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妇女会孝亲节特辑:孝顺实践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倩明(年会妇女会顾问) 孝顺父母是伦常关系中人人都应该做的。每年教会举办的孝亲节主日就是要提醒大家,趁着父母还在的时候,多多孝顺,多多关怀,让父母感到安慰和快乐。孝顺说来容易,但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孝顺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假如“孝顺”只放在心里,挂在嘴里,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很难令长者真正感受到,我们更不能期望他们心领就好了。 如果我们细心聆听长者的心声,大慨可以综合几点他们认为什么是孝顺: 第一,孝顺是定期给家用或零用钱。常听到长辈说:我孩子很孝顺,总拿钱来给我们。虽然有些父母在经济上没有缺乏,但孩子一片孝心给予的金钱还是令他们很窝心,也会在亲朋戚友面前说这个孩子很孝顺。 第二,买各类补品给父母或帮忙父母改善日常家居用具等。长者常常念旧,东西虽然坏了还是舍不得丢弃或换新的;但其实继续使用坏了和太旧的电器产品是很危险的事。为了安全起见,如果孩子能够买新的家具或电器产品送给他们,也许是一台新电视,一张舒服的按摩椅等等,他们会很快乐。不过我想他们的嘴巴还是会碎碎念和说不要这么浪费之类的话,只是心里很得安慰。 第三,带爸爸妈妈去旅游,不单是出钱,也请假腾出时间去陪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第四,常常致电或探望他们。很多家庭并没有与父母同住,纵然如今网际网路发达,也要在自己的能力和安排下,实际地去探望他们;而且每次去,不要让妈妈整天为了儿孙在厨房里操劳,自己带一些好吃的给他们一起享用也可以。 每一位父母都不一样,为人子女的,应尽量了解他们的喜好,满足他们的渴望。圣经明说,孝顺父母是一条命令,是带着应许和神的赐福的诫命。上帝必赐福按他心意而行的人。 五月第二个周日原是世界公认的“母亲节”,吾会则为感念双亲而定为“孝亲节主日”;而多数堂会也会在那天,给弟兄姐妹送上一朵康乃馨。 康乃馨被称为“母亲之花”,象征着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依恋、思念之情。事缘于廿世纪初期,一位安娜女士在母亲逝世两年后,说服母亲所属的卫理教会,在其母逝世两周年时(5月的第二个周日)为她举行一个纪念仪式,当时会场所用的就是康乃馨。 之后,安娜与朋友展开运动,力促一个全国性的母亲节日,以表达对所有母亲的敬意。1934年,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就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望着眼前花瓶中的康乃馨。自此之后,康乃馨就成了象征母爱之花;而世人也将思亲念亲的感情寄托在康乃馨这美丽无比的花朵上。 但愿这美丽的康乃馨,能提醒我们:双亲之情深如海,重如山!

家庭礼拜程序(二):母亲MOTHER

with No Comments

文/黄小萍(泗里街辟恩堂主理牧师) 一. 孝亲诗歌:孝亲歌(普颂527首) 人生世上谁无双亲,父母俱存是福份;想念父母教养苦心,我生何敢负亲恩。 父亲母亲当孝敬,上帝诫命当遵行;孝敬父母 遵诫命,成全神旨乐天伦。 二. 孝亲祷告: 创造世人的上帝,感谢祢早在旧约时代就透过摩西,把孝亲的诫命颁给世人,之后孝敬父母就成为 祢的子民生命的象征。在这个孝亲的日子里,求祢感动众子女们想起他们的父母,曾为家庭子女奉 献一生,并且用实际的行动表达孝心。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三. 家的美好: 母亲MOTHER 箴言卅一10-12,28-29 10节: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 11节: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 12节: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28节:她的儿女起来称他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 29节: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英国浸信会牧师骆其雅(Rev. Herbert Lockyer)所著的《圣经中所有的妇女》(All the Women of the Bible)一书中,对“MOTHER”之英文字母组合所作的引喻,说明如下: M代表Million(百万、无数): 指母亲不计任何代价的为子女付出,所付出的一切是无可量化, 非数字所能比拟。 O代表Old(老):表示母亲为子女付出的一切,即使到老,甚至到死亦不改变。 T代表Tears(眼淚):意为母亲时刻为子女流泪祷告,祈求上天的保守与祝福。 H代表Heart(心):指母亲那颗爱子女的心。 E代表Eye(眼睛):表示母亲对儿女所流露出那无微不至的关爱眼神。 R代表Right(对的):诉说着母亲爱子女的心总是对的,虽方法有时不被儿女所接受,然而母爱绝对是无庸置疑的。 四.亲子时光: 1.预备一桶水和一条小毛巾。 2.父亲先洗母亲的双手,之后轮到子女们轮流洗母亲的双手。 3.分享感言和爱的行动: … Read More

