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管令期间选定福源堂为统一崇拜直播讲台 疫情前福源堂已尝试崇拜直播

with No Comments

报道/孟礼 马来西亚因新冠肺炎疫情,于3月18日开始限行令。这是空前的世纪疫情,全球因而停擺,人人隔离在家,人与人之间更为疏离。多亏新科技网络时代,让人可以彼此联系;即使不在学校或教堂,仍可以学习及崇拜。 自3月15日吾会暂停实体崇拜(当天由各牧区自行直播),22日则开始统一讲台,以诗巫爱蓮街福源堂的设备为平台,由年会资讯传播部及该堂的IT(电脑技术)与PA(音响系统)的工作人员配合录影、制作及上载网络当天的主日崇拜。 据该堂资讯委员会主席陈如忠表示去年(2019)开始,福源堂已选择性地在特別主日时,于第二场(9.30am)的崇拜透过脸书或YouTube直播,以便让该堂海外会友也可在网上一同崇拜。今年2月开始,该堂就更全面地利用上网直播。 因此,当年会于3月15日前一晚(14日)決定暂停聚会,隔天黄传道牧师证道是就开始直播。年会后也決定于3月22日开始统一讲台,直接指定福源堂为崇拜统一直播平台(不需每个牧区自行负责直播)。第一场7am是英语堂,第二场9.30am是华语堂,第三场11am是国语(马来语)堂。 据陈如忠主席表示,当天YouTube“现场观众”约有9千3百多人,脸书上则有3千2百多人观看,加起来约有1万5千多人(但通常过了一两天,就会累积至2-3万人或更多)。他说制作直播主要是在原有的音响器材上再加一些设备,比如:加上接收四架以上的摄影机Video mixer,再经过一个解码器(encorder),再转入电脑的一个OBS studio软件,然后上载脸书或YouTube;看似简单但需人手操作。 该堂资讯委员会成员包括:刘正魁与谢友宏,他们同时是崇拜IT操控员,是福源堂执事会副主席兼防疫小组组长林志卫率领下的团队。另外,年会资讯传播部同工陈重均也负责主要的拍摄工作。 谈到目前非常时期采用的统一直播方式,林志卫医师称,事实上福源堂有很多老会友都是独居的,有些不能上网,但目前也没更好的解决方案。有些老人家中有较年轻的成员懂得应用新媒体,就能参加线上崇拜。 林志卫表示,福源堂防疫小组是在该堂执事会主席推动下于3月11日成立。由牧师传道、会友领袖、执事会正副主席、各肢体主席、数位医务人员和律师组成;主要进行工作包括:1.制定福源堂会友参加教会活动时应进行的防疫措施,如:测量体温和消毒洗手;2.配合政府政策探讨实体崇拜进行方式和细节,并安排线上崇拜事宜;3.3月14日晚上决定停止实体崇拜和教会活动;4.更新和发出福源堂的正式通知文告;5.鼓励推动以线上方式如ZOOM会议软件等进行教会活动;6.安排祷告会资料提供。

