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在礼拜堂时……

with No Comments

MCO下的教会礼拜 文:苏慧洁(年会崇拜与音乐部干事)   自从疫情蔓延,直到政府宣布行动管制令,“教会礼拜”的课题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这时谈礼拜礼仪还有用吗?”、“唱歌应该也是奢侈的吧?!”   教堂敬拜转成线上礼拜 礼拜,从实体转变为虚拟(virtual)的,但又不完全虚拟;我们仍然可以听或看到真实或认识的讲员讲道;聆听司琴弹奏美妙音乐;跟着司会、助唱的带领唱诗、诵读圣经;其实,这时候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要听或跟着唱和读。   以前的实体礼拜,我们都教导会众要主动、积极参与礼拜,意思就是:或坐或站、或举手或拍手,都应该是个人发自内心、甘心乐意的动作或回应。但我们往往都处于被动、心不甘情不愿、心不在焉的状态。   如今,在家参与线上敬拜,没有人看到我们是站着、坐着或躺着;也没有人看见我们是穿着长裤、短裤、长袖、短袖,甚或无袖、一字肩或裙子有没有过膝。我们,仍然穿着端庄,刻意地营造礼拜的氛围,让自己专注地敬拜上帝吗?当线上礼拜久了,我们是否仍然犹如第一次参与时,保持热忱、谨慎吗?   礼仪还重要吗? 礼仪其实就是生活方式,跟敬拜是密不可分的。实体礼拜中,尤其是教会节期主日或特别主日(如将临期礼拜、圣诞节、最后晚餐、受难节、复活节等等),我们都会刻意地安排不一样的礼仪,帮助会友有不一样的体验,或避免一成不变,以致麻木不仁。   如今,很多礼仪在线上是不容易进行的,就如线上圣餐。年会崇拜与音乐部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状况,把线上圣餐的指南写得清楚、明白,让大家可以明确知道如何安排居家圣餐。因此,礼仪是生活化的,也是刻意营造的。   我们的生活也常常有所谓的“仪式感”,其实也是礼仪的一种。比如:生日,我们会买蛋糕作为象征;结婚典礼时,我们会交换戒指,象征自己是已婚人士;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也会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象征,表示自己的成长及改变。   因此,进入新常态的现况,我们也要思考和更新敬拜的方式。虽然不能再像以往自由地、多人聚集在礼拜堂敬拜,我们仍要以心灵和诚实敬拜;这包括外在环境的刻意设定,和个人心灵的预备。当没有人提醒我们或是弟兄姐妹无法彼此守望时,我们要时时谨记:我们敬拜的对象是上帝,上帝喜悦我所献上的吗?