福儿院特访之二:杨启好回应呼召“回家” 从福儿院院生到院长

with No Comments

受访者:杨启好(诗巫卫理福儿院院长) 拥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又有娇妻和乖巧子女,生活安定又惬意;但是一个来自上帝的呼召,他放弃成长以来一直汲汲营营的事业,变卖了正在分期付款的房子与其他产业,举家搬入福儿院。从此当起了诗巫拥有最多“孩子”的爸爸,他,就是诗巫卫理福儿院的院长——杨启好,那一年,他35岁。 “为什么当时的你会愿意?” “因为诗巫卫理福儿院曾经也是我的家,我只是重新搬回家住。”是的,他是迄今拥有67年历史的诗巫福儿院第一个重返福儿院担任院长的前任院生。“我是在9岁至20岁间,在福儿院长大,我完全没有想到上帝竟然对我有这个呼召,上帝就是如此奇妙,叫人无法测度。” 那是在2005年,时任福儿院副院长的郑家慧决定走上神职人员的道路,便离职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当时的院长池玲玲便极力邀请杨启好加入福儿院的工作团队。“其实在此之前,玲玲院长就曾向我发出邀请,但我总是逃避,说应酬话来敷衍。” 同得天国的福气 然而,2005年的某一天,好哥接到了池院长的一通电话,“启好弟兄,让我们一起同得天国的福气,请你加入福儿院的工作团队……”当时的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重返福儿院,但因着礼貌,他还是抱着应酬的心理,答应池院长写信申请,却转头将此事抛于脑后。殊不知,在申请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池院长因为迟迟没有收到他的申请信,再次打电话邀请他。 本着敷衍的心态,他递交了申请信和履历表,之后便被通知面试;面试之后,他还是没有任何要加入的意愿,直到他收到了录取通知。“我那时真是不知所措,天人交战呀……同时有两种想法在我的脑海中角力,一是如何才能推辞?二是接受挑战吧!直到我连续两晚都睡不着觉,深知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我在第三天就去找池院长,想要当面向她推辞,告诉她我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因为我心中没有准备,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担忧,薪资、开销等等。但是当我见到她时,她给我的答案却又不是我想听的。” 那一天,池院长不但是继续鼓励他,还邀他一起唱《神的道路》这首歌,当他们唱到“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心里有蓝图,祂的时间不错误,一步一步带领你前途……”这段歌词时,他在心中对上帝的呼召做了一个回应,回想这几天因不愿顺服所带来的痛苦煎熬,决定顺服尝试一下(因为顺服了,当天下午回去后好睡到今天)。于是,他要求了2个月的时间来做调整安排,并一一变卖了正在分期付款的刚买新房子与其他不动产,预备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进入福儿院服事。 当他在挣扎过程中与妻子商量时,他的妻子告诉他,“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你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孩子则因为他之前曾带他们到福儿院探访,因此也对福儿院并不陌生。他也照会他的母亲,而母亲只告诉好哥,“你是在福儿院长大的,你13个月大父亲去世,我们家境贫困,还好有福儿院帮助我们,就回去好好忠心努力的服事吧!”。他的母亲是位虔诚基督徒,每天早晚都跪在主前为儿孙们提名祷告,祈求天父的带领与保守。 同时,他也请教当时在他的母堂天锡堂担任主理牧师的江邦基牧师,江牧师告诉他,“不用烦恼、挣扎、想太多,心里若不平安,靠主勇敢去做就是了,很多传道人在献身前也是这样经历过的。”江牧师为他的挣扎、重担,前面所要走那未知数的路祷告,向神交托,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当时的我只能想,就去事奉吧,让上帝带领下一步吧。”