(13):“稻草搭桥”建立美洲卫理宗 从小木屋开始聚会

with No Comments

美以美的故事(13)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始祖沒设卫理宗据点 三百年前卫理运动主要的三位发起人:卫斯理兄弟与佐治怀特菲尔德都曾到过美洲,不过都沒有正式成立卫理宗据点。 一.卫斯理兄弟于1735年10月14日自英国坐船经过大西洋,1736年2月6日抵达美洲的乔治亚(Georgia),接受发起人(类似港主)奥格尔索普(James Oglethorpe,1696-1785)的邀请成为薩瓦那(Savannah)的牧师及其私人秘书。约翰于3月7日开始在薩瓦那教堂主持第一次崇拜。查尔斯与移民发生纠纷,半年后(8月)回英国;约翰也因为感情风波而在1737年12月2日“逃離”,返回英国。 二.被视为卫理宗联合创办人的佐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1714年-1770年)曾先后7回到美洲宣教,並掀起了大醒觉运动。 当时他们是以推动卫理运动为目标,不过,均以圣公会传道人名义服侍教堂与会众;因此沒有成立一处“卫理宗”据点或一间教堂。而卫理宗是到了1744年,才在英国正式召开的一场会议中发起的。 ●三地卫理宗同时创始 到1760年间,渐渐地有些英国卫理宗信徒移民至美洲。他们不约而同地在三个地点各自发起卫理宗运动的聚会或班会。这三个地点与相关人物是: 1.马里兰州有会友传道罗伯特.史特劳布瑞奇(Robert Strawbridge,1732-1781)于1762-1763年间设立小组班会。 2.纽约有“卫理之母”的巴巴拉赫客(Barbara Heck,1734-1804)于1766年间开始聚会,这也是至今纽约John Street教堂前身。 3.费城(Philadelphia,费拉德尔菲亚)的(Thomas Web,1724-1796)于1767年间设立了一个会社。 本文就先从马里兰的“一根稻草” [1]讲起。 这根“稻草”——罗伯·史特劳布瑞奇(Robert Strawbridge)——原是爱尔兰人,受到约翰卫斯理的影响,自天主教转信成为卫理宗的信徒。后来他大发热心成为会友传道。罗伯于1732年出生在爱尔兰西南的一个小镇Drummers Nave(现称Drumsna)。当他在Terryhugan宣道时,遇见一位卫理信徒伊里莎白(Elizabeth Piper)并结为夫妇。 ●“一根稻草”美洲屢创第一 罗伯夫婦于1760年期间与爱尔兰的一批移民,移居美洲的马里兰州的弗雷德里克縣(Sam’s creek,Frederick County,现称Carroll县)地区。抵步不久,他向地主莊英格兰(John England)买下房子举行聚会,后来还兴建了一幢木桐屋(log cabin)作为会社(Society)聚会地点,该房子成为美洲卫理宗最早的建築物。后来地主也信主了,还把附近50依甲土地都卖给罗伯,罗伯因而被视为美洲卫理宗的先锋。 罗伯在美洲帶领的第一位信徒是约翰伊凡(John Evans,1734-1827),伊凡就在邻近帶领一个班会(Class)。這相信是卫理宗在美洲最早的活动记录。很快地,罗伯开始在马里兰、宾夕法尼亚、维吉尼亚的各地区各宣讲了第一篇卫理宗的讲章,设立聚会及卫理教堂(chapels),包括维吉尼亚最古老的旧石教堂(Leesburg)。 罗伯对于年轻传道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他沒有被按立,不过经常施行圣礼包括为儿童施洗,最早的记录是为5岁的Henry Maynard(John Maynard的儿子)施洗。一直至1773年,美洲第一次卫理传道人大会时,他因沒按立却施圣礼的举动被反对。亚斯理会督虽然不悅,但最终允许罗伯主持圣餐礼。 罗伯的讲道影响了John Maynard家里的黑奴Jacob Toogood,后来成为美国卫理宗最早的黑人传道。 1773年,美国第一次举行卫理传道人会议,罗伯、亚斯理及另外两位代表被委任为巴尔的摩最大的牧区新成立教会的牧者。1776年,有一位Charles Ridgely … Read More

