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点——迟来的正义 pg.7

with No Comments

误点——迟来的正义 有话云:一图胜千言。此言不虚,一幅好的新闻图片或插画尤其如此,不仅传递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于4月5日出版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以插画家约翰逊(R. Kikuo Johnson)的作品为封面,图中的亚裔母女戴着口罩在月台等车,母亲的右手紧牵着年幼女儿的左手,警惕地注视着手表之余也张望四周,母女的焦虑不安、担惊受怕心情表露无遗。 美国种族问题层出不穷,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亚裔屡遭歧视,甚至被袭击的情况频频发生。约翰逊的画,名为“误点”,刻划一对亚裔母女等候列车时神情惶恐,令人联想到列车的延误正好反映亚裔多年来迟迟未得到公平对待的现象。 自由女神国度——美国曾一度是自由世界的领头羊,给活在极权和专制政权统治下的众生带来希望——免于恐惧的自由。这也是千千万万人不计冒着葬身大海的危险,千方百计投奔美国的原因所在。曾几何时,美国也笼罩在种族歧视、枪击案、各种犯罪案件的阴影下,浮现各种棘手的社会问题。迩年来,美国少数族裔,尤其是亚裔不但穷于应付新冠病毒所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甚至面对无的放矢、无端端的指责、侮辱、暴力攻击……具有种族歧视性质的犯罪行为。 无可否认的,免于恐惧的自由,包括享有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基本人权,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美国作为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是否对真理有所担当,一律平等对待其子民,并为同是亚当子孙的亚裔提供免于恐惧的自由保障?! 英国法彦曾说:“迟来的正义非正义。”(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吾人喜闻乐见公义如天上的日头照亮美国,也照亮世界。

一生最美的祝福 pg.6-pg.7

with No Comments

一生最美的祝福 慈绳爱索 @素芬(柔佛新山新恩堂) 在我人生最低潮及痛苦的时候,是主耶稣拯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感谢主的大能大德大爱,看到我的无助,听到我的呼求,将我们从黑暗的深渊中拉出来。 能在2020 年认识及信靠主耶稣,是我一生最美的祝福。” 我十几岁时初次接触基督教,记得当下感觉蛮舒服的——弹吉他唱诗歌的年轻人那么自在与喜乐,诗歌触动人心。虽然隔了三十多年,确实地点已不记得了,但那令人感动及喜乐的氛围还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 我大学时的同房室友是虔诚的基督徒,每星期总会有一对基督徒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孩来探她,连我也跟着被眷顾了。至今,我仍然记得那位妻子及小孩的名字,因为当时的我确实能深刻感受到这对基督徒夫妇对我室友及我发自内心真诚的关怀。因着室友的关系,我曾有机会出席教会的圣诞节活动;至今仍然记得,站在众基督徒中和他们一起唱圣诞诗歌,感觉平安喜乐满满。 把孩子送去生命改造中心 2018 年至2019 年,我的人生及家庭都跌入死荫的幽谷——成绩一向优秀的孩子放弃了他的学业,封闭自己,终日躲在房间玩电脑游戏,生活日夜颠倒,精神萎靡不振,更搞到家里鸡犬不宁。那是一段以泪度日的日子,我的体重轻了十公斤,更要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我的表哥是一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年轻时曾迷失过,是耶稣以慈绳爱索领他归回正道),在他的“穿针引线”下,我和丈夫得知了在新山良牧机构属下有间“约书亚之家”,这是一家以耶稣基督的爱为根本,特别为迷失自我的青少年而设的生命改造中心。我们和中心负责人沟通了好几次,也特地南下新山了解中心的环境及情形;最后,我们在无计可施下,忍痛把孩子送去“约书亚之家”。 那是2019 年9月17日的下午!我仍然记得,当孩子离开家那令人心碎的一幕——若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有哪个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去生命改造中心呢?! 感谢主耶稣,那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当家已经帮助不到孩子成长,为人父母的我们只能忍痛与孩子分离,希望他能在一个崭新及有建设性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与孩子一起受洗 亲爱的天父是如此爱我们每一个人,祂听到了我的绝望与呼求,也怜悯、怜惜我们;在祂的眷顾下,孩子也感受到祂满满的慈爱。在上帝的引领及“约书亚之家”同工们悉心关怀照料下, 孩子重拾他的学业及钢琴,而且也学习吉他及打鼓;此外,他灵修,并过着有规律的团队生活。 在我人生最低潮及痛苦的时候,是主耶稣拯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感谢主的大能大德大爱,看到我的无助,听到我的呼求,将我们从黑暗的深渊中拉出来。我深深感谢祂赐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机会做一个新造的人,在基督里建造自己的新生命。有主耶稣做我的磐石及盾牌,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软弱,并时时提醒自己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做让上帝喜悦的事。 而我能在2020年圣诞节与孩子一起在柔佛新山的新恩堂接受洗礼,成为属上帝的孩子,让这一年的圣诞节变得格外有意义。这一切都是祂所赐的恩典,哈利路亚!

