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看“以巴冲突” pg.8-pg.9

with No Comments

基督徒如何看“以巴冲突” 阿尧面子说 @刘世尧(牧师/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 愿基督徒能按耶稣“登山宝训’ 所启示的天国子民身份和品格,热诚地祈祷和宣教,并采取及时的公义和怜悯之工,在灵界、人界、物界,参与以巴的和平进程。 问:牧师,你怎么看以巴冲突?身为基督徒该如何面对排山倒海的资讯和评论? 答: 对于任何冲突,基督徒的关怀始终如一,就是竭力寻求公义、怜悯、和平 (参弥六8、罗十四17)。基督徒所信靠和跟随的救主耶稣基督说过:“收刀入鞘吧!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廿六52)。这一句话,是当年主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人要抓他的时刻说的。那时,犹大用亲嘴为暗号出卖耶稣,其他的门徒马上问:“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路廿二49)。甚至彼得动刀削掉了一个人的右耳,他名叫马勒古。主耶稣却即刻医好了马靳古的耳朵(约十八10)! 主耶稣从不鼓励奋锐党式的暴力革命。他也不启动军事武装。他三十岁开始传道时说:“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8-19)。主耶稣的方法是教导真理,斥责不义,关怀贫苦,服事众人,医病赶鬼。最后,他甘心流自己的血,为世人赎罪,并在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战胜了罪恶死亡与魔鬼的权势,给世人开了通向自由和圣洁,以及喜乐和永生的荣美道路。 主耶稣著名的“登山宝训”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五9)。还有,“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 关注和祈祷 因此,面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基督徒要关注和祈祷,在那两国之内和国际社会中,持续兴起真挚与智慧的和平之子,能在公正和仁慈的基础上,透析错综复杂的政治动态与极端份子的谋略,实现对话、和解、国泰民安,以确保每一位阿拉伯人、犹太人,以及住在巴勒斯坦的人,都能话得有尊严、安全、兴盛。 基督徒也当了解,以巴冲突的来龙去脉,绝不如想像中简单。它涉及数千年(特别是近代百年)的政治宗教和民族国家元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我尝试略述如下: 这历史故事要从巴勒斯坦这片位于肥沃月弯的西端土地说起。这是一个独特的位置,处在亚洲和非洲之间,亦连接欧洲与非洲。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老路线,有固定的贸易,也有惊心的战争。 在古代(早至公元前十五世纪),这地称为“迦南”(Canaan),又因住在海边的非利士人(Philistines)而被称为“巴勒斯坦”(Palestine)。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约书亚领导出埃及后的以色列人新生代,征服当时充满邪淫与常献人祭的迦南。从此这片土地叫“以色列地”(参约书亚记;撒上十三9;代上廿二1)。 在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大卫和所罗门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王国。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成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在公元前八世纪和六世纪,北国与南国因堕落腐败,先后被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毁灭。接下来,以色列地相继受玛代波斯帝国、希腊帝国及罗马帝国统管。 在公元第一世纪,主耶稣基督降世受难和复活升天,以及初期基督教会的诞生与扩展,都在罗马帝国时代发生。在公元第二世纪,罗马帝王哈德良在控制了犹太人的起义之后,为了羞辱犹太人,将以色列地改名为“巴勒斯坦”,而且驱逐犹太人。自此,犹太人沦为无国民族,流亡各处。基督徒虽也在公元头三个世纪里大受那推行帝王崇拜之罗马皇帝所迫害,但基督教信仰却在公元第四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因此,耶路撒冷自然成为基督徒们朝圣的圣地。 到了公元七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者和跟随者打遍天下无敌手,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穆斯林大帝国。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就在公元630 年代落入他们手中。从此以后,除了在公元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有近九十年的时间,耶路撒冷被那从欧洲过来的十字军占领之外,其他时间它都在穆斯林手中。尤其是在公元十三世纪崛起的土耳其人伊斯兰教奥斯曼大帝国(Ottoman Empire),更是管治巴勒斯坦直到二十世纪。 促进和平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转捩点。1916 年,英法两国秘密签署划分奥斯曼帝国的赛克斯‧皮科协议(Skypes-Picot Agreement)。在奥斯曼帝国正式瓦解后,中东出现新兴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如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与黎巴嫩。它们基本上就是按上述协议的划分形成。获得巴勒斯坦托管权的英国,大力支持各处犹太人“回家”立国。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的紧张关系由此开始。 1948 年5 月,英国军队退出巴勒斯坦时,以色列宣布独立!阿拉伯多国不满,战争随即爆发,而且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另有多次战争。尽管巴勒斯坦在1988 年也宣布建国,而且推动和平议程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在1994 年还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可以巴冲突却没停止。极端或恐怖份子一煽风点火,战争又会启动。 基督徒对以巴的异象是什么呢? 我认为,以赛亚书十一章6-9 节对弥赛亚终末国度的绘图可成为我们的远象:“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 甚愿基督徒能按耶稣“登山宝训’ 所启示的天国子民身份和品格(参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热诚地祈祷和宣教,并采取及时的公义和怜悯之工,在灵界、人界、物界,参与以巴的和平进程。期待造物主的灵赐下有益的特质,如智慧、洞见、勇气、善良,给政治和各造领导人,能解决困难案件和格局,实现正义和繁荣。