主的爱,主的恩

with No Comments

宣教的脚 文/蔡建清、蔡晓红(年会义务宣教士) 2008年,我们夫妻俩带着教会的祝福和上帝的恩典走上印尼西加山口洋的一年短宣之路,在该处与当地卫理公会牧者搭配,学习履行主耶稣在升天前所颁布的大使命;又在后方的祷告及经济支援下,过了一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短宣生涯。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愿意把59岁的自己再献给宣教。 2018年8月31日至9月2,我们参加在诗巫举办的第4届“卫理全国祷告大会”。我依然记得很清楚,大会第二天中午休会时,会年布道部干事刘会先牧师走进来,聊了一阵子后,他即问:“古晋东教区有呼声,叫我们派客家宣教士去到当中。你和晓虹姐妹愿意考虑吗?”我说:“牧师,您就让我们考虑考虑吧!” 我承认自己是个软弱的人,大会后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直到那年10月4日在一间相馆里接到刘会先牧师的电话,问我考虑得如何了,我才厚着脸皮要求牧师再给我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思考。 还有多少个十年? 从2008年到2018年刚好十年,我已69岁。当年去印尼西加山口洋才59岁,是个刚退休人士,时间在转瞬间就悄悄过了十年,也偷愉地要把我送进古稀之年。我想到摩西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这时,我问自己:还有多少个十年?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后,在旷野兜兜转转四十年,但我没有这么多年的时间好兜转;况且我也不是强壮的人,活到八十岁的机率并不高! 当我在思考时,诗一百零三篇11节给我另一个亮光,上帝的慈爱也包括了祂给我们的机会。上帝让我作个客家人,现在有客家福音的呼声,给我机会回应,这是祂的爱和恩典的记号。如果我视若无睹,这记号会像后雨后的彩虹,很快就消逝无踪。 四天后,我便拨电话给会先牧师,告诉他我们愿意尝试一年。 2008年在山口洋主要是客家福音事工,2019年在本地也是客家福音事工。虽然“模式”不尽相同,但性质却是一样。所以,去年是快乐走福音路的一年,因为有各堂会的牧者、会友及福音伙伴们一起走;一起走就是相惜相爱的生活,我们祷告上帝记念你们的劳苦。 也许与从中原南迁五次,又或与住在土楼有关,一般的客家人都好客热情。去年我们到访的地区(马当、玛丽哈、石角、石隆门、新尧湾及晋连路三十四哩)都愿敞开门户接待,同时也能自由打开话匣子聊天,让大家谈笑甚欢。 感谢上帝,因祂有说不尽的恩典;去年我们每个月所接触到的人次都超过所求所想的。 正当我们想要“踏深油门”与他们深交时,可怕又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却横扫七洲四洋,漂洋过海来到我国。正当大家在批评论断此新型病毒该不该称为“武汉病毒”时,确诊人数就不断增加,政府不得不在3月15宣布从3月18日实行“行动管制令”,这行管令让我们不得不“放松油门”,同时也逼使停办已计划好的七个福音茶会,真是吹皱了一湖春水。 无可否认,新冠病毒疫情给我们夫妇带来一定程度的挫折;虽然我们不敢向保罗那样荡坦坦地说“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但是我们心中的盼望是病毒尽快声消迹灭,让事工不遇任何阻力。

蓝筹股

with No Comments

爱我们的家 文/许如赐 诗篇八十四篇3-4节:“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神啊,在你祭坛那里,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抱雏之窝。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他们仍要赞美你。” 家庭祭坛,简单来说就是家庭礼拜或家庭聚会。在现代的家庭里,常可听到这些“理由”:“我很忙,没有空,再安排时间”、“我不会带领”、“孩子还小”等而没进行家庭祭坛。 打从大儿子五岁开始,我身为一家之主,就和太太开始带领两个儿子一星期一次的家庭祭坛。一家四口,围在一起,点起蜡烛,夫妻俩轮流带领分享信息教导,唱诗歌,玩小游戏,代祷……简单的家庭祭坛就这样在我家“培养”起来。 我记得爸爸曾说过,曾祖母在他小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带领家人一起进行家庭祭坛。当时住在山芭,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灯光,只有一盏小油灯。一到晚上,曾祖母手里拿着一本圣经,就会叫大家聚集在一起。爸爸,说当时的他和其他孩子都非常期待家庭祭坛的时光,因为能够听到曾祖母讲耶稣的故事和上帝的话语。因此,在这样潜移默化之下,上帝的话就默默地在爸爸的心里扎根直到现在。 在这一次的行动管制令的第二天,爸爸就召集了我们一家子一同开始进行家庭祭坛。除了祷告会和星期天的崇拜,我们没有停止过。其实,我认为家庭祭坛是全家人共同敬拜神、认识和实践真理、互相关怀、分享、代祷的聚会,是全家人一起的属灵分享时光。全家在一起,见证主的恩典,思想上帝的话语,一起在主耶稣的恩典和在知识上长进。我们这个大家庭,十二个成员,大家轮流做“领会”(主席)带领读经、分享与讨论、唱诗歌和祷告,就连最小的十岁小外甥女也学会自己找资料,当领会。 “高值回收”的投资 从家庭祭坛上,我觉得它是一个“高值回收”的投资,它的报酬是你无法想象的: (一)这是上帝托付的使命,我们如此做是讨祂的喜悦。 (二)让家成为“以上帝为根基”的坚固家庭,让撒旦的攻击无法得逞。诗篇一百廿七1说:“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三)帮助儿女抵挡世界的诱惑和试探的最好武器。现今网络时代,年轻一辈的儿女个个都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生活离不开网络。社交媒体、网路视频、手游等都是现代人离不开的“精神粮食”。我们身为家长有责任教导孩子,善用时间在读经祷告亲近上帝,或者阅读一些属灵的书籍,让自己灵命坚定,不至于陷入撒旦的诡计。箴言廿六6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四)让儿女看到父母依靠及敬畏神的好榜样。在家庭祭坛中,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软弱、害怕、喜乐等,从中儿女可以听到家人的分享并激励他们学习如何在绝望中、困境中、顺境中依然凭着信心,不忘记上帝,依靠祂和敬畏祂。申命记六7:“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五)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上帝面前,大家敞开心与家人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多温馨的场景啊!透过这次的家庭祭坛,我们和父母、孩子和爷爷奶奶之间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平时没什么聊天的我们,在家庭祭坛时,爸妈和外婆会跟我们说他们以前的故事,儿媳们和孙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基督是我家之主,书廿四15下:“……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 所以,带领家人一起进入属灵的温床,让全家人可以在主的爱中滋长,整个家庭成为主馨香的芳祭。“家庭祭坛”这个蓝筹股,绝对是我们基督徒必投资的优质股。今天起,就开始入股吧!