从此之后,他就成为了全诗巫拥有最多孩子的“爸爸”。 在福儿院担任副院长之职5年后,就在诗巫福儿院欢庆成立60周年后,他终于接受前院长池玲玲让他接手院长之职的建议。2011年他正式担任院长,扛起了兴建恩典楼的大任务,实现了池院长的一个梦想,即是让福儿院院生为福儿院做兴建的工作。 从2005年至2017年的今天,抱着“我疼爱院生们就是在疼爱自己,因30年前我也是院生”的好哥,满心感激上帝的带领一切工作,还有就是他常以“在主里同心,同行,同工” 来与福儿院同工们勉励,也让他的工作在上帝恩手带领下更加顺利。事奉10多年来,有倦累有欢笑,但看到孩子们在上帝恩典中的成长,成就和品格的进步,是累但值得,一切荣耀归主。

福儿院特访之一:梦想成真太突然 池玲玲年仅29岁成为诗巫拥有最多孩子的“妈妈”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池玲玲(诗巫卫理福儿院辅导主任) 记录:卢韵琴 一部讲述孤儿院的电影让池玲玲从小就有个“长大后要建孤儿院”的梦;但她从未想过这个梦实现得如此突然,上帝的奇妙安排让她在年仅28岁的时候,成了全诗巫拥有最多“孩子”的妈妈。 诗巫卫理福儿院前任院长池玲玲,是一号创下纪录的人物,不仅仅是诗巫卫理福儿院史上最年轻的院长,更是一位未婚的院长,还是一位愿意把院长之位让贤他人,自己屈居辅导及生活主任之位的院长。 出生于诗巫侨南坡,在家中5个孩子中排行老大,是当然的大姐,也是让母亲头痛万分的顽皮鬼,总是带着弟弟和妹妹(两个小的还未出生)调皮捣蛋。“那时我妈妈总说我们是打不死,埋不了的小孩”。感恩的是,1980年代,张经枢与丁静明两夫妻在侨南坡开荒拓土(万民堂的植堂前奏),便到当地召小朋友参加主日学;池家三姐弟就从此认识上帝,进而改变了他们的生命。 池家妈妈来自基督化家庭,外公是拥有赶鬼恩赐的信徒。当侨南坡地区开始了主日学,池家的孩子们都被送入主日学,从此就成为了教会的一份子。“主日学、少年团契都有事奉,算是比较热心的孩子,甚至是过度热心,成天都在教会参加活动;妈妈还叫我们索性把床搬到教会去住吧。想不到数十年后,我真的把床搬到了福儿院,弟弟(池德成牧师)把床搬到教堂,小妹池雯雯(正在接受神学装备)也将把床搬到宣教工场,哈哈哈……” 因着她是家中老大,身为理发师的父亲健康不佳,母亲也只是个裁缝,家庭经济基础并不好;于是在她完成了中学课程后,便顺从母亲让她别升学、出来社会工作赚钱养家的意愿,放弃了与朋友一起申请的学院秘书课程,投身社会工作赚钱养家。 “当时的我只想到自己是老大又是女生,升学机会应该让给弟弟们,所以就出来工作帮补家计,供弟弟妹妹上大学。感谢主的是,我的两个弟弟和小妹都是大学毕业。” 要建立一家孤儿院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文员,6年后,她被万民堂的长辈陈康胜弟兄挖角,加入他所服务的三洋集团工作,当时她的生活可谓是既稳定又开心。数年后,三洋集团开始大发展兴建起全砂拉越最高建筑物——三洋大厦,而她也期待着早日搬到新的办公室。然而,在三洋大厦建成之后,她却离职搬进了诗巫卫理福儿院。 因为小时候曾经在阿姨家看过一部讲述孤儿院的电影,故事大概是一位孤儿院的老师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后来她患上癌症去世,孩子都哭得很伤心,让她深受感动。随后她在学校写作文时,就写下:假如她在长大后变有钱了,就要建立一家孤儿院。 在她出来社会工作时,应朋友的邀请就到诗巫福儿院做义工教导小朋友学圣乐,也认识了时任院长的王宝星牧师,并且曾经与她分享过自己关于建孤儿院的小小梦想。后来,王宝星牧师被委任到她的母堂万民堂服事,更加深了她们之间的情谊。 2000年,前院长黄雪娇即将退休,福儿院必须聘请一位院长;而董事部的意愿是聘请一位比较年轻的人来担任院长之职。于是,王宝星牧师就想到了她,邀请她加入福儿院的同工团队,并向董事部推荐了她。 原本她并不想进入福儿院,因为觉得自己年轻还没有玩够,又是未婚,更没有养过孩子,如何能“当”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呢?她决定还是拒绝。但是上帝透过以赛亚书六8:“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上帝就是如此奇妙,让她在一年内经历了两次车祸,差点儿没了命;随后在她前往乌鲁如楼短宣时,又差点儿发生船难,终于让她顺服。 “第一次的车祸,我到今天也不知道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因为我的最后记忆是自己骑着电单车在路上,醒来就是自己在医院病床上,听说还是一位好心的德士司机送我就医的。第二次的车祸同样也是骑电单车,而且还载着年仅12岁的小妹,因为不小心撞了路边的一只狗,当时的我摔到鼻青脸肿,就连妈妈都不认得了。幸好小妹毫发无伤,要不然真是无法原谅自己。” 