个独立且合法的法人。纵然在10年间不断的申请,却都得不到批准,因为当局知道圣工会、罗马大公教会、卫理公会都有体制,即各个分堂不需独立注册,仅需母会注册。所以,社团注册局要求浸信会也沿用同样的体制,即所有分堂不需要个别在社团法令下登记,只要成为一个总会,在总会下成为分会。 当时的浸信会教会是不愿意的,因为浸信会的宗旨是:自传、自养、自立,所以认为每个教会都要自己独立。但由于法令不允许他们这样行,于是当时所有堂会领袖聚起来开会,最终同意使用这样的方法,使所有堂会成为一个合法的社团。因此,古晋浸信教会的注册就被改作“砂拉越浸信教会”。从此,“砂拉越浸信教会”成为砂拉越独一无二法令里最新的成员之一。在这个法令的保护下,浸信教会就有一个合法的地位,现已把名下的产业登记在MSO(Missionary Society ordinance) 之下。 其实,当时浸信教会非常不情愿,因为浸信会的教导一向是:自传、自养、自立,而且每个信徒都是祭师的身份;但现如今有了个总会,要怎么处理真的需要极大的智慧(求上帝带领,且需每个堂会的领袖愿意)。在这情况下,总会将持有所有分会的产业,也就是说无论分会购买任何一产业,必须要归在砂拉越总会的名下。有的会友就不明白或不情愿,他们反而更愿意在社团法令下自己拥有,或在公司和慈善法令下注册一个合法的机构。 支持乡村的事工 1987年,总会成立了一个宣教部,主要因为上帝在斯里阿曼、英吉利里兴起了一群伊班族年轻人,他们要把福音传回自己的长屋。1988年,有唯一一名伊班主任宣教士(本身是律师,他暂停自己的律师事务所,献身当了第一届的宣教士)。当时候内陆交通是非常落后的,宣教士们一天要走9个小时,跨过6条河才能到长屋。感恩的是,上帝兴起一群年轻的伊班人愿意回长屋传福音给自己的长辈。如今,砂拉越浸信会的资源主要都是用来支持乡村的事工。 砂拉越总共有5000多座长屋,很多地方交通不便。为了帮助原住民,砂拉越浸信教会也开始一些扶贫的计划,如做了6-8个迷你水力电(Micro … Read More

