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24-7 为国家 求恩离罪祷告 一●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主持教区议会 参加锡安函授小组会议 参加卫理大会筹备会会议 参加英语事工委员会会议 与卫理神学院华人神学生对话 新福源堂乐龄团契证道 参加以马忤斯董事会会议 参加乐龄大会 新安堂主日证道 参加民都鲁沙马拉学校签约仪式 主持各部会议 美安堂主日证道 主持义恩堂动土礼 主持卫理神学院董事部会议 出席卫理神学院毕业礼 锡安堂40 周年庆典证道 面试求进者会议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采访之后,竟然“厚颜”开口问受访者,能否为他们祝福祷告。 或许,那时因着他们无私的爱心与付出而掀起的澎湃激动与感动,只能化成声声对上帝的赞美;因着他们前面还有各方面的需要(经济、人力、资源等)而生的急切,只能化成句句对上帝的祈求。或许,只有为他们与他们的事工祷告,才能让我觉得:我总算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目睹扶贫事工 在古晋突破中心两位董事李廷鸿弟兄、刘裔富弟兄,还有时任中心总干事潘国贤传道带领下,我随着他们从早到上到下午,在古晋市区郊外绕来行去;虽然已茫然不知方向,但先后到了不同的地点,亲眼目睹“古晋突破中心”在各处所推动的社会关怀与扶贫事工:我看到一群孩子在D’wira 儿童保护中心欢乐地上着课! 我看到在古晋医院里开辟出一小块“自然农场”,让部份病患可以藉由园艺活动舒缓身心! 我看到在高级住宅区环绕的村庄中,一间间面临涨潮危胁的简陋而又危险的房子…… 而推动这一项项的社会关怀与扶贫工作,正是古晋一间由基督徒所创设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突破中心(Breakthrough Network Centre Bhd.,详见本期专访)。 单纯的信心与爱心 我其实很为突破中心这群充满异象与热情的弟兄姐妹感恩——他们以单纯的信心与爱心,义无反顾地开始扶贫的社会关怀事工。从最初的关怀与物资供应,渐渐他们看见更多的需要;而上帝也不断拓展他们的境界与事工,为他们提供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更大的事。 对我而言,他们单纯的信心就如当年预备跨越约旦河,进入迦南美地的以色列人——听从顺服上帝的吩咐,由抬约柜祭司率先将脚踏入河中,水便停住。凭着信心而顺服的突破中心,也确实在社会关怀服事过程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神同在”的神迹奇事! 我也看见了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事工从几个人开始,进而有越来越多不同的教会、团体、肢体、个人一同配搭事奉;众人各司其职,各自奉献不同的才干、时间、金钱。 事实上,社会关怀的需要与工作,一个人绝对做不完,一小群人仍是做不完;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按着自己的能力,做那么一点点,付出一点点。或许这一点点、那一点点加起来,就能照亮许多人!正如德蕾莎修女所言:我们当中极少 数人能做伟大的事,但我们所有人都能以伟大的爱做小事。 我始终相信,独木定难支,众志如成城。求上帝帮助我们同心合意,从小事开始关怀社区,顾念贫穷困苦人,真实活出基督的爱!