车祸发生后,她还是不愿意顺服,直到她在前往乌鲁如楼短宣时,差点儿发生了沉船事故,终于让她下定决心回应上帝的呼召。“那时在途中我和队友们坐在长舟上,水流得很急。在船身转弯的时候突然进水,吓得我心惊胆跳,于是我就向上帝祷告,只要能够平安回家,我就听上帝的话,让我怎么样就怎么样。” 只有一位申请者 平安回到家后,她就向王宝星牧师谈及此事时,王牧师告诉了她三个要及时为主服事的故事,更让她确定了自己应当要走的路。于是她就去沙巴参加了一个儿童事工训练会,以便为她进入福儿院做装备。 “在训练会的最后一天,当唱起‘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这首诗歌时,我在祷告中看见一个异象,是世界上叫人放不下的种种享受,一闪一闪地划过我的脑海,直到画面停在福儿院孩子们可爱的脸庞。我顿时泪如雨下,止都止不住。后来我上台回应呼召,牧师也帮我按手祷告,我内心终于平安了下来。回到诗巫之后,我就打电话给宝星牧师,接受她的建议,申请福儿院院长之职,在面试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份工作只有一位申请者,那就是我,哈哈哈……” 在面试过程中,福儿院共有4、5位董事部成员一起进行面试,包括当时的会长陈泽崇牧师,董事长陈锡监弟兄;想不到其中一名董事刘恭迁则是曾经与我同去乌鲁如楼短宣的弟兄。而我也对他们说了自己的“小小孤儿院”梦想。面试结束后,她还是冀望年会会因她的年轻而拒绝她;然而,上帝既然呼召她,就会有祂美好的旨意。 “当我获聘之后,我向公司辞职,我的上司亦是福儿院董事的陈康胜弟兄说,因为我要进入福儿院工作,他没有话好说。而我的大老板则告诉我,他为我愿意服事孤儿而感到骄傲,并认定我为他永远的员工。还有就是我身边的人,同事们都骂我笨,自愿放弃一份一天仅需工作7个小时的优差,而去做一份需要24小时值班的工作,但他们还是热心地帮我搬家。至于家人,母亲告诉我,原来她早就把她的孩子们都奉献给上帝使用,只是不知道到底上帝会如何使用,现在她知道了。还有就是我最担心的外婆,因为我的外公在我十余岁去世,之后我就搬到外婆家陪伴她同住;但若是我搬进福儿院,外婆怎么办呢?想不到,她叫我放心去吧。” 天天都在流泪 进入了福儿院之后,那时的她几乎是天天都以泪洗脸,甚至还祷告问上帝:有选错人了吗?除了不适应之外,还有就是孤单,不自由的感觉。因为她是院长,必须负起责任,再也不像在自家般,晚上时间可以出去与朋友喝茶聊天;然后就是孩子们对她视若无睹,对她的肺腑之言充耳不闻。 “我进入福儿院时,院生共有99人。为了能够更加融入他们,我改变了一些政策,包括放弃院长可在另外小厨房用餐的特权。我开始与孩子们一起用餐,但孩子们冷漠态度真的让我很挫败。过了一个月,我在某个带领祷告会的晚上告诉孩子们我的故事,也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认为我没有资格当他们的院长,只要他们开口,我很开心乐意地离开。但是第二天用餐时,几个中学高年级的孩子来到我面前,叫我进小厨房用餐。当时的我真的好心酸,原来他们真的不要我……谁知道,在我走进小厨房时,孩子们也跟着进来。原来他们要私下跟我说话,他们求我留下来;因为在这之前,他们以为我年纪轻轻地来福儿院当院长,是为了名和利。加上‘院长’这个称号在他们心中代表着传统、专制和权威。后来经过了这些日子的观察,还有听过我的故事,他们对我改观了。” 就这样,玲玲院长与孩子们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好,也让她感受到“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他们还告诉她,当初在她第一天搬进福儿院时,他们就在楼上窗口看着她,想要看她的好戏,看她能撑到几时,怎么知道她撑过来了。 当然,孩子们的一些举动亦让她感到格外地窝心。比方说,当她对一些孩子的不听话而感到伤心时,一些比较善解人意的孩子还会写小纸条,从办公室的门缝塞进去安慰她。 甜的总是比苦的多 她在担任院长后,诗巫卫理福儿院慢慢地开始有了改变。在此之前,福儿院的大门总是敞开的,因为方便福儿院幼稚园的学生家长在放学时间接小孩。但后来有感这个社会已经不若当年般单纯,而且福儿院是院生们的家,天天都有陌生人随意进出的情况还是避免的好。在经过董事部的同意下,她决定把大门关上,这样一来又引来了不少家长的责骂;可是为了孩子们好,她顶住了山一般的压力,坚定自己的立场。 “当院长总是有苦有甜,但甜的总是比苦的多,孩子们调皮捣蛋是在所难免的;但他们的可爱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的。还记得,当年因为福儿院的同工少,我通常都是亲自去接幼稚园的孩子们放学,我想我永远都会记得当他们放学见到我时,向我扑过来,牵上我的手回去如同牵住妈妈的手一样的模样。我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还有就是孩子们的举动常会让她哭笑不得,犹记得多年前有人拿了几笼鸡鸭来福儿院送给他们,但她刚好与年纪较大的院生去隔壁卫斯理堂参加崇拜,而他们又急着把笼子带走,于是把鸡鸭放了就走了。