第四讲:砂拉越浸信会历史与发展
竭力坚固原住民信仰

with No Comments

“砂拉越浸信会的历史并不悠久,是从一对来自美国南部浸信会宣教夫妇——Bob(文宝)和Dorothy Evans开始。师母Dorothy Evans来自宣教士世家,而她是第4代宣教士。她在中国桂林出生,生活了8年。由于当时是二战时期,师母也经历了日本人轰炸桂林的时刻。之后,师母一家去了台湾,后回美国读神学,期间,遇到了文宝牧师,自己也成为宣教士。”负责第四讲的方宝宪长老谈及砂拉越浸信会历史时,如是指出。 文宝牧师夫妇在1970年6月28日来到砂拉越古晋。当时浸信会在沙巴已有一些事工。一开始,文宝牧师从美国被差派到东南亚,他以为自己是要向华人传福音,故需要学习中文和马来文。经过两队沙巴宣教士的鼓励,加上自己的祷告,上帝就差派他来古晋,而当时开拓的事工都以英语为主。后来,美南浸信会陆续差派不同宣教士到砂不同地方,其中有哈洛牧师夫妇(Harold & Ann Clark)、卡尔牧师夫妇(Carl & Mary Yarnell)、莫礼士牧师夫妇(Charles & Erica Morris)、尔彬牧师夫妇 (Earl & Sherry Bengs)还有特门牧师夫妇(Thurman & Katie Braughton)等。 文宝牧师在1971年开始建立古晋堂,初始时在青草路聚会所开始家庭聚会、传福音给周边的人,待达到一定人数的时候,就成立一个分堂。后来,古晋堂分出中文堂。中文堂独立之后,即恩典堂,也是砂拉越唯一一间以中文崇拜的浸信教会。然而,最原始的古晋堂如今已改名为第一浸信堂,因为这间是浸信会在砂拉越的第一间教会,搬迁至古晋七哩,原址目前已成为爱加倍堂。在美里则有美里堂,后来改名为碧珊园堂。1987年,浸信会成立了成邦江堂,也在民都鲁成立了加略山堂。 浸信会不用地理命名教堂,主要是因为认为若以地名来命名教堂,假以时日,地名反倒会使事工拓展受到局限。 牧师堂会本土化 以马内利堂一开始只是在一间排屋里聚会。之后,会所是在辉圣花园一间店屋楼上;而以马内利堂也在去年(2019年),成功分堂。 以马内利堂于1975年正式成立,第一任牧师是哈洛牧师(1976年蒙主恩召,葬于卫理公会六哩的墓园,因当时以马内利堂没有自己的墓园,唯有安葬在卫理公会墓园—)。师母在牧师归主后就回到美国。后来她被差派到菲律宾的乡区宣教,最后也安息主怀。师母回天家10年后,她的女儿将她的骨灰带回古晋,让献身于古晋的牧师夫妇长眠在古晋。 后来,以马内利堂跟婆罗洲福音教会(BEM)的Kuching Evangelical Church合买一块地,并申请将土地改为墓园。今天,以马内利堂方有自己的墓园。 第二任牧师是郭越典牧师,忠心服侍至今,也是以马内利堂现任主任牧师。由于受到国家移民政策的影响,所有的宣教士不能留马超过10年;因此80年代后,牧师和堂会都本土化了。 1985年,以马内利堂开始了马来文崇拜,中文崇拜则是在1995年才开始。2011年开始伊班语崇拜。去年在10哩的巴达旺地区(Kota Badawan)购买2间店屋作为伊班长屋事工。同时,计划找一块土地建立以马内利堂的新会所。 70年代,以马内利堂在社团注册法令下注册(第一个注册的就是古晋浸信教会)。同时,美里浸信教会、以马内利浸信会也向这社团注册局申请。每个教会有一个独立的注册,就是在社团注册法令之下,每一个教会成立一个独立且合法的法人。纵然在10年间不断的申请,却都得不到批准,因为当局知道圣工会、罗马大公教会、卫理公会都有体制,即各个分堂不需独立注册,仅需母会注册。所以,社团注册局要求浸信会也沿用同样的体制,即所有分堂不需要个别在社团法令下登记,只要成为一个总会,在总会下成为分会。 当时的浸信会教会是不愿意的,因为浸信会的宗旨是:自传、自养、自立,所以认为每个教会都要自己独立。但由于法令不允许他们这样行,于是当时所有堂会领袖聚起来开会,最终同意使用这样的方法,使所有堂会成为一个合法的社团。因此,古晋浸信教会的注册就被改作“砂拉越浸信教会”。从此,“砂拉越浸信教会”成为砂拉越独一无二法令里最新的成员之一。在这个法令的保护下,浸信教会就有一个合法的地位,现已把名下的产业登记在MSO(Missionary Society ordinance) 之下。 其实,当时浸信教会非常不情愿,因为浸信会的教导一向是:自传、自养、自立,而且每个信徒都是祭师的身份;但现如今有了个总会,要怎么处理真的需要极大的智慧(求上帝带领,且需每个堂会的领袖愿意)。在这情况下,总会将持有所有分会的产业,也就是说无论分会购买任何一产业,必须要归在砂拉越总会的名下。有的会友就不明白或不情愿,他们反而更愿意在社团法令下自己拥有,或在公司和慈善法令下注册一个合法的机构。 支持乡村的事工 1987年,总会成立了一个宣教部,主要因为上帝在斯里阿曼、英吉利里兴起了一群伊班族年轻人,他们要把福音传回自己的长屋。1988年,有唯一一名伊班主任宣教士(本身是律师,他暂停自己的律师事务所,献身当了第一届的宣教士)。当时候内陆交通是非常落后的,宣教士们一天要走9个小时,跨过6条河才能到长屋。感恩的是,上帝兴起一群年轻的伊班人愿意回长屋传福音给自己的长辈。如今,砂拉越浸信会的资源主要都是用来支持乡村的事工。 砂拉越总共有5000多座长屋,很多地方交通不便。为了帮助原住民,砂拉越浸信教会也开始一些扶贫的计划,如做了6-8个迷你水力电(Micro … Read More

1 26 27 28 29 30 31 32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