砂中区BB爱心盒(BB Love Box)收集活动再次展开,从即日起至11月30日,民众都可前往设在华利超市场外的摊位支持,时间是从上午10时至晚上9时。 BB爱心盒(BB Love Box)收集活动是基督男少年军的一项常年活动,为的是在圣诞节期间可以给贫苦人家带来一份“爱的礼物”,以实际的礼物让他们看见“耶稣的爱”。 2019年全砂爱心盒目标为2万份,砂中区的目标则4500份,过去收集爱心盒的范围包括了沐胶、诗巫、泗里街、民丹莪,今年则扩展至加帛和桑镇。 基督男少年军砂拉越军牧邱和平牧师在推展礼上说,耶稣教导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如果人们在圣诞节里把耶稣的精神活出来,那么周围活在贫困或需要的人,在圣诞节里就会感受到喜悦。 人们常把礼物与圣诞节连系在一起,想到圣诞节就想到要分享礼物和爱。“其实圣诞节互送礼物的意义,是上帝已经将最好礼物就是主耶稣赐给我们。”(韵琴)
陈黄慧如师母于农历1940年3月2日出生在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市,祖籍为中国福建闽清宝峰村,在家排行第二。家中除了双亲, 还有一位姐姐,三位妹妹,五位弟弟,共9位兄弟姊妹。 陈黄慧如师母毕业于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卫理公会卫理神学院,获神学士学位。毕业后分别在几个教会担任传道。在神学院就读期间,她认识了陈联东牧师,并于1969年1月3日结为夫妻。婚后,她分别在两间卫理公会幼稚园担任12年的园长,教育许多的学生。另外,她也继续在教会讲道,带领会友查考圣经,带领团契栽培基督徒,和陈联东牧师同心协力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卫理教会的几间堂会服事了25年。 陈黄慧如师母和陈联东牧师相亲相爱形影不离,育有四子,于1992年全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定居。目前,除了四名儿子,三位媳妇儿,五男孙,一孙女。 陈师母一个月前因呼吸短促入院,查出因长期哮喘造成心肺高压衰竭。就医期间,陈联东牧师相伴左右,儿媳也侍奉在侧。最终,于2019年11月9日上午9时23分在睡梦中安息主怀。 陈黄慧如师母一生爱神,爱教会,爱人,倍受爱戴和尊重。
文/黄思玲 本来我一直是通过网站来阅读《灵修日程》做每天的灵修,但这几个月来我开始买纸本的《灵修日程》当作支持文字事工。 在开始操练灵修生活后,断断续续的我都在采用《灵修日程》的材料。 今天,第一次翻看纸本前面写的编辑的话才知道,原来每一本灵修日程的封面和内容都有主题方向的。原来《灵修日程》已有34种语文 76种版本,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也就是说全世界有无数的人每天都在跟我阅读同一篇见证,有着同一默想以及在祷告上的合一,这真的是世界性的团契啊。每次看着不同作者的分享,就觉得他们写得很好,而且短短的一篇就带出信息。有一天如果我的文字也出现在里面,我应该会很兴奋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以前大二暑假回来进行坚信礼的那天晚上崇拜结束,我和家人准备回家,有个弟兄追了出来,然后给了我一本《灵修日程》,他笑着说送给我。我当时觉得很惊讶,我不认识他,他为什么送书给我呢? 我教会的书摊12年前在摆卖《灵修日程》,到今日还是一样,年复年,日复日,文字依然存在,文字依然在传承,文字依然在流传,就像神的话语圣经一样一直在流传。《灵修日程》的售价好像一直都是一样,一本才RM2。小小的一本小书方便携带,你我可以像当年那位送我小书的弟兄那样,买来送给人,让他人也有机会读一读文字见证,进而有机会更加认识及经历真神。 12年前我领悟不了的,12年后我已是在分享的人。也或许再过12年后我的文字也被收纳在灵修日程里被全世界的人分享了。基督徒们,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文字、言语、行为的影响力,愿在基督里的我们都能把自己的全人献给主使用,包括我们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事工上面有份。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灵修,鼓励你可以买这本小小的《灵修日程》过灵修生活,让我们除了能每天经历与神的同在,更能一起享受世界性的团契。