新冠肺炎瘟疫之反思(三):全球经济的颠覆

with No Comments

“世纪疫情颠覆全球”特辑 文:蒋祥平牧师 在本文中,我们要从新冠肺炎瘟疫如何颠覆全球的经济作反思。有不少的媒体称,这一次新冠肺炎灾难是自二战以来带给全球经济最大的一个危机。它是一般老百姓即刻可以感受到的经历。人民为了配合国家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花了很多额外的钱,如:买口罩、手套、消毒剂、洗手液、作废了已订机票等。因为居家隔离,非必要的大小商店、公司、工厂和企业等必须停工,不少劳工因而减少收入或失业。国际劳工组织报导,为了遏制疫情而采取的管制措施,直接影响了全世界81%劳动的人口。经济的危机也如海啸般直接重击了各种行业:旅游业、服务业、制造业、酒店业、房产业等等。各国为了抗疫情而银库大出血,发放不同款项的援助金以稳定国家的经济。2019年贸易大战的两个大国(即美国和中国),在此次的瘟疫里双双受到很重的打击。本文要特别提及这两个国家,是因为若这两个大国的经济不振,会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生态。新冠肺炎病毒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颠覆了这两个国家以及全球的经济。 病毒决定了期限 那么,我们可以有哪些反思呢? 首先,这疫情让我们看到:原来我们的世界是极其脆弱的。不管我们经济理论有多铿锵有力、模式有多健全,世界依旧是那么的脆弱,我们一下子就被一个“生化敌人”打垮了! 其次是,我们无法控制经济复苏的时间,它并非是由人来定夺,而是由病毒决定限期。经济学家提出三种经济复苏的模型:1.V模型,即经济用多少时间下滑,也用相同的时间回升,这是最理想的模型;2.U模型,即经济下滑,需要花更多一点时间从最低点逐渐回升;3.L模型,即经济滑到最低点后就保持直线维持很长时间,甚至十年以上,这是最糟糕的模型。 那么,这一次疫情后我们会经历哪种复苏的模型呢?没有人能打包票下定论,因为是病毒决定了期限!举例来说,即或我们的国家已成功遏制病毒,可是边界一开放,病毒又入侵,它就卷土重来,遏制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经济的成长即是全球性的,各国都犹豫是否该开放各自的边界,经济要快速地复苏是极为困难的。无奈的,大家还是得乖乖地配合“病毒的时间表”! 省思生命的价值 反思疫情带给全球经济的摇晃后,我们进一步地从圣经来看,这一次疫情颠覆全球经济,如何带给我们思维上的激荡。 首先,我们省思生命的价值。在这次处理瘟疫灾难时,其中一个最纠结的决策就是:要救国家的经济,还是百姓的性命?这是很多国家拖延防疫措施,失去遏制病毒宝贵时间的主要原因,结果得不偿失。 圣经提醒我们在赚取与生命两者之间要有辨明之心。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十六26)这里的生命,不但指人的身体,还包括了人的灵魂;意思是:人类为了物质,赔上比物质更宝贵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值得。一场的浩劫如果牵涉全人类、是灾难性的,那么我们要保值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你会察觉到,金钱或是黄金都不保值了,唯一起价的是那些让我们避险和保命的东西。所以,看似不值钱的口罩、卫生纸,连“空气”都涨价了;各国纷纷抢购氧气呼吸机,且是有钱都未必买的到的珍贵品。 其次,当对照圣经,这使我联想到上帝最后会终结这世界的两大理由:(1)道德的败坏,和(2)生命只剩下物质享受的生活。这概念记载在圣经的最后一卷书里(启示录第十七-十八章,而第十九章告诉我们耶稣就回来了)。第十七章论到信仰的堕落带来道德的败坏,这是历史中上帝毁灭所多玛和俄摩拉的原因。本文不论说第十七章,而是集中在第十八章,因为第十八章与经济有关。耶稣再回来世界时,祂要审判的是人的狂傲和贪婪,就是那些只执意沉迷在财富上、生命只穷到剩下物质享乐的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启示录十八章里有哪些很细致的经济描述——启示录十八11-13记载:“地上的客商也都为他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第16-17节继续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第18节论:“看见烧他的烟”,第19节告诉我们这些货物:“他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意思是一时蒸发,化为乌有。 经文提及的货物清单里,至少列出了35样东西,这可分为七大类:(1)金银宝石类(珠光宝气)、(2)布疋(pi)衣着类(名牌服装)、(3)木材原料类(昂贵装璜)、(4)香料类(化妆品牌)、(5)粮食类(吃喝宴乐)、(6)家畜类(通行全球)、和(7)奴隶人口类(廉价劳工)。 为什么启示录到结尾了,还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些东西呢?理由很简单,这些东西都代表了人类对物质追求的癫狂。圣经记载的时代的用词是第一世纪农业社会的用词,那世纪的人绝对不明白什么是金融、经济、债卷、股票、GDP等;但处在末世时代的我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聪明去联想到这些东西就是指我们今天的实体经济。 让我们藉着这一次的瘟疫被提醒自己:不要只为财富而活。财富是上帝的赐福,钱财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需的;但我们的生命不要单单只为财富而活,因为财富可能会在一次的灾难中使人损失惨重、欲哭无泪,它更是我们最终绝对带不走的东西。况且,如果我们对财富处理的不当或错用财富,这反会变成我们被审判定罪的结局。 瘟疫当下,我鼓励您再次回应耶稣的话:“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十六26),耶稣要你我作经济的主人,而不是做它的仆人;不是拒绝财富,而是把“第一重要”的事先看成最重要的事,即:把生命的优先次序处理好,先关心生命和灵魂,后才平衡地透视与管理财富。这绝不可本末倒置,免得有一天,当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时就后悔莫及了! 如何关心生命和灵魂的最终归宿呢? 我邀请您打开心扉接受耶稣作您的救主,因为耶稣是神,生命起源于祂、依靠祂,也归于祂。祂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来救赎我们的灵魂,只要我们勇敢的从罪中悔改,相信祂,必定得救;不单将来有永生,今生更是活出一个平衡、智慧、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上帝关心我们的福乐,但祂更在乎我们的价值。愿您平安!(视频:https://youtu.be/rDeoyZFHD1A)