当时的她只来得及嘱咐不用参加崇拜的低年纪院生们把鸡鸭绑好,等她回来再处理。殊不知,当她回到福儿院,就看到这些孩子们与鸡鸭交了上朋友;有的抱着鸭在玩滑梯,也有的用绳子牵着鸡在散步,真是一个让人又气又好笑的情况。 需要一个“爸爸” “其实当我在福儿院生活了一段日子后,我就深刻感觉到福儿院需要一个‘爸爸’,因为当时福儿院的行政同工都是女性。因此,我就向上帝祈求,派一个‘爸爸’来福儿院吧。想不到上帝真正听见了我的祷告,让我认识了杨启好弟兄,一个曾经在福儿院长大的前院生;如果能够回到福儿院担任院长,那真是天大的福气。于是我不断地邀请启好来到福儿院。刚开始他只是答应来福儿院做做义工;后来我们慢慢熟悉了,又刚好我的副院长要离职,于是我就极力邀请他来到福儿院服事。至于当中的过程、他的挣扎,就要让他自己说了。” 同时,她也为了上帝的回应祈求而感恩,因为当她向上帝祈求福儿院需要“爸爸”时,竟然在同一时间有两位弟兄加入了福儿院,一位是杨启好弟兄,另一位就是现任的副院长——刘士通弟兄。 于是,从2005年起,福儿院有了一个“爸爸”,而且还成了她与先生许为纹的媒人。“因为我当了8次的伴娘,通常在华人传统的想法中,我是肯定嫁不出去了;而我也觉得已经年过30的自己,肯定是嫁不出去了,哈哈哈……” 然而,来到2006年,她结婚了,并很快地便孕育了两个孩子。这样一来,她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与家庭,于是她决定从院长之位退下来。但是,杨启好一直婉拒,直至2010年的60周年庆典后。 她在2011年正式卸下院长之职,转而担任辅导主任;除了是自己又怀了孕之外,她认为,根据圣经的教导,男人是当家的,一个家的领头人应该是男人。更加上她自认没有当领袖的恩赐,因此,她心甘情愿地转变成院长背后的力量,全力处理“家”中的事务。 如今的她与先生育有2个9岁及6岁的孩子,但福儿院的75位院生都是她的“孩子”,可谓是拥有最多孩子的妈妈。她表示当初自己是哭着进来,大概在出去时也是会哭着出去。如今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真的要感谢上帝的带领,因有上帝才有今天的她。愿将一切荣耀都归给这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杨启好每天与院生 有一段“喝茶”时间 学习聆听孩子们心中的声音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杨启好(诗巫卫理福儿院院长)、池玲玲(诗巫卫理福儿院辅导主任) 记录:卢韵琴 听过“叛逆期”这个词儿吗?不知从何时开始,“叛逆期”成了家长们套用在孩子身上的一种说法,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少年时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许因为这样,很多家长都对这个孩子的“叛逆期”带有或多或少的恐惧,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难教;非但不再对你唯命是从,而且还会阳奉阴违,私底下做一些让家长不喜欢的事,甚至是直接与家长唱反调。 家中拥有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也就算了,因为这是孩子的成长必经之路,忍一忍也就过了;但如果你家中拥有三个以上,甚至是更多的“叛逆期”孩子,你又能如何与他们相处?诗巫福儿院拥有75个院生,叛逆期的孩子甚至是超过十个之多;那么,福儿院的“爸爸”与“妈妈”又是如何与他们的“叛逆期”孩子相处呢? 还有就是福儿院这么多孩子,而他们自己的孩子也在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那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产生那种“父母偏心”的想法呢? 《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干事特别针对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来与两位“爸爸”(杨启好院长)“妈妈”(池玲玲主任)面对面,掏心畅言,福儿院养育的种种,包括如何协助过孩子们度过的叛逆期,又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爱福儿院的院生? 问:黄孟礼干事(黄);“爸爸”:杨启好(杨);“妈妈”:池玲玲(池) 问:你们拥有这么多孩子,总有一些比较不听话的吧?