卫斯理的火焰 pg.4-pg.7

with No Comments

卫斯理的火焰 纸上讲坛 讲员:罗拔特所罗门(Robert M. Solomon,新加坡卫理公会荣誉会督)译者:Grace Jeya日期:2021 年5 月23 日(卫斯理约翰更新主日)讲题:卫斯理的火焰  第一点火热的心,第二点敞开眼睛,第三点则是美善的脚踪。 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们,我奉主耶稣基督救主的名问候大家。我借此机会谢谢贾古玛会督的邀请,来分享亚德门街主日的信息。我们以祷告来到上帝的面前:  亲爱的天父,为着我们丰富的传统遗产而向祢献上感谢,我们知道在圣灵的带领下,卫斯理兄弟约翰和查理及与他们一起的其他信徒,经验到祢复兴的大能和恩典。当我们思考祢的话语,求祢赐福我们,上帝的灵将真理重新启示在我们心里,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循道卫理教会的原名取自“循道”这贬义词,是用来取笑18 世纪一群聚集在牛津大学取名“圣洁会”的年轻人,约翰和查理两兄弟就在他们当中。今天有些人用“循道”这名词要不作为荣誉徽章,就是用来取笑循道卫理教会,说我们是死板循规蹈矩的人。当约翰首次听到他人将这名词套在他们身上时,他知道这不是一个新词,其实在耶稣时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医学已开始用这名词,指按某种方法寻求健康之道;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有关食物和运动的方法。约翰认为这是个好名词,因为他们也有一套过圣洁生活的方法,并要普世宣扬圣经的圣洁生活。   “循道”在希腊原文是由两个字合成,就是“循着道路”。现在我们从约翰福音十四6,知道这“道路”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策略、方法或技术,因耶稣说“我是道路”。在使徒行传,早期信徒就被称为奉行这道的人,他们也是“循道” 的。因此作为一个“循道”的卫理信徒就是跟随主耶稣基督,因为耶稣基督就是道路,也是过圣洁生活的方法。以赛亚书卅五8 :先知看到有一条大路,要称为“圣路“。因此作为“循道”的我们,我们就要跟随耶稣基督过圣洁的生活,有圣洁生活的方式。   路加福音廿四13-35 说到以基督为中心的重要性,因为整段经文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人物,祂也是这成圣途径的主要人物。两个门徒往以马忤斯路途的经历和约翰及查理18 世纪的经历相似,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来学习一些真理,怎样成为以一个“循道”的卫理信徒,走向圣洁之道,与基督同行,过圣洁的生活。 火热的心   首先,第一要点是火热的心。(17 节)两个门徒灰心丧胆,面带愁容走在路上,他们伤心绝望。就在这时,耶稣就加入他们的路程。事实上,耶稣也是这样常常加入我们生命的路程,赐福我们,引领我们与祂更亲近。当我们潦倒、失意、沮丧、失败、寂寞和困扰时,耶稣就在此时加入我们的路程。   他们俩跟耶稣谈起最近所发生的事件,他们感到疑惑困扰,因为他们说到在十字架上,那公认有美善和奇妙教导的耶稣被钉在残酷的十字架上,也不知祂所开始的事工会有什么结果。就在此时,耶稣就跟他们一起查考圣经。(27节)于是他从摩西和众先知起,把所有关于自己的经文,都给他们解释明白了。当时耶稣确实是打开了那时的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指出五经作者摩西和众先知所预言的救主、弥赛亚、君王就是耶稣基督,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精彩奇妙的查经班!   后来,(32 节)两个门徒对彼此说:“在路上他对我们说话,给我们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在此我们看到圣经与我们心的重要联系。   1738 年5 月24 日,在伦敦亚德门街,卫斯里约翰参加了一个祷告会。当时的他失意沮丧。那时他是圣公会牧师,虽然他讲道讲到信心,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确实的信心,他为此而担忧,渴望能体验到真实的信心。他曾经到美国去当宣教士,却以失败告终而归乡。他渴求更深的认识和体验上帝。在这祷告会中,约翰体验到生命改变的经历。   他这么写道:“晚上时分,我不很情愿的去参加亚德门街的一个聚会,听到有人在读马丁路德《罗马书》的序文。在8 点45 分时,当他描述神藉着人对基督的信心,在人心里所施行的改变时,我觉得自己心中异常火热,觉得自己确已信靠基督,唯靠基督得救,并且得到一个保证,祂已经除去我一切的罪,并拯救我脱离了罪与死的律。”当约翰听到圣经讲解,他的心就感到异常火热。   三天前也就是五旬节,约翰的弟弟查理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正在读马丁路德《加拉太书》注释时,读到二20:“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里面;如今在肉身中活着的我,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的;祂爱我,为我舍己。”这经文中的“我”跳出来使他感同身受:耶稣爱我,为我舍己。因此他的心也火热起来。   就好像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当上帝的话语被敞开解释,他们心里火热起来,卫斯理兄弟也是如此。我们亏欠马丁路德很多,因为上帝使用他的圣经注释感动了卫斯理兄弟,使他们的生命得到更新和复兴。当我们与上帝的话语接触,上帝的灵将神的真理启发我们内心,遇见基督——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心就被感动。因此,我们也常说循道卫理宗是一个“内心的宗教”。心代表我们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感受、思想、作决定和选择的所在,是我们存在的核心。因此上帝要透过祂的话语和祂的灵来感动我们的心。1742 年,在亚德斯门街经历四年后,查理写下这首圣诗《哦!心啊,要赞美我的神》。 中文翻译成《愿有新心》,歌词如下: 但愿我有赞主之心,此心从罪释放, 时常感受救主宝血,已洒在我身上。 愿有溫和顺服之心,作我救主宝座, 此心只听基督声音,惟独主掌管我。 愿我的心意念更新,有主圣愛充滿, 圣洁、正直、純善、溫良,恰与主心一般。 … Read More