凯胜与我 pg.4-pg.5

with No Comments

凯胜与我 心乡处处 @陈心洁(临床心理学博士) 我相信,凯胜是个有爱的地方。有爱,就能治愈和遮盖一切的罪和伤痛。但愿,所有的学员都能在凯胜里找到有意义的生命连结,从与基督连结进而到和同工和弟兄们如葡萄树般的肢体相连。 2021 年2 月28 日 离开诗巫后的第一天,除了想念家乡的人事物,还有一件答应自己必须完成的事情,就是记录年前一份来自凯胜中心的感动。 很多人都知道,凯胜之家是卫理公会的福音戒毒中心,也在两年前转为生命塑造中心,着重生命的重建,进而改变上瘾的习惯。新的中心设立在兵营附近,里面有50-60 学员不等,目前只收男学员,课程为18 个月。中心现有院牧,也有主任和同工们,而我爸爸则是“全职义工”,我妈妈是1+1 免费送的”义工”。已经有许多媒体相继报导过中心的事迹,而这里想写的是从“自己人”角度的田野体验。 脱不了干系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的孩子们已经和凯胜“脱不了干系”。从当年在南山港郊区破烂的高脚木屋下,我们五个兄弟姐妹都随父母到凯胜旧址留下足迹。为了和父母在过年时“团圆”,每逢佳节(如圣诞节、复活节、中秋节、春节)都要和一帮“江湖大哥”一起过;因为这是父母的“家人”,我们也必须敞开胸怀和他们分享亲情。 今年也不例外,因为MCO(行动管制令)的实施,凯胜中心也实施全方位封闭,外人不能进来,学员也不能出去,包括我的父母也跟学员一起同进退。但是,又不放心我这个女儿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就召我一起进去吃团圆饭。其实,去年开始,每次回诗巫,都会被父母召唤去凯胜“分享”,毕竟自己作为临床心理师,也曾经在美国戒毒中心辅导过戒毒者,于情于理都应该参与到凯胜的服事。于是一月份就答应父亲去分享两场关于戒毒和上瘾的知识。 由于去年(2020 年)3 月疫情开始后,我在吉隆坡的教学都转为线上,于是在凯胜的“实体课”让我感到一阵新鲜。虽然教室里的学员兄们素质参次不齐,但是每个都很精神奕奕地听课和互动。记得第一堂课讲了成瘾的生理机制后,学员们就开玩笑称我为“多巴胺老师“ (注: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负责快感的传递),可见他们吸收知识的迅速。一周后,当我带自亲手做的凤梨酥去做问题抢答的奖励时,场面一度失控,好几个都还记得第一堂课的内容,让我的“师心”大发。 虽然他们的江湖经验比我丰富,但是对我还是相当尊重,没有逾越的言行举止。第二堂课,当我问到,为何会毒瘾复发时,大家也都自由分享自己不同的失败经历,在课堂上开放和坦诚的程度也让我吃惊。虽然有些“淘气”的学员很会带动气氛,但也有“认真”的学员很严肃地在思考人生。 上课的氛围非常积极,几乎都很难停止大家的提问,课后也有学员排队着来寻找个人辅导。我只能“快刀斩乱麻”,每人15分钟地做快速的“问题解答”(problem-solving),无法仔细聆听。但是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有长篇的故事,而我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给予建议,也无法长期陪伴或辅导。不知道我的父母每天要面对这么多个“孩子”,如何应付,如何记住名字。幸好有同工可以栽培,做小组关怀和辅导。希望这些孩子们的心声都有人倾听和接纳,因为他们其实相当聪明,举一反三。 有爱的地方 话说,除夕那天,除了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也充当了当晚“诗歌比赛”的裁判;听了30多名学员的歌声后,感触良多。没见过台上唱歌,台下也跟着一起唱的“比赛”。有些学员在台上比较紧张的,台下就有帮忙唱的的“粉丝”,还有随性举手敬拜的。唱得好的,台下掌声激烈;唱得不好的,台下依然掌声激烈,十分“给脸”。与其说这是“比赛”,倒不如说是“敬拜赞美”的马拉松。两个小时,没有间断,一个轮一个地上台,没有重复的诗歌;凯胜学员自己组的乐队也很给力,一连弹奏了一个晚上,各种诗歌都能驾驭。 坐在裁判席,我也被观众的热情感染,忍不住拿起手机抓拍那被圣灵充满的礼拜堂。他们今年虽然无法和家人团聚,但是他们成了彼此最好的“家人”,给予温馨的手足之情。当时,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用文字把这段非凡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这里面的美好。诗歌比赛成绩揭晓后,我爸给了每个人一个红包“做意思”。在烟火和鞭炮声中,他们可以肆意地回到童真,像孩子一样闹着仰望着除夕夜灿烂的星空。他们的父母也并没有忘记他们,年前就在中心门口纷纷送来各种好吃的年货和水果,还有的送了一串串的鞭炮来。 听我父母说,有些凯胜的年轻学员因为不能回家过年就闹情绪。因此,我也可以理解,父母决定留守凯胜陪他们过年的用意。于是我也“乖乖顺服”安排,安静地过自己一个人的春节。其实,我反而羡慕这些学员,也许一生之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春节不能和家人一起过,但却有一大帮的弟兄和他们在欢乐中一起度过。 记得那天在课堂上,我给学员看了一个视频,谈到关于戒毒的研究发现,社会连结(social connection)就是让人可以不再吸毒或上瘾的保护因子。我问他们,为什么有些人到了凯胜之后还会想逃跑?就有几个比较资深的老学员马上接话回答,“那是因为他们还没体会到在凯胜里的爱!” 我相信,凯胜是个有爱的地方。有爱,就能治愈和遮盖一切的罪和伤痛。但愿,所有的学员都能在凯胜里找到有意义的生命连结,从与基督连结进而到和同工和弟兄们如葡萄树般的肢体相连。让去过凯胜的人,都能发出赞叹,“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神反转的结局 pg.3