卫斯理中心丛书介绍

with No Comments

作者:陈倩明 售价:RM12 初版:2018年6月 简介: 基督徒父母除了养育孩子之外,还有一环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的灵性成长,这可是孩子生命的根基和重要的源头。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提供一些研究结果和意见,让基督徒父母更有效和更贴切地培育孩子的灵性。 有意购买者可联络本报办公室084-333021/333028或电邮scaccmm@gmail.com询问。

线上的家庭祭坛

with No Comments

爱我们的家 文/陈俊良(民都鲁恩光堂) 2019年除夕,我们家开始了第一次的家庭祭坛。从5月开始,我就向家人提议,每星期进行一次家庭祭坛(间中偶尔有因为时间无法配合而暂停)。 由于家庭成员分散在世界各地,所以大部分家庭祭坛都是以电话视频方式进行。透过这样方式参与家庭祭坛的其中一个得着(或说操练),就是我要学习迁就和包容。由于我常年在新西兰,当地时间与马来西亚的时间时相差五个小时,所以马来西亚晚上七点钟已经是我那儿的凌晨十二点了。即便如此,我仍然是满心欢喜快乐的期待十二点的到来,因为那是我们全家的一起敬拜上帝的宝贵机会。 家庭祭坛不仅仅使得我们一家人与上帝的关系更亲密了,而且我们家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更深的连接,因为我们透过小组有深入的分享,所以我们开始了真真正正连接在主爱里的生命。 我发现透过电话视频方式进行家庭祭坛有其利与弊。缺点是有的时候小组分享会被网络干扰(例如说断网),就会影响到小组的进行。透过视频进行家庭祭坛的好处是大家比较不害怕分享。之前,面对家人,常常会因为过于熟悉而说不出感性的话,大部分都会觉得难为情,可是,透过视频方式进行家庭祭坛,反而减少彼此间的尴尬,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的分享。 我们家庭祭坛是以主祷文作为结束,我们把这当做向上帝献上我们最真诚的敬拜。愿上帝继续赐福我们一家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人都经历主更深,爱主更深,事奉主更深。 我也访问了其他弟兄姐妹的心得,简单的分享,他们当中有的说,透过家庭祭坛,他学习并操练时间上的分配及优先次序的管理。另外一个学习轮流带领小组,也学习开口分享 和讨论问题。还有一个说,他透过家庭祭坛,与家人彼此之间更加亲近,更加了解彼此的属灵生命成长。 希望更多主内的家庭可以安排时间进行家庭祭坛,只要有心,愿意重视,地理与时间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拦。