孩子应该总有淘气的时候…… 池:对,孩子总有淘气的时候,但其实孩子要的东西很简单,他们并不是刻意要为难家长,只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好处于儿童进入少年的成长期,他们本身的思想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属于那种比较敏感且又有些混乱的时期,他们需要的不是单纯地管教而是聆听与理解。 在我担任院长的期间,曾经有段时间,有几个少年在主日崇拜后上演了一个多小时的“失踪记”。当他们回来时我没有骂他们,只是问了他们私自出去的原因,少年们也很坦白地说,他们想去咖啡店吃干盘面,因为很想吃但又没法儿出去,所以就在主日崇拜结束后,偷偷地跑出去。 听了他们的话,我们就开始思考,是不是有限度地让孩子们也有机会外出,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能够透一透气。于是在寻求董事部的同意,我们慢慢地改变一些规定,让每个孩子每个月都有一次出去“透气”的机会;有些去咖啡店吃面,有些去购物中心走走,还有些去游泳池游泳,以及到公园去走走,他们可以自行选择。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聆听孩子们心中的声音,因为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想法与要求,套用在孩子的身上。每个孩子都不同,也要因人而异地教导。一旦他们愿意与你敞开心扉地谈,就可以无所不谈,进而减少摩擦,关系也就更加亲密了。 而且我自己在少年时期也曾经叛逆过,离开教会与朋友玩乐,是传道开着福音车到我家来逼着我上车去教会;同时,教会的朋友还为了我流泪祷告。 杨:少年期的孩子与我每天都有一段喝茶时间,在喝茶时间中,我会讲一些圣经及励志的故事和人生道理给他们听,也会问一问他们在学校的事;跟他们有一段特别的共处时间,听听孩子们的想法、看法、心声並给于体凉与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关注,并不是只照顾他们吃喝和生活而已。我们都有责任靠神恩典,一起缔造一个温馨、甜蜜、快乐、多姿多彩又丰富的欢乐大家庭式生活。 守住原则,公平对待 问:那你们如何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呢?你们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觉得你们对院生比对他们更好,觉得你们偏心呢? 杨:团体生活最重要的是院规、原则,我们学习一起守住,常与同工及孩子们分享“路无归不畅,国无法不宁,那院无规肯定不行、不乐、不安”。 在数不清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各式多样化的生活琐事中,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想法、看法、意见中,我们靠神带领,大家沟通共识,表面上或许看不出我们所衡量的公平,但我们以院规原则为主。 至于同工们的孩子,也学习适应,理解团体生活的需要,当然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牺牲。 问:福儿院有没有体罚孩子的制度? 杨:有,但比较少,有必要才会采取体罚的方式。当然我们不会随意体罚孩子,通常一个孩子犯了错,我们会先通过祷告,教导,分析,约谈;若还是或故意犯同样的错,我们会考虑试着用体罚来帮助孩子不犯错。 我们会让他选择惩罚方式,这些惩罚通常以背诵圣经、抄写圣经和劳动整理环境为主;有些孩子会选择体罚,因为这样比较省时省力,打了几下就完事了,哈哈哈……当然也有孩子选择背诵圣经与抄写圣经,这也要看个别孩子的性格。 鼓励他们回家看看 问:要进入福儿院通常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杨:双亲过世或父母其中一方去世,牧师的推荐信,非基督徒也必须有当地牧者推荐信。这样一来,群众会更了解教会对于社会的关怀;在年龄方面,入院时年龄介于5-12岁。 问:刚刚来到福儿院的孩子肯定有不习惯的地方,你们又是如何处理呢?通常一个孩子要适应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池:所有的孩子通常在第一个晚上都会哭着要回家,于是我们通常都会安排老师特别关心他们几天。但这里的孩子都很乖,他们都会自动自发地去关心新来的孩子,甚至还会睡在一起,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这让我们更加容易处理孩子不适应的问题。 通常一个五岁的孩子大约仅需要2、3天就可以适应,而年纪愈大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问:院生们有回家的时间吗?有没有人会不想回家? 杨:通常年中与年终学校放假有让院生自由选择要否回家。