with No Comments

神反转的结局 抓鼠有感 文/翁震凌 最近,不论是速读圣经至耶利米书最后一章,还是听台北基督之家寇绍恩牧师的“恩典365”,都不约而同地读到了约雅斤,对这位算得上是犹大的末代君主充满了好奇。 圣经对他其实没有太多的着墨,主要记载在列王纪下廿四章及历代志下卅六章。约雅斤接续他父亲约雅敬为王的时候年18(但历代志下卅六章的记载是8 岁);年幼登基,王位还没坐热(作王才约三个月)就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城,投降后被掳到巴比伦去,着实令人唏嘘! 巴比伦王虽然掳走了大批的人(除了君王约雅斤,还有后妃、大臣、众首领、勇士、众民等等),但犹大其实还未算正式亡国,因他另立了约雅斤的叔叔玛探雅(后改名为西底家)作犹大王。换句话说,就算有天约雅斤能重返犹大,这王位也不再是他的了。 作为亡国之君,能有好下场的大概是寥寥可数;单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即使投降,多是被新的在位者囚禁、监视,最终杀害(我想成王败寇,中外皆然)。 然而,约雅斤的结局却颠覆了我的“常理设想”。 列王纪下廿五27-30 节记载:“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第三十七年,就是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登基的那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恩待犹大王约雅斤,把他从狱中领出来,并且安慰他,使他的地位高过和他一起在巴比伦的众王。又换下他的囚衣,赐他终生常在王面前吃饭。他的生活费用,在他一生的年日中,每日不断由王供应”,直到约雅斤去世(耶利米书五十二章31-34有相似的记载) 约雅斤成了阶下囚卅几年,没想到有朝一日竟还能“咸鱼翻生”,不仅没死,出了牢狱,更被新的巴比伦王奉为上宾,衣食无忧地直到他离世。这样一段神反转的结局,让我深切地体会:上帝的道路的确高过我们的道路,祂的意念实在高过我们的意念! 随着年岁的增长,经验阅历的加增,我们难免越来越容易依据自己的理性、经验、专业等,对各种人事物进行分析、规划、判断。然而,约雅斤的结局却告诉了我:上帝是作新事的神,甚至在许多人看似的“不可能”情况下,祂都能使“凡事变为可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