我们爱上了家庭祭坛

with No Comments

爱我们的家 文/林赛妃(民都鲁恩光堂) 除了工作或孩子学习及睡觉各8小时外,其他时间大概都是与孩子形影不离啊!因为先生上夜班的关系,每个晚上(除了星期五参与初成)从7:30点半到9:30点半,是我这母亲与四个孩子一起在书桌上的美好时光。 为什么美好?因为爱——我们爱因神先爱我们,祂差派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卑为人,牺牲生命拯救我们这些罪人;所以我岂可白占地土,辜负主恩,我更愿意把基督牺牲的爱传承,培育敬虔的下一代(上帝托付的产业)。 每个夜幕低垂时刻,我们用半小时轮流祷告、读经、分享,彼此代祷,背诵经文,采用的材料除了圣经,还有家庭崇拜手册、书籍(如《读经乐》等),我就这样陪他们度过了童年。我希望,日以继夜规律地学习上帝的话语,亲近上帝是他们终身难以忘怀的属灵回忆,盼望他们生命中的属灵教育能让他们无论何处去,无论何境况,都带着主耶稣复活的力量。 即使多少次感到无力向前,但在一次次辽望浩瀚星空,深觉“自己太渺小,上帝真伟大”之时,再次坚定我:我们岂可放弃认识祢,经历祢。一次又一次,圣灵让我从心得力,重新立约,带着孩子一起锲而不舍地固定与上帝约会(真是好得无比呀!) 让真理在他们的世界说话 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开始有各自独立灵修的时段后,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家庭群组就此诞生了。我们常在群组中发问有关圣经难解之处,尤其是一家之主的爸爸,借由读经心得常让孩子们脑力激荡,思想经文的深奥意义。我们也常一起讨论时事动态、社会课题,一起分享上帝的话语,一起祷告(例如:为时事、武汉疫情、国家选举、病痛中的人祷告等)。因为上帝,我们的生命合而为一连在一起,如此美好。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推动“以萨迦守望者”(Issachar Watchmen Methodist Prayer)代祷,而我们一家在2019年和2020年就认领30分钟的祷告时段,成为代祷勇士。我和家人在每周四固定时间(9:30 pm -10:00pm)灵修祷告时,都会特别为世界、马来西亚、社会、教会、家人和自己祷告。我们带领孩子与上帝连线,让真理在他们的世界说话。 亲爱的父母们,你了解家中少年人的心思吗?你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吗?你的少年孩子愿意敞开心门与你分享一切喜怒哀乐吗?他们对未来有何憧憬、渴望?他们心中有何茫然?您都了解吗?或是,作为父母,您想过:自己可以给孩子什么呢?是物质需要和享乐?是满脑袋的知识?是让他们成为循规蹈矩的好孩子?还是其他什么呢? 创一27-28:“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所以,我们的孩子是照着上帝的形象所造,特别珍贵。 父母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被世界吞没,要帮助他们,恢复上帝造我们原有的华美尊荣的形象,荣耀主名。您愿意为您的下一代,多花时间陪伴了解他们,深入他们的生命;更固定带领他们自小认识上帝,认识真理,遵行祂的道,好让他们未来能走在上帝的心意中吗?父母们,这是您可以给孩子们的,就从今天就开始吧!

孩子有份主导的家庭祭坛

with No Comments

爱我们的家 文/许俊杰(民都鲁恩光堂) 从2015年开始,我就一直摸索着该如何开始家庭祭坛,因为在我印象中,家庭祭坛应像教会崇拜般的模式,正是这种想法让我一直望而却步。 到了2018年,我心里非常着急,认为上帝既然已赐给我和素风四个孩子,身为一家之主的我,应该成为家中的属灵榜样,建立孩子们每日读经、亲近上帝的习惯。因此,我开始寻求神,应怎么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庭祭坛。就在那一年复活节崇拜中,上帝给了我一个意念:每天带领一家人轮流读一章经文。当天晚上,我就聚集了一家六口,开始了属于我们的家庭祭坛。 刚开始家庭祭坛时,小儿子才3岁;他会在我们五人诵读当晚经文后,由内人带领他阅读儿童圣经,这情况维持到2019年终。2020年开始,他也加入我们一起诵读上帝的话。 孩子们期待的时间 我们的家庭祭坛是如此进行:以祷告开始、诵读一章经文(有时是一部分,需视经文的长短)、简短的分享,再以祷告结束。为了让孩子们有参与感,祷告部分均由他们轮流带领。有些时候,孩子们会要求有不一样的家庭祭坛——一个属于他们主导的家庭祭坛。他们筹备及安排练习时间,献上诗歌和唱游为祭;也有好几次,他们自导自演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短剧,作为家庭祭坛的信息。 我们从约翰福音开始诵读,之后就是其他三本福音书。到了2019年终,我们已经读完了新约圣经、诗篇、箴言、创世记和出埃及记。孩子虽小,但是他们都很期待每个晚上一起聚集的时间,荣耀归神! “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4-9)