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三): 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

with No Comments

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三) 整理/震凌 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 莊信德:信仰聚焦不在教会复兴而是基督再临 自2月份,由世界华福中心主办了第一场网路研讨会“疫情中屹立的华人教会”后,再次于3月19日晚上开启二部曲——线上直播第二场网路研讨会“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藉此反思如何在困境中效法耶稣的样式,活出基督信仰,完成上帝托付的使命。 是次研讨会再次由台湾石牌信友堂董家骅牧师及救世传播协会谢光哲会长主持,并邀来南韩爱的教会中国语礼拜堂主责柳永俊牧师、意大利基督教米兰华人复兴教会主任牧师黄爱敏牧师、世界华福法国区董事黄玮珥执事、西班牙教会陈正波长老分享疫情近况;另外受邀嘉宾包括:中国浙江大学哲学系宗教所研究员曾劭恺教授、台湾台中磐顶长老教会主任牧师莊信德牧师、台湾iM行动教会主任牧师松慕强牧师及香港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兼Flow Church流堂发起人陈韦安博士。 诸位受邀者分别就四个层面探讨:疫情中不止息的关爱(意大利、法国、南韩华人教会代表分享在疫情中的近况,彼此同行代祷);疫情中不停止的崇拜(网路的崇拜是崇拜吗?教会如何在疫情中延续崇拜的生命?);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福音对疫情中突显出的人性问题,有什么话要说?受疫情影响没办法聚集的时候,我们可以如何彼此牧养?);疫情中不缺席的社关(网络资讯真真假假,我们该如何分辨及减少人心中不必要的恐慌?疫情带给社会不同层面的苦难,教会能为苦难中的人作什么?) 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 因为防疫关係,除了崇拜外,许多小组团契亦被迫终止;在此之际,教会当如何牧养?台湾台中磐顶长老教会主任牧师莊信德牧师就“疫情下的牧养再思”分享几个概念: 一.重新建构我们对教会本质的理解 教会首先面对的就是“聚会的惯性”被打破,教会真实的挣扎是:如果没有聚会,是否是没信心的表现?而最令人纠结的经文大概是希伯来书十25:“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莊牧师指出,将焦点放在重要关键——彼此劝勉——因为如果我们的聚会没有关系中的“彼此劝勉”,那聚会许多时候就只是服事的分配。如今,“惯性”被打断让我们重新反省:每次连结时,我们的关系是否真实?! 教会第二个真实的焦虑就是奉献会减少。但透过这段经文:“ 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路廿一1-4),耶稣并未将焦点放在“两个小钱”上,而是寡妇与她奉献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那是信心与关系重新被看见。到底过去教会所收的奉献是为了牧者薪水?是为了建筑物?抑或即便没有例常性聚会我们也愿意继续奉献?! 教会本质重新面对挑战的第三点是关系的会遇,有否重新回到接纳。这次疫情常让人焦虑的是:谁生病了?病例数目增加多少?在耶稣与撒该会遇的经文里(路十九5-7)帮助我们撕掉标签,耶稣看见的是被疫情影响或因疫情被标签的人。 莊牧师指出,从创世记到使徒行传,在上帝眼中,一个信仰群体的本质是不断地离散,只有透过被“打散”的教会,才有可能祝福万民。 二.重新建构我们对圣礼的认知 直播中的弟兄姐妹如何领受圣餐呢? 莊牧师认为,信徒常会纠结有关圣礼的神圣性;然而重点不在表面形式,重点在于纪念基督(耶稣说:“你们每逢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神学家加尔文强调,圣餐的改变是一种“在圣灵中的改变”;因此真正的改变不在于礼拜空间或形式等,而在我们如何在圣灵中改变。 三.重新建构我们对盼望的认知 当疫情超出控制范围,让人焦虑时,上帝的话再次提醒我们:例常节奏被更动或破坏,我但们都当重新思考——我们的盼望是什么?!如果我们盼望的是生活的稳定等于上帝的祝福,这表示我们喜欢的是现代生活与资本活动所带给我们的安全感;然而,耶稣却提醒我们,祂再来时如贼一般: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严重挑战我们的安全感。理论上,信了耶稣当有强大的安全感,但这段经文却提醒我们:透过我们无法掌控的安全感,只能重新以“警醒”来思想盼望。由此可见,我们的盼望不是抵达一个不再焦虑的迦南地,而是以警醒延伸我们的盼望(而非天下太平)。 四.重新建构我们对福音的语法 疫情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何谓福音! 教会可以办许多充满幸福的特殊活动,然而当聚会都成为一种限制时,福音能成为我们充满盼望的一般日常吗?如果,我们的福音是以教会为中心的福音,那我们会焦虑于教会该如何运作;然而,耶稣基督的再临,让我们信仰真正的焦点——以基督为中心的福音。换言之,我们信仰的聚焦不在教会的复兴,而应该是基督的再临! 莊牧师也强调,真实的敬拜最核心的关键不是我们,而是上帝;因为只要我们向圣灵开放(在圣灵里),向真理开放(在真理里),无论信徒是否处在同一个空间,一场真实的敬拜就会发生。(未完待续,请期待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四) (编按:照片皆截图自世界华福中心面子书视频)