文/黄思玲 本来我一直是通过网站来阅读《灵修日程》做每天的灵修,但这几个月来我开始买纸本的《灵修日程》当作支持文字事工。 在开始操练灵修生活后,断断续续的我都在采用《灵修日程》的材料。 今天,第一次翻看纸本前面写的编辑的话才知道,原来每一本灵修日程的封面和内容都有主题方向的。原来《灵修日程》已有34种语文 76种版本,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也就是说全世界有无数的人每天都在跟我阅读同一篇见证,有着同一默想以及在祷告上的合一,这真的是世界性的团契啊。每次看着不同作者的分享,就觉得他们写得很好,而且短短的一篇就带出信息。有一天如果我的文字也出现在里面,我应该会很兴奋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以前大二暑假回来进行坚信礼的那天晚上崇拜结束,我和家人准备回家,有个弟兄追了出来,然后给了我一本《灵修日程》,他笑着说送给我。我当时觉得很惊讶,我不认识他,他为什么送书给我呢? 我教会的书摊12年前在摆卖《灵修日程》,到今日还是一样,年复年,日复日,文字依然存在,文字依然在传承,文字依然在流传,就像神的话语圣经一样一直在流传。《灵修日程》的售价好像一直都是一样,一本才RM2。小小的一本小书方便携带,你我可以像当年那位送我小书的弟兄那样,买来送给人,让他人也有机会读一读文字见证,进而有机会更加认识及经历真神。 12年前我领悟不了的,12年后我已是在分享的人。也或许再过12年后我的文字也被收纳在灵修日程里被全世界的人分享了。基督徒们,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文字、言语、行为的影响力,愿在基督里的我们都能把自己的全人献给主使用,包括我们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事工上面有份。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灵修,鼓励你可以买这本小小的《灵修日程》过灵修生活,让我们除了能每天经历与神的同在,更能一起享受世界性的团契。
2019年8月10至12日,22位义工回到加帛举办“CKS 2.0”,这次参与的营员有43人。继去年的1.0营会确认营员们的信仰后,这次2.0营会主要教导营员将自己的生活和信仰连接在一起。内容包括教导青少年如何祷告、灵修、时间和金钱的管理;并且分享他们未来学习道路可选择的方向。营会更邀请一位原住民领袖Hallan Hashim分享他的生命见证激励营员。 营会次日,义工与营员们一同筹办福音堂的原住民主日,亦感谢福音堂给CKS团队机会,可以与原住民营员携手在华人教会中服侍。当看到原住民营员们主动向华人基督徒握手说:“Dalam Yesus Kita Bersaudara”时有一种很深的感受——上帝的教会不是就该如此吗?如此的不分种族,如此的温暖,如此的合一,如此的有爱。 当晚,许多营员分享那是他们第一次与那么多华人握手,分享时是喜悦的,甚至流露出第一次感觉被接纳的喜悦;义工们很感动也很心疼这些孩子。虽然他们因着民族性、风俗文化传统与华人有些不同,但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上帝所爱的子民。他们既然是上帝所爱,我们又有什么原因不爱他们呢?! 约翰一书三17-18:“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CKS的每一场营会都让我们深刻体会上帝的带领与同在,接下来还有许多营会,每一场都需要大量义工;盼望对原住民有负担的弟兄姐妹,欢迎您申请成为下一场的义工。 (郑钟化)
文/冯佳伟(民都鲁恩光堂助理传道) 第一次接触到边云波的叙事长诗《献给无名的传道人》是在我在神学院修读亚洲神学这门课时,在寻找王明道的资料中无意间看到的。因为我原本的专业就是中国文学,加上这首诗的名字如何的震撼;所以兴趣使然就让我大概地看过了这篇长诗。那时的我也没有细细品味,甚至那时连作者的名字——边云波——都没记得。留在我记忆里的,大约就是这首诗中所反映的那个时代,在中国的传道人如何为了基督的缘故,在各种艰辛的环境中,无怨无悔,刻苦耐劳。 再次记得这首诗,是去年在南村三一堂服事时,有幸接待了一位从菲律宾回来池永涵牧师。他是土生土长的砂拉越诗巫人,1965年高中毕业后就决定要献身成为传道人。然后他就离乡背井,和四位朋友一同前往香港接受神学装备,然后又差遣到菲律宾,后来甚至还到南菲律宾穆斯林的地区开荒布道,一生尽忠为主。 在接待他的过程中,这位牧师的妹妹就跟我们聊起了一些往事。在她的娓娓道来中,听见了她起初对哥哥的不理解。毕竟在那时候,能够读到高中毕业,已经拥有非常棒的前途。而且哥哥又是长子,读完书后没有帮补家庭,反而要离开家庭。这位妹妹甚至有段时间还埋怨这位大哥,特别是父母有需要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 后来,这位妹妹在一次的《团契诗歌选》里,唱到诗歌《无名的传道人》,里面的歌词说到“不是没有家,不是不想家”,她突然就了解了哥哥的感受,也就开始释怀,并且祝福她的哥哥。