借着寻羊队鼓励信徒建立家庭祭坛

with No Comments

爱我们的家 文/刘丽幼(民都鲁恩光堂主理牧师) 首先,与大家分享深触我心的两个信念: 1.教会存在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去”使万民作主耶稣的门徒。所以,教会不应该以活动为主(如池会长的名言:不要死在活动中);教会的存在目的,推行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抢救灵魂”(正如各年龄层的团契章程就提到,招收会员(或称“入会”),就是加入一个伟大的救灵运动)。举例来说,先知以赛亚就是在敬拜上帝中,听见上帝的呼召,愿意回应而被差遣去成为上帝的代言人。教会应该差遣人出去传扬主道,而不是只停留在教会里面敬拜和团契交谊。 2.教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再加上培育一个孩子最佳的场所,对孩子发挥最深远的影响力的地方就是家庭。举例来说:一个人怎么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一个人面对冲突怎么回应,八九不离十,都与家庭的耳濡目染有关。 有鉴于此,我们集中火力,在祷告会之后进行“寻羊运动”,以会友的家庭为优先目标。2019年正月,我们从零开始摸索,边走边学,也不乏撞墙、跌倒的经历,有时也会出现无力、无奈和沮丧。可是,我们就是本着一个信念:渴望看见会友们都是一家一家前来敬拜上帝;所以,我们继续仰望上帝的带领,祈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是代代相传,我们的子孙是世世代代都成为虔诚的基督门徒,活出“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背起十架跟随主耶稣”的生命。 其次,与大家分享我们这一年走来的方法和策略: 1.时间:我们选择祷告会之后的原因是,祷告会本来就是把人带到上帝面前的时刻,当我们在祷告会中与上帝相遇之后,我们肯定带着上帝的同在,被上帝差遣出去为主发光,作盐。故此,我们敲定每周祷告会后成为寻羊队伍出发的时段。当然,这代表大家需要另外安排时间练习敬拜赞美团、诗班,或者另外安排会议、讨论会,及各种训练课程。 2.队员:我们召集愿意出席寻羊队的弟兄姐妹,按照福音对象的年龄及灵性需要,分配队伍;故此,每个队伍不一定每周都是同样的队员。每一队至少3个人,避免异性组队寻羊而引发任何误会。队员的分配也会考量其探访布道的恩赐,并且按其布道探访的资历做出调配和安排,避免过多熟练的布道队员在同一组而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者过多新手在同一队,而发生“无法应对福音对象”的尴尬场面。 3.目标:每一个组别都秉持同样的信念:让未认识耶稣的人认识耶稣,让认识耶稣的人接受耶稣为救主,让信靠耶稣的人开始每天读经祷告敬拜和亲近上帝。如果会友的家人对信仰冷淡,或对基督徒反感,寻羊队就先去建立关系,尝试多认识对方的思想。如果时机成熟,寻羊队就与他分享福音,挑战他决志。如果该家庭整家都已经来教会,就带领他们进行家庭祭坛,材料因家庭而异。如果该家庭有成熟的基督徒,寻羊队会安排他带领部分家庭祭坛的内容,比如领诗歌、祷告或者读经。 寻羊队的目标就是确定该家庭可以正常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家庭祭坛,之后才撤退,转到另外一个家庭。当然,在这些持续探访的间中,偶尔遇到队员出门,或者遇到其他队伍需要人手,队员都可能做成调整。可是,基本上,不会把整个组别拆散,免得寻羊对象因陌生而对寻羊队员缺乏安全感,阻碍了福音工作的进展。 4.家庭祭坛材料:圣经(每周看一段经文,之后由队长进行简短的讲解)、福音查经系列(如锡安函授使用的《重生真义》,还有一本久远年代(1985年)的灵修手册,内容有认识耶稣、认识神等课题分享)、圣经讲解系列(如:神学院每年都出版的大斋期默想篇、《活水》)、家庭祭坛手册(由本会所出版的好几本家庭祭坛手册)。个人认为,本会妇女会每一年出版的灵修手册是非常好的家庭祭坛材料。 5.委员会之间的配搭:敝堂的属会委员会负责安排各属区的属长,每周轮流提供寻羊对象;布道委员会可以交上他们在崇拜时接触的对象名单,成为寻羊对象;社会关怀委员会可以协助跟进寻羊队发现有实际物质或金钱缺乏者,并且社会关怀委员会也可以提供医院探访对象的名字成为寻羊的对象;基督教教育委员会则负责在次序单每周刊登一篇夫妻灵修篇等材料,供会友一周进行至少一次的家庭祭坛,并在年尾收集有进行家庭祭坛的会友家庭,给与奖励,以示鼓励。 结论:我们只要认定家庭祭坛可以造就弟兄姐妹,建立他们整个家庭与神与家人的巩固关系,我们就一定会愿意“撇下一切”去推行之。从一些回馈,我们不难看到,有尝试推行家庭祭坛的会友,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庭成员对于崇拜和服侍也更加认真了。 2020年,我们把寻羊对象扩大到儿童事工所接触的孩子之家长,比如:幼稚园四百多个孩子的家长,主日学两百多个孩子的家长。面对广大的禾场,我们切切祈求上帝兴起更多人加入寻羊队伍,因为我们渴望更多弟兄姐妹的家庭都被带到上帝面前,我们的社区也因为弟兄姐妹的家庭“活出基督门徒的生命”而被点燃希望之光。 诚心祈愿我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点燃家庭祭坛的火,让主耶稣真光照耀民都鲁,照耀我们所爱的砂拉越,照耀上帝赐给我们的国土马来西亚,奉耶稣基督圣名祈祷,阿们!