时事回应: 后马哈迪时代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文:晖(诗巫卫斯理堂) 尽管在行动管制令(MCO)期间,大马政坛表面上是风平浪静,事实上是暗流涌动,幕后各帮人马频频过招,进行多方部署,各显神通,以便在新一轮的政争中压倒对方。举凡政府机构和官联公司的人事变动、有关方面以诱人的官位高职笼络人心、政党内部的秋后算账,无不显明某方的机心。 5月9日,为配合希盟推翻国阵政权二周年纪念日,马哈迪与安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再次携手合作,并质疑国盟政府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马哈迪是一个不甘寂寞的老人,到底他还有多大的号召力和多少能耐翻转马来西亚的命运? 综观社交媒体上的意见,有很大一部分网民对老马的暧昧有所保留。或许,他们的反应是出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作祟。看来,老马要为希盟倒台的来龙去脉煞费周章,除非能再次取信于民,否则可能要为时不我与抱憾余生。 重提509,成千上万马来西亚民众仍然慷慨激昂,所不同的是,马哈迪的声望已不可同日而语。希盟靠万众一心,好不容易才打下江山,却因有人暗藏“司马昭之心”,而践踏了选民的抉择,眼巴巴看着得来不易的政权拱手让人。诚然,希盟出走剧本是一部歹戏,由谁主导主演,相信看官都了然于心,只是不便明说罢了!难怪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不能也不会因一小撮人的意思而停滞不前。处在瞬息万变的历史转折点,马来西亚人民必须告别任何形式的种族、宗教极端主义,一切偏激的思想务必被埋葬在历史的垃圾堆中;而惟有全民精诚团结,建立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才能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 回首坎坷的建国路,不禁悲从中来,举目望天嗟叹:马来西亚何时才能走出种族宗教政治的阴影,并开启后马哈迪时代呢?!  

会长的话:疫情中学习“三转”

with No Comments

会长的话:代代相传文/池金代(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 在三月中,马来西亚行动管制令之后的第一场直播崇拜信息里,我提到2020年是最糟的一年,但靠主可以成为最棒的一年。现在只过了二个月,我们已经学习到许多前所未有很棒的功课!这些功课可以用三个“转”(或T)来表达如下: 1.转发(Transferring)疫情期间,大家转发了或收到了比以前多出好几倍的讯息。很多时候,不知道讯息是否正确,还是照样转发。这样的转发是否因为我们从小在“填鸭式”的学习环境中长大,不容易分辨是非?连我们去做礼拜也是坐在圣堂那儿接受“填鸭式”的崇拜;在疫情中,我们转为网上直播崇拜,与平常一样,只是与平常不同的是,一做完礼拜,就在家里了。这种从实体崇拜到虚拟崇拜也是“转发“的。不过,有的直播崇拜有加上“转译”。 2.转译(Translating)“转译”的意思是:有些地方的直播崇拜前后都有一些与会众的交流、问题解答和讨论等。就如五月初,一连三天晚上,在诗巫北教区的奋兴培灵会中,我们使用Zoom,就可以与三四百位的会众在培灵会之后有问题解答、分享、交流等,来回应当晚的信息,也达到一点“转译”的功能。 主耶稣和初期教会也都有向大众转发信息和转译信息的事奉,如:主耶稣向万人的证道,彼得向数千人的讲道,甚至也有一些会前和会后的转译交流,但是他们更看重的是转化的事奉。 3.转化(Transforming)主耶稣和使徒们看重转发和转译,但他们更看重“转化”的事奉,如带着几位门徒走遍各城各乡,藉着门徒训练,带来了全世界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次在疫情中学习到转发的直播崇拜,也学习转译的Zoom聚会和会议,更重要的是学习藉着各种社交媒体工具进入一些家庭,包括自己、亲朋戚友和弟兄姐妹的家庭,带领父母和儿女一起进行家庭礼拜,与他们一起读经,分享和祷告,建立起他们的家庭祭坛和家庭门训,盼望带来生命、婚姻,家庭,甚至社会的转化。 各位牧者、弟兄姐妹,我们不只要谨慎的转发资讯(Information),我们更要分辨是非的转译讯息,最重要的还是让主的信息转化(Transformation)在弟兄姐妹朋友的生命中,让主的话语沉淀,消化和活出。要达到如此的转化事奉,就必须有主耶稣那样的三五位门徒训练方式。在疫情期间,善用现今的社交媒体进行门训是为上策。其实异端邪说早就懂得使用这些媒体工具招兵买马,我们只是被疫情所逼开始使用,是上帝强迫我们要学习的功课啊。 弟兄姐妹,我们不是等疫情过去才事奉,而是在疫情中,就彼此学习主的话语,好让我们可以信靠主耶稣,并且越来越像祂,正如上帝的话语所言:“我们晓得万事(包括疫情)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马书八28-29a) 2020年五月13日于年会办公室(复工日)  

1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