我想,这就是诗歌的奇妙,让诗人和读者的心情可以产生连接。虽然现在我才知道这首诗歌其实跟边云波先生的《献给无名的传道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单单因名字就已经足够震撼的诗名,再次进入我的记忆里。从这位牧师的身上,让我再次看见上帝如何祝福那些持守呼召的无名传道人。 同路人之间心情的共鸣 今年是我进入牧职的第三个年头。重读这首诗,我更能感受诗人在每一个文字之间所包含的感情、挣扎还有思考。这是同路人之间心情的共鸣,我在当中找到很多的感同身受,仿佛找到了一个懂你的朋友,有人懂得我的心情。比如诗中说到一个传道人对人传福音时怀着怜悯和惋惜,但换来的却是讽刺和嘲讥;将热情完全献给弟兄姐妹,但他们给你的却是担不起的压制和抑郁。这种压制和抑郁没有人了解,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这确实是一个传道人才能写出的心情。 此外这首诗歌最独到的描述,就是诗人将自己如同约伯般,与神相遇时的对话给写了出来: “为了你,我放下了天上的荣耀, 为了你,我选择了客店的马棚, 为了你,我拒绝了众人的拥戴和称颂, 为了你,我从无限的富有变成了贫穷, 为了你,在那一夜我沉痛地分了杯和饼 为了你,在那一夜我曾叮咛又加叮咛, 为了你,我担当了鞭打、凌辱和嘲讽, 为了你,我像羊羔似地成为被宰杀的祭牲。 为了你的灵魂不死,我至终舍了性命, 但死後还有多少的计划期待着你们完成!” 这一部分是我在赏析时最使我感到扎心的部分。诗人的笔触以受苦为开始,让感觉受苦的我进入上主的旋风中与那位与我们同受苦难的祂面对面。 “彼得,彼得, 我的朋友! 你真地就这样退去了么? 你真不能和我一同儆醒?…… 在加利利的海滨, 你曾再三向我应允, 不惜以任何的代价, 代替我看守羊群! 但今天,竟是这样地使你伤心么? 为了这点难处,便对我的呼唤置若罔闻?” 将读诗的人带到诗人的文字世界,并让你经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诗的魅力。所以一个传道人如我,就仿佛可以在这诗中遇见一位可以倾诉的朋友。假如你正被上帝呼召进入全职服事,那这首诗将仿佛一位老者向你述说他的各种经历。如果你想更了解你的传道人,这首诗将帮助你更加明白他们的心情,并且如回忆的播放机一样,让你回顾那些曾在你的生命中默默撒种,并将福音带给你的“无名传道人”。 感谢神!第四届的东马圣乐节《无声的誓言》就将《献给无名的传道人》这首诗,经梅广文的谱曲后,以乐曲的表现力诠释诗中的种种情感。若你想要想要认识或读懂这首影响了全球华人福音事工近七十年的叙事诗的朋友,就别错过在民都鲁荣恩堂(12月3日)和美里怀恩堂(12月4日)的两场音乐会(详情见封底)。藉着这个机会,让我们进入诗人曾经历过的旋风中,与神相遇。
传道人不但要成为一名真实的上帝仆人,更要成为一名尽责的仆人,因为身为仆人的,最终的一切都要向上帝负责任。 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三一年议会会长贾古玛博士以“真实的仆人”为题,在诗巫卫理神学院(复办学士学位后)第 21 届毕业典礼上,提醒着传道人当要成为真实且尽责的仆人。 “在事奉上,我们要认真且真实的,不可虚假待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而信徒要对我们负责任,我们也要对会众负责任,最终一切总要对上帝负责任。” 他以使徒保罗为例,指保罗知道,福音是最真实的,若他是不可靠的,那他所传讲的福音就不可信,所以保罗的行事为人与生活是一致的。因此,真实的仆人在行事为人上应该与福音是一致的,因为福音才是最真实的。 同时,贾古玛牧师也提醒传道人们必须要有深度和敏锐的良知,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责任,并且尽心、尽力和尽责。 “当然,当你可信赖了,尽责了,不要以为这样就会更受人们的欢迎,纵然如此,你还是一样要坚持成为真实的仆人。” 贾古玛牧师是以马来语传讲信息,师母梁秀娥姐妹担任华语传译。 14位全时间学生毕业 诗巫卫理神学院(复办学士学位后)第 21 届毕业典礼于10月26日在福源堂举行,14位全时间学生毕业,另有3名教牧硕士毕业生及 9 名延伸神学课程毕业生。 今年也是卫理神学院新开办的延伸神学教育家庭与辅导事工课程第一次迎来毕业生,分别是毕业于家庭与辅导事工文凭的郑嫦娇,以及毕业于文学硕士主修家庭与辅导事工的林清妮。 其余的24位毕业生中,分别有7 位延伸神学教育课程毕业生(基督教研究文凭及基督教研究硕士),以及14位神学系毕业生,分别是神学文凭 1 人、神学学士6人(4人为宣教科)、道学学士2人、道学硕士5人。(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