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新年、清明节等等,如果有特别需要,就必须先与福儿院预约及安排。 偶尔也有因家人需做工在家较孤单而在放假期间不想回家的孩子。 问:福儿院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如何? 杨:因着孩子们背景的个别情况,在学业上我们暂不能对孩子们要求过高。除了学业,我们注重孩子们的信仰、品格,对人、事、物有正确,正面的人生观。拥有好品格相信会带给他们人生道路许多帮助。我们求上帝带领他们在学业与品格教育中能平衡发展。 池:当然,我们在教导他们的时候,不会仅仅教导他们人生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告诉他们,在福儿院的背后有一位上帝,因着这位上帝爱我们才有今天。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一●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二●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年会各部员工 办公时间调整

with No Comments

  从2017年5月1日起,年会各部员工办公时间将会调整。 新工作时间为: 星期一至星期五 8:00am-12:00pm; 1:15pm-5:00pm 特此通知,敬希垂注! 欢迎订阅 5- 6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本报征福音单张

with No Comments

内容须与福音相关(如:受难节、复活节、圣诞节、普用性【非节期性】),以故事代替说理,中文/英文/马来文皆可。字数不超过700字。 每期一句 “上帝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上帝的诫命。(马太福音15:4-6)

抓鼠有感:当你老了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中国歌手李健参加第三季的“我是歌手”时,在第八期节目的选曲: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当你老了,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风吹过来,你的消息,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这首《当你老了》其实是一位中国创作人赵照,在偶然读到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When you are old”时,想到远方家乡的妈妈在窗户下灯光昏黄的模样,思亲之情涌上心头,有感而发写成的。 简单浅白的歌词却像碗热腾腾的清粥,清清淡淡却又回味无穷;将心熨烫得暖暖的,如同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一样。 按他们需要的方式爱他们 其实,这几年来,越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变老(已不再是渐渐长大);但奇怪的是,却总意识不到父母在这条人生道路上是远远地走在我的前头--总是记不住他们的体力会越来越虚,记不住他们的手脚会越来越不灵活,记不住他们的步伐会越来越缓慢 ,记不住他们的记性会越来越差,记不住他们的听力会越来越弱,视力会越来越模煳,背部会越来越佝偻,头发会越来越花白…… 或许是因为父母过去的形象过于高大,又或许是因为下意识里害怕面对“父母已老了”的事实,又或许是因为总忙着自己的事而忽略了父母的变化……直至某个时刻,那一头白发和脸上的皱纹才真正地入了眼、入了心,心中忽地冒出了那第一句歌词: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在我们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渐渐变老;除了要多些勇气面对他们的老去,我们的心境上亦需要调适,并学习按他们需要的方式爱他们:对于他们的精神体力等状况与变化要多些自觉,对于他们的迟缓要多些耐心,对于他们的不便要多些包容与接纳…… 当然还需要多些陪伴,多些同理,多些关怀,多些支持。说实话,自己在这方面实在是多有亏欠,亦仍在调适、学习并反覆自我提醒:父母年事已高! 亲爱的弟兄姐妹,如若您的双亲还健在,盼望我们不仅是在孝亲节时送送礼,吃顿大餐就当是尽了孝道;而是更加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能注意到父母的变化与需要,按着他们的需要的方式孝敬他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