我算是有点明白了

with No Comments

爱我们的家 文/张鸿恩(年会幸福家庭与辅导部副主席、卫斯理堂华语堂主理牧师) 我万万没想过,一场瘟疫所带来的行动管制令(MCO),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由于太太的职业是属于“必要服务”(essential Service),所以她必须回到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大众;而牧者则被政府归类为“非必要服务”(non-essential service),所以一夜之间我从“一家之主”成了“一家之煮”。除了准备三餐之外,白天我需要督促大儿子参与学校的线上教学、小儿子的吃喝拉撒玩睡,再忙里偷闲处理教会的事物。晚上时,我需要带线上门徒班、线上祷告会、线上团契、线上会议等等;更别提周末的采购和其他线上服事了。 不一样的“经历”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我似乎明白了一些过去从未想过的事: 我有点明白,所谓的“黄脸公”是什么意思。在担任家庭主“夫”的这段期间,我已忘了多久没使用刮胡刀、发蜡、长裤、衬衫、袜子、皮鞋等物品;不是不想用,而是根本不需要用。 我有点明白,为何准备符合孩子胃口的三餐是多么头疼的事。 我有点明白,为何丈夫放工后就躺在沙发上翘脚,看电视,滑手机是一种罪。 我有点明白,为何有些太太听到丈夫晚上要出去跟朋友喝茶聊天会大发脾气。 我有点明白,为何小孩明明这么天真可爱,却还是会被激得破口大骂。 我有点明白,为何有些太太说他们顾小孩顾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我有点明白,为何厨房是太太的世界,为何丈夫对饭菜的抱怨会引来侧目。 我有点明白,为何太太需要丈夫的鼓励和肯定。 其实, 这何尝不是每个双薪家庭中的太太或家庭主妇每天的经历呢? 过去的我不是不知道太太的辛苦,而是不完全明白个中滋味;毕竟“知道”和“经历”完全是两码子事。 当然!我不是否认丈夫在外为家庭辛苦的劳碌奔波,更不是在贬低丈夫在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我是为着许多夫妻在忙碌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上帝对夫妻二人的教导和旨意而惋惜。 二人成为一体 对于夫妻二人, 圣经中提到最多的不外乎是“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太十九5;可十7;林前六16;弗五31),这表明了身心灵美好的结合、夫妻的相处之道,以及婚姻的神圣性。 既是一体,就当明白女人是男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二23) 既是一体,就当明白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十九6;可十9) 既是一体,就当明白婚姻家庭的根基是基督,故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五21) 既是一体,就当明白妻子顺服丈夫就是顺服自己的头。(弗五22-23) 既是一体,就当明白丈夫爱妻子就是爱自己的身子。(弗五28) 夫妻二人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是相对的,但圣经对婚姻家庭的教导是绝对的。因此,夫妻二人想要共同建立合神心意的婚姻家庭,其关键在于上帝的道是否实践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二人虽然有角色上的区别,但仍需彼此相助,彼此饶恕,彼此顺服。毕竟夫妻二人是一体的! 一场瘟疫不仅让我从相对的角度去知道和经历夫妻二人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更让我明白和珍惜太太在婚姻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若有作丈夫的还不能体谅太太的辛苦,若有作丈夫的还把太太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若有作丈夫的还认为家庭主妇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不妨和太太互换角色一个月试试。你一定大有收获的!

1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