好书要共享 pg.3

with No Comments

好书要共享 抓鼠有感 文/翁震凌 行管令期间,读了香港建道神学院老师陈韦安博士的着作——《关于基督徒,我们其实说的是……》,收获颇丰。 全书总271 页共41 篇,谈的多是基督徒在教会里耳熟能详,甚至常挂在嘴边的一些“信仰言”,诸如:灵修、灵命、恩典、盼望、信心、洗礼、决志、圣餐等等。这些“信仰语言”对基督徒来说,或许“熟悉”到一种程度是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但它们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背后所蕴藏的神学,我们是否真的思考得清楚,说得明白?! 所以,当陈博士对这些“信仰语言”进行诠释,并抛出一些能令我们反思的问题时,才发现过去以为自己懂的,其实不但懂得很少,而且懂得很肤浅。 打个比方说,他提到灵修的意义时,他说“灵修就像减肥食谱一样,坊间流传的款式很多,但真正成功减肥的却很少”。他认为关于灵修,有两点很重要:一,灵命不是灵修的积累总和( 就好像练内功一样,越练内功越深厚);二,灵修是对上帝早已建立之关系的回应。 首先,陈博士并不反对灵修要多(因为多灵修代表人对上帝的听从,愿意常读经祷告),也认为追求灵命越高是没错的;但若把灵命与灵修这两者紧拉在一起,甚至等化,就有点“险”了。于是,他丢出了这个问题:灵修一百次的人是否比灵修九十次的人灵命好吗? 或许就有人会问,那我们还灵修来干嘛? 他说,我们需要灵修,因为灵修是上帝为我们建立之关係的具体回应。我们与上帝的关係是早已建立的,如今灵修是种回应关系,而不是透过灵修去建立关系。他认为,灵修是个祈求,是恳求,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能独力维持与上帝的关係,所以来到天父上帝的面前,求祂帮助。因此,灵修就是一份礼物! 碍于篇幅,我只能浓缩地将其部分观点提出,没法一一说明他整个诠释的过程(若有兴趣,可自行购书阅读)。 不过,这书虽然谈的是信仰课题,但并不严肃枯燥,也不是充满难以吞咽的理论教义;更多时候,我反而觉得作者就像是在我们身边的朋友,于攀谈閒聊中轻鬆自在地激发我们做多重思考。弟兄姐妹,行管令期间,您是否也读了一些好书呢?欢迎您投稿“我的MCO 悦读时光”(详情请参页2 目录旁),分享读好书的收获吧!

1 2